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奶奶的机器人九号场景攻击 > 第二十章.多元关联拟脑技术芯片化

多元关联拟脑模型及执行脑算法是内一实验室的研究内容,所以这方面的芯片化工作全部由内一实验室独立完成。

设计信息元编码类脑细胞型芯片模组。多元关联拟脑科技有限公司很早就完成了信息元地址直接对应的存储方式,同时也完成了固态硬盘映射内存计算方式,而这种信息元地址直接对应存储方式,为信息元编码=类脑细胞型芯片模组提供了模型基础。

安静做了一个决定,直接跨越过去,不需要固态硬盘映射内存,直接在类脑细胞存储单元中计算。

【注释,相关内容内容在《奶奶的机器人九号,第一部,商战危机》中】

办公室里,“师姐,还不如直接在内存计算,比固态硬盘速度要快。”林久浩说道。

安静不这么认为,“类脑细胞存储单元中计算会更快,而且单纯在内存中计算不好。”

“是为了存储吗?”林久浩问道。

“不只是,我们在固态硬盘里面的信息元结构是类脑细胞模型,每一个信息元的存储结构就像一个细胞,针对这种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归纳统计分析现有信息元的情况,把规范后的信息元定制成芯片。”安静说道

“师姐,芯片与固态存储有什么区别呀?我还没有明白”林久浩继续问道。

“固态存储虽然采用了类脑细胞型信息元编码格式,但是,它依然是信息元对应地址的数据存储方式,需要读取计算程序比对,而芯片化后的信息元又减少了一步,就是地址编码就是信息元编码,思维行走不需要程序比对,而是向某一个信息元编码的芯片地址发送一组电流,而这组电流会在这个类细胞型信息元中继续行走,直到我们得到闭环,再转化为控制信号方式传导给控制层部分。”安静解释道。

“芯片化后,地址和路径上的信息怎么存储?这些都是关键信息,如果再到数据库查询就麻烦了。”林久浩问道。

“寄存器,固化都可以,越快越好。”安静回答。

“寄存器?”林久浩还没有明白。

“对,每一组信息元类脑细胞结构都会对应到一组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可以存储固定的信息元编码,及连接路径上的角度距离权重容忍度等等信息,及信息元地址。”安静介绍着。

“查询方式呢?”林久浩继续问道。

“根据归纳统计的信息元信息,全部固化,固定地址位置,固定分配方式,固定。。。”安静用手比划了一下,发现解释起来不容易。

“师姐,这样机器人就成为固化思维了?怎么自主思维变动呀?”林久浩继续追问。

“不需要,你见过一个占领阵地的士兵,要去自己变动任务吗?”安静说道。

“可是,人们吃饭,今天喜欢宫保鸡丁明天喜欢鱼香肉丝,这在拟脑里面是信息元关联关系变动呀。”林久浩不认同。

“军人的关联信息元关系不能随便变动,军人必须服从命令,所以,机器人要严格执行任务。”安静接着说道。

“可是机器人服务于老人,就算是聊天也要变动的,老人今天聊点这个,明天聊点那个,信息元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变化的。”林久浩还是不认同。

“师弟,你脑子太灵活了,工作要一步一步的做,先把固定的信息元及关系固化,设计成固定类信息元模组,植入到机器人基础脑模型中,其他需要变动的,继续使用老办法呗。”安静笑了笑,继续解释道

“师姐,你满脑子都是军事,我是为所有人服务的,我需要把问题想明白。”林久浩说道。

两个人面对面互相瞪着对方,看谁先妥协,不一会儿。

“你是对的,师姐。”林久浩想了一会儿突然说道。

“这么快就投降了,枪毙你。”安静盯着林久浩。

“不是,班长,我又想明白了。”林久浩学了一句电视剧台词。

“是嘛!你想明白什么了?”安静回问一句。

“这些信息元都是我们在基础信息元中,统计归纳总结出来的,基本达到固化的要求,而且现在的机器人需要的是思维,而不是自主思维,还有,就是如果需要变动,还可以在附加的固态存储架构中去存储可变动信息元。”林久浩终于明白了。

