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唐再续 > 第216章 再续盛唐(全书终)

东唐再续 第216章 再续盛唐(全书终)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阿保机称帝建国、出兵幽州,渤海国忍无可忍、欲打辽西的时候,大唐秦王、.

随着河北全境光复、契丹被阻幽州、河陇再归大唐,李曜筹划多年的席卷天下之势已成,天下一统可谓只差临门一脚。此时此刻,如何以最小的破坏、最快的速度夺取中原,就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对于朱温,李曜从未小看。他布局近十年,一直把朱温当作“最终boss”,如今终于到了收网决战的时刻,若说心中没有几分激荡,那是再也说不过去的。

对于李曜而言,这一战他不愁不胜,但他要的,却不仅仅只是胜利而已。

他要的是全胜,是完美收官!

从平定河北以来,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李曜除了安定河北局面、编练兵马之外,将几乎整个参谋总部都搬到了魏州,以魏州为大本营,一条条策略开始实施,内政外交,纵横捭阖。

七月初二,第一个喜讯传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感秦王之诚”——当然这只是官面套话,实际上是北衙禁军自武关东进、蜀中南衙禁军自峡州东进,双向进逼,赵匡凝摄于河北之战时新禁军威震天下,是以不敢相抗——遂尽举襄、邓、复、郢、隋、唐、房、荆等州,束身归朝。赵匡凝虽是被迫“起义”,但对朝廷而言,山南东道毕竟是和平收复,因此远在河北魏州的秦王、总百揆李曜亲自赶赴长安迎接,以示隆重。赵匡凝继而受封蔡阳郡王(无风注:赵匡凝为蔡州人,此为衣锦荣归之意。),任礼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山南东道由此撤藩,朝廷分别派驻各州刺史,秦王、总百揆李曜命总参谋部选派将领赴山南东道整编旧军。

七月二十九,割据湖南的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宣布举潭、岳、朗、邵、衡、永、道、郴、连等州束身归朝,李曜仍在长安迎接。马殷相比赵匡凝,实际上还更加主动一些,因此虽然湖南地位不如山南东道,但却受封扶风郡王(无风注:马援出生地为扶风,马殷自称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因有此封,如赵匡凝。另,根据史载事迹分析,马殷对中原正统似乎比较畏惧,因此有这一安排。),任门下侍郞,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湖南撤藩,朝廷分别派驻各州刺史,秦王、总百揆李曜命总参谋部选派将领赴湖南整编旧军。

八月十九,因受北衙禁军、河东镇军、河中镇军甚至朔方镇军四面威压,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上表请去节度使职。秦王、总百揆李曜命其去职交还旌节,改任夏州防御使,又命其兄弟三人分任银、绥、宥三州防御使,此四州另由朝廷派驻刺史。定难镇遂撤,庶政、财政之权基本收归中枢,由于该地属党项族内附后长期牧地,因此军事改编暂未涉及,但秦王对党项族可保留的可用于作战的马匹数目做了限制,多余马匹将由朝廷以钱币购买或以货物相易收归中枢,党项各族其余牛羊等牲畜财物,朝廷不做限制、不做清点,朝廷每年另赐布帛千车——该布帛是河中东升新城所产的机织棉布。

八月二十三,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广州刺史、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节度等使徐彦若自觉病重(无风注:这位是被崔胤逼走的前宰相,从史载来看,品性还不错,而且属于“朝廷的人”。),上表请辞。朝中多有大臣以为当立广州实权派刘隐为节帅,为李曜所斥。当日,朝廷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地任命李袭吉为岭南节度使,并兼任安南经略使。为使其安全上任,实掌岭南、安南大权,秦王更特调左右神策卫大将军李承嗣、李嗣恩,领本部大军随同南下上任。

李袭吉离京之前,李曜曾与他有言:“南疆之重,并于北疆,你此去岭南有四大任务,一是稳定局面,二是打击豪族,三是看住安南,四是大兴船业。”李袭吉对李曜削藩之心早有深刻了解,对这番话自是了然于胸。至于大兴船业,他此前曾闻李曜有一诗,其中有“千秋伟业征伐事,万里海疆龙旗扬”之句,因此虽然不知李曜为何如此在意“海疆”,但多少也能窥探其中一些含义。

