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远征欧洲 > 第一章 华工

远征欧洲 第一章 华工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2: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人新书,已签有保障,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拜托拜托。)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海面之间,胜利消息号邮轮像一只迷途的幼兽一般正在艰难航行。

“快点,快点,威尔森,告诉船舱里那些中国人,让他们把自己捆到床上,抱紧一切能够活动的物品,如果他们被砸到,我们没有能力治疗他们。告诉他们我们遇到了风暴,可能是六级,也可能是七级,甚至是八级……算了,你快去吧,就算是你说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船长亨利是法国马赛人,虽然年纪还不到40岁,但是从脸上乱蓬蓬的大胡子和满是皱纹的额头看,说是50岁更加合适。

胜利消息号是个老家伙,20年前她在英国的曼特斯特船厂下水,从下水的那一天起,亨利就在胜利消息号上服务,从一名普通水手一直干到船长。亨利很清楚,如果风浪小于八级,胜利消息号有可能撑过去,如果风浪上了八级,那么北纬40°、东经10°(撒丁岛附近)就是胜利消息号生命的终点。

“是的,船长,如您所愿,马上通知。”大副威尔森来自巴黎,这是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他总是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随后不久,胜利消息号的船舱呼叫器里响起威尔森的警告声,重复三遍后再无声息。

“秦小哥,这洋人叽哩哇啦说什么呢?”底舱106号房间,秦致远的上铺高鸿仕饶有兴致的盯着舱顶上的小喇叭,一脸好奇。

“风暴要来了……把你自个绑床上……绑结实点……要是受伤了没人救你。”秦致远的声音很低,回荡在小小的舱房里显的有些虚无缥缈,他本人就和他的声音一样,从上船的那一刻起就有些痴痴呆呆,魂不守舍。

秦致远很迷惑,明明乘坐的飞机遭遇了空难,自己的意识怎么会穿越时空,而且穿了一百多年,附在了一名1916年的一个也叫秦致远的20岁青年身上。

是的,现在是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不久,秦致远作为一名中国籍劳工,正在前往法国的邮轮上。

前世的秦致远出事时刚满26岁,秦致远早年父母为国牺牲,是根红苗正的红三代。因为家庭原因,秦致远高中毕业后,遵循父母遗命考入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在校期间,秦致远学习很刻苦,在语言和射击两个方面特别有天分。秦致远能熟练使用英语、法语及西班牙语和人沟通,读写也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称得上精通。对于德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秦致远也基本能和人交流,只是读写有点障碍。

在射击方面,秦致远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长短枪械,行进间射击成绩更是能称得上出类拔萃,曾经在校内创下过行进间抵近射击45发45中(突击步枪和手枪共两个弹匣)的惊人成绩。

毕业之后,秦致远因为成绩优秀,被分在了美洲部行动科,最终在一次行动中,因为意外事故,导致乘坐的单人小型飞机坠毁。

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秦致远前世的一生,很有些返璞归真的哲学意味在里面。

无所谓了,反正原来的世界上自己也没有亲人,没什么牵挂,走了就走了吧……很快就会有人补上自己的位置,少了谁地球都一样转。秦致远长叹一声,转目四顾狭小的船舱,打量周围的环境。

这是个大约三米高、一米五宽、近四米长的狭长船舱。小小的船舱里摆放着两张三层床,六平米的空间足足挤了六名大汉。

秦致远整理了一下随身物品,一套制服,包括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此外,还有一个装有毛毯、铺盖、水杯和铁质餐具的工具包,一切都是标准化的。

