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深空之流浪舰队 > 假装自己已经更新过。。。

深空之流浪舰队 假装自己已经更新过。。。

作者:最终永恒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3: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天休假一天,不更新,明天晚上八点钟准时更新。所以这里转载一篇关于登月方面的深度好文,假装自己已经更新过……

标题:人类登月50年,被仰望和被遗忘的

原创: 8字路口

——————————————————————————————————————

上世纪的英国,一首歌成就了皇后乐队:

这首歌就是《皇后杀手》(Killer Queen)。

她在那美丽的橱柜里储藏着酩悦香槟

她说:“让他们吃蛋糕吧!”

像玛丽•安东尼皇后那样

给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来一针镇定剂

……

这首歌让皇后乐队一夜爆红。

它唱出了冷战时期,普通人的真实心理状态。

从美国在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开始,人类就进入了核恐怖时期。

冷战高峰期,美苏两国虎视眈眈,各自拥有几万颗核武器,能把地球毁灭上千次。

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哪怕一方把另一方彻底毁灭而自己毫发无损,也活不过接下来降临的核冬天。

美苏两国冷战的代表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袖赫鲁晓夫,成了世界上压力最大又最受瞩目的两个人。

纽约时报刊登过一幅漫画,若干年后还出现在中国的中学历史书上: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各伸一只手正在费力的掰手腕,另一只手又在按向对方的核按钮。

全人类都盯着他们俩的手,希望给他们来上一针镇定剂。

白宫曾经收到一封信,署名是“一个深感担忧的公民”。

亲爱的总统先生:

我深切地担忧苏联可能袭击美国,那将毁灭我们的国家,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月亮炸弹,它能挽救我们。

我建议,我们制造一个巨大的火箭,它的有效载荷是一条很长的钢缆,一端固定在地球。

然后,我们向月球发射火箭,钢缆在它后面跟随它一起上升。

当火箭在月球降落时,一个机器人将把钢缆的另一端固定在月球上,随着地球转动,钢缆将把月球拉过来;只要恰当地计算好时间,月球将砸烂苏联。

月亮,这颗曾经照耀过地球上全部生命的天体,成了寄托人类恐惧与想象力的一个符号。

在这种背景之下,人类于1969年7月20日登上了月亮。

冷战,是最大的推动力。

今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

50年悠忽而过,冷战早已成为历史。而人类很难说有多大的进步。

我们依然生活在怀疑、恐惧和互不信任之中。

而那些曾被仰望的,有许多已经被遗忘。

01

在核战争的阴云下,苏联不仅先于美国用火箭把一条狗和一个人送到了太空,还把探测器送到了月球附近。

这个行动的意思是,我现在不打你,但我的火箭能飞到太空了,随时有能力揍你。你瞅啥?

而美国,却只能咬牙忍耐,说不出一句瞅你咋地。

这个时候的美国,想要把一颗卫星送上天都不成功。数次发射火箭,接连爆炸。

民间一片失望,盟国议论纷纷。

问题推到了肯尼迪手里。

必须做一件事,让美国人恢复对这个国家的信心。

44岁的肯尼迪,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风度翩翩,号称全世界女性的梦中情人。

而他的家族,则是美国财富地位最前列的几大家族之一。他父亲老肯尼迪曾经帮助一个人竞选总统成功,这个人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结果,刚上台没几天,就被土老帽赫鲁晓夫抽了个响亮的耳光。

肯尼迪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为美国人民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

登月计划“阿波罗计划”就此出炉。

为什么要用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登月计划呢?只因为当时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突发奇想:

人类前往月球就像太阳神阿波罗驾驶战车穿越太阳,听起来就恢弘大气。

按照计划,登月将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叫水星计划,成熟掌握将宇航员送上天的能力;第二步叫双子星计划,把探测器和飞船送到月球附近;第三步才是实现最终登月的阿波罗计划。

从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月球上的环形山开始,几百年来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没有多少长进。

当时的美国,是个反智的社会(其实现在也差不多)。

当登月计划提出后,美国人民的各种流言马上纷沓而来:

飞船会落到月球上的尘土堆里,宇航员还没出来就被活埋了;

月球下面藏着恐怖的地下生物,等着地球上送来的宇航员被当成果酱布丁吃掉;

登月可能带来外星病毒,人类感染之后全部灭绝……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总统提出登月计划,NASA自然要做预算。

当时美国每年花在航天上的钱大概是6亿美元。一个顾问建议局长,预算做得少一点,这样容易通过。

局长大手一挥:不!你不懂!

