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夫大文豪 > 第十七章 童子应试

武夫大文豪 第十七章 童子应试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9: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七章童子应试

回到院中,祝文广支使小厮安排云家兄妹一间厢房,几人进得厅中,厅内坐着六七人,正是祝强等军汉子。qiuyelou众人见到大爷回来了,忙起身见礼。祝文广压压说示意不需多礼道:“伤势如何?”

那个背上中刀的汉子笑道:“多谢大爷挂念了,伤没大事,只是麻沸散厉害,现在才恢复过来,还有些无力。”

祝强才放心下来道:“无事就好,晚些时候备桌酒菜,今夜我们多饮几杯压压惊。”

祝强他们叫祝文广是大爷或者大老爷,叫祝文仲叫大哥。也是各交各的,有功名的人是必须要尊敬的,这是刻在这个世界所有人骨子里的事情,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怠慢,包括祝文远谁见了都要叫一声四爷,就算族中外系的老者也是不例外的。

本来厅中几个军汉聊天正在回忆过去峥嵘岁月,鄙视湖匪不堪一击,现在祝文广兄弟回来了,简单寒暄几句竟找不到共同话题,不到一刻钟就显得有些沉闷了,祝文广也识趣,知道自己来了他们说话都不自在,便回房间看书去了,祝文远也交代了一下回了厢房读书。

厅里就剩下一帮子军汉与祝振国,放在以前祝文远肯定是也要带着祝振国去读书的,只是路上见识了一番侄儿文才,却不像之前管理得那么严格了。

祝振国见两个长辈离开了,说道:“强叔,我要学武,该怎么办?”

祝强听了一哂道:“小公子还要学武?学武可是辛苦啊。”

“辛苦不怕,读书太容易了,总要找些事情做,也强身健体,遇事也有个自保。每日久坐读书怕是以后变成一个臃肿夫子了。”祝振国感觉自己说得有理有据的。

“学武不难,我等武艺不精,小公子回去找你二伯。大哥武艺精湛,当初在边镇那也是响当当的高手,江湖中人想来也是鲜有他几合之敌。qiuyelou”祝强略带钦佩道。

“二伯不愿我学武,也不知是为何,任我怎样劝说都不愿我学武。再说二伯腿疾也有些不便。强叔愿不愿教我,我一定认真学习,不怕辛苦。”祝振国现在的想法是先忽悠哥师傅再说,何况这师傅的武艺自己也是亲眼看见,绝对也是高手哦,二伯的想法再徐徐图之。

“大哥不愿教小公子,我等就更不能教了,大哥发起怒来我等可吃不消,别看大哥脚疾,操起长刀几合之内斩我等于头颅也是不在话下。”看来祝文仲也是积威已久,祝强听到祝文仲不教,自己也不敢随意做主。

听到这话祝振国悻悻然,看来还是得回去从二伯入手了,既然他武艺如此厉害,不把他这手武艺继承下来也是浪费这么好的资源。

晚上几个大人吃酒聊天,两个伤员却是不能喝酒,与祝振国小桌子坐下吃饭,小桌子上还有云家两兄妹。菜色虽然不是美味佳肴,也算大鱼大肉乡间盛宴,兄妹俩一开始还有些拘束,待得祝振国往兄妹俩碗中夹了几次菜后,两人也是放开了手脚,狼吞虎咽起来。

吃得肚皮饱胀,祝振国才问清楚这男孩子叫做云书桓,细问之下还知道云书桓今年已经八岁,还着实读了几本书,看这云书桓的名字也不是一般人家取得出来的。

祝振国也想打听清楚这兄妹两人的底细,循序渐进慢慢问话,也搞清楚了这兄妹两人原来是京隶府一个盐商家庭公子小姐,算是大富之家,只因得官场倾轧,上头的保护伞倒台了,云家也跟着倒霉了,贩卖私盐是大罪,一家人抄家灭族,兄妹二人被人辗转贩卖了一年多才被卖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来。想来也是有人后面操作,把兄妹二人卖得远远的。这其中黑暗事情也只能分析一二,肯定是有各种龌龊在其中。