正在整理的时候,秦致远忽然感觉有人抓住自己往床上摁。

“干嘛?”秦致远双肩一晃,双臂微微用力一撑,就振开了那人的双手。

“要死啊你,风暴就要来了,不把自己捆在床上,你想一会变成滚地葫芦不成?”说话人叫秦致胜,比秦致远大五岁。

秦致远和秦致胜是从同一个村子出来的,如果论起来,秦致远应该叫秦致胜堂哥。

“没事,我自己来。”秦致远飞机都能开,又怎么可能会晕船。

秦致远可不想把自己绑在床上,那样的话一旦出事,跑都跑不掉。只要在正常状态下,秦致远泅渡个四五十公里不在话下。毕竟当初在学校时,秦致远的武装泅渡成绩是优秀。

想到这里,秦致远突然想起一件事,自己似乎应该确认下这个身体的强度,也好对自己的实力有个初步的估计。

“远,洋人的话你怎么能听得懂?你会说吗?”秦致胜对于这个一上船就痴痴呆呆的小堂弟非常关心。

这种关心是习惯性的,这个世界的秦致远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在秦致胜家中长大,和秦致胜不说是亲兄弟也差不多。秦致胜比秦致远大了不少,按照农村的习惯,大孩子天生就有照顾小孩子的义务,所以照顾秦致远,已经成了秦致胜的习惯。

“咱们村头不是有个教堂么,有个大鼻子牧师在那,我就是跟他学的。”语言这种事原本不太好解释,好在此时的山东到处都是教堂,推给洋人是个不错的主意。

“咋没听你说过啊,咱们在威海的时候,你要是说你会洋话,肯定能当个营官什么的,最起码也能当个通译,那样的话咱们就不用吃那么多苦头了。”秦致胜还在絮絮叨叨的念叨,或许是用这种方式缓解自己的紧张。

这批劳工最先在英国人的租界山东威海集合,补充了一段时间的营养,又经过了一定强度的体能训练,这才在一个月前登上胜利消息号邮轮前往欧洲。

“那时候有通译,咱出那个风头干啥。现在既然上了船,就没了回头路,要是到了欧洲,人生地不熟的,什么都得靠咱们自个,有什么能耐,还是别掖着藏着了。”就这么短短一会儿功夫,秦致胜已经想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自从去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欧洲各主要大国都尽显疲态,陷入了兵员锐减、劳力奇缺的窘境。为此,协约国集团的英法两国将目光投向了遥远而贫穷的中国,他们企图借用这个远东大国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来从事各种战争后勤工作,以便让更多的本国青壮年走上战场,搏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此时的北洋政府正在犹豫。

就在此前,北洋政府已经宣布了将在这场战争中绝对中立。如果此时参战,就会留下一个不守承诺的国际形象。但如果不参战,就等于拒绝英法的要求,这或许会引发北洋政府无法承受的严重后果。

不管北洋政府是怎么纠结,欧洲正在流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欧洲青年在绝望的哀嚎中死亡,英国人和法国人无法任由这种惨剧继续发生。于是,在偏僻的山东沿海地区,袁世凯的心腹梁士诒控制的惠民公司悄悄的开始招聘劳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之前的那个傻小子秦致胜,被五个法郎的日薪诱惑进了劳工营,并且签下了五年的劳工合同。

1916年七月,第一批劳工530人从威海登上胜利消息号,开往遥远的欧洲,踏上未知的征程。

秦致远他们已经是第三批。

据统计,在第一次时间大战期间,先后到达欧洲的劳工有大约14万人,他们之中很多人在英国和法国接受了初步的近代技工教育,包括修筑铁路,操作机床,制造坦克,开起重机等等。

在战争期间,中国劳工的工作范围超出了合同预定,他们不仅要顶着德国人的炮火修筑战壕,还要向前线运送物资弹药,并且要在战壕里维修机枪阵地,甚至在一些局部地区,中国劳工直接参与了战斗。

中国劳工的伤亡数字已经无法统计,有据可查的大约有1qiuyelou 平板电子书人,另有一万余名华工留在法国,成为法国的首批华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在战后返回中国,从此终老一生再无建树。

现在,前往欧洲的华工中多了一个未知的变量秦致远。那么,在一战中也曾浴血奋战过的华工们,还会像原本历史中一样渺无声息的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吗?

秦致远不想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