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远征欧洲 > 403 报应

远征欧洲 403 报应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外籍军团开始撤出欧洲的同时,因为世界大战聚集到欧洲的部队也纷纷开始返回原籍。qiuyelou

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加拿大人、印度人等等,都开始逐步撤军。

当然也包括日军第六师团。

第六师团现在还是一个整编师团。

在几个月之前的战斗中,因为第六师团师团长明石元二郎的狂妄自大,第六师团伤亡惨重。

相对于战争潜力已经被榨干的欧洲诸国,日本的战争潜力还是足够的。

于是第六师团的兵员缺额很快被补足,而且规模更胜以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很多新武器都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包括毒气、飞机、坦克等等,因为这些新武器的出现,战争已经和以往截然不同,日本人当然也能感觉得到。

日本确实是个很善于学习的民族,为了更快的学习欧洲先进的作战方式和作战理念,日方向第六师团派出的补充人手中,很大一部分是军官和资深士官,他们就是要利用世界大战的机会,充分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知识。

当然了,这部分士兵抵达欧洲之后,明石元二郎借口尚未完成磨合,并没有参与哪怕任何一次小规模战争,他们只是在观摩学习,再也不肯投入其中。

这也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比如日本人现在给英国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贪婪、懦弱,加上极端的好色。

好像日本人脱离外籍军团就是因为好色。

因为“英日同盟”的存在,英国人包庇了日本人,同时也接纳了日本人.

但日本人并没有表现出日俄战争时的悍不畏死和前赴后继,而是一直都在以种种理由推脱,拒绝踏上战场,一直到世界大战结束。

当然了,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日本人也以胜利者自居,他们在享受各种超出常规的待遇的同时,骨子里的好色又开始蠢蠢欲动。

就在前几天,三名日军士兵闯入一户比利时人家中,抢走了那户人家的财物,同时强暴了女主人和她尚未成年的孩子。

连孩子都不放过!

真是一群畜生!

在英国和比利时国内,马上就开始出现针对日本人的游行。

比利时人要求把日本人赶出比利时,同时必须要让当事人得到惩罚。

英国人则是要求解除“英日同盟”,把日本人赶出欧洲。

保守的英国人始终无法理解,英国为什么要和这样卑劣无耻的国家结盟,因为那会影响英国的声誉。qiuyelou

至于国家利益,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

英国人只注意到日本人犯了错,所以他们要求英国政府必须做出改变以应对这些错误,其他的更多深层次问题,他们不予考虑,那是政府的责任,并不是普通英国人的责任。

这就是民主的恶果,也是英国人对于日本人太过纵容才导致的恶果。

劳合・乔治同意考虑解除英日同盟关系,但与此同时,劳合・乔治首先要把日本人全部安全的送回远东。

日本人好像并不领情,他们乘坐自己国家的邮轮返回自己的国家,并不准备麻烦英国人。

日本人确实有理由不满,他们认为自己也在世界大战中付出了重大牺牲,但同时并未取得足够的利益,这从他们的装备上就能看出来。

日本人返回远东,只乘坐了五艘日本藉的邮轮,并没有随行的货轮。

那就表示,日本人没有太多的重武器需要运输,他们甚至连火炮的数量都很少。

看看外籍军团吧,他们在撤回兰芳的时候,如果有一艘邮轮用来运输士兵,那么就差不多还有一艘货轮用来运输装备,在货轮上不仅有火炮和坦克,甚至还有足够的子弹、炮弹、油料、零配件以及够他们使用好几个月的食品,这待遇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更令日本人不满的还在后面。

就在运输日本人的船队行进在地中海上的时候,忽然遭到不明国籍的潜艇袭击,五艘日籍货轮全部沉没,大概一万六千名士兵全部阵亡。

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哪来的不明国籍的潜艇?

