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远征欧洲 > 380 不服输的潘兴

远征欧洲 380 不服输的潘兴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8月初,对德军的围歼终于结束,大约6万名德军阵亡,30万德军投降,其中外籍军团收容了20玩德军战俘。

这个结果令巴顿和曼京心生不满又无可奈何,为了进攻负隅顽抗的德军士兵,美军的伤亡为7万人,法军的伤亡为四万,但他们的战果不及外籍军团的三分之。

而偏偏外籍军团几乎没有任何伤亡,这个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8月中,威廉皇储从法国内务部的监视中消失。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威廉皇储是怎么消失在内务部的视线中的,负责监视威廉皇储的一个12人小组被调查,但没有查到任何问题,于是只能让他们脱掉军装回家。

这些人很快就去联合石油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轻松工作,据说是去新巴库走廊,在哪里,他们指挥殖民地劳工,日子过得可以媲美德皇。

8月底,威廉皇储出现在柏林,在接受了数十万民众的欢呼之后,威廉皇储领导了一个政治改革团,这个改革团将把德国改造成类似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在法国的这段时间,对威廉皇储的改变很大。

或许是身份骤然发生变化,让威廉皇储终于有时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威廉皇储自幼接受的是精英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不能说是养在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可和普通人的生活也距离甚远,威廉皇储的时间全部被学习占据,没有时间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长大之后身为皇储更是事务繁忙,每天有处理不完的国家大事,根本没心情关注普通人。

在法国的这段时间,威廉皇储终于没有了国家大事需要他担心,终于没有了没完没了的会议和晚宴,威廉皇储终于有时间把目光投向那些普通人――国家的基石身上。

实际上就在半年前,威廉皇储一直认为精英阶层才是国家基石,普通民众只是附属品,他们是精英阶层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

这是威廉皇储长这么大以来一直被灌输的思想,也是此时所有以“精英阶层”

自诩的共识,曾经威廉皇储也是这么认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威廉皇储的思想开始转变。

或许是在认识秦致远之后,至少威廉皇储是这么认为的。

放下身段主动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给威廉皇储带来了极大声誉。

在100万德军战俘眼里,威廉皇储谦逊而又亲切,高贵但绝不骄傲,他乐意倾听底层士兵的心声,乐于帮助士兵们改善自身环境,如果有一个人能把德国从泥沼中带出来,那么那个人一定是威廉皇储。

就在鲁登道夫遇袭之后,德国国内和平的声音空前高涨,德国人开始通过中立方比如荷兰以及罗马教廷释放善意,寻求和协约国谈判的可能。

德国的转变令英、法、美措手不及而又理所当然,他们知道德国一定会输,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而且还是德国人主动认输。

就在稍早前,奥匈帝国的卡尔一世再次向协约国谋求和平,他在去年冬天曾经这么做过,但因为操作不善沦为笑柄,现在,卡尔一世又到了不得不求和的时候。

在六月五号,奥地利人再次发动攻击。

意大利人的战斗力已经弱到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他们很快就被赶过皮亚韦河,如果不是英、法联军挡住奥地利人,奥地利人能一鼓作气打到罗马。

英、法联军加入之后,奥地利人再次失利,他们在第二天就被赶回出发点,然后节节败退。

截止到25号,奥地利人有14.2万人伤亡,数万人被俘。

这对奥匈帝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因为奥匈帝国国内已经没有了兵源,在被俘的那些人中,有些人甚至是第二次被俘。

要知道,当初协约国释放这些战俘的时候,他们都承诺不再加入战争。

但现在他们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所以会遭受长时间的劳役作为惩罚。

不仅是德国人对奥匈帝国失去了信心,奥匈帝国自己人也开始四分五裂,匈牙利想作为一个国家独立出去,这时分裂的征兆,卡尔一世尽力挽救他的帝国,为了维持局面,卡尔一世宣布将帝国转化为联邦,所有的民族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国家委员会,甚至连卢塞尼亚这样的小民族都可以。

卡尔一世的努力再次失败了,他的想法不仅没有凝聚已经四分五裂的人心,反而滋生了更多人的野心,很多国家宣布自治,那些非奥地利人组成的部队,比如克罗地亚人、捷克人、马扎尔人组成的部队纷纷解散,士兵们扔掉没有子弹的步枪选择返回家乡。

