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修仙也要讲科学啊 > 第三十四章 漫漫航程

修仙也要讲科学啊 第三十四章 漫漫航程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像卫青阳所想的那样,伴随着这批物资的加入,青阳星之上,困扰了众人几十年时间的各项科学难题纷纷迎来了突破。

电力计算机首先被研发成功,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因为电力计算机的应用,数学首先迎来了突破,一系列受限于数学发展滞后的学科纷纷迎来了发展,譬如工程学、机械学、物理学等。甚至于氢弹的研发都不再有理论上的障碍。

其余的,化学方面,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被研发了出来,并由几名天才型的化学家提出了物理化学、理论化学两个方面,开始从理论层面研究化学这门学科,而不再只拘泥于试验。

物理方面则开始向更为基础的地方发展,甚至已经开始尝试验证相对论的一系列预言。量子力学也有了初步的进展,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也更加深厚了。

一切都在欣欣向荣的向前发展,当科技程度大概发展到上辈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即个人电脑刚刚推出,载人登月项目强行上马并幸运完成的时候,人口的不足再一次成为了制约科技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要知道,由修行者来进行科学家研究是有极大的优势的。最直观的一点,他们的寿命都很长,这就意味着这些优秀的大脑不会过早退役,而是会一直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想象一下上辈子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朗道,薛定谔等一帮大牛一直活到好几百岁,且在生命之中始终紧跟时代,始终学习、始终思考,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并且,修行所带来的脑力加成,让他们在记忆力、思维敏捷度、精力等方面都远超普通人,而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因为普通人之间还存在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而语言和文字所能承载的思想十分有限。

甚至可以说,他们一个人就能顶至少四五个普通人科学家。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繁衍,一开始的两千多人,现在已经成了七千多人。

按照一个等于四个来简单计算,就相当于两万八千多人。再加上基本不用休息这一点,就等于五万多人了。

就算去除一些年纪小的,不适合科研的,最少也能有四万人上下。

四万名优秀的全职科学家,哪怕只面对上辈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学程度,仍旧不够用。

不过人口发展到现在也几乎到达一个极限了,按照正常速度缓慢增长的话,青阳星上的星力储备还算是够用,但如果再大规模鼓励生育的话,星力储备再多也顶不住了。

卫青阳知道,在接下来的数百年航程里,自己恐怕再也不会遇到宏观星体,得到大量的物资补充了,现在的储备,得省着点用。

此刻,青阳星距离太阳大约八点七万亿公里,约0.9光年。

因为新的防护阵法得到应用,破天剑阵防护力增强的缘故,青阳星的前进速度已经提升到了每秒钟四千公里,原本剩下的航程还需要三百五十年,但现在只需要二百六十年。

因为科技进展放缓的缘故,足足三十多年时间,计算机设备才从电力计算机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又过了四十多年,其计算力才发展到上辈子二十一世纪初期。

武器方面,实用型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都已经完成了理论储备,就等到达新星系,再次获得大量物资补充之后实际建造了,星际导弹也进行了一些预研,卫星则现在就已经做出了几颗,但只是做做样子,没什么实际用处。

之前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阵法版太空望远镜也早已退役,换成了采用最新科技研发出来的科技版望远镜,其中,可见光、射电、红外、紫外等一应俱全。引力波望远镜也完成了理论储备,但现实里还暂时没法造出来,毕竟这玩意儿需要的精度实在太高了。

说是科技版的,其实里面也添加了一些修行体系中的东西。譬如制冷,科技体系下复杂的制冷设备就远不如一个简简单单的寒冰术实用。如果不是要研发星际导弹的话,火箭这玩意儿卫青阳也绝不会去发展的。

开玩笑,什么样的导弹能比得上修士直接飞到太空中去为卫星设置轨道来的方便快捷无污染?