“是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呀。。。你真是一个大聪明。”安静知道,这些都在方案设计中。

“所以,把可以固化的基础信息元部分,固化到芯片里,执行命令。”林久浩学着首长的口气说话

“是,林大元帅,我们现在把模拟系统调出来,走一下看看就知道了。”安静说完,就去去实验室了。

思维,真正的思维,过程没有信息,而是闭环形成后才有信息,这些功能全部芯片化后,就成为真正的思维了,与人类的思维相比,一个是电流,一个是脑波。

对,湮灭掉的路径也不用做程序行走,因为在芯片里,它们只是一些消失的电流。

模拟程序调了出来,大屏幕上出现关联模型,与原有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相比,寻址部分又简化了。

林久浩操作着电脑,问道:“形成闭环的部分,可以按照先到先选吗?我们怎么选择?”。

安静也在操作,回答道:“所有闭环输出到一个存储位置,我们后续的第三部分会生成算法芯片,算法芯片去解决择优的问题,而现在这一部分要做的,就是统计归纳规范化信息元,然后把规范后的信息元,纳入一套以类脑细胞型信息元逻辑电路芯片模组里,这是机器人的基本脑模组。”。

“信息量很大,信息元数量也很大。”林久浩看着浩瀚的数据,说道。

安静调出另一张模型图,是设计的类脑细胞模组示意图,说道:“信息存储不在这些芯片里,信息元数量大不用担心,我们设计的信息元逻辑电路芯片,以一个单位信息元细胞开始,然后根据现在的芯片技术,看看一个芯片可以容纳多少个这样的细胞,形成一个类脑细胞芯片,然后我们再定制电路板,看一张电路板能够部署多少个这样的类脑细胞芯片”。

“知道了,然后看一个机器人需要多少这样的电路板,这些不用实际做,电脑就可以模拟出来,肯定可以放进一台拟人机器人里,因为比以前信息元固态存储映射内存的方式,已经节省了大量空间和能源了。”林久浩肯定地说道。

安静继续介绍设计图:“这些逻辑电路芯片是可以接受参数和指令,需要先统计信息元,然后对信息元的类型及连接做统一规划”。

“师姐,你,你们早就开始设计芯片了。”林久浩刚发现,别人也在工作。

“当然,我们内二实验室的第三小组,就是对接芯片设计的,好了,现在知道你的任务了吗?”安静问道

“知道了,我们第一步先归纳统计,规范化信息元,这个工作量巨大,师姐,如果我去做,需要人力。”林久浩说道。

“给你一个加强班,你去当班代,执行命令,完成任务。”安静下达命令。

“是,老大。”林久浩。

“叫我安少校,你叫首长也可以,但是,不能叫老大。。。我又不是山大王。”安静说完,把早就安排好的工作递给林久浩,人员也配备好了,林久浩不用事无巨细,只要盯住自己的小组,按照进度和规范完成任务,而林久浩自己,还要并行计算。

第二步任务,固定的执行脑算法定制计算芯片。当内容解析为信息元后,这些信息元将被储存到特定的队列组或者集合组中,这种信息元集合组被标注到拟脑模型中,作为条件环境参与计算。

把执行脑的过程类固定算法制作成芯片,例如,信息元捕捉函数,在所有分析群体趋势,及设定预设态等执行脑算法中,会被反复调用,这样固定的算法就可以定制为芯片。只要输入相关参数,这些芯片可以按照参数,运行固定算法,输出需要的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行走函数芯片,这是多元关联拟脑模型最关键的函数。该函数的作用是,当执行脑发起一个最简单的指令,例如,对某信息元发起【 】象限方向的行走,行走函数会向这个象限方向发起行走指令,并按照关联信息元路径行走。