这简直令日本政府痛彻骨髓,因为就在出事前的第六师团中,已经差不多集中了日本陆军的全部精华,这支部队中军官的比例出奇的高,他们是要学习欧洲先进的作战理念的,当然要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才能得到充分锻炼。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明石元二郎不舍得把第六师团的人派上战场,因为哪怕是任何一名“士兵”的损失,对于日本陆军的价值都五棵估量。

但事情的离奇就在这里,当初的明石元二郎幻想着用大胜为日军部队扬名立万,但是却折戟沉沙损兵折将。后来的明石元二郎已经充分认识到欧战的残酷,所以小心翼翼,宁愿留下骂名也不愿冒险,但没想到结果确实全军覆没。

就在日本船队出事之后,英国人马上声明,德军的潜艇全部都在军港里,并没有出动的迹象,所以这次袭击和德国人无关。

那么就剩下法军舰队和意大利舰队,这两个国家也马上声明,我们的潜艇也全部都在港口里,并没有出动,因此这也和我们无关。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科西嘉岛舰队上。

科西嘉岛舰队的声明更加干脆,我们根本就没有潜艇。

看上去这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在事发的第二天,很多新闻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大部分表达了遗憾和对凶手的声讨,只有小部分在幸灾乐祸。

兰芳的《每日新闻》就是那个最幸灾乐祸的。

在《每日新闻》的报道中,这次事件成为“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因为日本人因为虚无缥缈的奇怪自尊心,拒绝了英国政府的帮助,自行组织撤退,这才导致了灾难发生。

同时在《每日新闻》的报道中,这次海难事件和前一阵子发生在天津码头的“惨剧”联系在一起,因为外籍军团从来没有放弃对天津码头事件幕后推手的追查。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就在外籍军团的调查逐步展开的时候,第六师团居然发生如此惨剧,这很难不让人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但联系在一起又怎么样?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袭击日方船队的是外籍军团。

别说外籍军团没有潜艇,就算是外籍军团有潜艇,他们只要发布一份声明,一口咬死我们的舰队就在港口里,日本人能怎么办?

直接去查潜艇内的航海日志?

别搞笑了,外籍军团根本不会理会他们的这种要求。

全世界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理会这种要求。

于是,这件事的后续发展很诡异,日本人发誓要报复,一定要让某些人付出代价。

而外籍军团的威胁从来没有停止,只要是“天津码头事件”的幕后参与者,外籍军团肯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就在这一个月内,民国国内已经有近百人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包括上吊、触电、车祸、意外打斗身亡、服用食物不当、以及各种各样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等等等。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经参与抹黑外籍军团的那次“全民狂欢”。

但同时,这些人的死没有激起任何波澜,因为国内的媒体对此事噤若寒蝉,他们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任何对外籍军团不利的声音。

当外籍军团是自己人时,他们是利益的保护者,是权利的追讨者。

但当外籍军团成为敌人时,他们是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是杀伐果断的复仇者,是无所顾忌的“外国人”。

直到此时,才有部分人感到后悔,民国的媒体上也开始出现为外籍军团鸣不平的声音。

但那又怎么呢?

有些伤害并不是说一声“对不起”就可以化解的。

有些错误并不是鞠个躬就可以原谅的。

有些人会原谅,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无力抗争。

有些人不原谅,因为他们不需要崇拜,他们也不需要施舍,他们自立自强,既不会向人求饶,也不会委曲求全。

或许很多人要说:你不能因为你的母亲打了你一顿,然后你就不要你的母亲。

这其实是一个谬论,人当然不能不要母亲,但没有必要为了母亲和不争气的兄弟窝在一起,完全可以把母亲接出去另起炉灶。

于是事情渐渐演变成日本和兰芳这两个国家的对骂。

别以为这样的对骂不会发生,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他们没有直接骂娘,认识采用另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

二月中,一个最新消息突然被爆出。

事发海域其实是公共海域,一个极为繁忙的航道上,事发当时有一艘科西嘉下属的驱逐舰正在附近,但那艘驱逐舰并未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

这马上就成为日本人的借口,以此抨击科西嘉不遵守海上航行的基本原则,没有丝毫的同情心,也没有丝毫的人道主义精神。

科西嘉方面的回应更加诡异:鉴于日方一贯的表现,我们担心船上女士们的安全,所以无法进行救援。

这简直是可笑,这可是军舰,哪来的女人?

科西嘉马上回应,我们科西嘉非常重视女性权利,舰上确实有女性服役。

……哪怕是真有,这也是狡辩。

但日本人无可奈何,因为谁都知道秦致远、兰芳、科西嘉岛这几方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同样是自取其辱。

于是事情看上去渐渐明朗,日方船队遇袭一事,即使不是和秦致远有关,那么秦致远肯定也脱不了关系。

秦致远并不否认,因为在所有人眼中,“天津码头事件”即使不是日本人从背后推动,那么肯定也和日本人脱不了关系。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