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奶奶的机器人九号场景攻击 > 第三十四章.拓展可计算概念范畴

我们知道1 1=2这是数学计算,很明显数学是可以计算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例如,买菜合计费用、计算耗时多少、计算路程公里数等,这些都属于可计算范畴。还有什么?对了,还有几何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都可以进行数学计算。

还有更高级的计算方法,微积分、离散数学等等等。。。

但是,我们讨论的可计算概念是什么?是扩大可计算的范畴,让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不用计算,但是,实际上是经过了感知及认知计算的事物,通过将其做数学计算转化,进入可计算范畴。

什么是生活中不用计算的,但是,却经过感知和认知计算的?

例如一,逻辑概念计算,我们人类在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获取,信息比对,最终得到我们主观的感知及认知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产生对应的反应,这里面就经历了感知及认知计算,而不是简单的数字及几何计算。

例如二,我们进入一个很多人的房间,我们并没有计算房间内有多少人,然而,我们感知了这个房间内的复杂状态,以及该房间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感知是怎么来的,其实人脑是通过一种模糊计算,经过大脑的思维后,得出来的感官认知,这也是我们定义的,那些人们认为不用计算,实际上是通过感知计算的事物。

这些不用计算而实际上是经过了感知认知计算的事物,为什必须要做数学计算转化,难道就这样不可以吗?对于人脑来说,就这样很好的,不用转化,然而对于人工智能,尤其是拟脑人工智能,它如何产生与人一样的感知认知思维,这就需要一套算法,将感知认知能力转变为数学计算,并得出相应的数学结果,而这个数学结果用来做阈值判断,实现拟脑人工智能对事物的感知认知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可计算概念范畴’。

可计算概念分为几类,几类?不知道,因为随着可计算概念的发展,更多感官认知的事物,可以通过数学计算转化为可计算,当下我们知道有三类可以进入可计算范围。

第一类,概念逻辑计算:

概念逻辑计算,我们知道‘概念’这个东西,既是相对独立的,然而,又是具备相互关联关系的,例如女人与男人是平行相交关系,但是,女人和男人同属于‘人’这个概念,这是包含关系形成的集合概念。

这需要计算吗?人类的思维是怎么做的?不就是信息比对定义吗?现在的计算机就可以实现,例如,关系型数据库,通过信息比对定义实现概念之间的关系,某类关系。

现有的计算体系确实支持信息比对定义操作,也可以实现某种定义后的联系,但是这不是计算,这是信息比对统计分析后的定义。

什么是概念计算,还是上面那个例子,男人属于‘人’这个集合概念,为什么,难道在人的脑子里面一直记录着一条信息,男人属于‘人’,如果是,怎么定义的?

当然不是像计算机关系型数据库一样的定义,关系型数据库只能输出固定的结果,而人类的思维对‘男人’这个概念的后续思维是多方向的,哪怕延展思维到‘人’这个概念,也是多方向的,而且思维的深度也是可以调节的。这是关系型数据库无法实现的,如果需要实现,那么就需要编写大量的程序代码,即使编写大量的程序代码,也只是在现象上模拟了这种思维,而不是真正模拟了人类思维的本质。

大家没有发现吗?人类的思维是从一个‘刺激’开始的,没有编写大量的代码,而是在大脑里的信息结构中思维行走得出结论,所以人类的思维不只是信息比对统计分析定义等,还有更高的一层思维逻辑。

如何实现人类的思维,我们可以利用多元关联拟脑模型,制作一个拟脑,在拟脑中所有的概念形成信息元,分布在该拟脑模型中,通过三维坐标系及六亲关系定义,所有信息元在关联结构上具备方向性,再通过距离、角度、权重的向量关系定义,使信息元关联关系具备路径差异,我们模拟了一个人类大脑,人工智能的思维就靠它了。