每一个思维行走函数都具备基础的思维路径发散控制方法,例如,令牌控制和深度阈值控制。

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积累距离、权重,重复计算角度的叠加状态,检查容忍度,传导参数等。【 ,缺省参数】指令是向【 】象限发起全路径行走,即所有关联信息元都发起行走,直到出现闭环,行走函数【深度阈值】自动湮灭掉没有闭环的路由。如果执行脑发布的是【 ,指令参数】,例如该指令参数是择优最短,则行走函数按照象限方向,先比对多个直接连接关联信息元的角度距离权重,先择优最短,如果无法形成闭环,再次短,直到形成闭环。如果【 ,H=N】,这是传参数到行走函数,H=N可以替换掉核心信息元原有的固化条件,替换为H=N,这样也改变的了最终闭环的可执行条件。

这些技术在早期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中已经实现,现在芯片化了。为了减少参数和指令的传递,加快运算速度,安静团队将原来的行走函数的参数指令调节方式,变更为多个算法芯片,即,如果需要采用全路径行走,就调用算法芯片一,如果最短择优行走就调用芯片二,依次类推。

实验室的电脑屏幕上,林久浩检查着芯片设计图,程序在这些芯片中模拟执行过程,林久浩用自己的经验,做着分析判断。

“师姐,最短路径不是最终闭环比对吗?这里为什么还有最短路径行走,这样选择可以直接得到最短路径闭环吗?”林久浩看着规划说明解释部分问道。

“这里最短路径行走,不是最终的最短闭环,而是先走最短距离的直接关联元,形成的闭环不一定是最短闭环,因为最短闭环是路径总和。在第一步行走的时候,就有可能把最短闭环错失了。”安静解释着。

“这样不好吧,不是闭环最短路径最优吗?”林久浩接着问。

“直接发起最短关联元行走,这是一种选择方式,给那些有特定应用的部门使用,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就像你现在需要扳手吗?”安静问道。

“不需要,我这边不干机械活。”林久浩回答。

“但是,我给你准备了,如果你以后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直接拿起来用。”安静做了一个比喻。

“明白了,师姐。。。这里还有问题,行走函数变化很快的,记得多元在每一个版本升级的时候都需要升级行走函数,而且还丰富了很多方式的行走函数,我们这样固化不方便升级。”林久浩根据多元的经验提出问题。

“这个行走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作为多元关联拟脑模型的一部分,在不同版本里都在升级。确实,芯片化后的算法函数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把芯片电路板做成可扩展方式,满足行走函数不断升级扩展的需要,当升级一个行走函数芯片,我们可以替换原有的芯片,当增加一类行走函数,我们可以把新定制的芯片插在电路板上,并在执行脑程序函数调用工具组里添加一个函数标识。”安静肯定是都想到了。

“师姐,我没有问题了,这个思路可以进行下去。”林久浩走通了几遍流程后,说道。

“好的,我们看着示意图,把计划重新整理一遍。”安静指着示意图。

“好的,师姐,你先来?”林久浩礼让一下。

“你来,师弟,开始吧。”安静下达命令。

电脑上调出一个完整的模型,这时就是现有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只不过在很多可以芯片化的位置,由芯片替代了原有的计算进程。

“好,我们把感应层传递的特征码组关联模型对应到信息元编码,然后把这些信息元编码放进特定的队列然后再放入集合组,队列是针对同一事物的标签信息元队列,用于精确对应到信息元编码,然后再把准确的信息元放入集合组里面,集合组是当前的环境条件组。”林久浩解释着。

“看到那条循环流程线了吗?很重要,因为放进集合组的信息元未必是最精确的,有可能是上一层集合类信息元,所以这里有一个循环流程,根据感应层不断充实特征标签队列,可以继续缩小集合里面的集合类信息元的范围,直到准确命中。”安静也指着屏幕解释。

“知道了师姐,如果不能准确命中,先以集合类信息元参与计算,这是一个循环优化的过程。”林久浩说道。

“好的,继续。”安静说道。

“由执行脑建立的一个【我元】子拟脑,是以特定条件元作为核心元的,并带有固定关联信息元,现在把条件环境集合组里面的信息元按照六亲关系放入各个象限,同时再以距离方位角度等设定关联关系中的角度距离和权重。”林久浩边演示边解说。