随后不久,江西钟传、福建王审知乃至两浙钱鏐皆遣使来朝,只是并未有束身归朝之意,李曜知道东南那边如今还算是天高皇帝远,朝廷大军的震慑还达不到万里之外,因此暂时倒也不急,只是随意安置了。

如此一来,天下藩镇,除了李克用之外,无动于衷的似乎便只剩朱温和杨行密二人了。朱温其实也上表请罪了一下,试图缓和一下局势,但被李曜置之不理。至于杨行密,他恢复了上贡,但并未就手中权力做出任何表示。而就连平卢王师范这个早已算是半个李曜的麾下的节帅,此次面对李曜掀起的“束身归朝热”,也不得不做了样子,表示愿意束身归朝,不过被李曜以“军情紧急,王郎尚需为国效力”为由婉拒了。

一时之间,朱温竟突然变得空前孤立起来!

十月初二,李曜在返回魏州后的第十日,下令由河中水军改编扩建的“大唐黄河舰队”突然袭击,攻破朱温白马渡水军大营。朱温闻讯之后,亲率大军十万赴滑州支援。

十月初九,黄河舰队再破朱温濮州水军大营。朱温令葛从周抱病挂帅,领兵五万前往濮州支援。

十月二十一,大唐副总参谋长史建瑭亲率北衙禁军左右虎贲卫,南衙禁军左右圣翊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鹰扬卫及新编原山南东道镇军的左右天枢卫、左右天璇卫合计十五万大军自襄州往东北方向出兵,攻破泌州、威逼许州。朱温万不得已,命杨师厚领兵八万相抗,双方在许州爆发攻守战,许州危急。

十月二十八,大唐副总参谋长郭崇韬率南衙禁军左右飞虎卫、左右天狼卫、左右天玑卫、左右天权卫、左右摇光卫合计十一万五千自潼关杀出,十日内连克虢、陕二州,威逼洛阳。朱温万不得已,从滑州抽调三万人,从汴州抽调三万人,加上洛阳原本的两万守军合计八万,命牛存节、王彦章为正副都统坚守洛阳。

至此,李曜调虎离山之策全方位展开,他充分利用外线优势和兵力优势,将朱温大军全面分散,黑虎掏心随后便到!

这一计策实施的最大难度在于两点:

首先是要有极其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不然的话,绝对无法在黄河以北、关中以东和华中地区三面同时开战。

其次是要有高度统一的指挥默契,不然则容易被朱温各个击破。

当然,论到后勤保障,天下没有谁能出军械监之右。而高度统一的指挥默契,谁能强过拥有总参谋部的李曜军?至于各个击破,并非朱温不想,问题是中原看似很大,一旦被李曜以五六十万大军三面包围,就算击破其中一路,另外两路也足以至汴军于死地——能够周旋的范围太小,而汴州离河北、关中距离太近是两个无法解决的硬伤!

更糟糕的是,偏生就在此时,朱温的正妻,久负贤名的东平王妃张惠病逝,朱温在前线深受打击,一时心灰意冷,不顾诸将劝解,匆匆赶回汴州要见一生挚爱的发妻最后一面。

李曜在魏州闻讯,其实也颇为感慨了一番,但感慨归感慨,大好机会却不容错过。他当即下令,极尽全力迷惑滑州、濮州南面的汴军,对其造成唐军将趁朱温丧妻之际大举南下。同时亲率北衙禁军左右天策卫、左右羽林卫,南衙禁军左右疾风卫、左右雷霆卫合计十二万精锐配合隐蔽南下的黄河舰队自黄河下游的杨刘(无风注:今东阿。)渡河,回戈一击,偷袭郓州得手。

李曜所领,尤其是天策二卫、羽林二卫,实乃唐军精锐中的精锐,他抛下行军略慢的南衙四卫,连夜不停地西进,闪击濮州。待朱温得知消息时,重病挂帅而又只有五万兵力的葛从周已经丢失濮州大营,葛从周一生征战,从未有此大败,自觉晚节难保,竟然自刎当场,节烈可见一斑。李曜得知消息,亲自收敛其尸,郑重封馆,下令将之送回其鄄城(无风注:就在濮州)老家厚葬,甚至墨敕赠其为鄄城县公,亲笔为其墓碑写下“恪尽职守”四字评语。消息传开,汴军士气更落,不少汴军将领心思生变。

