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 322番外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322番外

作者:南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7: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番外之七夕出宫

七夕节,京城不宵禁,可由人自有出入玩乐。

因皇帝皇后常年住在蘅兰宫,京城中的皇宫里便十分冷清。

七夕节,皇帝并没有回皇宫,也没有召几位宫妃到蘅兰宫,只是派太监送了些物品过去,并有一番问候,如此而已。

帝后在蘅兰宫常住,且早朝和官员办公都搬了过去,如此蘅兰宫周围也就繁华了起来。

蘅兰宫的城楼,更是和皇宫没差,护城河也是采用的同样规制挖出的。

虽然七夕是对未婚男女比较重要的节日,但皇帝也想带着他的皇后好好过一下。

他本来要大张旗鼓在蘅兰宫里四处挂上彩灯,然后又让布置画舫,乐坊司甚至新排了歌舞,但季衡的一句话就让他放弃了这些。

季衡说,“比起在宫里这般折腾,咱们还不如出宫去看一看呢。”

皇帝马上就在心里举双手双脚赞成了,神色上却是稳重地温和一笑,道,“能和卿卿在外面去走一走,也好。”

结果真到了七夕这一天……

因为朝廷七夕不放假,故而一大早,皇帝只得和他的皇后去上了早朝,然后又处理政事,几个臣子还揪着一个无足轻重的事情打嘴仗,浪费皇帝陛下的时间,然后等皇帝陛下总算赶走了所有臣子,自己回了兰芷楼,心想晚上可以和季衡两人出去走走,老夫老妻,也是需要浪漫的嘛。

没想到……

刚进楼,他的宝贝儿幺儿杨笙儿就朝他跑了过来,杨笙儿要朝他行礼的时候,他一把就将儿子抱了起来,杨笙儿挺重的,也就只有他抱得动了,季衡已经抱不动他。

杨笙儿已经七岁了,是个可爱漂亮的小胖子。

要说皇室里,皇子七岁了,还被皇帝抱来抱去的,除了杨笙儿,还真不会有别人了。

杨笙儿在皇帝怀里小声说道,“父皇,阿父说晚上带我们出去玩,让我们要听话。”

皇帝愣了一下,“阿父说了?”心想难道不是二人世界,还要带着三个儿子?

杨笙儿点头,“阿父说的,我们下课回来,他就说了,而且还为我们准备了出门的衣裳呢。”

皇帝觉得些微戚戚然,但是又不好说什么,只得道,“要听话,出去了不要乱闹,外面人多。”

皇帝把小儿子放下了,去到季衡跟前,季衡正在抽查杨麒儿和杨歆儿的课业,两人都是聪明孩子,老师和季衡又很严厉,所以两人课业都还不错,季衡是比较满意的。

皇帝进去后,两个孩子就马上给皇帝行了礼,“儿臣给父皇请安。”

皇帝让他们不要多礼,然后就坐到了季衡身边去,才说道,“君卿,事情安排好了吗。”

季衡点了一下头,说道,“好了。晚膳之后再出发。”

季衡这般说,杨歆儿的眼里就带上了欢喜,而杨麒儿则苦了一张脸,对季衡道,“阿父,让我也去吧。”

季衡道,“你是太子,当守宫廷。”

杨麒儿那神色就更是可怜了,季衡便安慰道,“下次就你去,你弟弟们不去,可好。”

杨麒儿只好点了头。

皇帝教训了他一句,“已经十二岁了,再过两年就要给你立妃你搬去东宫住了,你看你,还像个孝子。你哪里有太子的样子。”

杨麒儿被皇帝说得站在那里没敢发出声音来,只杨歆儿看哥哥实在可怜,便说道,“太傅说,为君者,要善体察民情。.83kxs.哥哥想出去看看百姓生活,也是有心。还请父皇不要生气。”

皇帝笑了一声,杨麒儿闷闷地没说话,照说他是该接着弟弟的话打蛇随棍上的。

季衡看闹得这般僵硬,就说道,“麒儿,你知道你父皇和我的意思的,只是闹孩子脾气装不明白。一个国家,哪里有天子和储君同时出宫的道理。”

的确也是,要是出什么事,便会没了秩序。

杨麒儿跪下应道,“儿臣明白。”

皇帝叫他起来后,就让两个儿子都出了书房,两人退出来后,杨歆儿就对杨麒儿道,“哥哥,你想要什么,我买了给你。”

杨麒儿伸手搂了一下他的肩膀,“无妨,我也不要什么。再说,真要什么,让人给偷偷带进宫来给我,我也不差什么。”

杨歆儿道,“哦,那便罢了。”