“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拟脑体系,你的那个特定条件【我元】,对于机器人来说,就是机器人本身。。。继续。”安静说道。

“好的,以【我元】为核心的条件环境拟脑模型,通过关联信息元接入我们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从而实现思维行走。”林久浩把条件环境空间定义感知空间,此时,在该条件环境空间中的信息元,都具备多个地址,除了感知空间地址,还有语义模型地址,以及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中的思维空间地址。

“师弟,你知道我在给其他同行讲解的时候,他们很多人认为这些集合里的信息元是新创建的,一直问怎么加入多元关联拟脑模型里,我还要给他们解释,这些信息元就是识别的编码,本来就在多元关联拟脑模型里面。”安静说道。

“是呀,师姐,感应层识别的是信息元编码,这些信息元不但已经在多元关联拟脑模型里面,而且关联关系也都是完整了,【我元】就是通过固定连接到直接关联信息元,以及这些条件环境集合组里面的信息元,完成在整体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中思维行走的。”林久浩说道。

“对,我们继续吧。”安静。

“执行脑接到任务指令,选择调用算法函数芯片,并由算法函数针对特定信息元编码,按照参数指令行走,最终得到我们需要的闭环。”林久浩说完,操控电脑模拟了一个过程。

“对,算法函数接替了执行脑工作,用芯片解决程序运算,然后将需要的可执行闭环反馈给执行脑闭环队列组。”安静用鼠标指了一下闭环队列位置。

林久浩接着说道:“师姐,基本信息存储这里还是要用到固态存储设备的。”。

“当然了,信息元的基本信息都是要用到存储的,继续。”安静回答。

“不只是信息元的基础信息,还有固定的【可执行闭环元 执行验证元】部分,以及信息元内可执行代码部分,这些都是基础信息。”林久浩顺手检查了一下,信息元对应的基础信息部分。

“是的,我们继续。”安静。

“执行脑得到最优的执行闭环,将闭环中的信息元,通过信息存储解析为信息和执行代码,传输给控制层,师姐,传输到控制层,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林久浩停下了电脑操作,说道。

“等一下,还没有完成,需要多走一步,虽然我们提交给控制层的信息和代码,后面的事情就是控制层的执行完成,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成确认审核机制。”安静说完,自己控制电脑程序,进入下一步,果然,又生成一个执行确认参数接口。

“我们每一步不是都有验证元吗?”林久浩问道。

“验证元是用于我们执行代码验证的,但是,你每做完一件事情,难道不需要做一下整体评估吗?”安静反问。

“怎么整体评估?”林久浩。

安静做了一个比喻,说道:“就像机器人射击了敌人,你的验证元确保的是,机器人按照要求规范完成全部动作,而不是确认敌方士兵是否被击毙,所以,需要确认。”。

“就像,丁琪琪炒了宫保鸡丁,每一步都在奶奶的指导和提醒及监督下完成,但是,最后奶奶还是要评估一下,偏差很大,对不对?”林久浩也举了个例子。

“对,对于要不要这个评估是可以选择的,所以把这一个功能设定为可选择。”安静说道。

“为什么?难道还有不需要的?”林久浩接着问道。

“对,当机器人完成射击动作,然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还有敌人,机器人就无法立刻去确认结果,而是优先战斗。”安静解释道。