李曜

厚待葛从周的“善举”传开之后,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葛从周义子、梁军年轻一辈最著名的大将谢彦章(无风注:不是王彦章。),他本就因为葛从周的喜爱而极受朱温器重,因而引起许多老将甚至朱温几个儿子的不满,在汴军中颇受排挤,当初只是因为有葛从周在,是以能护其安全,如今葛从周一死,他自知不容于汴,又见汴军已无回天之力,遂收拢濮州左近残兵向李曜投降。

李曜一是知道谢彦章实有才能,算得上是葛从周的衣钵传人,二是知道此人同时还承袭了葛从周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气度,因此当即用其为河中节度副使,命其率已经南渡黄河到达濮州的唐军西进阻挡滑州汴军回援汴州,及接应滑州白马渡以北唐军南下。谢彦章深感信任,二话不说,领兵向滑州进发。

与此同时,李曜再次丢下大军,率北衙禁军四卫六万(无风注:已经损失了一万多,来不及补充。)马不停蹄地冲着汴州掩杀过去。

东路另一边,王师范也未曾闲着,派麾下大将贺瑰会同李曜麾下大将魏逊合攻已经几乎被抽调一空的兖州得手,继而进逼徐州。十二日后,徐州守军得知中原战局,知朱温已无回天之力,遂向魏逊开城投降,徐州克定。

十一月初九,唐汴许州会战结束,由于杨师厚的顽抗,为达成李曜此前的全线布局,史建瑭不得已动用了“禁器”火神雷,几乎摧毁了整个许州城,杨师厚自问无幸,意图自尽,被牙将所救,后被俘。也不知史建瑭用了什么办法,竟将其说服归降,于是出面收尽汴军降卒,仍得四万余兵,皆暂隶史建瑭。史建瑭遂留一卫驻守许州,大军继续往北,作包围汴州之势。

洛阳方面,郭崇韬此前已经受命对洛阳“围而不打”,而恰好牛存节与王彦章得到的命令是“坚守洛阳”,因此战局最为平稳,双方几乎呈现出“静坐战”的节奏。

随着朱温从丧妻之痛中回过神来,战事已经无法逆转。尤其是李曜亲率的北衙禁军主力猛然杀至汴州,朱温就是想命滑州守军南下救援也来不及了。

更何况,滑州已然被水陆夹攻,谢彦章为了证明自己,使尽浑身解数,将滑州近十万汴军一举击败。汴州附近最后一支汴军大军四散逃逸,但由于朱温的黥面政策,这些士卒逃无可逃,被抓获者十有**。

十二月十二,汴州城破,自朱温以下,包括敬翔、李振等在内一体成擒。朱温本人带领最后残军试图逃往洛阳,被火龙骑截住。

曾经掌控中原、河北,成为第一大藩镇的一代枭雄朱温,面对感情和事业的双重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怆然大笑三声:“孤与李鸦儿缠斗半生,事事胜之,独一事不及他者,乃缺一儿!此天亡我,天亡我也!李存曜,若得来世,孤定要夺回这万里江山!”言罢,自刎于当场。

朱温既死,余者已无抗争的理由。十月十六,洛阳方面确证东平王已然自刎,朱家诸子也全部被擒,牛存节、王彦章命全军戴孝,开城出降。

朱温所掌控的数镇,尚未被唐军占领的,得知消息后也无坚守,纷纷改旗易帜,宣布投诚。李曜亲临洛阳,安抚牛存节、王彦章降军。又命各部分别占领中原各地,公布军事改编办法,并正式撤销中原各节镇,如蜀中、河北一般改归初唐旧制。

十二月二十四,小年,天下兵马大元帅、中书令、秦王、总百揆李曜宣布撤销河中节度使府及护**,护**各军整编为北衙禁军左右开山卫、左右破阵卫,余者编为南衙禁军左右摧城卫。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再请去职节帅,受封济南郡王,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卢节度使撤销。

随即,李曜下令以二十四星宿为名,于中原编练南衙新军二十四卫,分别为苍龙(东):角龙、亢龙、氐龙、房龙、心龙、尾龙、箕龙六卫;白虎(西):奎虎、娄虎、胃虎、昴虎、毕虎、觜虎、参虎六卫;朱雀(南):井雀、鬼雀、柳雀、星雀、张雀、翼雀、轸雀六卫;玄武(北):斗武、牛武、女武、虚武、危武、室武、壁武六卫。合计总兵力高达二十七万六千。

