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远征欧洲 > 399 春节

远征欧洲 399 春节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放弃民国国籍之后,巴黎和会实际上已经和秦致远没有任何关系。qiuyelou

兰芳并不是参战国,战后的分赃自然也就没有兰芳什么事,但同时外籍军团在一战中又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如何补偿外籍军团就成为协约国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经济上的弥补是不可能的,英国和法国自己都欠美国人一屁股烂帐,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那么就只能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德国工厂里的机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在这段时间,协约国内部也是纷争不断,英国人先是提出要求德国人拿出来20亿英镑作为战争赔款,这个数字恰好是德国人当初勒索法国人的十倍。

但仅仅是一天之后,这个数字就变成100亿英镑。

这已经远远超出德国人的支付能力,不要说100亿英镑,哪怕是20亿英镑,德国人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凑不出一半来。

于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再次出现,他们愿意贷款给德国人,让德国人支付赔款。

美国那帮钱串子算盘的的精明得很,他们哪怕是把钱给了德国人,德国人也要拿出来支付赔款,然后这些钱又会被英法两国拿来偿还在战争期间欠下的美国人的外债。

看看,美国只是动动嘴,钱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美国人的口袋里,但多了德国人需要支付的利息,以及德国人在贷款时答应付出的好处。

如果这么发展下去,英法的债务肯定会转移到德国人身上,而美国为了保证德国有能力偿还贷款,势必会扶植德国,增强德国人的经济实力。

这看上去是一个死结。

在这个循环中,英法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确实拿到了德国人的赔款,但是转手又给了美国人。而德国虽然欠了一屁股债,但得到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唯一获得利益的是美国人,他们在世纪大战过程中赚的盆满钵满,战争末期适时加入又捞了一笔好处,战后还是有好处可捞。

英国人和法国人明白这一点,特别是法国人,他们在战争中损失最大,所以法国人不想给德国人任何机会。

克里蒙梭在英法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要肢解德国,然后在遭到英国和美国的强烈反对后,克里蒙梭又提出一个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德国归还阿尔萨斯好洛林给法国,法国占领德国的煤炭产地萨尔地区15年,到期后归属问题由公民表决确定结果,德国必须割让一部分领土给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波兰等国,同时盟国占领莱茵河西岸15年等等。qiuyelou

至于赔款,克里蒙梭并没有说明德国人应该支付多少,也没有说明支付方式。

克里蒙梭坚决反对德国人向美国人借款,克里蒙梭希望德国人永远还不起赔款,那么法国就能永远占领莱茵河。

就目前来说,劳合・乔治和威尔逊并没有提出更有可行性的计划,于是克里蒙梭的这些条件被当做基础条件讨论,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时间,到底是15年,还是10年,或者是20年,这些都需要商议。

不管怎么看,这些条件都和兰芳没有任何关系,兰芳不会得到德国哪怕一个马克,兰芳也不会得到德国哪怕一寸国土。

至于曾经属于德国的巴布亚岛以及所罗门群岛殖民地,现在虽然归兰芳所有,但那是兰芳花钱买的,而且是从澳大利亚人手里买的,和分赃没有任何关系。

于是协约国默认了兰芳在德国的大规模“拆迁”行为,反正兰芳付的那些钱,最后还是归协约国,不管兰芳会出多少钱,总比当成废铁废钢卖给日本人强得多。

就在兰芳代表团正在德国大肆“搜刮”的时候,协约国掀起了一波要求绞死德皇的呼声,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基尔港的水兵就发动了起义,当时的直接原因是基尔港的士兵得知他们将会被派往战场送死,水兵们第一次提出了“谁发动战争就让谁去死”的口号。

然后是柏林的工人起义。

《停战协定》刚刚签订之后,柏林的工人也举行了一次起义,这是一次仓促之举,工人们本来只是游行,庆祝战争终于结束,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就演变成了起义。

当时的工人们要求把德国改造成和俄罗斯一样的苏维埃国家,并且直接提出“绞死德皇”的口号。

这不仅越过了把持德国政权的容克贵族的底线,也越过了协约国的底线。

协约国讨厌德国,但不代表他们愿意德国变成苏维埃国家,那又是另一个讨厌的极端。于是前线的德军被允许回到柏林,镇压有愈演愈烈趋势的工人起义,随后法国又释放了40万德军战俘,让他们也会去镇压工人。