第二天一早起来祝振国翻了几本书,倒是认真看了一下,明天就要考试了,熟悉熟悉也是有必要的。待到下午,带着两兄妹与一个小厮,拿了几辆银子上街为这兄妹两买几身合身衣服,不能总是这脏兮兮的样子。

到了傍晚,祝文远把祝振国叫到跟前,慢慢交代考试要注意的事项,先是说答题技巧,童生考试也没有什么技巧,就是背诵默写填空题。主要技巧就是会做的先做,记不起来的先放过,等其他都做完了再来思考之前没有做的。

至于答题之外的事物倒是交代了一大堆,比如磨墨时候要少放水,免得字迹写完在纸上扩展得太大,显得字迹丑陋,又避免字干了显得太淡,造成字体没有苍劲有力之感。

又比如砚台要放远一点,小心打翻脏了卷纸,那麻烦就大了。毛笔蘸了墨水一定要多刷一下,免得墨水太多滴脏了卷纸。一定要想好再写,涂涂改改一定是要不得的,阅卷先生最是不喜欢涂涂改改的试卷。

祝振国之前还真没有想到这些,这四叔提醒了,也是默默记在心中,不能大意。不要因为这种事情导致自己失分,那就得不偿失了。

转过天来,文广文远兄弟加上祝强几人一起送考,感觉上相当重视,童子试一般就考一场帖经,时间也就在两个时辰。到了秀才,那就要先考帖经,再考墨义。秋闱考举人,那就要考帖经、墨义、策问。

墨义就是要对四书中的圣人之言进行自己的理解阐述,既要辞藻华丽,也要理解准确,还要求格式严格,含义就在“代圣人立言”,必须要按照圣人的思想来写,不可离经叛道。所以出题就是随意摘选一段四书里面的圣人之言,然后答题。

策问就是类似于现代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大概考的就是对国家各类政事的见解以及对策。出题大多是当时朝廷的一些时事问题。

考场就在县衙旁边,祝振国一行算是到得慢的,考场门口早已经聚起了很多人,大多几个长辈围着一个半大小子。当然也有年纪大一点独自来的,一般上了年纪一点的读书人还在考童生,也是会被人耻笑的。到了秀才考试,更是有胡子花白的还在应考,老童生便是形容这种人的。

祝文远仔细检查了祝振国篮子里带的笔墨砚,纸是不能带的,祝文远把几支上等的毛笔一一拿出来在手背上刷了几下,感觉笔头没有什么问题点头又放进了篮子。

祝振国对这场景一点也陌生,上辈子高考比这场面是大多了,提起祝文远准备妥当的小篮子,往前站了站。一会儿考场中门大开,走出两个衙役,接着鼓声响起,进场的时间到了。祝振国是头也不回跟着走了进去。

进得大门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对面坐着几个穿着官服的人,为首坐在中间的就是知县杨仁甫,也就是文广文远的座师,不出意外将来也是祝振国的座师。

所有人列队等着唱名。叫到名字的往前走几步,然后等待衙役的检查与搜身。大华对于科举考试是极其严格的,要是作弊被当成抓住,轻的削除一切功名一辈子不准再考,重的打入大牢苦役或者充军。若是上下合谋的舞弊大案被查出来,那便是人头滚滚,大华四百年左右时候就出过大案子,上至一郡学政大人,下至知县,砍得是血流成河。

等到祝振国上前检查,全场焦点立马被吸引了过来,一时间安静的院子突然发出许多低语,嗡嗡一片,知道知县大人喊了一句肃静才停下来。

检查完毕一人领一个木牌子,穿过侧门便是一排排的平房,每间房子都只有两张桌子大小,三面是墙,一面开口,刚刚够一个考生坐在里面,旁边在放些东西。

房间统一开口一面便是小道,会有衙役来回巡查以防舞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