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远征欧洲 > 第260章 真诚

远征欧洲 第260章 真诚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德国人确实是有纪律性,说投降那就是真的投降,绝对不会降而复叛。

用中国话来说,就是:说话算数。

就在路德维希・冯・施罗德向陈康健交出象征着指挥权的指挥刀之后,数千德国人在装甲部队步兵的指引下,有秩序的交出随身武器,然后返回军营等待进一步处理。

没有反抗,没有拳脚相加,也没有怒目相视剑拔弩张,就像是上下班的时候正常交接,德国人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或许是战争已经进行的太久,人们都已经累了。不管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都想结束战争。

虽然战争不会因为数千德国人的投降而结束,但对于这些德国人来说,他们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而身为胜利者的装甲团,他们的战争还在继续。

几乎是刚刚把所有的德国人关进营地,装甲团就迎来了下一波德国人。

这次是从兰斯赶过来增援的第20步兵师,他们隶属于第十七军第十四预备兵团。

一般来说,一个师大概有17000人左右,这些人如果是列队行军,队伍可以延伸两公里左右那么长。

第20步兵师来得比较急,他们的先头部队是一支500人左右的骑兵部队,这或许是这个步兵师里唯一的一支骑兵部队。

当骑马的骑兵遇到开坦克的第二代“骑兵”,武器的代差劣势表现明显。

在塔得努瓦面对兰斯一方的平原上,数百名骑兵望着前方严阵以待的近百辆坦克犹豫不决。

逃是逃不得,威廉皇储就在十几公里之外等待他们救援,他们不能逃,也不敢逃。但是进攻看上去也不太可能,因为是骑兵部队,为了快速转进他们没有装备火炮,可以使用的武器除了背上的骑枪,就只有腰间的马刀,缺乏对付坦克的办法。

当第一辆坦克出现在索姆河战场上的时候,就标示着传统骑兵的没落。但总会有些人不信邪,坚持使用传统骑兵拒绝坦克,比如英国远征军司令黑格,他就是一名坚持传统骑兵的将领。

这样的人还不少,以至于在另一个时空中到了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仍然有部分国家迫不得已或者是顽固坚持组建骑兵部队。1939年9月,德国的战地记者报道波兰骑兵使用大刀和长矛对抗德国人的坦克,这种用屁股想都不可能发生的“神话”居然被双方普遍接受。德国人从中看到了自豪和成就,波兰人从中看到了勇敢和忠诚,至于那些传播谣言的人,天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

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使用骑兵去进攻装甲部队,德国人的骑兵指挥官显然也不傻,他带着骑兵向着装甲部队阵地的侧翼迂回,把进攻权让给了源源不断抵达的步兵。

“皮厚血条长”只是装甲部队的优势之一,机动突击才是装甲部队的核心优势。

所以陈康健不等德国人展开他们携带的火炮,马上命令坦克部队发起突击。

在埃拉尼地区的演习中,刘子正手下的炮兵创造了两分钟展开火炮阵地的神话,德国炮兵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这并不能说明刘子正手下的炮兵比德国炮兵更加职业,而是德国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单单是选择火炮阵地这一点就不是两分钟能够完成的。

更何况陈康健指挥的坦克还是边走边打,这使形势看上去更加迫切,以至于炮兵们手忙脚乱,还没等设好驻锄,装甲部队的坦克就已经冲到火炮面前。

这还怎么打?

没法打!

武器的代差优势就是这么明显,传统的步兵部队在装甲部队面前不堪一击,没有丝毫反抗能力。骑兵部队则是根本就找到出击的机会,只能无奈怏怏而去。

好吧,传统骑兵在装甲部队面前总算还有个优势,他们的战马跑得比较快。这也只是暂时的,很快,传统骑兵连这点优势也保不住。就算是现在,如果长距离奔跑,战马还是跑不过坦克,只不过是陈康健的部队领到的任务是卡住塔得努瓦山口,并不是歼灭这些骑兵,这才让他们逃出生天。

战俘营里又多出来一万多战俘,3个团级营地塞得满满当当。

德国人的组织纪律性再次发威,他们按照之前的军衔自发的维持战俘营里的秩序,没有捣乱,没有串联,一切正常,甚至医疗兵还在继续救护在刚才的战斗中负伤的伤兵。

德国人看这些看守士兵的眼神里,几乎看不到仇恨和厌恶,有的只是夹杂着一丝好奇的平静。当负责看守的士兵帮德国人的医疗兵找来一些药物时,这些眼神里还多了一丝感激。

德国人因为资源耗尽,部队中只有少量药物,甚至连绷带都是纸做的,药物只有军官负伤时才能少量使用,普通士兵哪怕是重伤也已经和药物绝缘,只能靠自身的恢复能力慢慢熬。

法国因为海上的通路相对畅通,物质资源还是不缺的,药物也更加充足。

法国缺的是人力资源,所以华人才会受重视,所以从到巴黎开始一点正经事没干,天天就知道要东西的潘兴当起了大爷。

秦致远现在是法国陆军部长利奥泰和法军总司令福煦跟前的红人,后勤大管家布鲁诺・加西亚是秦致远的哥们兼合伙人,秦致远的部队各种补给都是超常例供给,不仅是药品要多少有多少,其他的物资诸如食品、酒类饮料、烟草等物资也是要多少有多少。

所以当一名负责看守的士兵,试着把一块军部配发的巧克力,递给一名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明显是有点营养不良的战俘的时候,德国人眼里的感激更多了点。

这种场合最适合刷声望,于是在经过请示之后,各种各样的食品直接送过来一卡车,从巧克力到烟草,再到各种各样的罐头,除了酒精类饮料应有尽有。

不给送酒精是有原因的,谁知道这些德国人的酒品好不好,万一某个人喝多了发酒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说不定会铸成无法挽回的大错,到那时原本是刷声望的好事就会变成败人品的悲剧。

富有营养的巧克力马上被送往伤兵营,哪怕是抬箱子的战俘看上去也营养不良,却没有人先拿一块自己吃。

负责看守战俘的士兵成了装卸工人,这是他们的老本行,干起来得心应手。

虽然战士们感觉很正常,但他们的这一举动却赢得了包括路德维希・冯・施罗德在内整整上百名军官标准整齐的军礼。

呃,负责看守战俘营的战士只是普通人,当面对排列的整整齐齐的军官队伍献上敬意的时候,居然有点手足无措。

这些敬礼无疑都是真诚的。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