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 第373章 墨子二号,万众期待的发射

“咱们这又不是第一次实验了,放轻松点,肯定不会有问题的。”徐昀侧目注意到身旁潘晓志的神情,微笑着说了句。

关于眼前这台量子中继器的研究,虽说丝毫没有借助外力,徐昀却胸有成竹。

坚信今天的实验结果不会让人失望。

潘晓志闻声抬起视线有些尴尬:“我这不是担心赶不上长征十号首飞嘛。”

徐昀自然明白潘晓志的意思,因此倒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

反正等实验结果出来,自然就放心了。

其实在载人航天办公室那边确定长征十号首次发射时间的时候,周明伟就主动询问过量子中继器的研发情况如何。

越早实现地面和月球间的量子通讯网络覆盖,便能越早开始熔岩管洞基地的建造。

这算是载人登月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周明伟着急实属正常。

毕竟在徐昀完成月球基地方案的优化后,航天科技集团方面已经着手钻孔装置,和月壤加工月球车的改造以及基地核心舱制造工作。

眼下这些项目都已经步入正轨。

可以说就等量子中继器了。

而徐昀自然也没有让对方失望,面对询问当场便进行了明确表示。

保证在长征十号首次发射飞行前,完成墨子二号量子中继器的研发和实验。

使之能搭乘长征十号这辆快车前往月球。

至于墨子二号,正是徐昀和潘晓志为自己的量子中继器项目命名。

早在几年前相关研究所就已经研发了量子卫星,并成功发射运行。

其命名正是墨子一号。

为此徐昀才特意把量子中继器称作墨子二号。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墨子二号的各项功能,可是墨子号卫星完全无法相比的。

“徐院潘院,所有工作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始实验。”

这时随着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汇报,徐昀的神情也顿时变得认真起来。

望着不远处这台重量只有两百斤左右的设备,徐昀自然不再耽搁时间,虽没有转身但声音已经传了出来。

“开始吧。”

相比较传统笨拙沉重的量子中继器,使用了新型量子材料的墨子二号灵巧轻便,不但方便运输部署,关键能够被月面着陆器搭载。

从重量上而言也就和一辆月球车差不多。

毕竟某种程度上讲,量子中继器属于接收装置。

保证月球能够接收到来自地球的量子信号,从而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那位工作人员得到徐昀的命令,没有任何废话便转身回到自己工作岗位,开始立刻执行起实验任务。

此刻实验室内除了量子中继器外,还有着架构的超级计算机重当显示界面。

实验正式开始,量子中继器启动后会和部署在帝都的祖冲之四号量子计算机进行联接。

同时测试量子信号纠缠状态强度,以及能够达到的最大距离。

这些数据都关乎到能否实现地月两地连接。

仔细想想祖冲之四号量子计算机的测试实验也才过去没有太久,眼下进行量子中继器的实验确实没啥压力心态比较好。

虽说使用大脑超频和科学模拟器更有把握,但徐昀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信任的。

毕竟如果他自身的能力没有达到相应水平,开启大脑超频所消耗的积分绝对是恐怖数字。

要知道他的能力和开启超频消耗的积分是成反比。

能力越强积分消耗越少。

就这样接下来的时间负责实验的人员快速操作,神情非常专注认真。

很快便顺利完成了量子中继器和祖冲之四号的量子通信对接。

徐昀和潘晓志两人则是寸步没有离开,始终站在这里等待最终结果。

量子中继器和祖冲之四号两地连接,在强大的量子通用算力和人工智能加持下,不需要多长时间便能得出想要的准确数据。

因此倒也不用等待多长时间。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就在潘晓志似乎有些腿酸,快站不住的时候耳旁终于传来好消息。

“成功了。”

“徐院潘院,我们的墨子二号对接顺利,量子纠缠状态强度均在理论数值内。”

“根据先前的部署设想足以胜任地月量子传输。”

负责具体实验的工作人员,先是满脸惊喜的大声喊了这么一句,然后猛地站起身向徐昀和潘晓志跑去。

边走边汇报具体情况。

手中还拿着份刚生成的实验报告。

丝毫没有掩饰自己整个人由内而外表现出的喜悦。

无论徐昀还是潘晓志,肯定不会去指责一位因为太过高兴而情绪激动的实干型员工,此刻两人脸上尽皆堆出着欣喜笑容。

最终由徐昀率先把报告接过,垂下目光查看上面显示的信息。

“表现还不错,虽然比理想极限差了点,不过勉强够满足航天科技集团那边要求了。”

