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一一九章 陈家作坊

傲世天骄 第一一九章 陈家作坊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一九章陈家作坊

龙山电池厂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修建,把桥弄通之后,很快就现出雏形。

龙山电池厂的最上一层已经全部浇铸完成,三建韦总说想当年做军事堡垒也没有这个这么坚实,别说降落飞机,估计飞船也没问题。

在厂里订制的100个20吨的超厚pe桶到货,顶层堡垒里,靠外一圈,除了大门,全是pe桶,正在安装全部自动化管路。从深井里抽水,自动灌进桶里,加入鹅卵石粉和炭粉后,从桶中的大管自然流入下方的钢结构大棚里的全自动灌装线。然后进入包装喷码程序。

第二层环型钢结构厂房建筑速度很快,一周时间全部安装完毕。全部自动化灌装设施已经到位,厂家的安装人员正在全面调试,从潭城精华厂送过来的十万个1000l的电池盒正在不停重复着装水再倒掉,倒掉再装水的过程。由于市场对100ah的电池需求量过大,电池厂决定以生产100ah的电池为主。其它规格的电池生产,按市场需求量决定。

第三层的军营、综合楼、办公楼、宿舍楼正在修建,距全部竣工还需要一些时间。

第四层的道路及停车场、公共设施是最后的工作。

南方军区后勤部警卫团一营已经出发,他们将是第一批进入厂区的人员,在春节过后,无论营房是否建好,他们都必须到位。

临近过年,陈村在外地打工的陆陆续续返回。陈维政开始招工。

六人一条灌装生产线,十条生产线共六十人,一周工作五天,工资最低三千。全部要陈村的媳妇,别的地方的人一率不要,而且嫁出去的也不要。陈维政这条规定,整个庆山县为之震蒙,这完全是信媳不信女的现代版。

庆山人有一句话: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借个狗肚生龙胎,媳妇才能传后人。

每条生产线五个生产配套人员,负责搬运、装箱工作,全部要陈村的男人,工资最低三千。

县劳动部门要求陈维政改变这种歧视性的招工方式,陈维政说,我的厂机密性强,别的人信不过,想来打工,容易得很,找个陈村的酗子嫁了就行。

陈村本村的姐妹没有一个给陈维政好脸色,直到有一天,十四爷家的孙女闹上门来。十四爷家的孙女叫陈丽维,二十二岁,高中没毕业就在庆山打工,人漂亮做事又勤快,是远近闻名的泼辣美人。跑来陈维政家质问,为什么不准姐妹们去做工,陈维政说她们总有一天要出嫁,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陈丽维说找个倒插门的行不行。陈维政说:只要入了族谱就行。第二天陈丽维拉了个人来,把陈维政笑到打跌,说了一句:如果是他,我不仅要你去做工,而且还要他去帮我。陈丽维说政哥你认识他,陈维政说:我能不认识他,兵站机修班的周班长,这可是我哥们。问题是他能不能退伍。周班长说:他已经是超期服役,主要是老家没办法安排,现在如果有必要,他马上就可以要求退伍。陈维政说,你马上打报告,我跟董连长袁指导员说,明天就回来帮我做培训,整个灌装车间全部交给你。

陈丽维也是个人才,跟周班长说,族里相好适龄的姐妹还有好几个,兵站还有没有合适的,有合适的再配几对,只要政哥说话,现在村里没人敢不听,一成亲就起房子,大家都想起一栋政哥那样的小楼。

周班长偷偷去看了一眼陈维政家的小楼,完全坚定了自己在陈村倒插门的信心。跟陈丽维搞了一次相亲会,然后再搞了一个陈村一日游,兵站的几个士官就全部在倒插在陈村。

董连长大笑,说:见过挖墙脚的,没见过这样挖墙脚的。

十八爷更加笑得一脸折子如盛开的菊花,把祠堂下首的十二亩公地,整整齐齐划出十二块屋场,让全村老小去捡鹅卵石回来,把屋场用矮墙隔开,招回女婿的一家一个一亩的新屋场,起四分地的房,还有六分地的院子。十八爷还说,做陈村的姑爷,生出来的孩子除了长子,其它的不一定要姓陈,虽然是上门,但是,男家的爷爷的还喊爷爷,女家的外公还喊外公。这一回丽维、思维、静维、英维、柳维五个喜结良缘,奖励一人一块宅基地,剩下还有七块,哪个带了老公回来上门就是哪个的,那个离了婚就棒打出门。听到这个消息,整个庆山县都说陈村老的老怪小的兄,没有一个正常人。

