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五百零五章建国阅兵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第五百零五章建国阅兵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4: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经过童贯等人的努力,琉球的入藩愿望终于实现,两边的默契配合之下张三也把各个城市完整的交给了宋军,尽管城乡都被抢掠一空,但是这个宋军确根本不在乎。

大宋缺的就不是人,这不战争一结束那些逃跑的地主又回到老家,见以前的佃户都没有了就去更远的地方招募,其他地方的百姓听说这边有田种也都迅速的朝这边聚集。

所以不要半年这里的真空就会被填补,城市又会恢复繁荣,宋军也接受了这次教训,准备在杭州大规模造战舰以应对琉球国,但是造船的人是真的被抢光了,恢复起来极为缓慢。

张三拿到了大宋的册封书还有赐下的琉球王金印,就开始了建国的准备工作,虽然地处番邦,但是张三搞的琉球建国大典是依照大汉的祖制来的,天坛地坛都有,王宫前殿也建成,礼部也拟定好了建国的吉日。

癸未年(羊年);辽乾统三年;北宋崇宁二年;西夏贞观三年;大理天政元年,冬,十月,甲辰日,张三先后完成了祭天祭地祭祖三道工序,然后又接受了百官朝贺,登上王城城门,开始检阅二军。

首先出场的是水陆两军仪仗队,中间是琉球国旗,旗帜为蓝底金龙,两边是海军旗和陆军旗,后面跟着的是10*10的方阵五列海军五列陆军。

仪仗队挑选的都是身高体型相似的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走起来整齐划一,浑如一体,陆海军的军礼服都进行了修改,相比于以前的模仿现代服装,此次建国后,军队服装改为模仿欧洲那种华立风格。

作战服装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变,不过增加了一个战术马甲,随着军队的近代化,士兵需要携带的东西也随之增加了,以前那种全身盔甲也成了火枪手的累赘。

但是如果一点防御都没有,又有点对士兵不负责任,所以张三想到了战术马甲这种东西,战时在马甲里面装上钢制的甲片,外边则用来装弹药、火石、手雷、手雷、干粮等等物资。

这样不仅使得防御没有下降,而且轻便性和携带的东西增加了很多,当然前排的长枪盾手还是以前那种重防御配置,至于到底需不需要这种长枪重盾的配置这个还在摸索。

仪仗方阵之后是禁卫军方阵,禁卫军方阵分成四个部分,陆军方阵、海军方阵、骑兵方阵、炮兵方阵,禁卫军是陆军部队第一个装备了真正的火炮的部队。

拉上来之后,很多人看着这种粗铁桶都很奇怪,还有士兵拿着的那个黝黑的铁棍,不过张三也没有时间跟他们解释,也没兴趣给他们表演。

禁军方阵后边则是陆军团级方阵,每团抽调一百人,二十多个方阵走过城楼,每一个都排着整齐的阵列看着确实非常有气势,海军方阵则是每个舰队抽调一个方阵,毕竟接下来还有海军的单独检阅,这边出场的主要是陆战队。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骑兵部队,张三现在的骑兵人数刚过五千,这次抽调了十分之一前来参与检阅,五个骑兵方阵马蹄铁踩着鼓点前进气势非凡。

作为琉球的唯一属国倭国国王有幸参加此次典礼,看着一列列整齐走过的军队,倭国国王一直表现的很谦卑,在这个大喜的日子张三也懒得搞他,阅兵结束就是午餐时间。

吃完饭就开是封官加赏还有对各级将领授勋还有各种奖励,之后全国百姓加每人赏田一亩,然后就是大赦天下,这次大赦最重要的对象就是最近抓的那些大宋禁军。

这些人有三分之是京城附近的,剩下的来自全国各地,现在的琉球已经不是过去,需要靠着威胁胁迫才能让人归心,再说这些人要是回去之后更能宣传琉球的强大和繁华,所以赦免了也不怕他们跑了。

这些士兵只需要学会琉球的各项政策,还有参观一遍琉球的移民安置情况就能获得自由,当然张三是不发放回家路费的,想要回去的得自己挣钱购买船票。

而不想回去的,政府立刻分给土地和口粮,并且免费帮他寄信回乡邀请家人免费乘船前来,挣一张船票需要一到两个月,张三也是希望通过这一两个月让这些人更加深入的了解琉球,说不定就不愿意走了呢。

晚上张三在王宫接见元祐党人,今年四月左右,刚刚在东京没有过多久舒服日子的苏轼又悲剧了,赵佶和蔡京童贯等人下令禁止元祐学术。

下令将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马渭等元祐党人的文集、著作、诗集等的印板全部焚毁,禁止流传,还有各地活字印刷书馆不得印刷此类文集,抓住就关停。

赵佶又下令说元祐学说为邪说诐行、非议先圣之书,对叙述元祐学术政事的书籍一律不能用来教授学生,违反者驱逐出学校。

之后蔡京等人又觉得不过瘾,怂恿赵佶又下诏禁止宣传元祐时曾任馆职的程颐的学术思想,对其著作令本路监司认真清查。各地要认真检查举报以元祐学术政事聚徒传授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宽赦。程颐不得已迁居龙门,停止授徒讲学。

对于这些反对改革的党派张三也是不怎么感冒的,但是这些人名气大啊,张三现在又没有著名文人投靠,只能采用这种千斤买马古的策略了。

这批人里面张三最重视的是苏轼和程颐,一个是著名大诗人,他的诗的传唱度太广了,在大宋可谓是妇孺皆知,还有一个就是程颐了,这家伙号称是理学大家,教了很多徒弟。

把他们请来张三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咱这全都是新的,你反对改革,也反对不到我头上,因为我又不给你官做,这些人张三打算让他们在大学里一人开一门课,这样也祸害不了多少人。

淡水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是藏书种类最多的图书馆,仅仅又此一项,张三就有信心留住这些人,何况也只有琉球允许他们传播自己的学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