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穿越古代养家日常 > 第十六章 要粮不成反被辱

穿越古代养家日常 第十六章 要粮不成反被辱

作者:尽行客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天还没亮呢,就拿了十二斤米和一半的肉回了娘家。

她让老二去追他媳妇回来,结果他却说:反正何言信有本事拿回来粮食,他还会再给你的,在乎那点做什么?

说完还舔了舔嘴唇。大米啊,他已经一年多没吃到了,而且媳妇还割了肉去。

本来他也想跟着去老丈人家吃一顿的,可媳妇说要他在家吃剩下的那些,别让大房占了便宜。

这话一出,当场气得葛大娘缓不过劲来,心想,她怎么生出这么个倒霉玩意。

你不去,我去!

于是提起劲,追在儿媳妇身后去了隔壁村的亲家那里。

虽然老二夫妻俩平日里偏亲儿媳妇娘家,时不时地搜搂家里的东西带过去。

但这家人偶尔也会让两人带着几个瓜果,一些蔬菜回来。

虽说两方价值不对等,但算是有来有往,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家里的粮食本来都锁在柜子里。可昨天太晚了,又想着第二天就还,忘了这回事。结果就出了纰漏,让二儿媳得了手。

你说你少拿一点我也不会说什么,毕竟她也不是那种自己有得吃吃喝喝让亲戚饿着的人。

可那是一半还多啊!还有家里都多久没吃上肉了。

等她终于赶到时,一家子已经吃着了。

她跟两个亲家见礼,说明来意,然后又是作揖又是道歉的。

别人给的二十斤粮就留在家里八斤,其他全部拿到娘家来,这像话么?

正常人家基本都会不好意思的吧,这是女儿没教育好啊。

她腼着老脸,那半块肉姑且算了,只想着至少拿九斤米回去。既然是亲家,多少给留了三斤,就当走礼了。

可这事一出,回去怎么也得给大儿媳妇拿点让她带着回娘家,还要去趟县城。

做长辈的要一碗水端平才行,否则就是再老实软弱的性子心里也会有意见的。

小儿子去年才成的婚,老丈人家在县城开木工铺子,当初在那当学徒被他家闺女看上了,去做上门女婿。

也是他们老俩对不起儿子,但在那至少饿不着他,也算有了安慰。

想着如今的境况,她不由得在心里苦笑,看来这米大概是还不了何言信多少了,家里的钱约摸着也不够。

可等她说完后,李家人的脸色就变了。亲家情面都不讲,就要赶她走。嘴里还说着什么哪有什么十二斤大米?

葛大娘有些懵,这是要直接狡辩不认了?

二儿媳在一旁开始大声哭喊,说什么:

她嫁到老吴家十年,还给他家生养了两个儿子。今天不就是拿了点米,至于追到娘家来吗?她不做人了!这是不给她活路啊,在娘家这抬不起头啊!

你说说这叫什么话,搞得她就是个蹉跎儿媳的恶婆婆似的。把人气得直发抖。

她活了那么多年也不是吃素的,当场就问,我是缺你吃喝还是缺你穿戴了?

就是这段日子越发艰难,她也没饿着过老二一家。

生了两个儿子又如何?平日里就占着自己比大儿媳多个儿子可劲的说。

大儿媳还给她生了个唯一的大孙女呢,她可喜欢了!况且人家也不是没儿子啊。

接着又问,你见我和你大嫂天天拿着大包小包回娘家吗?

更别说现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了,都是紧着自家人,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带回娘家去。

甚至四个月前担心怀孕的小儿媳去看望时,因家里实在没什么好东西,她只带了两把菜,几个果子和十个鸡蛋。

但人家也没说什么,不仅留了饭,临走前亲家母还去厨房利索的拿了十斤糙米给她。

热情的让人完全推拒不掉,真真叫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其实如今在县城开铺子也不见得过得有多松快,尤其还是做木活,卖木制品。粮价上涨,填饱肚子要紧,没多少人花钱买这些。

儿媳则挺着肚子回了房间,窸窸窣窣的,出来给她塞了半斤糖糕。后来儿子送她出门还给了四钱银子。

这钱她没叫家里人知道,想攒着留给小儿子。只可惜后来粮价又上涨,还是没剩下多少。

那次过后她再也没去小儿子家,只托人带了几次东西,毕竟去了也是给人添麻烦。

不过这回,说什么也要去一趟的,算着日子小儿媳也要临盆了。

从小儿子家里出来,自己花了180文在城里买到二十斤更为便宜的杂粮带回去。

给两个儿媳三斤让她们拿着回娘家。自己的父母早已过世,所以只提了两斤去了平日里来往最多的弟妹家。

口感更好些的糙米倒是没舍得给他们,只送了隔壁的宋娘子两斤,留着自己家吃。

大儿媳回来带了几条巴掌大的鲫鱼,说是河边水浅,侄子去河里摸到的。

二儿媳两手空空回来了,知道她给了隔壁糙米,还撒泼闹了一场。

闹完,夫妻俩连孩子都没顾,扒拉了两大碗糙米吃了个肚饱,还抢了柜门钥匙单独去煮了鸡蛋。

第二天早上,葛大娘又煮了家里最后一个鸡蛋偷偷塞给大儿媳。

可最后大儿媳还分了一半给她,娘俩在厨房一口吃了。那半个鸡蛋不大,却吃得她有些哽。

葛大娘平日里的确更喜欢老大一家,但这不是偏心,其余事上她基本都是公平对待的。

只因凡事都需要对比,老二夫妻俩的作为着实让人看不上眼。

葛大娘和她丈夫老了,尤其如今在地里拼死拼活还收不上粮食,他们在家中的话语权逐渐降低。

老二也不管自己媳妇,有时还会跟她一起闹。

说着说着又提起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比如当初略过他让小儿子去做了木匠学徒。

可他那个浆糊脑袋,让他简单削个木头片子都不会啊!而且当时他年纪也大了,吃的多,做学徒人家不要。

大儿媳性子有些软弱,老大又老实。

每次面对蛮横不讲理的老二家他们急得团团转。嘴上只会说:这可是咱爹娘,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骂了不痛不痒,打也打不过。就这样,她竟治不住老二夫妻俩了。

自己的二儿子甚至还不如隔壁何言信呢!人家经常念着她,时不时给她东西。他呢?

家里揭不开锅,让他去找活做,他推三阻四,一下说不好一下说太累。就是去了,也没见他拿回多少钱回家。

夫妻俩有时一消失就是大半天,要不是有次孙子说漏了嘴,她都不知道他们这是开小灶去了。

家里过成这样,两人倒还真没瘦多少。

总说自己不帮家里人,非去帮衬外人。自己拿点什么东西给隔壁,都要闹一番,非拿到点好处不可。

好在他们再蠢也知道不闹到隔壁去,否则叫她如何有脸面对言信和箐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