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咸鱼 > 第一百六十五章 长得丑,就别想得美

大明咸鱼 第一百六十五章 长得丑,就别想得美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9: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少峰不太在乎朱老四所说的取消民赋民税之类的事情。

首先,大明时期的民,跟后世普遍认为的普通百姓不一样,大明的民指的是有大明户籍在身,而且必须是民籍的百姓,匠籍、商籍、军籍、贱籍不在此列。

其次,取消民赋民税这种事儿,朱老四不是首创,被包衣奴才们吹爆的螨清圣祖糠稀也不是首创,真正第一个玩免除民赋民税的,是汉家天子,大汉孝文皇帝。

《汉书·食货志》:“上(文帝)复从其(晁错)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汉孝文皇帝刘恒,一开始的打算是把老百姓的租税给减半收取,可是第二年的时候一合计田赋这玩意也没多少钱,干脆就给全免了,直到孝景皇帝登基之后第三年才又开始收取,还是减半收的。

然而很可惜,汉家天子再怎么勤政爱民又有个蛋用?有包衣奴才替你吹捧么?

被吹爆的《永不加赋诏》,那些包衣奴才们是绝对不会提到“永不加赋”前面的“滋生人丁”四个字,更不会提到这个所谓的永不加赋的另外一层意思——所谓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个傻缺诏书的真正面目是以糠稀五十年的丁数做为定额,每家每户新增加的丁口不再交税,如果丁口不足,还得从同族里面补足才行。

确实是永不加赋,但是,也绝对不能少!

等到糠稀挂了之后,那个被穿越女争相送逼上门的庸挣就抗不住了,为了维持我大清盛世之局面,干脆补充了一个摊丁入亩,把丁税改头换面之后摊派到田赋里面去。

但是没办法啊,人家包衣奴才们就是要吹螨清圣祖皇帝——能提出永不加赋的皇帝,怎么能不是明君圣主呢?

如果不能证明螨清一十二帝个个是明君,那你让他们这些做包衣奴才的怎么办?

什么滋生人丁,看不见!摊丁入亩是庸挣爷英明!反正奴才们就认准了四个字:永不加赋!必须得吹爆!

杨少峰却觉得分外好笑。

扯犊子呢是不是?永不加赋前面的滋生人丁四个字看不见?全民种植福寿膏然后出口也看不见?自鸦片战争以后签订了一千一百七十五份不平等条约看不见?割让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看不见?累计赔款十三亿两白银也看不见?光看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了?

瞎吗!?

朱老四望着脸色一阵铁青一会儿煞白的杨少峰,忍不住一把掌抽向了杨少峰的脑袋:“混账东西!你想什么呢?”

被抽的回过神来之后,杨少峰站起来深深的吸了口气,向着朱老四躬身拜道:“祖父大人恕罪,是孙儿失礼了。”

朱老四指了指凳子,示意杨少峰坐下答话,然后又冷哼一声道:“你在想些什么?”

杨少峰道:“孙儿在想,祖父大人刚才说的免除民赋民税之事。”

朱老四讥讽道:“就你个猪脑子,你能想到什么?”

杨少峰躬身道:“回祖父大人,孙儿想的是,汉孝文皇帝免一十二年民赋民税,其后乱贼过其寝陵尚且祭拜,感念孝文皇帝恩德,若祖父大人彻底免除了民赋民税,则世后之人当如何?”

朱老四呵的一声冷笑道:“你傻可以,你把瞻基当傻子糊弄可以,但是你不能把朕也当傻子糊弄——朕看你刚才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你那是想着后世百姓感念朕的恩德?”

杨少峰嘿嘿讪笑几声,答道:“孙儿那是在想着,该如何劝祖父大人兴建实业,放弃搞房地产的想法,毕竟,实业兴邦,房产误国啊。”

朱老四见杨少峰又一次提到实业兴邦和房产误国,当即便换上了一副和蔼可亲的嘴脸,笑眯眯的问道:“你说的这个实业兴邦是怎么回事儿?房产误国又是怎么回事儿?”

