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远征欧洲 > 388 送别

远征欧洲 388 送别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寒风刺骨,飞雪漫天,布洛涅森林银装素裹。 森林一角,安静地能听到落雪声,这里背后是一个小山岗,旁边有杏流过,可以称得上依山傍水,按华人的习俗来说,这里就是风水宝地。

华人战士公墓就坐落在这里。

今天的气氛格外肃穆,一群战士早早的就过来开始忙碌,臂上的黑纱,公墓大门上方白绫,随处可见供人寄托哀思的小百花,无不预示着这里有什么事即将发生。

上午十一点,各式各样的汽车、马车络绎不绝,所有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所有和外籍军团华人部队发生过交集的人都纷纷过来参加下葬仪式,他们将见证这一时刻,并为烈士们送最后一程。

作为盟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仪式也引起了协约国高层的关注,法国总统雷蒙・扑恩加莱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都亲自赶来参加这个仪式,美国总统威尔逊虽然没有到场,但派出了美军总司令潘兴作为其特别代表参加了仪式,并且给秦致远打来电话表达对烈士的尊敬,并表达对不能亲自参加这个仪式的遗憾。

这些阵亡的战士们都来自远东的普通家庭,他们生前并没有获得多少荣耀,死的时候或许也是无声无息,但现在能得到这样的哀荣,也算是死得其所。

身为主人,秦致远携朱莉在公墓门口迎接与会的重要嘉宾。

秦致远现在的身份已经超脱了普通的协约国将领,他同时还是兰芳大公国的国王,这在协约国内部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秦致远一天也没有上任,但在兰芳大公国发出声明之后,法国政府第一时间向秦致远表达了祝贺,这无疑是一种承认,即承认秦致远和兰芳大公国的关系,同时也是承认兰芳大公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没错,独立的国家,关于兰芳和民国的关系,殖民马来亚的英国政府、殖民法属印度支那的法国政府、以及殖民菲律宾的美国政府都表示关注,他们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秦致远深思熟虑之后,表示兰芳大公国现在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和民国并没有从属关系,这才得到各国政府有保留的承认。

不独立不行,如果兰芳大公国和民国成为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也太庞大了,他们几乎占据了东亚和东南亚的绝大部分土地,这会引起相关国家的强烈不安。

而独立的国家就好说得多,至少看上去威胁不是那么大,英、法、美等国也能接受兰芳大公国的一些出格举动。

否则,兰芳在德国的收购行为未必会如此顺利。

秦致远的身份很特殊的,秦致远是民国人,同时也是法国人,现在还要加上一个兰芳人,这么算起来,其实秦致远应该代表的是民国、法国、兰芳这三个国家的利益。

但实际上,无论是哪一方,秦致远都代表不了。

法国不需要秦致远代表,民国政府忙于内战没有给秦致远授权,而世界大战期间成立的兰芳大公国根本就没有对德宣战,现在开始“分赃”

自然也就没有兰芳大公国什么事。

这么看起来,秦致远居然有一无所获的危险。

但实际上,秦致远和外籍军团的关系谁都知道。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秦致远,那么就没有外籍军团中的华人部队,就没有费尔昂塔德努瓦战役的胜利,就没有第两次兰斯战役的胜利,甚至如果没有外籍军团坚守兰斯,巴黎都会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所以英、法、美默认了兰芳大公国在德国的收购行为,把那些机器当做是对秦致远的补偿。

别说英、法、美等国对那些机器也有需求,他们根本不需要。

战争期间,各国的军火工业都得到长足进步,除了德国,各国的生产规模实际上都是在提升的。

现在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英、法、美等国自身的生产规模都要缩小,对于德国人的机器自然也就没什么需求。

几乎每一个到会的人,都会和秦致远聊上几句,身为联军总司令的福煦和身为陆军部长的利奥泰在和秦致远交流过之后,居然也和秦致远站到一起迎接宾客,充当了半个主人。

这让这个仪式的规格看上去愈发的高。

11点整,仪式开始。

秦致远身为主人,首先上来致辞:“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拨冗莅临,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纪念那些在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人们……”

秦致远的发言不长,简单的感谢几句,然后就让出地方。

有资格发言的人实在是太多,雷蒙・扑恩加莱,劳合・乔治,乔治・克里蒙梭,费迪南・福煦,约翰・潘兴…… 甚至陆军部长利奥泰都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