当一个外部‘刺激’产生,会对应到相应的信息元,从该信息元发起思维行走,当最终这一行走返回该发起信息元的时候,拟脑就得到了一条思维闭环,这就是拟脑模拟了人类的思维过程,不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直接在拟脑中实现信息比对及路径择优,并且将信息比对与路径择优转化为数学计算,这就是‘概念逻辑计算’。

全世界那么多‘概念’,海量~海量~微尘量的,都定义成信息元可行吗?什么叫‘概念逻辑计算’,因为概念之间是有关系的,其中还包括包含关系,如果海量信息不好处理,有什么不好处理的,大数据及大语言模型也在努力处理,当然,我们就认为不好处理,那么‘概念逻辑计算’还支持‘集合概念逻辑计算’,例如全世界有七十多亿人,然而,分类不过万种吧(没有具体分析),例如,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等,还有农民、工人、公务员、**分子等,还有好人、坏人、罪犯、金粉涂抹的**分子等。。。人工智能不用具体到某一个精确概念,记住,这里是举例,多元关联拟脑技术可以用‘集合类概念’完成概念逻辑计算,形成可执行闭环。

第二类,态计算理论:

举例,在一个小范围环境条件空间中,人类不但可以知道该空间一切静止的事物,同时还要知道该空间中运动的事物,这些事物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是相互关联影响的,人类不需要计算,因为人类的大脑本身就具备了感知认知模糊计算和精确计算的能力,而且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脑思维,并随时输出计算结果。

但是,人工智能需要计算,相对独立且又相互关联影响的事物,如何进入计算,这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模型可以解决的问题,将环境条件空间中的事物定义为信息元,并将这些信息元关联在一起,然后定义核心信息元及核心信息元参数,优先构建一个包括条件环境空间内所有事物的‘多元关联拟脑静态库’模型。再构建多个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模型,人工智能可以实时监控条件环境空间的态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核心信息元参数溢出,获得自己想要的数据。

核心信息元是什么?核心信息元可以不是该空间的事物也可以是该空间的事物,但是核心信息元一定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事物,人类的思维也是这样的,当人们进入到一个条件环境空间中,人并不是关心所有的事物,而是关心自己需要的事物,以及引起自己注意的事物。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在该条件环境空间需要关心那些事物,就设立多少核心信息元,并把与该核心信息元相关联的信息元关联在一起,这样,就会形成多个动态库模型,这些动态库模型之间的信息元是复用的,而动态库模型之间是需要数据同步的,有些时刻还会产生多动态库叠加。我们把人工智能观察的条件环境空间,形成的多动态库并存,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叠加影响的模型,称为‘多态涌动模型’,为什么是多态涌动,不要忘了,这些动态库是叠加运行在基础模型,多元关联拟脑静态库模型上的。

在‘多态涌动模型’下,每一个我们关心的概念,即是每一个动态库模型的核心信息元,这些信息元在观察期的‘永动态’下,按照设定不断溢出参数,这些参数对应到阈值组,激活阈值组对应的标识,我们将条件环境空间,由感知空间变为可计算空间。

态计算理论基于多元关联拟脑技术,可以将‘可计算概念’延展到环境感知认知领域。

第三类,路由计算理论:

路由计算是指在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中,从‘起始点’信息元到达‘终结点’信息元的路径,产生多条路径可以采用数学计算择优,其实,闭环计算属于路由计算中的一种,这方面的内容,在《奶奶的机器人九号》小说中已经讲解很多了,希望大家喜欢这部小说。

总之,我们使用了‘多元关联计算’的理论,从上述三类方向,把可计算概念的领域拓展了。而多元关联拟脑技术是支持‘多元关联计算’的一种计算模型,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模型,但是至少,《多元关联拟脑技术》已经可以完整的支持‘多元关联计算’。

小说第三部全部发布完结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奶奶的机器人九号 第四部 边界战争》,多说一句,我的小说开始都不好看,有意思的故事在中后段,谢谢读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