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404章 一点小突破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404章 一点小突破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10年代左右,航天局就大致规划过了未来的月球开发进程。

首先是早期的无人探测,也就是“嫦娥”系列,从嫦娥一号到八号任务都是对月球进行科研探索以及采样,2025年前后再执行九号和十号任务,开始建设月球科考站的前期设施。

按照原计划,这个时候航天局才会组织载人登月,刚好和已结束的嫦娥计划形成衔接。

现在却是“嫦娥”和“曙光”并行开展,那么后续的“嫦娥”系列就会压缩探测项目,以配合科考站建设为主。

不管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在这方面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分歧主要出在是否提前计划登月上面,从上面到下面都已经争论了大半个月,但现在火箭都准备发出了,肯定要彻底定下来。

激进派认为曙光计划虽然发射次数没有阿波罗计划多,但技术进步大而且登陆器都已进行过一次实际登陆,完全不必要进行一次绕月行动;

保守派则以求稳为主,认为已经对阿美构成了优势,长十首次载人飞行就登月风险太大,最多再复刻曙光二号带点月壤回来。

两边都在激烈交流着,直到林炬走进屋子,支持登月的人们精神一下振奋起来;紧接着是佘院士,保守派也找到了主心骨。

虽然理论上会议室里是大佬有最高决定权,但佘院士是上面指定的曙光计划总师,还是得说服后者才行。

林炬入座后没有直接表达意见,而是喝了口水才问道:

“曙光三号飞船不管登不登月,但肯定是最优状态,我想知道如果要登月,他们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五院的一名专家回答了他:“着陆舱已经放了两辆月球车、四种科研设备上去,如果登月,除了象征性流程以外,就是把这些设备带上去,然后带一些样本返回,着陆器留在那里可以为未来的科考站提供电力和导航。”

很明显,第一次登月就是“抢第一”,快去快回,免得徒增风险。

林炬点点头:“各位,首先我要说新远将在下个月正式启动月球稀有金属冶炼基地的建设工作,并在未来两年内实现从月球批量运输成品金属回到地球的线路;

第一批两个环月空间站的舱段已经制造完成,预计在7月初发射过去。”

说着他把准备好的文件传到了每个人的手中,上面是仔细说明。

“乌兔”月轨空间站,由一个提供电力、存储燃料的功能舱和一个居住舱组成,都是直径6米的大舱段,后者还带有对接口,可以拓展三个大型舱段以及停靠两艘曙光飞船。

重量分别是18吨和52吨,一发二号火箭和一发三号火箭已经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准备,很快就能打过去。

林炬用这种方式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曙光三号不登月,这两个舱段就得浪费半年寿命。

“乌兔”也是航发委立项新远承包的计划,航天局支付一半费用联合运营,也算是自家东西。

不过对于在场的人们冲击更大的反而是那句启动月球开矿工作,从登月到批量开矿,这跨度也太大了吧!

话题中心一下从曙光三号转移到新远的月球开发计划上来,佘院士看了看现场状况,和大佬对了下眼神。

林副委员长的功力见长知道间接“逼宫”了,而且看起来效果很不错。

再想想之前上级谈到登月时隐晦的暗示……算了,现在上下都认为登月志在必得,再拖下去就得挨骂了。

……

“真的要搞?”

散会以后,发展委几个人留下来开了个小会。

虽然林炬半个月前在京城就透露要开发月球,还和一众民营航天企业吹风,但大佬没想到这么快。

“您知道我们行动力的,从送设备过去到带东西回来,具体计划基本已经有眉目了。

从登陆月球上讲我们只差落到地面上的手段,但已经在准备了。”

“可复用?”

“可复用,而且至少有携带15吨载荷上下行的能力,有运货、燃料输送和载人三个版本。”

MTV对于新远来说只能算小东西,大佬认为最多几个月就能完成开发,甚至能赶在年底前入役。

再加核动力航天飞机和月轨空间站,这一套系统的含金量可比传统的火箭建设强多了,尤其是航天飞机的大气层返回下行运输能力,恰恰是传统手段所缺少的。

那么,冶炼阶段怎么做呢?

稀土因为其本身异于常贵金属的特性,冶炼不仅需要高温电炉,还需要相当多的配套化工原料和其他设施,就算是年产100吨的极低产量,所需的设备体积质量都很麻烦。

是准备另辟蹊径开发新工艺,还是大力出奇迹用巨型火箭硬送上去?

对于这个问题,早有准备林炬抽出了一份极致削弱的激光冶炼卫星研究可行性报告。

系统提供的那个170吨的怪物太恐怖,可以支撑日产量800到1000吨粗钢的转炉,现在还远用不上。

为了减小基地的研制压力和降低成本,真正准备投入使用的冶炼卫星光源功率为1MW,整体质量30吨左右。

配合使用的是两个30t级炼钢炉,最大年产量可以达到1万吨。

稀有金属全球需求量有限,而且运输能力也有限,一年最多几百吨不会超过千吨,剩下的产能则打算用来生产建筑钢。

万吨级的钢铁产量在地球上一文不值,就算是座土高炉都比这强得多。

但在月球就算一年只冶炼一千吨吨钢铁,对于基地建设来说也富裕的过分。

佘院士一看计划投产日期:2019年左右。

“好家伙,哈工的3D打印月壤建造技术可以叫停了,一万吨钢,月球建筑直接用钢来做外壳就行。”

大佬:“别说年产万吨,就算是百吨也够了,可以来修基地、修铁路,月球城市的建设都能有眉目。

不过,你们知道太空中怎么炼钢吗?尤其是这个激光冶炼卫星,1MW光源、大功率反应堆、

这些问题别说两年,五年都够呛。”

林炬不慌不忙地拿出平板,调出了一份论文。

《论利用气态等离子体作为反射镜提高激光指向性以及聚焦精度的可行性(叶长思)》

“激光技术方面我们确实不太擅长,但是在其他技术上取得了一点点突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