他做了一个8年200亿美元的计划,顺利批准。

事实证明,局长还是太保守了。

在1962年的一次演讲中,肯尼迪正式宣布了登月计划。

演讲提到,那一年,美国在航天上花的钱是54亿美元。

他赶紧补上一句:

数额之大令人瞠目,但仍旧没超过美国人每年在香烟和雪茄上的花费。

花了这么多钱,肯尼迪当然要一鱼多吃。

制定登月计划的时候,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正在风起云涌。领头人马丁.路德.金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肯尼迪嘱咐NASA:选拔几名黑人宇航员,既能鼓励黑人接受高等教育,还能缓解美国社会内部的种族矛盾。

当然,之所以有黑人民权运动,就是因为黑人的权利确实被打压。

军队里的黑人少,飞行员更少。几十名白人飞行员很快被选为候选宇航员,而NASA费尽周折,只选出一名黑人空军上校。

遗憾的是,这位黑人上校,在一次训练事故中遇难。

在那十年间,死于训练的美国宇航员竟有10人之多。

比如,阿波罗1号飞船实验舱在模拟实验时出现了短路起火,引燃了船舱使用的纯氧,舱门又没能及时打开,三名宇航员在短短十几秒内窒息烧死。

随后的事故调查报告指出,阿波罗1号飞船存在超过5000项安全问题,需要进行1300多项技术改进和攻关。

之后的几年,美国都在排查隐患和解决技术问题。几十万人为了登月的目标,常年加班。

7号、8号、9号……一直到阿波罗10号试验投放登月舱,登月才隐约瞧见一点曙光。

这时候,赫鲁晓夫早已在苏联的宫廷政变中下台。肯尼迪总统成了故人。

那次宣布登月计划的演讲不到两年,他就被刺杀了。

02

1969年7月16日,当地时间星期三,超过100万人聚集在佛罗里达半岛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这里原本叫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这里便更名纪念他。

选择这一天,主要是因为月球运行到了近地点。

近地点的意思是,距离地球的距离最近,只有363300公里,尽可能节省燃料。这个距离已经接近火箭推力的极限。

而刚好在这一天,太阳与月球的角度达到了最佳状态,宇航员们可以尽可能少地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选择在这里建立发射场,主要因为这是美国本土最靠近赤道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地球的腰带部位。

在这个部位发射火箭,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地球自转提高速度,让地球把火箭甩出去,也是为了节省燃料。

附近的旅馆酒店、高速公路、水路河道挤满了超过35万辆汽车和船只。更多的人守在电视机旁。各国派出的记者达2000多名。

在旧金山,一个叫张爱玲的中国女人听说明天有人类登月电视直播,赶紧去买电视,却因为初来乍到,买完了把路牌当成公交车站,暴晒了一天也没等到车。

在夏威夷,一个和登月计划同年出生的黑人小孩贝拉克正盯着电视屏幕。几十年后他在回忆录中说,当时8岁的他,还不能理解人类要去月球意味着什么。

发射台上,屹立着一枚高达110米的火箭。这枚火箭加注燃料后全重3039吨,相当于2000台小轿车。而它的价值,又岂是2000台小轿车可比。

当地时间早上六点半,三名宇航员由工作人员帮忙穿上重达120公斤的笨重宇航服,再扶上车前往发射台。

上午九点三十二分,火箭发射升空,巨大的助推器缓慢而炙热地将飞船推向太空。

按照计划,他们将在15分钟后开始环绕地球一圈半,调整检查好飞船设备;第三级火箭点火,摆脱地球引力,用90个小时将飞船推往36万公里外的月球。

在近四天时间里,他们需要严格遵守组织规定:

每天睡8小时,吃4顿饭。

NASA为宇航员们准备了两份菜单:

培根、桃子、糖饼干、菠萝汁、葡萄柚和咖啡;

炖牛肉、鸡汤、椰枣蛋糕、葡萄汁和橙汁。

为了防腐和节省时间,这些食物都做成了开袋即食的果冻状,不需要加热和冷藏,就是味道不怎么样。

正在飞往月亮的,是三个白种美国男人。

尼尔.阿姆斯特朗,空军试飞员,典型的实干派,不苟言笑,性格温和。

促使他参加登月选拔的,是小女儿几年前在一场疾病中去世,这个男人决定通过事业慰藉自己。

巴兹•奥尔德林,海军飞行员,技术良好,雄心勃勃,自负,率直。他是宇航员中的佼佼者,但并不讨人喜欢,很少有人能与他交好。

迈克尔•柯林斯,原本是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因为进行了一场脊椎手术耽误了任务,才被派到阿波罗11号上担任主飞船驾驶员。

他们能成为最早登月的人类,实属偶然。

按照原计划,阿波罗1号遇难的三位宇航员才是首次登月的最佳人选,之后是阿波罗7号的一位宇航员。

结果,他却在太空环境模拟中出现了失重环境下不停流鼻涕,可能出现脱水死亡的情况。

这才轮到他们三个。

从左到右: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奥尔德林

按照计划,到达月球附近后,主飞船“哥伦比亚”号将绕月飞行,并分离出“鹰”号登月舱。

两者的名字各有各的寓意。

哥伦比亚号,来自100年前法国家凡尔纳的作品《从地球到月球》,那本书里飞向月球的宇宙飞船叫哥伦比亚号;“鹰”则是美国的国家象征,白头海雕。

之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将乘坐“鹰”前往月面。柯林斯则留在“哥伦比亚号”上,无缘登月。