嘴角噙着笑容说了这么一句后,又将报告递到潘晓志手中。

看似徐昀的这些话是对墨子二号表现不满意,可潘晓志却欣喜的合不拢嘴。

脸上的笑容简直都要实质化。

别人或许对这份数据不了解,但他很清楚墨子二号的研究绝对是真正的成功。

完全能够满足地月之间的量子通讯网络覆盖。

“我们这次也算是不负众望,今天终于又能睡个踏实的觉了。”

潘晓志将报告又重新递还给工作人员,浑身轻松的和徐昀讲起闲话。

也不知道是怎么搞得,自从徐昀轻松解决院里的问题让他这个院长惊喜连连,现在不是研究出现新的进展他睡眠质量都没法保证。

哪怕再相信徐昀的能力,平时睡觉精神依旧做不到全身心的放松。

半夜起码要醒来几次。

哪怕接种了细胞活性药剂,身体素质得到加强,这种情况依旧没有改善。

徐昀自然也知道潘晓志的这个情况,听到此话也忍不住开了个玩笑。

“那看来以后我要多搞点科研成果了,这样也好让院长你睡个好觉。”

“那我可求之不得。”潘晓志同样笑着回应。

他们两个人合作了这么多次,彼此可以说已经非常的熟悉,平时交流起来更是越来越像朋友,仿佛完全忘记了两个人存在的年龄差。

接着潘晓志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询问道:“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航天办公室那边?”

“等下我来和周院士联系吧。”徐昀点点头说。

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的具体发射时间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绝对不会拖到明年,也就是说满打满算最长也就还有三个月。

既然想让长征十号搭载墨子二号,肯定要提前准备做好对接。

另外以墨子二号测试出来的量子信号强度,除了月面上的部署外,还需环月墨子二号量子卫星,以及在地面部署大型的量子中继器接收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讯的稳定传递。

此执行方案中也唯有月面的部署技术难度最高,还需要借助月面着陆器。

潘晓志对徐昀的决定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闻声仅是点了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又在实验室待了段时间,对量子中继器进行更全面详细的实验,确定各项标准都不存在问题后徐昀这才联系周明伟。

……

“我可是一直在等你的电话啊徐院,让我猜猜应该是有好消息要告诉我吧。”

伴随电话接通,话筒那边顿时便传来了周明伟那熟悉洪亮的声音。

徐昀先前有告诉过对方这几天会进行实验,因此对于周明伟知道并不感觉意外,只是没想到对方一直在等待这个电话。

说明对方对此次实验也是充满了信心。

话都说到这个程度,徐昀肯定不会再卖关子,当即便向对方告知了情况。

“周院士猜的不错,就在刚才我们顺利进行了对墨子二号量子中继器的实验工作,结果满足理论数值,我想随时可以部署地月间的量子通讯网络。”

几乎是徐昀说完这句话的瞬间,话筒里顿时便响起了周明伟激动的声音。

“好。”

“太好了。”

“好啊。”

在连续说了三声好后,情绪才算稳定些:“我就知道这个项目由你负责肯定没有问题。”

“都是应该做的,没耽误你们的航天工程就行。”

“我们这边已经初步确定了发射日期,不出意外的话将在十一月下旬发射,之后恐怕还要麻烦你们把设备运输过来配合我们完成组装和调试。”周明伟接过徐昀的话茬直接讲出了大致发射时间。

因为墨子二号本就是为地月通讯服务的,设计初期便是根据月面着陆器完成结构造型。

眼下只需要运送过去完成对接调试即可。

倒不用专门设计新的。

何况徐昀不但设计了新一代月球车,还对月球基地建造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如今加上这墨子二号月球量子中继器,也算是深度参与到了航天工程项目中,到接下来关键的环节肯定要亲自参与。

反正量子中继器的实验结束后,他眼下倒也没有专门需要负责的项目。

另外因为马斯克邀请他参与星舰研发的事,他也想让对方知道谁才更有希望完成那项计划。

之后两人就具体细节又进行了大致交流,简单安排好后这才结束了通话。

按照发射的具体流程,墨子二号需要先在火箭研发中心完成组装,然后运输到发射中心等待发射。

当然这些对徐昀来说并不算什么。

就这样。

伴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就在徐昀安排好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里的事情,准备亲自带队将墨子二号运输到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也正式通过官方账号以及媒体发布了长征十号首飞时间。

——

由于先前就已经正式确定了登月的时间,外界也都知道登月任务将由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来承担。