皇帝在书房里对季衡说道,“朕像麒儿这般大的时候,哪里像他这般稚气。十二三岁的人了,还像个孝子一样。”

季衡伸手拍了拍皇帝的手,又将他的手握住,说道,“咱们又不会这么快就没了,还可以教他好些年呢,又不急在一时。而且,他也算不错了。”

皇帝看着季衡道,“这也叫不错了,尚不及你当年十分之一分。”

季衡道,“这能怎么比呢,而且也不需作比。等他十六岁了,让他作为太子到六部和内阁里去学习一阵子,便会懂得多了,然后让他出宫到地方上去办几件事,就更会增长些见识,慢慢地,就会好了。”

皇帝叹道,“你明白朕,朕不是怕他做不好事,而是怕他无心朝政,丝毫没有身为太子的自觉。他根本没想过以后他要治理这个天下一般。”

季衡知道皇帝将问题说到点子上了,杨麒儿不是没有管理天下的能力,而是没有要治理这天下的自觉,他至今没有治理好这天下是他的责任的觉悟。

不过季衡还是说,“再等等吧,也许他在民间去走几遭,也就好了。”

皇帝说,“只盼如此。”

虽然皇帝对杨麒儿生了气,之后出宫的时候,他便恢复了好心情。

皇帝和季衡出宫,有几十个明卫暗卫随行保护,他们并没有进京城去,就只在城东的雍东河边停下了马车。

雍东河从京城里流出来,又和东湖相连接,因帝后长居蘅兰宫,雍东河城外的这一段便也修建了街道和很多房屋,十分繁华。

因这一段是大臣从京城到蘅兰宫的必经之路,故而这一段的道路宽阔,铺着青石板,街道井井有条,房屋俨然,秩序井然。

季衡主张皇子应当多看看宫外情形,这样才能让他们对下面的百姓的生活有个了解,而不是学一些高屋建瓴的空话。

故而杨歆儿和杨笙儿是出过不少次宫的。

街道两边都挂着大红灯笼,街上人流如织,不少城中的居民也在这一晚到城东来游玩,城东有三条大的水系,而且有湖,正是坐画舫游玩的好地方。

杨笙儿和他三哥坐在一起,他黑溜溜的大眼睛看着马车外面,不断感叹,“好多人,有卖糖人的,哎,阿父呀,有卖炸糕的,还有,哎哎,那是什么,好像很好吃呢……”

季衡和皇帝坐在一边,就说,“咱们就在车上看看,不许吃外面的东西,对你肠胃不好。”

杨笙儿略微失落,但是很快他又被外面耍猴戏的吸引了注意力,继续唧唧喳喳起来。

马车停在了雍东河边一座楼前,柳升过来亲自为皇帝这一家人掀开马车帘子,下面已经放好了凳子,三皇子先稳稳当当地下了车,然后他把弟弟接了下来,之后才是皇帝下了马车,回身将季衡搀了出来。

临街的此楼有三层高,修建得很是精美,杨笙儿眼睛四处看,便衣侍卫已经隔开了人群不要往这边挤,他站在那里,只见在这灯火璀璨之中,人们或笑或闹,来来往往,有牵着孩子的男人或者女人,有戴着帏帽的未出阁姑娘,有挑着担子卖东西的小贩……,空气中弥漫着汗味脂粉味还有食物的香味,各种味道夹杂,杨笙儿没有嫌弃这些味道,只是觉得,人很多,外面好热闹,这就是夫子所说,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吧。

他为他的父皇和阿父感到了骄傲,在季衡叫他过去的时候,他就保持了作为一个皇子的尊贵和威严,迈着胖嘟嘟的短腿一步一步姿态庄严地走过去了,他的阿父看他走得怪模怪样,就牵住了他的手,“方才在车上把腿坐麻了吗?”

杨笙儿愣了一下倍受打击,嗫嚅道,“没有。”

季衡道,“哦,那就好,咱们进去。”

杨歆儿的感动不比弟弟少,因为他比杨笙儿还大了三岁。

街道两旁都栽种了树木,有槐树,柳树,杨树,还有枣树皂角树柿子树枫树等,正是盛夏时节,所有树木都枝叶繁茂,树和房屋之间则有排水沟,每条街道都打有公共的打水井,有专人守井。

杨歆儿曾在白日里出过宫,骑着小马驹从街上走过的时候,街道上树荫遮蔽着日光,卖凉水和果子的小贩在树荫下叫卖,他当时便觉得十分愉快。

因为那天的前几天他刚在读杜甫的诗,知道乱世之苦,故而便深深感受到了现世的安稳。

进了楼里去后,原来楼后面便是河,已经有画舫在那里等着了。

皇帝握着季衡的手,“咱们是要游河吗,朕以为是在路上走走看看。”

