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不靠谱 > 第六十六章 巧遇

南宋不靠谱 第六十六章 巧遇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除此之外,应纯之还有一项大计划,便是针对楚州东北方向地势平坦,难以布防的特点,正动员军民大干,开凿“管家湖”,设置斗门水闸,使湖荡回还相连,变平地为天险。

经过这番治理,楚州百姓人心渐安,外逃的百姓也有一些回迁的。但毕竟时日尚短,州城的人口、买卖、街市等情形,还是显得萧条。

中午,孟九成等人随便找了家酒楼,吃喝着,他不禁发出了感慨,“平地凿湖,工程甚大啊!”

“四弟有异议?”王忠峰不解其意,试探着问道。

孟九成摇了摇头,说道:“改造地形,遏制骑兵,这确是很高明的策略。可未必需要如此大的工程,这样的防御也稍嫌被动。”

“那依四弟的意思呢?”王忠峰笑着喝了口酒。

孟九成的聪明他是知道的,但要说到打仗和克制骑兵,他并不觉得孟九成也会有绝妙的办法。毕竟专业不同,孟九成练武的时间也不算长,对于军事可能只是书本上的知识,纸上谈兵罢了。

“北地多英豪,心向故国,正可招之而战。嘿嘿,这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小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孟九成却不想多说,说出来的也未必就管用。

至于凿湖,孟九成也不反对。抗战时期,为了遏制鬼子的机械化部队,还挖道沟啥的呢!应纯之的设想中规中矩,除了工程量大、耗时长以外,倒也无可厚菲。

只不过,此时中原叛金武装风起云涌,宋廷正可加以招纳,利用这些豪杰之士,从事恢复大业。

孟九成认为这才是正着。但宋廷显然已经患上了恐金症,或是丧失了进取之心,生怕因此得罪金国,而不愿施以援手。只是袖手旁观地看着叛金武装浴血奋战,却屡遭失败的危境。尽管应纯之、贾涉等地方官员深知边防之重要、宋金的虚实,屡次上书,却依然不得采纳。

王忠峰脸上显出愤激之色,冷笑道:“丧地失民,却不思恢复,还把南归之民视为敌人,视为盗贼,封锁淮水,戮之焚之。如此朝廷,令人心寒。北地英豪奋起抗金,却未必肯投宋。”

孟九成摇了摇头,说道:“北地饱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耕地荒芜,百业凋弊,义军想要长久,所需钱粮何来?宋、金、蒙古,若大哥是义军头领,审时度势,却要投靠哪方?同是汉家儿郎,怕是不甘为鞑虏作马牛吧?”

王忠峰为之语结,虽然心里还有不甘,但北地的情形他还是知道的,孟九成说得并没有错。

“好见识。”蓦地一声喝彩,打断了这桌人等的谈话。

这座酒楼比较简陋,没有雅间,只用屏风简单相隔。进来时,人也很少,孟九成等人也没在意。况且,宋朝时还没有莫谈国事的禁忌,甚至有伶人编戏嘲诨王安石、秦桧等朝中一品,王安石等“亦不敢明行谴罚”。

所以,孟九成等人谈话甚是随便。可没想到,还真有人偷听并叫好。

孟九成等人侧目观瞧,转过屏风的却是一条魁梧大汉,浓眉环眼,面色黑红。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大眼有神,颇有英气,只是皮肤黝黑,凹凸粗糙,却是不讨人喜。

“诸位官人有礼。”大汉先是拱手作礼,朗声说道:“在下定远小民季先,闻得高论,冒昧请见,还请多多原谅。”

定远,又名定城,本属濠州(现安徽凤阳县)。原为金兵所占,直到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退去,才有宋官前去接掌,县治又迁回原址并筑土城。

季先确实来得冒昧,王忠峰等人本着礼貌,下意识地拱手还礼,但脸上却显出疑惑之色。

只有孟九成还礼过后,习惯性地挠了挠下巴,这名字有点熟悉,但却一时想不起来。

“不知刚才是哪位官人所发高论?”季先环视一圈,并不太敢确定。

众人还未言声,季先身后的年轻人已经把目光投注到孟九成身上,不知他是如何猜出的。

“粗陋之见,随口而说,不敢称高论。”孟九成谦虚了一下,犹豫地望了一眼王忠峰,不知是否该请此人坐下。

季先微露惊异之色,毕竟孟九成看起来年纪不大,但旋即转向王忠峰笑道:“不想在此地遇到同乡,真是令人欣喜。”

王忠峰也听出了季先的口音,又见他生得粗豪,顿生亲切之感,笑道:“果然令人欣喜,足下若不嫌弃,同坐相叙如何?”

这一桌只有王忠峰、孟九成、梁二铁三人,另几个人却在另一桌,再加上季先二人也不算挤。

听到王忠峰相邀,季先也不客气。拱手致谢后,便让伙计把他们桌上的酒菜端来,又介绍了自己的儿子季德,才一同坐下叙话。

孟九成并没有多说话,一边是在思索,一边也觉得这季先看似粗豪,实则心细。能从王忠峰口音中辨出同乡并不算什么,但能借此套近乎,成功地坐在一起,却也不是一般的心思。

共通姓名,寒喧已毕,季先与王忠峰聊了些乡情,便转向了孟九成。

“孟官人既是官府中人,不知那番议论是自己所想,还是官府之意?”季先望着孟九成,目光中颇有期盼之意。

“只是在下的一点浅见。”孟九成淡淡一笑,说道:“在下微末小吏,官府又有何政策,却是不知。”

季先微露失望之色,季德却好象对孟九成更有兴趣,开口问道:“孟官人刚才所言,见识非同一般。北地义军以抗金为己任,蒙亦以金为敌,若投宋不成,以抗金大业为重,反投蒙古,或也是选择之一吧?”

北地义军因为民族的关系,自是以投宋为第一选择。但历史上,南宋朝廷只是利用,却不信任,分化瓦解、钱粮控制、挑拔相攻等手段无所不用。终使部分义军为之心寒,如石珪、严实等便转投蒙古。

正如季德所说,当时的国家、民族观念尚不完全,在某些人看来,投蒙的目的是抗金,也就是以抗金大业为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