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远征欧洲 > 566 奴才

远征欧洲 566 奴才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既然有灾难发生,轻功什么的还是先放一放,救灾才是头等大事。

收到报告的第一时间,秦致远就召开御前会议,和一众高官商议救灾事宜。

与会的除了首相陆徵祥,国防部长秦致胜,还有民政部长玛丽・陈,以及前首相黄博涵。

民政部长玛丽・陈还是先汇报情况:“昨天下午海啸发生后,当时灾区通信中断,根本无法了解情况,瀛洲军区司令张将军派侦察机去灾区上方转了一圈,并没有多大发现,现在关键问题不在灾区,而是在港都、北市这些不是灾区的区域,这两个市的驻军现在都有电报过来,表示城内有人乘机做乱,哄抢物资,虽然驻当地军队都已经出动以维持秩序,但如果没有更多力量介入,情况并不乐观。”

玛丽・陈,就是陈康健的那个法国老婆。

玛丽既然嫁给了陈康健,名字里就很自然的加上了陈康健的姓氏,同时由于玛丽的资历,兰芳成立之后,跟着陈康健从科西嘉来到兰芳的玛丽很自然的就成为了民政部长。

早在科西嘉时期,其实玛丽就在雷霆市负责民政事务,算起来,已经有了两三年的从政经验,这个经验当然称不上丰富,不过在兰芳,这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哼哼,我就知道那帮子‘皇民’不肯消停,昨天下午地震刚发生,我就已经命令驻扎在郑和岛的外籍军团第四师开往瀛洲,等会我就给武元廷发电报,把任务从救灾换成平叛。”秦致胜杀气腾腾。

关于瀛洲的皇民,这个问题也算是由来已久。

自从甲午清日战争后,日本占据了瀛洲,然后在瀛洲推行“奴化教育”,这么二十多年下来,可以说日本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的瀛洲人,老一辈心里或许还对华人社会心存孺慕之情,但新一代瀛洲人对待华人社会已经没有多少认同感。

日军战败之后,那些忠于天皇的死忠分子要么是返回日本,要么是选择了更极端的玉碎,所以才搞的诺大的瀛洲只剩下百来万人,实在是令人唏嘘。

最令人唏嘘的是,日本战败之后,日本人中的精英人士尚且争先恐后想要加入兰芳国籍,而很多生活在瀛洲的纯正华人居然在户口登记的时候坚持自己是日本国籍,这实在令人无语。

嗯嗯,那些坚持自己是日本国籍的瀛洲人目前都集中在琉球群岛,他们将被分批送回日本,既然那么想当日本人,就去日本四岛好好感受一下得了。

其实不管在什么社会,总是会有很多心怀叵测的家伙,他们就等着社会动荡,然后试图从中浑水摸鱼,目前在港都和北市作乱的那些人就是这样的。

“告诉张添寿,别手软,该抓抓,该杀杀,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借机生事的,特别是那些闹事的时候穷凶极恶,事发过后痛哭流涕的那些人,必须从严从重处理。”秦致远也是杀气腾腾。

想想21世纪的种种闹剧,秦致远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杀意,不管有多少岩里政男,秦致远都会把他们全部杀光。

“陛下,切不能任意扩大化啊……”陆徵祥表示一定程度的担忧。

“首相你太善良,对付那些人,就是要乱世用重典,我最讨厌那些事前作妖、事后怂包的家伙,如果看他们有悔改之意就放过他们,那只会让他们以后更加放肆,必须重拳打击,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恐惧。”就连玛丽都不赞成陆徵祥的怀柔。

好吧,玛丽作为一名归化女性,其实是陆徵祥联盟党中的一员,不过从发言的内容上看,玛丽和陆徵祥这个党魁并不是绝对的统一阵线。

“我们是法治社会,既然是有法可依,那么救就必须依法治国,不能以咱们个人的好恶来处理政事,如果法律可以不遵守,那么要法律何用?”陆徵祥不为所动。

“首相先生说得对,确实是应该按照法律规范行事,不能任意而为。”黄博涵在这个问题上和陆徵祥保持一致。

黄博涵和陆徵祥虽然是政敌,但这两个人都是文官,他们并没有以力破局的能力,所以更需要在规则规定的框架内行事,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游戏的可行性。

