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马伏山纪事 > 第一百六十六章 走出大山

马伏山纪事 第一百六十六章 走出大山

作者:美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16:11: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哥原计划在哈密五爷家耍几天后,再到航校看望那长辈子,这下时间紧,就打算快去快回。只要能够在老家顺利招工,看望长辈子的机会多的是。二哥在慢车上这样想。

他回到马伏山,又是一个周末。他这次轻装疾进,让孩子好失望,没有先前进疆那样,总算带一些好吃的零食,比如葡萄干,蜜枣、哈密瓜之类的美味。等我们聊了好久,二哥才微笑着说,你们也别不开心,我再走得急,总不至于忘记跟你们带点见面礼。二哥到里屋去,提出一包最让人羡慕的黄灿灿的葡萄干,这是五爷家自晾的,干净,颗粒大,颜色鲜,味道香,你们快点吃吧。二哥是爱读长篇小说的青年,从小就会写作文,还懂得制造悬念,吊胃口,我真是服了。

我问二哥怎么才一周多不到两周,花那么多路费,总还是该多玩几天吧。他把招工的事情跟我说了,叫我帮忙分析一下。可我也不懂修公路工程方面的事,一个外行,所谓隔行如隔山,还是不方便开口。

二哥开玩笑地说:你吃了我的东西,还是要帮我做点事。

我也开玩笑道:这几个小孩子,也一样享受了,怎么办?你也要叫他们帮忙。

二哥说:那倒不至于。你就说说,我招工过去,有没有风险。

我便开始分析起来。你要招工,找什么工,做什么,找多少,多大年龄的人适合做事,路费和生活费,还有打杂开支怎么办,大队人马一动,牵涉到安全工作,还有车辆组织,等等,麻烦事情多得很。你这是第一次组织民工,你要想细点,想远点,不然,就会费力不讨好。我知道,你学了不少手艺,做过煤炭生意、粮食生意、小百货生意,还到河南贩卖过大扫把,但做工程项目远比这些复杂。

我还问二哥,你招工前,应该找到工程项目,至少要有意向,比如跟某位大包工头说好,在他旗下找一点活儿干,最好要有合同,不然的话,你把人拉过去,没有事干怎么办?

二哥说,他与大哥研讨过,要是把工程找到先签合同,假设找不到人,或者人少了会延迟工期,那样就会亏大钱。

我可不那么想。相比之下,招工更容易。自土地下户种植以来,从土地上节省了大量人力,光说马伏村的富余劳动力加起来有几百人,这是你以前跟我说过,光四队就有三四十人,还有附近几个队,还有亲戚朋友,凭你的影响力和信誉度,目前要招百把人去打工,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二哥,你说是不是呢?

还有,这些无事可干的老乡们,时不时地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喝小酒,经济本来就困难,还要搞消费,家属意见大得很,有时还听见小两口打架吵架,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二哥要是能够找到事干,老乡们会感激不尽的。

我跟二哥建议:现在要做到两条腿走路。他问这是什么意思。二哥跟大哥商量一下,新疆和老家分别行动。那边,工程甲方由大哥负责找五爷的亲戚,最好整个合同,老家这边,二哥自己搞宣传发动,暂不定时间与人数,把风先吹出去,看有好多人,还可以多中取优。这样做就克服了被动与盲目的局面发生。

我跟二哥这样一分析。他恍然大悟,做工程就不能象放鸭子一样,随随便便,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套路地进行。

我还说,只要老家的人没有动步,就没有经济上的风险,大不了就是有风无雨。我跟他说,最好先找几个铁哥们任组长,分两三个组,让他们去说服关系好的人,一旦那边有眉目了,就正式启动计划。我跟他本子和笔,叫他要在平时做好记录。

我们谈得很深入,我俨然成了二哥搞工程的军师。让二哥都产生了依耐性。可我有时也是纸上谈兵,说得多,做得少,缺乏实战经验。这可能是知识分子的通病。

他还说,如果我能够在学校请脱长假,跟他一路去搞修路工程项目管理,写写画画的,就不另外请人手,还放心,该有多好。我知道大哥二哥都是小学文化,人虽然聪明,但考虑问题趋于简单化,缺乏周密的方案,有时凭意气用事,会出问题的。

