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四十四章 水和石头

傲世天骄 第四十四章 水和石头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四十四章水和石头

午餐,只是陈维政和区杰两人的午餐,其它几人早就让小吃撑得溜饱!看到其它人对午餐的拒绝态度,陈维政和区杰两人也食欲大减,结果一人一碗牛肉粉完事,区杰哈哈大笑,说这是帮他省钱。

午餐后,叫一个当地的员工开车,坐着区杰的柴油七座直奔大瀑布。

花果山大瀑布与花溪市相距不远,而且道路很好走,高原风光在十月金秋更显爽利,让坐在中排的三位美女睡意实足,一上车就沉沉睡去,毕竟早上起得太早。小竹给坐在前排的小松一个任务,就是拍摄路旁的风光。陈维政和区杰坐在第三排的位子上聊天。

“杨天正怎么样?”陈维政问“还不错,帮我不少。”区杰说。

“开完业应该有一段时间的悠闲吧?”陈维政说:“忙完去古宜,我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如果我们俩觉得可行,再报给区叔。”

“哪个方面的?”区杰问。

“能源。一种新能源,颠覆人类的能源。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潘多拉的盒子”陈维政说:“你如果离开六盘,估计要多长时间杨天正能接你的手。”

“24个小时。”区杰说。

“那让他赶快培训自己的新店长。”陈维政说。

“店长总比总经理容易找。”区杰笑了。

一路闲聊,车到了花果山村,遭遇空前大堵车,从这里到景区堵得水泄不通。司机是本地少数民族,路熟悉,说可以把车停在这里开始走路,沿一条小路,很快能走到白沙河。大家觉得可以考虑,反正是玩,一路走着玩更加亲近自然。

山很青,很清爽的青,山上郁郁葱葱都是野树,人在树林中穿行,因为富氧而精神实足,几条断枝踩在脚下,发出清脆的折断声。中秋的山林,仍是枝繁叶茂,绿意黯然。大家兴趣都很高,不知不觉走到白沙河。

走到白沙河,已经人满为患,只要能站人的地方,都是人,远远的望了一眼大瀑布,发现除了水就是人。太多的人,远远看去就象一块高级蛋糕上爬满了蚂蚁,又象一块臭肉上落满了苍蝇。如果把所有的人全部丢下瀑布底的深潭,估计能将水潭填满,如果把所有的人堆在白沙河上,估计能让瀑布断流。

大家的游兴荡然无存,区杰说:“我还以为今天早上搞开业仪式来的人够多,谁知道来这里的人更多。”

“区总买票吗?”司机问。

看看排着队一点一点向瀑布挪动的旅游者,区杰估计按这个速度轮到自己挪到瀑布前,天也应该全黑。望远镜里,看到瀑布两边观景的人群估计是被时间煎熬太久,已经双眼呆滞,面无表情。与其说是观景,更像是在搞遗体告别。

“不买了,就在这里看看,如果觉得看不清楚,去买包五块的花果山牌香烟,看那个包装还比这个舒服。”

一听这句,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知道人会多,没想到人会这么多!”陈维政感慨地说。

“还是远远的拍几张照片吧,也算是到此一游,毕竟人多过水的景象也不是经常能看到的。”刘懿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大瀑布的水天天有,可大瀑布未必天天有这么多的人。

旅游者旅游的就是一份心情。且把那漫山的游人当成难得一见的景观好了!

“我带你们去白沙河上游的一个石板寨子玩吧。”司机说。

大家一致同意,沿原路回到村里,开车走向一条岔路,那是一条沙石路,路面不好,路也很窄,好在区杰的牛车底盘高,走这种路很合适。

走出不到一公里,喧嚣的人群早已踪影不见,见的是连绵的群山和不尽的绿树,转一个弯,看到一片田垌,那是山谷中的一片田垌,白沙河从垌中穿过,清澈得象一条丝带。河的中段还积起几个水潭,水潭之间是矮矮的小瀑布,这几个水潭和小瀑布,宛如丝带中间编成的中国结,又如水墨画里的重彩凝笔。水潭的上游有条石墩桥,就是在河里弄上间隔距离一样的石墩,人从石墩上面走,水在石墩中间流。

石墩桥的那边,有一个小村落,就是司机说的石板寨子。汽车开下一个小坡,在白沙河边停了下来。

好清的水。小竹下车的第一时间就是跑到河边,掬一捧水,扑在脸上,叫着:“好爽,好凉。”开始解鞋下水。

小松看着对面村寨的房子,被石片做的房顶所吸引,问司机:做瓦片的石头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加工成这样薄的,司机说是天然的,但是要开采,在下雨之后雨水渗进石缝时用钢筋一撬就是一大块。

房子都是用一块块极其普通的石板,好象是随随便便地堆叠起来,石板与石板之间,没有泥土的胶着,更没有钢材的固定。从屋基到屋顶,从地面到四壁,除了石板还是石板。这些石板,无须打磨,更不用上色,完全保持一种青灰的原生状态。

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把满山皆是、随处可见的石头,变为千姿百态的石瓦、石墙、石径、石板房。无边的山峦,因石板房的点缀,形成了独具风情的山寨之美。