季衡便道,“今晚街上人太多了,咱们去那街上挤吧,便不安全,也辱没了身份,要是为了不挤,侍卫会将路人赶开,那太扰民了,所以咱们坐船游河游湖就行了。”

坐上船,季衡怕杨笙儿太兴奋掉进水里去,就让了女官把他看好,而杨歆儿也自告奋勇说自己会好好盯着弟弟的,然后,他和杨笙儿就跑到船头上去了,杨笙儿趴在船舷上,咋咋呼呼地觉得这个也新奇那个也好玩,更有甚者,有人摇着小船从他们的船边慢慢划过,然后还有人坐在船头烤鱼吃,杨笙儿一声大叫,“我也要吃烤鱼。”

杨歆儿赶紧把他的嘴巴捂住了,那位坐在船上烤鱼的人士,穿着一身青色儒衫,应该是个不羁的书生,听到杨笙儿那一声满含渴望的大叫,就让自己的船夫把船停了下来,他站起身来对杨笙儿笑道,“蝎子,不嫌弃的话……”

他就递了一串烤鱼上来,他的船要矮很多,杨笙儿伸手就要去接,“我不嫌弃……多谢公子……”

杨歆儿把他拉住了,对那书生道,“我弟弟太无礼,请你不要往心里去。”

然后就要把杨笙儿拉走,杨笙儿不高兴地板着脸。

那书生道,“只是两串烤鱼而已,不值什么。在下方才已经送出去四五串了。”

杨歆儿道,“多谢公子你好意,我弟弟肠胃弱,吃不得这些东西。”

那书生倒觉得好笑了,看着杨歆儿说,“不知蝎子名讳?”

杨歆儿道,“不敢当。”

把杨笙儿往船里面拉扯了,杨笙儿不满地说道,“我就看看,我又不吃。”

杨歆儿说,“我才不信你。”

杨笙儿脸一板,脚一跺,“你太过分了。”

杨歆儿道,“堂堂皇子,去接别人这般施舍,成何体统。”

杨笙儿一板一眼地道,“这哪里是施舍。只是他的闲情逸致,我正好又看到了,他就要交个朋友罢了。”

杨歆儿没想到他道理还多,就说,“你得听我的。”

杨笙儿却哼了一声,又跑到另一边船舷上去往外看去了,杨歆儿叹口气,只好跟了过去。

守着两人的两个宫人听到两人争辩,只在心里好笑,不敢上前来打搅。

杨笙儿趴到旁边船舷上,没想到正好又对上了那书生的小船,对方对他笑了一下,又在继续烤鱼了。

杨笙儿不向他要吃的了,只是看着他烤鱼的动作,觉得这比起弹琴弄笙要优美太多,他只差流口水了。

杨歆儿则没有趴在船舷上,而是靠着旁边装饰了帷幔的柱子盯着弟弟,那书生看杨笙儿十分可爱,而且小小年纪,已经是带着艳色的漂亮了,虽然胖胖嘟嘟的,却改不了漂亮的事实。这般漂亮的孩子,他还没见过,故而总要逗他一逗。

书生问杨笙儿道,“你们是哪个府里的?”

这一天能下水的船只都是经过检查了的,这般大的画舫,更是要有通行证明才能够在河里行驶,这一天的通行证明可不好拿。

京城里达官权贵十分多,富商巨贾更是不少,能够置办得起这般一艘画舫的人家很多,但是能够这一天拿到通行证的却不多。

要是是贵人之家,船上当有家族徽记,不过这艘船上却没有,便让人觉得奇怪了,是以书生才那么一问。

杨笙儿想和他聊天,就看了哥哥一眼,说道,“乃是刘状元胡同宁安伯府上的。”

杨歆儿觉得他胡诌得十分好笑,也不拆穿,书生略微诧异,不过宁安伯因为是逆臣之子,之后虽然给封了爵位,却是没有徽记的,倒是符合事实,只是,“宁安伯府上呀,可在下听说宁安伯没有成婚,也无子嗣。蝎子却是他府上的哪位亲戚?”

杨笙儿些许答不上来了,就看向哥哥,杨歆儿就过来说,“友人之子罢了。”

有侍卫盯着这边,看到那书生的小船靠近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警惕起来了,但也不好把他赶走,看他一直和四皇子搭讪,他们也只好加强了防备,没有将四皇子带离。

书生拱手笑道,“在下殷纪,不知蝎子尊姓。”

杨歆儿只好说道,“姓杨。”

总不好把自己的姓也乱讲。

书生神色变了变,“可是国姓呀。倒是失礼了。”

杨笙儿说,“和你说了这般久,你不烤鱼了吗?”

