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远征欧洲 > 880 帝大

远征欧洲 880 帝大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些话上辈子秦致远早就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qiuyelou

共和国很早就提出了这些口号,但因为积贫积弱的国力,等到真正重视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世纪末。

兰芳并没有提出过关于教育的任何口号,但兰芳对于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科西嘉时期,秦致远就开始了教育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为兰芳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当然了,当时的秦致远也并不是为了兰芳教育做准备,而是为了提高民国的教育水平做准备,只不过阴差阳错,这才有了兰芳现在的帝国大学。

和东京那个已经被抹去了“帝国”两个字的帝国大学不一样,兰芳帝国大学一开始的起点就很高,世界大战后,秦致远从欧洲搜刮了一大批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有些甚至是学科带头人,到了兰芳之后,不管这些科学家有没有任教经验,或者是帝国大学有没有相关学科,秦致远都让这些科学家到帝国大学挂个名。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帝国大学的师资力量看上去异常的强大,看看那些星光熠熠的名字吧,除了桑迪、米歇尔和隆氏兄弟都已经被大众熟知外,还有很多不为大众熟知的科技界大牛,比如弗里茨・哈伯。

弗里茨・哈伯是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里茨・哈伯是德国人,因为研发出来的毒气被用于战争在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协约国追究责任,德国当时无法对弗里茨・哈伯提供保护,弗里茨・哈伯因此到了兰芳,在兰芳,弗里茨・哈伯得以重操旧业,并且在兰芳帝国大学中担任化学系主任。

马克斯・普朗克,这同样是位德国人,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克斯・普朗克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先后去世,这让马克斯・普朗克无法面对德国的一切,于是马克斯・普朗克来到兰芳,现在是兰芳帝国大学物理系主任。

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奥托・迈尔霍夫,这是去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

约翰尼斯・斯塔克,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正是这些顶级的科技巨匠,成就了兰芳帝国大学的赫赫威名,兰芳帝国大学的学生目前只有八百多人,这八百多人中还有一小半是慕名而来的西方学生,真正的华人学生只有五百人。qiuyelou

但就是这五百人,将会成为兰芳科技界未来的顶梁柱。

虽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科技界大牛,但秦致远并不满足,在秦致远的名单上,还有一长串想要得到的名字,他们是爱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奥本海默、费米、薛定谔、波尔等等等等。

好吧,其实有些人秦致远已经得到了,比如说薛定谔,他现在就在兰芳帝国大学物理系工作。不过或许是因为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薛定谔还没有机会和他的情人约会,因此还没有提出著名的“波动方程”。

不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薛定谔虽然还没有展现出来应有的价值,但薛定谔有这个潜力,只要给薛定谔时间和信任,薛定谔肯定会给秦致远丰厚的回报。

时间,秦致远有的是,距离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应该还有十几年,秦致远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科学实验需要的金钱,秦致远也有,这个世界没有几个人比秦致远对科研的作用认识更深刻,秦致远对于科研的支持一向是不遗余力。

信任,秦致远同样有,或许帝国大学里还有很多人声名不彰,不过秦致远知道,这些人迟早会是站在科技界最顶端的那群人,所以秦致远会给他们充足的信任,同时还有适当的影响,让这些现在的科技界大牛或者是未来的科技界大牛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和兰芳帝国大学的生源构成一样,兰芳帝国大学的名声现在已经传遍全世界,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在兰芳有这么一片科技界的净土,这里没有种族主义,没有政治打压,没有经济纷争,没有恶语中伤。在这里,哪怕是一位科学家每年要消耗掉上百万的资金而没有丝毫产出也不会被诟病,哪怕是一位科学家每年要休假十个月也不会被开除。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兰芳第国大学没有一年休十个月假期的科学家。

科学家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有了兰芳帝国大学这颗梧桐树,自然不愁没有凤凰上门。关键是兰芳帝国大学每天都在以“技术交流”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邀请科学家来兰芳帝国大学交流经验,兰芳帝国大学会报销被邀请者在交流期间的所有费用,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块全包。

这对现在的科学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科学家,听上去这是一个充满高大上的名词,这个名词天生就应该和优渥的待遇,丰厚的专利回报,设施完善的实验室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比如尼古拉・特斯拉,这位到了二十一世纪才被世人熟知的顶级科技巨匠,现在的生活就颇为拮据。