至此新军编制结束后,唐廷中枢掌握地区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还多,其兵力之强大,其余各镇不足望其项背。

这其中,北衙禁军有六军十二卫,合计兵力二十二万八千。由于占地庞大,而南衙禁军分驻各地,因此兵力更加庞大,乃有四十二卫,合计兵力四十八万三千。朝廷禁军总兵力已经高达七十余万。

正月初一,大唐皇帝李晔正式于李唐祖祠“陇西龙宫”祭祖,并赐秦王九锡,诏令赐洛阳为秦王封地,下令以皇帝制式整修营建洛阳秦王宫。秦王受九锡、封地,三辞帝制秦王宫,诏皆不许。

正月十五,帝赐婚于秦王,以太原王氏女王笉为秦王妃,秦王拜谢。帝并于次月亲临洛阳参加婚礼,以示隆重。此前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闻喜,欲南下参礼,头创迸裂,突告危急。秦王虽新婚,乃挟秦王妃急赴太原,然其方至,晋王已然病危。

晋王召集诸将,卧床而执手秦王,言:“存勖冒失鲁莽,非秦王不能制,今许其继孤王爵,不许其领兵……河东、幽州等镇,朝廷若有撤藩之意,秦王可自为之。沙陀虽不文,然守疆拓土,犹有可用之处,望秦王念我四代忠门,沙陀举族为国百余年,善待鄙族,孤虽九泉,不敢或忘。”言罢即逝。

秦王为之痛哭,竟至数度昏厥,诸将近百,莫不嚎涕。

次日,秦王墨敕,以晋王世子李存勖继晋王爵位,撤河东、幽州、大同、振武等藩,自去总参谋长之职,遗晋王任之,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而又撤河西、陇右等三藩,重建安西都护府,仍命三帅以李嗣昭为正,李存审、李嗣源为副,领兵镇守,以待后命。

三日后,帝诏谥先晋王李克用为“忠武”,命南北二衙禁军披麻戴孝三月,不举兵事。一月后,秦王返洛。

又两月,帝幸洛阳。秦王以总参谋长李存勖为征东大元帅,屯兵三十万于江陵,出征江西。钟传不可当,随之出降,江西光复。王审知得闻,主动请辞节帅,秦王许之,江西、福建节镇于是裁撤。杨行密、钱鏐大俱。

次月,帝于洛阳行禅让礼,禅让帝位于秦王。秦王三辞,诏不许。遂继皇帝位,改元延兴,但一改大赦天下之旧俗,言:“善当扬,恶须报,不可因更帝而使恶者失制。”遂不大赦。另迁帝都于洛阳。

又次月,吴王杨行密重病,上表请辞淮南节帅,帝许之。行密遂举家入京,帝纳其女杨潞,封贵妃。

越王钱鏐力单势孤,遂亦自请去节帅,帝亦许之。

于是天下纷争百余年,藩镇割据之势就此告终。

全书终。

------------------------------

ps:特意留下了一些坑没填,也特意没交代一些后事,这是为了可能有的续集作为线索。如果将来写东唐的续集,约莫时间会是“东唐初年”,一些改革后的矛盾、守土扩疆时的冲突、皇子间的竞争等,将会成为全书剧情推动的主线。具体的思路,暂时就不说那么多了。

写历史很累,尤其是这本写得过于考证,更是大累。预计下本书会是一本仙侠类的,用来缓缓脑子。

仙侠类的书,考证少,在剧情的安排上面,窠臼就少,写起来肯定比历史类轻松。要写的那个故事,其实在我脑子里已经转了两三年了,应该还是比较好看。至于文笔什么的,大家从《东唐再续》也就可以大体了解,就不多说了。

仙侠新书,如果发书,大概会在六月初,也许是六号左右,关注无风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

感谢读者诸君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无风如此拖沓才得以完本的谅解和支持。

新书见。

83k .,最佳阅读空间:欢迎经常来看书并向你的朋友推荐本站,本站需要有您的支持,也欢迎加入本站书友交流群:47889442(非作者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