但网上关于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的报道并不多。

基本都是关于发动机点火试车的新闻。

始终没有看到真正的火箭。

这让大家的激情也逐渐平静下来,甚至不太相信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登月。

原本有些相关人员分析长征十号亮相可能还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但谁也没想到惊喜来的竟如此突然。

充满神秘的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居然要在两个月后正式发射了。

甚至还会搭载月球车完成月面运输。

这妥妥是为登月做准备啊。

随着大量新闻的报道扩撒,网友们顿时疯狂,纷纷点进平时常用的网站查看。

在确定消息属实后,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了这份惊喜之中。

相关话题下面,更是随处可见对长征十号的讨论。

以及各种科普的长篇留言。

“哇,我看到了什么。”

“不是说长征十号距离研发成功还早吗,怎么这么快就要发射了。”

“没点进来之前我还以为是假新闻。”

“这绝对是大惊喜啊,刚被同学告知的时候我一点都不相信。”

“泪目了家人们,简直是有生之年啊!”

“作为一位航天发烧友,我有必要在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我们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是……”

“首次发射居然就执行了搭载月球车的任务,这明显是技术非常成熟了。”

“把最新一代月球车先弄到月球,既是对登月的一种真实模拟,又能为接下来的航天员登月提供帮忙,看来明年说不定就有希望看到登月。”

“真是明年的话那可是提前了三年,感觉希望不大。”

“别说明年了,能后年成功让全球看到我们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已经是巨大的好消息了。”

……

关于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发射的消息,其热度依旧在网上快速增长着,大量网友心情激动的同时也纷纷表示会按时进入直播间观看。

虽说火箭发射并不稀奇,每年都会进行很多的火箭发射任务。

但长征十号首飞却不同。

因为它除了代表新一代火箭外,更表示着载人登月的实现。

可以说国人五千年的飞天登月梦近在眼前。

如何不让人激动兴奋。

并且如果此次发射成功,顺利完成月球车的月面运输任务的话,便证明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足以正式开始载人登月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媒体虽然也进行了报道,但相对来说都还算正常。

并未出现拉踩唱衰的情况,这放在以前是绝对不敢想的事情。

只能说因为自身实力的提升,外加量子计算机云平台的部署以及细胞活性药剂,让那些人根本不敢再有什么恶心人的小动作。

不过在之后的两天里,网上也出现了另外一种让人担忧的声音。

有人觉得长征十号这么快就进行发射太冒进,尤其还要搭载月球车执行任务。

这无疑提升了难度。

毕竟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刚研发成功,先前并没有进行过发射实验,如果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突发的意外情况,肯定会对刚提升上来的权威带来影响。

眼下海外媒体虽然不敢报道什么负面新闻,可一旦发射任务失败,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关键到时候还真没法说什么。

在这种言论观点的支持下,便有人提议应该对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的首飞发射谨慎些。

比如推迟发射火箭,或者取消搭载月球车的任务。

但更多人觉得航天局既然做出了决定,那肯定是有足够的相信,并让那些担心的人不要这么敏感。

双方观点不同之下,在网上也进行了一波争论。

甚至有些相关领域内的从业者也站出来分析,使得这次发射的关注度前所未有高涨。

“首次发射就执行月球车任务,感觉这会不会太冒险了一点,当然这只是我单纯的个人观点。”

“之前一直没有听到长十的新消息,估计相关组件也才研发出没多久,感觉不应该这么早就进行首飞。”

“干脆还是取消月球车任务吧,等积累下经验再说。”

“有些人看来是比那些院士还懂啊,这显然是为了后面的载人登月做准备,在技术成熟有信心的情况下只单纯发射岂不是太浪费了。”

“我相信我们的航天的院士,肯定没有问题。”

“共同见证长征十号的首飞成功!”

……

越多的关注度,而这也代表着此次发射更加不能出现意外。

否则便会造成不好影响。

只不过对于网上争论不休的两种观点,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并未进行回应。

至于徐昀因为正忙着墨子二号的对接工作,更加不会过多关注网上的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量子中继器的研发实验成功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暂时没有公布。

主要这关系到载人登月工程的新执行方案,既然新方案还未公布,把量子中继器单独领出来也不太好,尤其眼下网友还对长征十号发射有了争执。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还是等到熔岩管洞月球基地方案公布后再说更加合适。

之后随着时间流逝,在大家的期待下,徐昀方面也配合周明伟完成了墨子二号的对接。

只等着发射日期正式到来,向外界展示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的实力,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