我还建议二哥跟二嫂商量一下。父母这边,我去说。老家这里二哥生意做得好好的,一下子就想抛弃熟悉的本行,改行到外地闯江湖,家人会不理解,不支持,就会产生阻力。

二哥接下来该怎么做呢?他在深度思索中。

在四队,二哥关系最好的要算煌。年龄相近,性格相合,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几年前,煌不顾父母的阻拦,尽心教鞭炮手艺的第一个徒弟就是二哥。说起来他们还是师徒关系。他把包工程的事,先跟煌说了。煌目前跟二哥做的活儿不同,还是干老本行,做那安全风险最大的鞭炮。他说,他也想改行,可没有找到合适的,便一拖再拖。上面也因为安全工作在强调清理工作,还不止一次二次地打压,继续干活的已经没有几家了。者原材料可以做炸药,一再涨价,还在控制,利润越来越薄。二哥说起干工程,煌眼睛都亮了,给他带来了希望。还在萌芽状态,只能说过大概,成不成,还难说,就当是构想,等着瞧。说话留有余地。

二哥接着找了童家二哥商量。童二哥满口答应,只要项目敲定了,随时一道去。

接下来找姚铭,他是村干部,还有养猪场,暂时走不开。这是二哥早预想到的结果,但又不得不跟他通气,都是一家人,不能瞒着他。很快,上下几个队的人都知道二哥要包建筑工程,都跃跃欲试,外出挣点钱回来。

大哥那边来信了,有市政工程,挖掘管道,如果愿意,马上就可以签合同。唯一要求的就是干活的持有乡政府开具的劳务输出证明。这个也简单,大不了把身份证拿去开一份就可以。

二哥拜托大哥在新疆把生意包过来,找五爷家那位在市政工程公司工作的少爷把个关,早些把合同拿到,老家这边随时出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天是个周末,我在清流乡码头,等二哥一大队人马上船。一共五十多人,熙熙攘攘的,每一个老乡我都认识,个个身体强壮,应该是干体力活的好手。还有好几位亲戚老表都来了,覆盖马伏山下附近几个村的老乡。我看见他们,有说有笑,好高兴的。

我到火车站,先找到以前冷江山介绍认识的罗美女,她父亲是大学教授,还是冷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我一提起冷老师,罗美女就想起来了。她问我有什么事。到火车站能有什么事?当然是买票上车。我只有一个请求,这么多老乡要上车,又不能落下一个,就只有让罗大姐帮忙了。

罗大姐欣然同意帮忙。还说,这个要求不高,我跟乘务员打个招呼,让你老乡们先上车,后补票。

二哥听见这话,一下就放心了。他说:还说熟人好,不然,这么多人,列车只停留三分钟时间上车,好麻烦的。还说,幸好我来找到熟人,他一路上都着急,对上车这个环节没有把握。

我送走了二哥那大队民工,我才放心地返回学校。一直等待二哥的来信与回音。终于等到新疆来信,一看那字迹就是二哥亲笔。好高兴了,终于等到了。然而,我打开一看,喜忧参半。喜的是,大队民工终于开工干活了。忧的是,有一位民工,也是亲戚,年龄最大的老王,我表妹桂花丈夫的老爸,在哈密车站附近一个小站,只停两分钟,车门不开,人太多,走丢了,他坐了一个星期的车,晕头转向了,人家喊下车,他却没有下车,没有下车的还有半傻的姚二娃。好在老王以前在北方当过兵,熟悉乘车的流程,应该会想办法走出困境的。二哥还要我回一下马伏山老家,跟老王的兄弟说一声,要是他回老家了,就跟新疆扯个回复,免得长时间牵挂。

我不知道老王身上有没有打杂钱,要是身无分文的话,就该受苦了。这就看他怎么走出这个艰难的流浪时期。武威距离哈密只有几百公里,而离老家几千公里,要是让我选的话,还是继续往前走,别回头。当时,我跟二哥说过,尽量招那些年轻一些的,人不会昏头。可老王都年过半百,多年没有出远门,坐五天长途,还不是直达终点站,五次上下,都晕头转向,可想,这老王不适合外出。

我找到老王的两个兄弟,他们又着急又生气,要求二哥安排人到哈密火车站找人接人。我不是当事人,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拒绝,也没有照单全收地答应下来,只能说给二哥带信,让他们妥善处理此时。人出门是为了挣钱,可人身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我给老王家的亲人说了一些宽心话,都是亲戚,出门挣钱的出发点是好的,对这样的意外,谁都不愿意,我们双方都要冷静处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