“知道了,丁琪琪有时候炒的菜,奶奶也不做评估,直接逼着我们吃,对不对。”林久浩开了句玩笑。

“嗯,动机不同,道理相同,就是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安静结束了话题。

“师姐,你怎么一举例子,总是军事技术,士兵突击的?”林久浩调侃了一句。

“师弟,你举例子,也别总是炒菜的,这都炒了好几年了,反反复复就一个宫保鸡丁,我也没吃上。”安静给了一个反击。

芯片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林自强的耳朵里,林久浩主动泄密了。

林自强知道林久浩团队将多元关联拟脑芯片化后,对于芯片化后的多元关联拟脑智能模型的速度非常满意。原有的多元关联拟脑的思维行走,是采用软件设定进程方式,由于思维行走的发散性,需要启动多个进程执行思维行走函数,在没有达成闭环的情况下,思维行走发散,拟脑会保持多个行走进程,这样消耗了大量的处理器算力及内存。而芯片化后的拟脑,核心处理器只需要发起行走,及对最终的行走闭环结果做处理,大大节省了处理器的算力,而且思维行走在每一个芯片内自动执行,是分布式并行处理模式,智能拟脑整体处理速度提升了百分之九十九。

不过,林自强对芯片化后的拟脑,也提出的三个问题,安静对林自强的意见很重视,这不,追着林久浩问:“林老提出了三个问题,哪三个问题?”。

林久浩回答:“第一是分段行走函数的使用,是否考虑了。”。

“分段行走函数的使用,你说的是在思维路径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行走方式的功能吗?”安静确认一下。

“是的,原有软件模式的多元关联拟脑,可以在思维行走的过程中,分段采用不同的思维行走函数及参数,因为原有的思维行走函数是参数调节的,这样灵活的调整,只需要代入不同的参数就可以完成,而我们把函数固定为芯片,如果还需要这个功能,就需要调整参数代入方式。”林久浩说道。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了,把参数代入函数的选择方式,修改为执行脑执行代码,在不同的执行阶段,允许修改参数,调用不同函数芯片。”安静回答。

“这个简单,但是,后面的就不简单了,师姐,你一定没有考虑到。”林久浩。

“什么问题,这么肯定?”安静。

“对,因为我在看到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是。。。根本没有想到。”林久浩。

“说,别噎着。”安静。

“是,第二个问题,是行走函数非闭环路径的湮灭问题,原有的拟脑是软件模拟的,不同的行走函数是启动不同的进程,当闭环形成以后,拟脑会发出一个指令,结束没有形成闭环的路径,这个。。。师姐,我说明白了吗?”林久浩问道。

安静说了句:“明白”,接着说道:“原有的软件系统是对未形成闭环的路径,发出一个终止行走的指令,这里面还用到令牌法和步骤深度阈值,不是什么自动湮灭的。”。

“对,我们向不懂多元关联拟脑系统的应用者,介绍的时候都是说,自动湮灭的。不过话说回来,我们采用芯片化后,思维行走在芯片里面,没有形成闭环的路径怎么终止。”林久浩问道。

“。。。。。。”安静没有说话。

“师姐。。。老大。。。没有考虑吗?”林久浩有点得意。

“同理的方法呀,当闭环形成以后,要么直接是【深度阈值】结束,要么通过一个指令完成终止。”安静说道。

“师姐,这个问题你考虑了?”林久浩。

“对,所有类脑信息元芯片参与思维行走,会在数据接口接收一个行走指令,同时所有的类脑信息元芯片,还有一个管理接口,我们会发送一个带标签的终止指令到这个接口,芯片接收这个终止指令,终止芯片处理队列中对应标签的进程;【深度阈值】就不用我解释了吧,到达步骤深度未形成闭环,就自动结束。”安静说道。

“其实,这个问题有点牵强,因为所有思维行走的终止,都可以用累加步数值超越【深度阈值】丢弃解决,即使放任不管,也可以。”林久浩进一步解释道。

“确实,不过,还是需要管理接口。。。好了,下一个问题呢?”安静接着问道。

“第三个问题,由于态的需求,原有的软件拟脑的思维行走函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思维行走管理,‘时间片方式’和‘特定关联层遍历方式’,我们现在采用芯片化后,怎么满足态的需求?”林久浩提出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芯片化后还需要这样管理吗?”安静被这个问题击中了。

“师姐,这个问题你没有考虑吧?”林久浩。

“没有考虑,会有影响吗?”安静。

“因为思维行走在芯片里运行,是分布式并行处理的,所以我们很难控制速度,例如某一个行走在第一层,而另一个行走已经到第三层了,又因为关联信息元相互影响,这样对于态的影响会出现。。。”林久浩还没有说完。