周班长,周冲文,嘉陵省人,六盘过去就是嘉陵,老家人多地少,只要出来做工的村里人都希望他们不要再回去,当然,回去探亲欢迎,回去分地,绝对不行,可是没有地,回去又能做什么?没见过多少英俊酗,从部队回去,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小区门口做个保安,看起来新制服大盖帽,挺人模人样,再看看保安亭下面的招聘广告:招聘保安,1200元包三金,大酗子就靠1200元过日子,想想有多孤寒就有多孤寒。

两个去过安市的老司机选择了来陈村,另外两个也是机修班的好手。

现在政策好,士官退伍,国家给的安家费相当不低,加上几年的积蓄,几名士官都有能力起好陈村的房子,大家统一规划,一字排开五间,到也相当漂亮。五个女孩家里非常满意,说打灯笼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姑爷,都备好节礼,让女儿陪姑爷回老家看望双亲,初七回来上班就行。

陈维信见缝插针,弄了个安排军转人员新方向,上报古宜军分区,古宜军分区给陈村五个好姑娘一人一万元贺礼,张司令还专门赠送现代军嫂的匾牌。

陈维政嘴里说不让自己家的姐妹上班,其实最信的过的还是自己家的姐妹,丽维、思维、静维、英维、柳维五姐妹被他留在了顶层,负责原液的调配。严格的调配登记制度,检查制度、抽查制度,复查制度,互检制度,虽然工作十分简单,要求却极度严格。陈维政跟五个妹妹说,这里是整个电池厂的命脉所在,一点都不能马虎。陈村人见陈维政这个安排,知道任人唯亲仍然是陈维政的基本出发点,老一辈非常满意。

这五个人,可以随意进入顶层,除此之外,只有陈维政和郑建一,以及陈维政特别批准的人,才能进入顶层。在这个顶层,没有任何电力设施,所有动力,都是电池。包括把120米深的井水抽进储液罐,都是用电池,重达两吨的120v电池原液,串联成240v的电源,能保证顶层用电不间断使用二十年。顶层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厅,厅里用钢化玻璃分隔成几个小厅,最核心的一个小厅,与100个20吨的储蓄大桶对应着100个200克的小玻璃杯,将来,每个月陈维政会在这些玻璃杯里加入100克鹅卵石粉和100克竹炭粉。这将是每月2000吨原液的来源。其它几个厅分别是陈维政的休息厅和工作厅,以及其它工作人员的休息厅。

走过横架在龙江上的大桥,远远看到一条长长的台阶,一直从顶层大门斜斜延伸到四层的公共区,这条数十米宽数百米长的台阶,只能步行而上,不能享受任何机械服务。显得雄伟而凝重。有人说,这大大的顶层,就象个大大的石棺。

两个老司机,一个带着十几个健壮男人负责包装材料进库,一个带着十几个男人负责货物出库,不用说,这些男人肯定是陈村人,这几天,学开装载机、打包机、叉车、精确装卸成了这两个工作队的大强度练习。两个机修班的好手成了生产线的技术指导,周冲文成了车间生产灌装负责人。张得春作为公司副总,不仅负责产品灌装,同时负责产品包装和进出库,何大助理负责财务审核,区总经理负责营销管理。

区杰总经理与庆山县税务局商议,因为电池涉及到军供产品,难以核算成本,决定采用商定税方式,每年龙山电池厂向县税务上交商定税人民币五亿元,税外收入由龙山厂自行分配,得到县税务局同意。五亿元的纯收入,相对于一个五十万人口的小县来说,平均每人纯收入提高一千元,已经让庆山县上上下下非常满意。

经过大家报名,陈村常委会讨论,选定的六十个婶娘嫂子侄媳妇、五十个生产线配套人员过完年就不再外出打工,过完初六,初七就开始上班,上班主要是整个灌装程序和运输整理,在周冲文的要求下进行带薪练习。学习结束正式出产品。

陈村五个忻娘招回五个新姑爷,加上十条生产线一百一十个人,再加上包装材料进库和货物出库的人,以及后勤行政服务人员,龙山电池厂总共解决了约两百人的就业问题。当然都是陈村人,或者跟陈村关系不浅的人。

整个庆山县人都在羡慕龙山陈村,怎么这条村就出了陈维政这么一个顾家的货,大大一个工厂,搞成了一个水泼不进的陈家作坊。

陈维信看到陈维政在招工时的乱搞,只是偷笑,有人向他提意见,他说这是人家私人的厂,请谁不请谁政府也不好管。实际上,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想法谁都有。陈维信的亲弟弟陈维义,两口子都在龙山电池厂做工,早九晚五,还有周末,包吃中餐,还有奖金。一个月工资两口子加起来六千以上,想想谁都心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