12点,仪式正式开始。

阵亡的烈士们现在已经用楠木制成的棺椁收敛,上面覆盖着民国的国旗和外籍军团的军旗,四名将军抬着第一个步入公墓内。

这四名将军分别是秦致胜、陈康健、葛立夫、刘子正,都是中将军衔。

这四个人都是秦致远当初前来法国时的室友,是第一批加入外籍军团的华人。

可以说如果这些棺椁中的烈士们没有阵亡,那么他们的身份地位纵然是比不上这些将军们,那么也不会相差太多,毕竟在刚加入外籍军团时,他们的起点都是相同的。

将军们表情肃穆,迈着庄严而又缓慢的步伐,将第一个棺椁放入已经挖好的墓地内,墓地前的碑文上记叙了这位烈士的生平:童光明,男,1896.3.8-1916.9.7,九月份,童作为华工抵达法国,第四天即开往战场,在为前线阵地运送物资时死于德军炮击。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概述了童光明20岁的生命。

仅仅只比秦致远大了一岁。

从将军们抬着棺椁进入墓园,由四十人组成的仪仗队已经举起步枪,一起开枪为烈士们送行。

仪仗队成员们身着校官制服,他们也都是第一批加入外籍军团的士兵,现在军衔最低的已经是少校,这是跟着秦致胜在后勤部门工作的,如果是在作战部队,军衔最低的已经是中校。

枪声隆隆,声震四野,树上的积雪簌簌落下,加上原本就飘飞的雪花,更增添了几分肃穆。

感情脆弱的女士们忍不住垂泪,男人们则是表情严肃行注目礼,所有的军人都敬礼致意,这一刻,对生命的尊重达到极致。

关于鸣枪致哀,对于次数并没有相关规定,外籍军团实行的是年龄,根据年龄决定鸣枪次数。

封土的工作由雷蒙・扑恩加莱,劳合・乔治他们共同进行。

当然不可能是全部,但雷蒙・扑恩加莱和劳合・乔治他们还是坚持把第一个墓地封好,算是尽一份心意。

封好第一个墓地,仪式就算是全部结束。

当然了,后续工作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几万名军人,持续几个月都属正常。

仪式结束后,宾客纷纷告辞,这种诚,自然是没有酒宴什么的,不过秦致远已经准备过几天在黑天鹅城堡举办一个酒会,即为了答谢,也是为了送别。

随着世界大战结束,来自各个殖民地的军队都要返回原籍解甲归田,圣诞节过后,武元庭和阮俊才他们率领的法属印度支那安南仆从军就会返回安南。

也并不是全部都解散,比如武元庭他们率领的部队,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将会作为殖民军对维持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的统治秩序。

而那些战斗力较弱、人数较多的部队,比如印度人,估计他们绝大部分会被遣散,那样的部队留着除了增加纸面数字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秦致远手下的华人部队也即将返回远东,实际上,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有一支部队押运着一部分重武器已经作为先头部队返回远东,他们要为秦致远的外籍军团找一个落脚点。

秦致远手下现在没有20万人也差不多,加上新兵营里正在训练的新兵则肯定超过20万人,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不可能全部遣散。

要知道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虽然战事不多,但也绝不是没有。

就目前来说,盟军内部已经有声音表示要干涉俄罗斯内战,随声附和的国家还不少,美国人和法国人都有意向。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上台后,单方面和德国签订了《布勒斯特条约》,这个条约实际上是对协约国的背叛,虽然列宁有自己的考量(正是因为鲁登道夫的策划,列宁才得以返回俄罗斯),但列宁无法阻止协约国对他的痛恨。

而工人阶层占据统治地位,也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在目前的德国,就有一部分工人发动暴动,试图推翻德皇,建立以工人为主导的民主德国。

这引起了欧洲国家的警惕,他们无法接受工人统治欧洲,这会让他们已经确立了数百年的统治秩序发生根本性颠覆。

所以欧洲现在的主流思想是想推翻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美国想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法国则是想重新获得一个盟友。

沙皇统治俄罗斯时期,俄国是法国的传统盟友,列宁上台之后,其实有机会修复和法国的关系,那就是继续参加战争,但列宁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而相对于欧洲,民国现在则是战火连天,又有日本人虎视眈眈,秦致远手中必须保留一部分力量,作为应变的资本。

不过这并不容易,现在国内正在进行的战争,本质上就是督军们在抢地盘,如果秦致远率领部队返回民国,那么有可能会摧毁现在的南北均势,成为一支全新的力量。

而这些,又是督军们所不能接受的。

(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