一直以来,尼古拉・特斯拉这个名字是和爱迪生联系在一起的,尼古拉・特斯拉曾在爱迪生研究所里工作,因此研究出来的成果和爱迪生肯定会发生关系,而爱迪生虽然名义上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但他的人品实在是让人无语,尤其是当利益冲突出现的时候,爱迪生的表现甚至配不上“科学家”这个光荣的称呼。

因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专利之争,尼古拉・特斯拉长期受到爱迪生的打压,尼古拉・特斯拉不仅没有和研究成果相匹配的名誉,甚至连应有的报酬都无法获得,这是在让人无语。

不过幸好现在有了兰芳帝国大学。

兰芳帝国大学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像尼古拉・特斯拉发出了邀请,当然是以“学术交流”的名义。

不过一所新生的大学很明显不在尼古拉・特斯拉的考虑范围内,兰芳这个国家诞生之初在美国的名声和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差不多,在尼古拉・特斯拉眼里,兰芳就是一片科技荒漠,没有任何可以孕育科技的土壤。

所以尼古拉・特斯拉甚至没有回应兰芳帝国大学的邀请。

不过秦致远很明显不以为意,每隔一段时间,秦致远就会让兰芳帝国大学向尼古拉・特斯拉发出邀请,甚至派人前往美国当面向尼古拉・特斯拉介绍兰芳帝国大学。

坚持总是会有回报的,从最开始的根本不回应,到勉强发过来只有寥寥几字的拒绝电文,再到已经带有向往意思的婉拒,尼古拉・特斯拉的态度正在松动。

纽约,这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尼古拉・特斯拉目前就住在纽约。

当秦致远派出的特工找到尼古拉・特斯拉的时候,尼古拉・特斯拉正深陷财政危机。

这还要从著名的沃登克里弗塔说起,其实从上个世纪末,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就已经被公众所熟知,早在1892年,尼古拉・特斯拉就担任过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的副主席,并成为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的先驱人。

大约1897年9月份,尼古拉・特斯拉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第一份关于无线电的专利申请,这引起了摩根集团的兴趣。J・P・摩根意识到这将是一项会改变世界的发明,于是向尼古拉・特斯拉提供的大量资金进行研究。

尼古拉・特斯拉确实是在研究无线电,不过同时尼古拉・特斯拉更专注于沃登克里弗塔,这个被美国媒体称为“特斯拉的百万高塔”的沃登克里弗塔并不是用于无线电研究的,而是用于在空气中获得电力的研究。

在尼古拉・特斯拉研究无线电的同时,意大利人伽利尔摩・马可尼也同时在进行无线电研究,和尼古拉・特斯拉同时在进行其他研究不一样,伽利尔摩・马可尼更加专注。

1901年,马可尼率先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传输,从而获得了无线电专利。

这让J・P・摩根对尼古拉・特斯拉非常愤怒,J・P・摩根可是摩根集团的掌舵人,尼古拉・特斯拉虽然是科技巨匠,但和J・P・摩根的能量不再一个水平线上,于是J・P・摩根动用自己的力量删除了尼古拉・特斯拉在美国报刊中的所有文字资料,尼古拉・特斯拉终于有了大麻烦。

J・P・摩根可是向尼古拉・特斯拉前后累计提供了数十万美元的,这些投资本应获得相应的回报,一旦没有回报,那么尼古拉・特斯拉就要付出代价。

很明显,这个代价让尼古拉・特斯拉无法承受,尼古拉・特斯拉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依然无法偿还J・P・摩根的投资,于是尼古拉・特斯拉向他曾经资助过的威斯汀豪斯公司求助(1896年,威斯汀豪斯公司陷入经济困境之际,特斯拉曾慷慨协助该公司渡过难关)。

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威斯汀豪斯公司也不敢得罪J・P・摩根,威斯汀豪斯公司不但没加以援手,反而落井下石追讨特斯拉在有关设备上的贷款。

与此同时,仿佛全世界的讨债人都在向尼古拉・特斯要要债,尼古拉・特斯拉事实上已经破产。

就在这时,兰芳特工找到了尼古拉・特斯拉。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