总之,卫青阳一直秉承一个原则,那便是不管是科学的还是修行的,什么方便用什么。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以实用为先。

数千名修士科学家日夜忘我的辛勤研究产生出了巨量的知识。这么多知识,放在上辈子,累死卫青阳也学不全,但在这里那就简简单单了,过目不忘只是最基本的技能,全学会,全学精,还能深刻的理解,灵活地运用,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发下一步,才是对卫青阳此刻状态的形容。

修为低的只能做专才,像卫青阳这样修为高的,就可以做全才。

时间悄悄的溜走,又过了一段时间,青阳星与太阳的距离增加到了1.02光年。在这个时候,卫青阳操控的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宏观星体。

那是一颗直径约有五米左右的小行星,主要由水冰、干冰等组成。卫青阳同样不知道它来自哪里,甚至连它是否围绕太阳运转都不知道。

它就那样孤零零的悬挂在那里,不需要任何意义的存在着。似乎外部世界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对它造成影响,它的存在也不会影响到外界的任何东西。

不过遇到了卫青阳,那就不一样了。

卫青阳耗费了几天的时间,跑了一趟,把它带了回来。

这东西可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算是一个保存得十分完好的博物馆。

正是因为它不影响别人,别人也影响不到它,它上面的东西才能完好的保存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年。而通过研究它上面的东西,便可以间接的了解到宇宙早期的某些历史。

青阳星之上的科学发展是极度偏科的,目前所发展的全都是用得着的技术,譬如武器,譬如望远镜,譬如某些辅助学科。但类似宇宙的演化、发展,星体的演变等等,就发展的十分有限了。

如果有条件,不管哪个学科,哪怕是人文学科方面的,经济学啊,心理学啊之类的,卫青阳都不想放下。

现在先拿这颗小行星练练手,补补短板。

科学这玩意儿,还是全面发展的好。

卫青阳知道,这大概是自己所能遇到的最后一个可能与太阳系有关的星体了。

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奥尔特云的范围,真真正正进入星际空间了。

就算那层看不见的“屏障”没有屏蔽掉太阳的引力,这片空间的物质,也不会再受到它的引力影响了。

这里是恒星引力的交战战场。

青阳星继续向前,并在虚无之中航行了足足一百七十年。就像卫青阳估计的那样,这一百七十年时间里,果真没有再遇到任何宏观星体。

此刻与比邻星相距大概还有一光年,有可能已经进入了它的奥尔特云范围。

之所以说是可能,是因为卫青阳也没办法确定。

比邻星是一颗小个头恒星,影响力可延伸不到一光年这么远。但南门二是三合星,有三颗恒星,加起来质量就远超出太阳了,说不定它们三颗恒星拥有同一个奥尔特云呢。

但同样有可能在这三颗恒星的引力交战之中,组成奥尔特云的冰冻星体全都被甩走了,导致根本没有奥尔特云也是有可能的。

卫青阳对恒星的演化历程所知还极其有限,暂时无法就这个问题得出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距离之上,比邻星已经与南门二A,南门**两颗恒星分开了,可以单独看见了——之前,因为它们三颗恒星之间距离太近,所以只能看到一个光点。

卫青阳的望远镜仍旧没办法直接看到那颗围绕着比邻星运转的行星,但通过掩日法,以及恒星扰动法,他已经可以更为直观的确定那颗行星确实存在了。

这颗行星,便是卫青阳此次航行的最终目标。

当初正是知道这里有一颗大行星存在,他才会选择这里作为目标的。否则到了一个恒星系,结果什么行星都没有,就一颗恒星傻大个傻不愣登的杵在那里,卫青阳就要傻眼了。

恒星再小也是恒星,其上罡风猛烈无比,星力狂暴无比,就算卫青阳都靠近不了,更不要说以它上面的星力来维持生存了。

又过了几十年时间,一颗最长处约莫十三公里,宽有七公里的不规则小行星出现在了卫青阳的视野之中。

卫青阳的心陡然激动了起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颗属于南门二三合星系统的小行星。

这是两百多年前,卫青阳发现那颗直径只有几米的小行星之后,第一次发现宏观星体。

也是第一次看到太阳系之外的宏观星体。

卫青阳知道,南门二星系,比邻星,真的快要到了。

数百年的航程,终于要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