见朱老四不再追究自己刚才脸色来回变化的事儿,杨少峰忍不住长舒一口气,斟酌着道:“所谓实业兴邦,其实祖父大人只要想一想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

譬如营建新城,需要大量的水泥、青砖、石灰、钢铁,这些东西总不能凭空变出来,需要大量的工人来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能够拿到薪水,物资生产出来之后被卖到工地上,作坊是需要交税的,拿到薪水的工人没办法耕种,他们就会产生购买粮食和衣物的需求,看到这个商机的商人就会转运粮食和衣物来顺天府售卖,这些商人也同样需要交税。

您看,原本一些没什么用的泥土和石头被加工之后变成物资又变成了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城,在这个过程中,朝廷能收到更多的商税,这是好处之一。

好处之二,其实还在于这个生产的过程。

比如工地上需要更多的水泥和青砖,也需要更好的钢铁材料之类的东西,这就会逼着那些工匠和商家去研究新的生产方式。

就以钢铁为例子,您知道钢铁厂锻出来的钢材吧?随便哪一锭都有百炼钢的质量,而成本却又比之以前低了许多,这就是好处之二。

至于好处之三,则是孙儿最为看中的——您想想那个水力机床,虽然简单粗陋了些,但是用这玩意去钻火铳的枪管,质量是不是稳定了?以前培养一个大师傅要多长时间?钻一根枪管出来需要多长时间?

现在呢?只要机床够多,一天钻几百根枪管出来简直轻而易举,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至于房地产这个玩意吧,虽然看着赚钱很快,但是除了京城之外,您觉得还有哪里可以这么搞?大明能搞房地产的地方不过三五处,搞完之后呢?

您老人家只要想想城外那个钢铁厂里面炼出来的钢材,还有那个钻火铳枪管的机床,这些哪个不比房地产重要?”

朱老四咂巴着嘴道:“那倒也是。真要是这么说起来,朕还是更喜欢实业一些。”

说完之后,朱老四又不免有些遗憾的说道:“可惜了。朕刚才还想着,我大明这么多的县城,如果处处都修建起来,又该能赚到多少的银子?民赋民税?朕免他几百年的!”

杨少峰很想告诉朱老四一句,长得丑就别想得太美!

大明有多少个县?

刨除去边城市和那四座小卫星城不算,再刨除交趾不算,大明还有整整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

在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搞房地产?亏他朱老四敢想!

他朱老四就不想想,光这一个顺天府都城的营建,到现在已经运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一千多个县,哪怕是比之顺天府新城小了无数倍,那也是一个足以令人绝望,而且看不到结束那天的庞大工程!

更坑的是,修路有好处,修城也有好处,可是这些好处都是需要国库先真金白银的往里砸钱的,回报期甚至要长到几十年几百年!

真要是按照朱老四的想法来搞,杨少峰觉得自己赚钱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被夏原吉给生吞活剥的可能性却是无穷大的那种~

讪讪的笑了两声之后,杨少峰就指着楼下的拍卖场,岔开了话题:“您瞧,现在就剩下最后十几套院子,这价格都奔着十几万贯去了!”

朱老四嗯了一声,忽的又问道:“不对,你不是一直叫唤着要成亲娶媳妇来着?朕记得林家要在顺天府置办产业,可是到现在都没听到林家人叫价,这是怎么回事儿?”

杨少峰嘿嘿讪笑着道:“还有一个小区,没拿出来拍卖,那是孙儿单独留下来的,义父、二叔、三叔、义兄还有那十几个兄弟,外加孙儿自己和林家,各有一处院子。

至于刚才被义父他们拍下的迎春路那里的院子,其实就是个样子,并不是真的要让义父他们去住。”

朱老四好奇的哦了一声,问道:“那处的院子不好么?”

杨少峰道:“那处的院子确实很好,但是真正好的院子,却是在另一处,有山有水有景观,比之这些人工所造的山水景观要强百倍。”

嘿嘿笑了一声后,杨少峰又指了指楼下的拍卖场,说道:“孙儿倒是好奇的紧,胡广怎么就敢拿七万贯来买座院子?如果发现他拿七万贯买来的院子还没有装修,会是个什么表情?”

朱老四笑骂道:“外喧甚,谨视豚,这个传闻你总听说过吧?他胡大绅连一头猪都舍不得,如何舍得了这个机会?他又不是看不到现在买房子的好处!

还有,你个狗东西就可劲的坑人吧,这次的房产拍卖会,满朝文武外加勋贵宗室全被你得坑了个遍!”

杨少峰不以为然的呵了一声道:“孙儿可是有祖父大人做后台的,背景扎实的很,难道还用得着害怕他们?”

随手往杨少峰的脑袋上抽了一巴掌,朱老四笑道:“混账东西,这时候知道拍朕的马屁了?”

杨少峰振振有词的道:“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叫拍马*******珠子转了转,杨少峰又嘿嘿笑道:“说到拍马屁,孙儿倒是有个想法,如果能成,就不只拍马屁那么简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