临出发前,他接到的命令是,如果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一天内无法返回,他将独自驾驶飞船返回地球。

那时候,两个同伴已经成为月球上最早的人类遇难者。

在阿波罗11号发射前半个月,苏联抢先进行了一次登月火箭的发射。

它想要赶在美国之前登上月球,狠狠的羞辱美国人。

结果,这只熊被现实狠狠的打了脸。

由于一个螺丝钉没拧严,火箭在升空12秒后爆炸,超过2300吨熊熊燃烧的高纯度液氧和煤油从天倾泻而下。

事后,当局用了18个月时间,才将爆炸造成的毁坏清理干净。

专家评估:这是人类历史上非核武器造成的最大破坏。

白宫准备好了两封演讲稿。

一封是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尼克松总统将念道:

因为你们的成就,使天空也变成了人类世界的一部分。使地球上也获得和平与宁静。

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已融合为一体,他们对你们的成就感到骄傲。

另一封则是哀悼信。如果他们不幸遇难,总统则会说:

命运决定这些前往月球探险的人将永远在月球上安息。

这些勇敢的男人早就知道,他们没有任何回来的希望,不过他们也知道,由于他们的牺牲,人类将拥有更多的希望。

宇航员们做的准备,是在几百张照片和明信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如果遇难,家属将其出售赚钱维持家用。

他们曾经考虑过购买保险,但大多数保险公司拒绝为他们投保。剩下几家,出价也让他们无法接受。

03

7月20日,经过四天的宇宙跋涉,哥伦比亚号抵达月球上空并成功分离。

“鹰”,开始向60英里外的月球移动。

而这个时候,全世界都在关注一个问题:

谁会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答案是:尼尔.阿姆斯特朗。

四十分钟后的美国休斯敦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点17分42秒,航天中心听到了那句盼望已久的话:

休斯敦,鹰已成功落地静海。

这个静海,不是天津的静海,而是前几次阿波罗飞船勘探到的一座环形山中央的盆地,地势平坦,便于飞船着陆。

静海占地42万平方公里,约等于黑海的面积大小。如果你不知道黑海有多大,那么想一想黑龙江(45万平方公里)也不算离谱。

事实上,这次登月险些不能成功。

在下降至月球表面时,登月舱计算机出错,发出故障警报,要求取消任务。但阿姆斯特朗不信邪,坚持用手动驾驶操作,完成了任务。

人类第一个登月者的荣誉,终于属于了他。

三个小时的准备后,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爬下,全世界近7亿人通过“鹰”上安装的电视摄像机,注视着他小心翼翼地走向荒凉的月球表面。

这是奥尔德林。至于为什么不是阿姆斯特朗,下文中有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都在登月舱里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据说这首曲子隐含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意。

4. Allegro con fuoco (第四乐章热烈的快板)

Berliner Philharmoniker;Rafael Kubelik - Dvorak: The 9 Symphonies

当左脚靴子接触到月球表面时,阿姆斯特朗说出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句话。

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句话该说什么?这个问题,恐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登月前,关于这个问题,他收到了几万封建议的信。

其中,总数量排在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分别是读《圣经》和读一段莎士比亚。

但他没有把这个殊荣送给上帝和莎士比亚,而是说了一句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话。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他明白,不管自己第一句话说什么,都将镌刻在人类历史上,被跨越种族和国籍的人们永远铭记。

没人能经得起这样的诱惑。这是人性。

相比之下,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说的第一句话,就显得很没有创意。

飞行正常。

十九分钟后,奥尔德林出舱。

在他们身后,月球遥远的地平线似乎触手可及。抬头就可以看到一半明亮,一半暗淡的地球,非洲大陆和它旁边的阿拉伯半岛清晰可见。

脚下,是银灰色的月球土壤。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风化作用。用阿姆斯特朗的话说,月球土壤像尘土和珊瑚礁的混合物一样,坚硬而锐利。

月球并不好闻。当他们返回后,闻到自己太空服上的月球尘埃时,感觉像金属和火药爆炸的味道。

而没有了空气这个传播声音的介质,月面上只有一片死寂。

这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曾漫步过的最安静的场所了。

除了使用耳机通话时能听到人声,宇航服里的宇航员只能听到嗡嗡的信号杂音和自己的心跳声。

因为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在地球上笨重得不能行走的宇航服在这里只有不到二十公斤。轻轻走上几步,就能蹦起来近半米高。

由于缺乏对月球的了解,NASA给他们设定的首次登月的月面活动时间只有两小时四十分钟。

两位宇航员首先将一块金属牌匾放置在月球上,牌匾上雕刻着地球东西半球的轮廓,和一句话。

这句话就很官方了:

公元1969年,

假装自己已经更新过。。。-->>(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