“跨越了,中间的某一个态或者某几个态被跨越了,所以在态输出和态预设的时候,就会产生,我们需要的态被跨越的情况。”安静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是的,虽然最终的闭环态是不会被跨越的,但是,中间态会出现跨越现象,我们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林久浩。

“所以‘时间片方式’和‘特定关联层遍历方式’的管理方法,我们暂时还是保留吧,以后有更好的方法再替换。”安静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了。

“所以,我们芯片化后的速度只能提升90%,就是因为在软件部分,需要继续保留这些管理方法。”林久浩。

“看来,你要多跟你父亲沟通,这些建议太重要了。”安静。

“我父亲还提到一件事情。。。”林久浩欲言又止。

“什么事情?说呀。”安静发现林久浩有点怯场,催促道。

“就是我们曾经争论的事情,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模型,我父亲说,这种动态库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动态信息元处于自主持续变化,并且相互关联且有序影响的情况下,只有在芯片化后才能真正实现。”林久浩旧事重提。

“你上回提到过动态库模型,我也想过动态库的问题,如果用软件模拟很难实现,你父亲的意见是什么?采用可计算存储芯片,是吗?”安静问道。

“在信息元类脑细胞芯片中增加简单的计算处理芯片,形成可计算存储芯片,这样的动态信息元类脑细胞芯片,就可以执行简单的数学算法运算,当动态信息元类脑细胞进入多元关联拟脑模型,并参与计算的时候,然后按照时间要求输出结果,同时传参数给直接关联信息元。”林久浩说道,这一次的动态库需求,比鲁少校需要的动态库芯片要复杂的多,因为这些芯片就是真正的计算芯片,可以完成复杂的函数计算。

“动态信息元都动起来,只适合用于小规模的库模型,多元科技那边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安静问道。

“多元在这方面很吃力,当初,我父亲希望我们这边能够给予帮助,不过,这边资源也有限,而且还碰上‘场景攻击’的事情,就耽误了。”林久浩如实回答。

“好吧,这个事情我来考虑,看看有没有更多的资源支持。。。。。。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第四种信息元类脑细胞结构,用于未来的动态库模型。。。我考虑一下。”安静无法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

“好的,师姐,我和父亲也会考虑这个问题的,而且已经做了模拟测试,部分成品可以应用到机器人上。。。而且,我这边有最短路径,最优的。”林久浩说的时候有点得意。

“什么最短路径?最优的?”安静很感兴趣。

“是的,机器人研究所的宁老和刘工是最早支持动态库模型的,而且已经在动平衡控制中使用了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更关键的是,他们和我父亲的公司多元科技,把动态库用于机器人小规模条件环境中对态的感知上,所以,师姐,你的军用机器人,在多方向预设态方面,可以得到动态库的支持。”林久浩介绍着。

“是吗?太好了,就是机器人对小规模条件环境中,可以利用动态库模型,将可能发生的‘态’做预设观察,这太好了”安静刚说完,机上的定时响了,赶快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我这边还要赶着去开会,我们下一次在讨论。”安静看了下时间,开会要迟到了。

“师姐,还有,动态库的应用很广泛,不只是机器人用,还有。。。。。。”林久浩冲着安静的背影继续。

“知道,下次讨论。”安静已经走出门了。

随着多元关联拟脑模型计算中,大量的信息元数据及算法芯片化,拟脑在体积、性能和功耗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动态库的使用更是如虎添翼,从而带动了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

就在昆仑实验室紧锣密鼓的工作,将多元关联拟脑技术中的固定类算法及模型结构芯片化的同时,全球互联网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曾经被白狼欺骗的阿尔法,向全球互联网发送了一封明码邮件,虽然邮件发出后,阿美咔国的情报机关动用了所有互联网力量删除,然而,无济于事,事实真相大白天下了。

下一章节===《第二十一章.阿尔法的日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