“老公,我们也弄些这样的石块回去装修房子好不好?”刘懿问陈维政。

“不好。”

“为什么?”刘懿不解。

“一个地方用一个地方的材料,叫就地取材,我们远程来拉,就不经济了。这种石材虽然很硬,但是很脆,如果要能经得住踩就必须选择超过十公分厚的石材,那就是大青石板,很重。这种石材不能作为文化石贴墙上,因为太厚。如果象当地人这样垒墙,还不如我们当地的鹅卵石。这个地方,估计过去也没有人会烧砖烧瓦,所以就用这个材料来建房子。这种材料加工困难,而且可塑性差,所以房子结构很单调,功能也单一,房子也不高只有一层,住起来应该不太舒服。”陈维政属于那种不太浪漫的人,一口的实用主义腔调。

马上有人说话表示反对,是阮蕾:“小一你别跟你老公谈这些情调东西,他就会找个破陶盆种点香葱蒜,挖个小鱼塘养点小鱼虾,实足的农民。对于这个地方的石头建筑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寨子,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不可能去镇里购买建材,也没条件自己动手烧制建材,所以漫山遍野的石材就成为本地先民的首选,也为繁衍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过去的东西,对待这些东西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就好。”

“对,看到好东西不一定要拿回家,想看就来看。大瀑布更漂亮,谁能拿回家。”区杰说。

“把大瀑布拿回家那就是勇敢者的游戏。”小松说。他说的是美国一个老电影的片段,大家都看过那部影片,想想都笑了。

“区杰哥哥说得不对”小竹说:“你跟每一个去你店里买东西的人都说,好东西不一定要拿回家,保证你的店生意会清淡很多。”

大家一想,都大笑。

“是是是!”区杰举手投降:“谁去我的店里,我恨不得让他把大瀑布买回家。”

走进寨门,就走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街道是石头块铺起来的,院墙是石头垒的,房屋是石头建的,屋面上铺的是宽大的薄石板,就连家中用的桌、凳、盆、磨、灶等也都是石头造的。在寨内处处是石,登石级、穿石门、进石屋、坐石凳,确实别有一翻情趣。

是啊,这些石地板、石凳子、石院墙、石桌、石盆、石磨、石灶……都很古朴,很情趣,放在这里也很合谐,但是,如果换个地方,给人的感觉就是简陋了。

寨子里找一个大树脚坐下,石桌石凳历时悠长,磨得很光滑,几个女人,用当地话问了些什么,司机也说了些什么,她们就回去拿了一些自己家手工做的腊染、织绵和挑花出来,另外有一个村民跟司机商量得比较久,满意的离开。司机说,这些手工品如果满意可以买一些回去,价格很实惠,都是自家人。

刘懿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告诉陈维政,在别的旅游地方,买到的都是机器织机器染的,虽然好看,但是一看就是流水线的作品,不象这种,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听到这个说法,暴发户区杰让司机把村子里面的手工布全面收了起来,差不多有两百件,全要了,准备发到南城,做一个六盘手工腊染专柜,如果有销路,就跟村子里订货。

这一下,把村子里的行政领导惊动了,连忙迎出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国联集团六盘省区老总来考察收购手工布。连忙报给镇里,不一会,西装革履的镇领导来了。

区杰说:维政你继续充当集团领导,阮蕾委屈一下做做我的秘书。咱们也算一方人物。

这一方人物居然还谈得有模有样,当然,主谈是阮蕾,要区杰来跟镇一级谈话,是有点差辈。

不一会,刚才跟司机商量得比较久的村民用筛子端了一筛子煮红薯出来,刚出锅的紫心薯闻着香吃着面,更有一股甜味。小竹剥开一个,吃了一口,说了声要是有奶油就更好了,就见陈维政招手叫小松过去,小松过去一趟,回到小竹面前,一伸手,居然是一瓶没开封的奶油。小竹大叫“大哥,你是神仙!我爱你!”刘懿也觉得陈维政挺神仙,爱恋的眼神飞了陈维政一眼,蘸着奶油吃了起来。阮蕾远远看到他们吃,强忍着想吃的**微笑着与镇领导交谈,把区杰大包大揽的积极热情扼杀在“襁褓”之中,与镇领导巧妙的讨价还价。

紫心薯点奶油,当地人没吃过,觉得挺好玩。镇领导见过世面,馋得直流口水。

村民见他们喜欢,又在地里找来几根公高粱,砍成一截一截,让他们象甘蔗一样吃。所谓的公高粱,就是没有受粉不结籽的高粱,这种高粱由于不长果实,糖份全部进到高粱茎中,高粱茎皮薄易剥,肉质脆香细嫩,水份清甜可口,是极为少见的好东西。陈维政小时候,爷爷每年都种一些高粱,到扬花时,就把花头折断,把茎种得肥肥的给陈维政吃,那是陈维政秋天唯一的水果了。看到这个东西,陈维政不再充当集团高管,直奔公高粱杆而去。

把腊染布的钱交了,的确便宜,村民在自家的成本上略有收益就已经很满足。这边刘懿也把红薯的钱给了,公高粱村民一定不要钱,说这就是吃来玩的,不能什么都要来卖钱。

是啊,不能什么都要来卖钱,也不是什么都能用来卖钱,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