书生被他认真的样子逗得又笑起来,“在下慢慢烤,慢慢吃,一路正好就到东湖里去了。”

他这般说着,已经让自己的船夫把船摇得距离杨歆儿他们的船远些,因为杨歆儿他们的船故意走得特别慢,故而他那船倒还走得快些了,很快就远去了,杨歆儿和杨笙儿听到他唱起歌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杨歆儿听着,说道,“这人也真怪,现下治世清明,他倒要唱这一首。”

杨笙儿没听懂,只是念念不舍那鱼,就觉得很惆怅。

天下的美食,怎么能够只拘泥于宫中的那些呢,船上清歌烤鱼,才是一种享受。

皇帝和季衡坐在画舫里面二楼靠窗的位置,有纱幔随着风轻轻飘荡着,人在纱幔后面若隐若现。

皇帝搂着季衡的腰,看河道两旁高楼上挂着灯笼,灯笼映在水里,别有一番意境。

远远地听到别的船上的歌声,还有人声。

两人都没有说话,也不需要说话,季衡靠在皇帝身边看窗外的天空,星子,月亮,还有万家灯火笼罩的井然有序的房屋。

皇帝在他脸上亲了一下,轻声道,“咱们成婚有八年多了。”

季衡“嗯”了一声,又道,“是呀。”

船渐渐驶入了东湖里去,东湖里有不少画舫,画舫上载歌载舞的还不少,不过皇帝和季衡的船上,倒没有让乐人跟着来。

杨笙儿一会儿也要跑到二楼去,被杨歆儿拉住了,“不要去打搅了父皇和阿父。咱们就在下面玩。”

杨笙儿只好应了,然后看着别人船上的热闹。

一会儿,楼上传来了一声箫声,杨歆儿和杨笙儿都惊讶地仰头看了一下头顶。

慢慢地,箫声真的传了来,开始声音很低,渐渐就高了起来,乃是一首《高山流水》。

杨笙儿箫声对杨歆儿说,“这是太子哥哥吹过的高山流水啦,我知道。”

杨歆儿道,“知道了,别闹,听吧。”

季衡坐在椅子上,手中握着长箫吹奏,只吹了一段他就把长箫放了下来,说道,“气息不济。”

皇帝笑着接过他手里的长箫,要吹奏后面一段,没想到吹出来的却是空响,他愣了一下就对季衡说,“朕忘了朕不会。”

季衡笑逐颜开地接过去,又吹起了后面的部分。

季衡其实在音乐上算有天分,不过他自己从没有专门学过,也并没有时间像杨钦治那样练习,他不过研究一阵子,大约就能够吹奏出调子来了。

杨麒儿身上的音乐细胞,应该还是从他身上来的。

皇帝听着季衡奏出的箫声,也许中间有错音,但是却依然无法否认他吹奏得很好,在这明月挂于天空,船行于湖中间的时刻,箫声悠远空灵,豁达而飘渺,激昂处破空而起,低徊处宛若情人呢喃,让人心中无限衷肠,缠绵爱意让整颗心都软了下来。

画舫因专门避着其他人家的船,故而倒没有遇上被臣子认出来的尴尬,船慢慢驶到了岸边,已经有人在等着接。

一家人上岸的时候,杨笙儿已经在打瞌睡了,皇帝抱着他后,就说,“咱们要去酒楼里吃宵夜,有烤鱼吃。”

杨笙儿马上睁开了眼睛,“真的?”

皇帝道,“朕的话还不真?”

杨笙儿抿着唇笑了笑,搂住了他的颈子,“父皇真好。”

他们果真来到了一家岸边酒楼里,坐进安排好的包厢,窗户外面就是东湖,一家人吃了一桌鱼宴,然后才乘兴回了宫。

杨歆儿还和杨麒儿住在一起的,他回屋的时候,杨麒儿还没睡,坐在灯下看书,见他回来,就说,“回来了?”

杨歆儿笑着点点头,“阿父带我们去坐了画舫游湖,还吃了鱼。”

杨麒儿道,“就这样吗?”

杨歆儿说,“自然。街上人多,阿父为了安全,只会如此安排。”

杨麒儿道,“哦。”

杨歆儿又说,“哥哥你别难过了,你之后又不是不能出宫。”

杨麒儿说道,“我才没有难过。再说,储君本来就该在天子出巡时监国,我现在也不算监国那般责任重大,只是守着皇宫而已。”

杨歆儿“哦”了一声,道,“还在船上认识了一个叫殷纪的书生。此人倒是有意思,不知道他是不是要考进士,不知道考不考得上,若是为了官,大约会是一个好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