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532章 延时十分钟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532章 延时十分钟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火星,距离地球。

火星的行星系组成包括它自身与两颗环绕的卫星,只不过与地月系统比起来,它的i盎个伙伴很是寒酸。

火卫一“福波斯”的直径只有20多千米,火卫二“德摩斯”更是只有15千米直径,分别运行在1300公里和8300公里高度轨道上。

月球的直径高达近3500千米,这两个小家伙与之相比顶多算块大陨石,而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也认为其是两颗被火星引力捕捉的陨石。

它们的表面不仅坑坑洼洼而且并没有形成较为规则的近似圆形,所以光线反射率很低,在火星表面看上去只是两个黯淡的星点,是地球看月球的1/12,约等于从地球看金星一样。

而在火星表面看不到的是,火卫二的旁边多出了一个闪烁着莹莹蓝光、比起火卫一还要小得多的微小亮点。

这就是正在全力减速的彗星-离火组合体,经过了长达9个月的旅行,它比起预期时间早了至少半个月抵达火星。

在“离火”被“彗星”推进器推着从地球出发时,距离上一次火星冲日才过去5个月,它选择了一条前往火星最长的路线。

火星冲日时发射的探测器最多只需要6个月时间就能抵达,而且全过程中只有加速和减速的时候需要发动机工作。

但“彗星-离火”不一样,在过去的9个月里它利用两座核反应堆以及获得的太阳能,霍尔推进器除了在掉头减速时短暂关闭过一次其余时间均在以最高功率工作。

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它在加速段持续工作了193天,叠加上脱离地球时化学引擎的助力,速度最快时达到了92公里每秒,每小时就能飞过33万公里。

地面一直很担心它的霍尔推进器会在持续如此之久的时间里出故障,毕竟太空的情况是难以预测的,但好在它安然无恙地越过了近11亿公里的椭圆路程,并且依然在持续工作。

不过它的任务已经接近完成,当在离火星表面6900公里高度的时候“彗星”关闭了发动机,然后爆炸螺栓通电,同时“离火”自带的推进器启动,两个相伴了9个月的部分分离了。

被弹出去的“离火”立即开始继续减速,而“彗星”则反而调转了方向,开始重新加速。

它将借助火星的引力再次加速,短暂地擦过火星重新飞往地球的方向,并用大概5个月的时间返回——如果没有问题,还能赶得上2018年的火星冲日,再次带着新探测器启航。

而离火在短暂地调整了轨道以后再次关机,一直到轨道高度降低至300公里左右才开启其搭载的偏二甲肼燃料发动机,迅速减速,在短短几分钟后就进入了近地点218公里、远地点294公里的火星近地轨道。

……

“燃料余量45.4%,电力供应正常!”

“增益天线指向正常,信号延迟581秒!”

“轨道偏差1.7%,预计10分钟后进行修正!”‘

“……”

谢廖夫看着屏幕上刺眼红字的“PING:580264ms”,换算一下后忍不住感慨到:

“10分钟啊,整整10分钟的延迟,距离1.74亿公里,1.16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其实离火现在已经完成两次轨道修正了,但我们这里它甚至都还没有开始。”

肖冈田:“是的,它距离我们太远了,不过核动力最大的好处就是电力充足、平台够大,我们使用的高增益天线绝对是所有深空探测器中最大的,即使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依然能够稳定通讯,并传回清晰的图像。”

“外界只知道它能在2018年的10月抵达,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放心地对火星展开无死角观测。”

谢廖夫在电脑上调出了“离火”的轨道路线,准确无误地经过了火星南极的“零号平原”。

1832年,德国天文学家威廉·比尔和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在火星表面发现了一个形似“A”的地形特征,然后就以它为特征制定了火星的0度经线。

东经73度,南纬69度,这两组数字是基地的最高秘密,比起任何技术都要更加靠前。

因为它的存在准确无误地说明了一件事:宇宙中极有可能存在外星人,而基地则可以确定绝对有。

好在零号平原所处的地方是火星南极,比起国际上的火星探索热门地点乌托邦平原很不显眼,几乎是南北两个方向。

而现在,“离火”就将动用其上搭载的探测器进行持续一年的仔细搜寻。

“离火”虽然重量和空间充足,但却十分拥挤,因为它挤下了几乎人类能想到的所有探测设备。

除了常见的所有频段电磁波和射线射线探测,它还搭载了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装置。

去年的2月,阿美LIGO激光干涉天文台第一次探测到了明确的引力波信号,那是由两颗以二分之一速度相撞、直径150公里的黑洞产生,发生在约13亿年前,经过了漫长的旅程第一次使人类确凿地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

也只有如此大的能量释放才能产生可以被显著探测的引力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产生的引力波功率都才约200瓦,科学家用了整整100年,不断提升着引力波探测器的灵敏度。

“离火”上面的当然不是地面上那些由相隔数公里激光束阵列组成的超高灵敏度探测器,仅仅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小玩意,如果它能探测到那么地球肯定也能接收到——顶多是早一些而已。

谢廖夫等了十分钟,地面终于接收到了来自“离火”的图传信号,然后用了约9分钟的时间才完整地接收完第一张图片。

那是一颗泛着红光、但表面更接近橙黄色的星球,探测器超大直径镜头拍摄的照片非常清晰,完全展现着火星表面丰富的细节。

不是表面充斥仿若岩浆一般流动大气、尽显暴躁的金星,也不是孤寂到绝望的月球,而是一种透露着平静的荒凉,轻易就能看到已经能干涸了不知道多少亿年的巨大河床。

肖冈田欣赏着震撼人心的巨幅画面,好半天才回过神在其上面找到了零号平原所处的位置。

“周期是差不多9个地球日,还要三天探测器才能运行到零号平原的正上方。”

谢廖夫:“时间还是太紧了,还是应该扔个着陆器下去。”

肖冈田:“最快明年6月底之前,机器人就会站在火星的地表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