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十二章 凌烟阁

大宋好屠夫 第十二章 凌烟阁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鲁达回来了,水师还在大洋之上,鲁达麾下主要的精锐都在各地驻扎建城。却是这些事情也并不需要鲁达亲自到各地去盯着,各部都有自己的主官定夺各地之事。

南来北往的船只,会带回来无数的书信。从国内出去的船只,也带着大量的物资与武器。其中武器便是主要的,火枪火炮之类。特别是火枪,已然在杭州建立了造作厂,已然开始大量的生产,支援海上交通枢纽的守卫。

鲁达在杭州上岸之后,交代了一些差事,又乘船直往北去。而今这船当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不论是国内江河,海上沿海水道。赶路工具,没有比船更快速的了,也没有比船更舒适的。

即便是鲁达这个自小在西北长大,从来没有乘过船的汉子,而今上船,也从来不会头晕脑胀。

河间新城,如今越来越大。水泥的道路极为宽广,新城的建设也是规划得极为整齐。

新城也有许多不同以往的先进之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下水道,随着水泥的发展,也建立起来了。城市里再也不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做那些沿街运送粪便的事情了。

甚至城内还出现了自来水管道,虽然只是少数地方尝试,但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奇事物。

鲁达每年总要来一两次河间,这一回却是过了一年多才再次到来。河间的街景当真是日新月异。有了水泥,加上钢铁的产量不断增加。街边已然出现了比较高层的建筑,这也是建筑上的尝试,以前高层的建筑,主要是塔楼之类,而今便是居民区,也出现了类似的建筑。

皇城之内,一席酒宴,参与的人并不多。鲁达、史进、老胡、朱武、吴用、种师中,李纲、林冲、裴宣。

年纪最大的便是种师中,已然七十多岁,实在有些老迈,却是脚步还比较稳健。

老胡,六十岁的模样,比种师中看起来还显老,满脸的褶皱,白发苍苍。

吴用与鲁达也有些许白发在头上,裴宣却是看起来精气神差了一些,兴许是太过劳累。朱武反倒胖成了一团,颇有点富家员外的模样。

唯有史进与李纲,显得年轻一些。

今日郑智并未穿龙袍,只是一身绿色的大棉袄在身,头上还带了一个毛绒帽子。这一身绿色的大棉袄,入冬以来,郑智每日都穿,穿得格外亲切。其实就是后世军大衣的模样。

便是那毛绒的帽子,也如后世军用的大棉帽。而今寒冷地带的士卒,也多戴这种帽子。

酒菜自是丰盛,而今这国家,似乎也容得一些奢侈。百姓有百姓的奢侈,大鱼大肉配大酒。富户有富户的奢侈,食衣住行上追求一种精致。

只是这皇家酒宴的奢侈,反倒少了一份精致,而是那大鱼大肉般的景象。也是这些军汉,以往行军打仗之时,军粮供应上,皆以方便好携带好保存为准。所以主要的食物就是各种饼。

这也是军汉为何只要有条件就要大口吃肉的原因。到得现在,军粮供应上倒是有了进步,各种肉干也开始大量供应,甚至还会把瓜果之物装在铁盒子里做成罐头。

瓜果罐头,远洋的船队便是最为需要这种东西。这个年代航海,坏血病是船上人员最大的危害,维生素的缺乏后果极为致命。

罐头的制作方法,其实极为简单,就在于蒸煮杀菌与密封上。铁皮罐子加上螺纹,已然可以达到这一点。

螺纹,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发明,原理非常简单,带来的科技进步,却是巨大的。从工业螺丝到瓶子的密封,起到的作用重要。

螺丝,其实是所有近代工业产物的基础。

穿着大棉袄的郑智,缩着脑袋坐在垫着软垫的太师椅上,脚底下还有火盆取暖。河间的冬天,似乎比西北之地还要冷上一点,这种感觉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郑智如今年纪也大了,不比年轻时候能御寒。没有暖气的时代,河间燕京之地的冬天,寒意冻彻心扉,东北之地,便是更不能想象的。

“日子过得真快,一年又一年,忙忙碌碌,眨眼间又要年关了。”郑智抬起酒杯,左右看了看,开口说道。

场中几人,性格各不一样,听得郑智言语,反应也不一样。

种师中只是微笑点着头,李纲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也是举杯示意。最近走在编纂《宋史》的吴用,便更显得恭恭敬敬,甚至带有一些谄媚的模样。

史进满脸笑意,笑意之中有一种满足之感。也是史进对于如今这生活的态度,政务之事,史进从不过问,军中之事,史进向来严苛。甚至史进连各大衙门的主要官员都认不清,史进与各大衙门之间,也没有什么事情走动,唯一就是领粮饷的时候,在回执公文上签字盖印。

兴许史进也是受了人指点,亦或是自己明白许多事情。作为京畿卫戍区的大帅,麾下十几万兵马,地位太过重要。与任何人交往,都可以保持着距离,甚至是不近人情。谁人来攀交情,史进皆是拒人千里之外。

朝中也有一些派系上的区别,史进并非不知,却是从来不闻不问。甚至史进还刻意与郑凯也保持着距离。至于其他两个年岁还小的皇子,更是见都没有见过。

唯有鲁达听得郑智话语,立马接道:“娘的,眨眼间洒家感觉自己老迈了许多,大早睡得起都起不来了。”

郑智闻言也是大笑道:“你这厮是吃得好睡得香,是福气。某最近天不亮就醒来到处走,一天睡不得即可时辰。”