俄罗斯帝国覆灭之后,法国少了一个传统盟友,因此法国人极端痛恨苏维埃,甚至程度已经超过了落魄的德国。

在各方努力之下,工人运动很快被扑灭,但要求德皇退位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月底的这次“绞死德皇”的呼声,来自群情激昂的英国。

英国提出要德国人支付100亿英镑的赔款,为此甚至衍生出一个传播程度非常广泛的口号“搜查他们的口袋”,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德国人。

英国人也知道德国人无力支付这么多战争赔款,于是德皇威廉二世就成为出气筒。

至此,不管会不会被绞死,威廉二世的退位已成定居。

1月25号,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威廉皇储同日即位,成为“威廉三世”。

威廉皇储……不,威廉三世即位当天,柏林发生了不少事。

这一天有人提出德国要结束帝制,成立一个协约国认可的共和国,以便于参加巴黎和会。

这个提议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他们并不是反感德国皇室,也不是反对威廉三世,而是想换一种政体试一试。

军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表态,自从《停战协定》签订的那一刻开始,军方就被人遗忘在角落里,不管是任何事,都没有人去征求他们的意见。

法国释放回来的战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40万战俘是威廉三世的坚强后盾,他们用武力镇压了所有反抗的声音。

当26号天亮的时候,要求成立共和国最积极的三名国会议员,一人被枪杀在自己家门口,一人家中发生了火灾,全家丧命于火海,最后一人被发现时倒毙街头,一把斧子砍进了他的后脑勺。

于是共和国提案尚未来得及表决,便被暴力灭杀于萌芽状态。

26号当天,威廉三世向克里蒙梭发照会,表示将在2月初派出以马克思亲王为首的代表团前往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克里蒙梭同意了这一提议。

这也标志着,克里蒙梭以及法国政府认可了威廉三世代表的德国。

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最直观的表现是兰芳代表团的工作进度猛然提速。

一月底,第一批满载机器的货轮离开德国前往远东,因为采用了集装箱,运输量大大提高,四艘货轮装载了超过一万五千台机器,等于是两个克虏伯工厂。

在科西嘉,六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正在等待,那些军舰现在都属于兰芳,他们将成为兰芳海军的班底。

同于,外籍军团的撤军工作开始进行,第一批一万四千名士兵将在十天内全部撤回兰芳。之所以拖这么长时间,是因为这是郑大力和成飞鸣率领的炮兵,他们将携带这自己的装备撤回兰芳,总计有近500门大口径火炮。

这些火炮不需要秦致远额外付钱,这是法国政府送给兰芳的小礼物,用来表达法国政府对兰芳的友谊。

之所以说是小礼物,那是因为法国和兰芳还有更大的举动。

1919年2月1号,兰芳和法国签订第一份同盟合约,兰芳和法国将支持对方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利益,不管是军事、经济、还是领土,只要有一方的利益受到侵犯,另一方必须无条件提供支持。

而这一天,如果按照华人的历法来看,正是新年的第一天。

之所以是第一份盟约,是因为兰芳以后肯定还会和别的国家签订盟约,比如德国,就在德皇威廉三世即位的第二天,威廉三世就提出和兰芳缔结盟约的要求。

考虑到法国方面的反应,秦致远并没有第一时间同意。

从秦致远自身来说,他比较倾向于和德国缔结盟约,虽然在原本的历史和尚,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再次战败。

但现在的德国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德国,小胡子还会不会出现有待时间验证,威廉三世领导下的德国不一定会重蹈覆辙。

其实如果抛开所有的客观因素,德国发动一战和二战真的就是邪恶的吗?协约国真的就维护了公理正义吗?

在秦致远看来,这个真未必。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是因为协约国或者说盟国打赢了,德国人才成了邪恶的德国人,如果是德国人打赢了呢?

抛开这些不谈,一战促生了民族主义思潮,二战直接导致英法两国主导的殖民体系解体,从这个方面说,德国人是有贡献的。

当然了,这个解释仅限于德国,关于日本,那又是另一种情况。

秦致远没有过多的关注协约国的巴黎和会,以及威廉三世即位前后的风波,那和秦致远都没有什么关系。

在2月1号这天,秦致远主持完和法国的签约仪式,就返回黑天鹅城堡,准备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春节。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