看上去,奥匈帝国的覆灭指日可待。

这样的奥匈帝国是没有任何底牌的,于是协约国没有给卡尔一世想要的和平,卡尔一世的国家正在崩溃。

德国人释放的和平信号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重视,因为德国还保有战斗力。

只有潘兴对德国的善意不感冒,到8月份,在法国的美军士兵已经达到100万人,这些人都是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酗子,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当然不会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同意结束战争。

于是战争继续,潘兴集结了100万美军,在11万法军和3000门火炮的配合下,准备进攻德军防线上的圣米耶勒突出部。

战争打到现在,法军士兵已经不想作战,他们打心眼里厌恶战争,哪怕是开上战场,法军士兵也只承担炮兵之类的辅助工作,很少有冲在一线上厮杀的。

在世界大战中,法军的炮兵进步很大。

战前,法国人走了弯路,他们醉心于75秀优秀的性能,拒绝任何改造。

在世界大战开始时,法国只有300门中大口径火炮,到了1918年,法国已经有了6000门。

鲁登道夫遇刺后,德军的指挥权重新回到兴登堡手中。

兴登堡再次从幕后走上前台,主持已经摇摇欲坠地战局。

此时的德军,虽然伤亡惨重,但仍有100个师可以用于作战,但他们的防线很长,因为太过分散,这严重影响了德军的战斗力。

兴登堡走上前台之后不久发布了第一个命令,兴登堡命令部队放弃大概200平方英里、纵深达13英里的法国土地――整个圣米迦勒突出部。

这让潘兴非常失望,潘兴本来打算在9月7号进攻圣米迦勒,但由于法军的大炮移动缓慢不得不推迟,如果法军大炮能及时到位,潘兴有信心打出一场足以令美军扬眉吐气的战役。

相对于目前美军的实力和他们获得的战绩,这实在是有点不对等。

9月12号,美军在一天之内攻占圣米迦勒突出部,但这没有给潘兴带来任何喜悦之情,因为德军主动放弃了这里,美军只获得了大约6000名德军战俘。

这些士兵也是主动投降的,他们甚至未发一枪,这让美军的胜利看起来就像是被施舍。

于是潘兴继续进攻,这一次,潘兴的目标是墨滋河附近的高地和阿尔贡森林,这个骨头可不好啃,德国人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强度堪比兴登堡防线。

虽然对手占据地利,但潘兴决定必须强势,于是要求部队在半个月内完成进攻准备。

就在判刑准备进攻阿尔贡森林的时候,黑格也准备发动进攻。

黑格现在手里有四个集团军,并且有法军相助,从世界大战爆发以来,黑格从来没有感觉到手里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于是黑格决定做点什么。

黑格选择的攻击目标是兴登堡防线。

没办法,自从兴登堡上台后,兴登堡防线之外的所有突出部都被德军放弃,德军就守在兴登堡防线内,等待各方都在正在努力推进的和平。

除了美国人。

世界大战打到现在,就算是德国人认输,他们也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强国,任何人都不敢忽视他们,从这一点上说,德国人已经成功了。

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想结束战争,因为德国已经没有了想要挑战英法两国殖民体系的努力,有一个共识是公认的,德国人必须放弃他们的新生海军,虽然在世界大战中那些崭新的海军水面战舰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但他们的威胁有目共睹。

或许在法国人的内心深处,还存在着肢解德国的幻想,但在英国人心中,他们只想维持欧洲大陆的平衡,既不能让德国强大到可以挑战英国的程度,又不能让法国一家独大。

这个平衡可真不好拿捏。

秦致远的外籍军团终于可以轮休,通过和威廉皇储的密谈,秦致远已经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必要继续浪费士兵们的宝贵生命去冒险。

话说回来,秦致远现在不缺钱,只要没有贸易壁垒,秦致远可以用钱买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

至于贸易壁垒,这东西本来在出现在的时候法国人就是主导,实在难以想象会用来限制一名法国人。

几乎是从七月中开始,外籍军团分批撤回巴黎和科西嘉,也有一部分要返回远东,前往兰芳成为兰芳国防军的一部分。

嗯,兰芳,那个秦致远还没有踏足过的地方,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外籍军团的家园。

(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