“这样吧,你们政府部门马上组织一下,该救援的要尽快救援,对于那些救援力量一时间无法到达的地区,要提倡当地人尽力自救,军方同时也要派出部队维持秩序,并且同时也要参与救灾。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对于灾区要先实行军管,如果有趁机作乱作奸犯科的,毋需上报。”秦致远下结论。

当前最重要的是救灾,而不是在这里辩论,辩论这事以后可以慢慢来,但灾情不等人,不能本末倒置。

于是各部门马上行动起来,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港都,这个城市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高雄”。

在瀛洲回归之前,港都拥有瀛洲最大的港口,这里的水文条件优异,自然基础良好,具备建设成超级港口的所有条件。

日本人对港都也极为重视,从20世纪初期开始就对港都实施大规模建设,一直持续到兰芳和日本开战。

兰芳和日本开战之后,日本人最初并不当回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战败,所以港都的建设并没有停止。

但开战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日军连战连败,南下舰队和北上舰队分别被剿灭,这导致港都的建设开始陷入停顿。

等到南下舰队覆灭的消息被证实之后,日本人终于慌了手脚,在港口入口处沉了四条商船,以封堵航道,阻止兰芳军队利用港口登陆。

这个做法确实是起到了效果,至少因为没有发生战事,最大程度保存了港都的各种设施,也使得港都的市民躲过了战火涂炭。

想想被火海吞噬的基隆,港都人应该感到庆幸。

确实有人感到庆幸,特别是当兰芳军人从港都北部进入港都的时候,很多上了点年纪的华人纷纷涌上街头,他们夹道欢迎久违的华人部队,欢庆瀛洲重归华人统治。

至于这些华人到底是属于兰芳还是属于民国,已经没有人计较了。

瀛洲是在清帝国手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如果要追本溯源,生活在瀛洲的华人应该心怀“我大清”才是正理,但“我大清”已经灭亡,所以现在瀛洲人不计较新来的统治者是来自兰芳还是来自民国,只要是华人就行。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有些人虽然表面上承认自己是华人,但内心深处还是认同“皇道乐土”那一套,为天皇效命仍是他们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执念。

大地震的发生,就给了某些人机会。

港都一角,一座外表并不起眼的两层小楼内,十几名年轻人聚集在二楼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内,虽然因为光线不足需要引燃烛火才能看清彼此,但并不妨碍这些人的群情激昂。

“机会来了,这次地震是‘天谴’,是天皇陛下对那些想要背叛的家伙们的惩罚,我们现在要抓住机会,只要我们能发动更多人加入进来,我们就可以形成一定声势,到时候就算是兰芳人也一定不敢忽视我们。”坐在上首的一个年轻人侃侃而谈。

其实这屋里没有桌椅,摆设和一般日式房间差不多,地上铺着一层草席,人们席地而坐,有张榻榻米就算是上座了。

“没错,兰芳人一定不敢对咱们怎么样,毕竟他们认为咱们也是华人,呵呵,就在今天下午,还有兰芳的官员去我家慰问,他们居然还提着东西,真是不知道羞耻啊,难道他们认为我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剥削的咱们瀛洲人的吗?当时我真想一刀砍下那名官员的头啊……”有人马上随声附和。

“藤田君的剑道是我们中最好的,相比是能一刀砍向来的。”有人奉承。

“对,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一点,记住,咱们现在不能表露咱们的‘皇民’身份,同时还要注意和‘皇民’保持距离,只有抓住瀛洲人这个身份,咱们才能让兰芳人心存顾忌,等到瀛洲真正成为瀛洲人的瀛洲的时候,咱们才能公开咱们的身份,这个分寸如果拿捏不好,残暴的兰芳人一定会原形毕露。”先前说话的那个年轻人看似挺有章法。

“没错,现在这个时期,我们还需要隐忍,不过我们可以找人先去测试下兰芳人的底线,看看他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这样也好确定咱们的计划。”有人深谋远虑。

其实屋里的这些人都没有超过20岁,他们都是在日治时期才出生的瀛洲人,这些人自幼接受日式教育,平时说的是日语,学的是日文,他们从骨子里根本不认同自己是华人,认为自己是彻头彻尾的日本人。

不得不说,这是日本“奴化教育”的成功之处。

嗯嗯,日本这一套,即是到了21世纪,还有很多华人对此津津乐道。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