如今的郑智,似乎慢慢少了一些以往的和善,多的是板着脸处理公务的模样,大多时候更是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

并非郑智性格有了什么改变,只因为如今这个国家,正是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万事百废俱兴,万事都在起步。郑智心中所想的事情,也太多太多,从行政改革到科学的推广,从国家扩张到战略的制定。郑智样样都尽心尽力。

也唯有郑智心中大致知道这国家的一切,该往哪里去。所以郑智近来经常发怒,发怒的次数越来越多。但凡郑智下达的命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郑智就会大发雷霆。

郑智想得深远,只因为见识不同。这个时代的人,终究有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对于郑智的许多命令,并不能透彻的了解到本质。

就如当初,郑智下达命令,国内一律不准蓄养奴仆。便也有人不以为意,或者觉得这几千年来都是这般,家中养一些奴仆也是正常。

郑智自然有郑智的信息渠道,便是大发雷霆,甚至以杀人来制止这件事情。

又到之后,依旧还有人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准汉人奴仆了,那便奴役那些从国外来的人,尽管法律规定不准养任何奴仆。对于那些黄奴黑奴,便也有人觉得应该不会有人在意。沿海许多地方的作坊里,就出现了许多这种不花钱的劳工。

郑智又一次大发雷霆。两番雷霆之后,还是有人自作聪明,澎湖诸岛,琼州岛,天高皇帝远,便也聚集了大量的奴隶。

郑智唯有再一次雷霆万钧。治理这大国,实在太难,一件这般的小事,杀人也杀过了,贬官也贬过了。却是前后七八年,才彻底往这件事情真正得以推行下去。

治国之事,郑智也是新手,也有许多尝试。从和颜悦色,到雷霆万钧。郑智最终还是发现,和颜悦色从来不能治国。脸带笑意说出去的命令,往往不如黑脸严肃说出去的有效。

好言相劝,更是不如雷霆万钧。

当一个国家领袖,实在太难。郑智以前并没有真正想通赵佶这么一个和善之人,甚至是一个颇为有品德之人,为何会让国家走向毁灭。

郑智以前只以为是赵佶太单纯,太天真,太过玩物丧志。

如今却是有了另外一个答案。就是赵佶这个皇帝,太好说话,太过于得过且过,没有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唯有与人和善,听之信之。

治国理政,并非皇帝一人之事。当有人第一次敷衍成功了,往后敷衍就会成为常态。敷衍就会成为当官之道。

郑智最为难的事情,就是不断验证着自己是不是被人敷衍了,这就会成为一种焦虑。

从户籍的登记,到赋税的反复查验,再到海关上的**之事。

从田地是均分制度,到府衙对于案件审理上的插手,再到官员升迁的考核制度。

从军粮供应的事情,到利益链条的监督,再到军队训练操典的执行。

一切一切,都是一种焦虑。焦虑这大好的机会,是不是会因为自己办砸了。

焦虑之下,便是越发的容易愤怒,容易不近人情。历史长河,还在不断往前,郑智也只会是历史长河上的一个过客,郑智也只是这华夏几千年中的一个浪花。这个浪花能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郑智焦虑非常。

这种焦虑,与打仗胜负,完全不是一回事。打仗的时候,只关心胜负,与现在比起来,那真是一种单纯的感受。

鲁达闻言憨憨一笑:“哈哈。。。洒家吃得多,睡得久,却是有医官说洒家这样活不久,往后身体会出状况。洒家岂能信他的,有吃有喝岂能活不久?没吃没喝才会饿死。”

鲁达笑得极为纯净,如今,也唯有在郑智面前,鲁达才会这般去憨憨发笑。

郑智闻言,看了看鲁达越来越大的肚子,笑道:“你还别不信这个道理,以你这么大吃大喝下去,当真活不久。还是要节食少饮,多多运动。”

鲁达闻言,不以为意,只是笑着摇了摇头,拿起面前一块牛肉,放在口中咬得几口,吞了下去,便去取酒来饮。面色之上,便是心满意足。

郑智只是无奈摇头浅笑。史进见得鲁达这般模样,也道:“鲁大将军。。。你便是死,也当是个饱死鬼。”

史进自然不比鲁达模样,手中拿着筷子,吃饭也不是那般狼吞虎咽模样。兴许也是史进与鲁达出身不一样,史进是富家二代出身,鲁达却是那西北军中子弟,自小也就为一口粮食奔波。

史进一语,左右皆是大笑不止。

郑智与众人同饮一杯,看着史进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开口问道:“大郎,你师父去世好几年了,是不是在开封还有几个侄子?”

史进闻言点了点头道:“有几个侄子,并非师父亲兄弟的后辈,是堂兄弟的后辈,有几人也来拜见过,大多不成气候,有一两个倒是五大三粗,有几手武艺。”

史进说话间,倒是有些伤感,王进没有留后,死了之后,牌位都在史进家中,香火也是史进来烧。

郑智闻言点了点头道:“选两个王家后辈到军校去吧,告慰一下你师父在天之灵。”

史进闻言点了点头,便也是小事,不在话下。

便听郑智又道:“在河间附近选一处山头,建一处祭拜烈士之处,以唐之法,命名为凌烟阁。大功之人与军中烈士,皆要在凌烟阁中立下牌位,供后人祭拜瞻仰。另请龙虎山的天师道长派人进驻此处,日日焚香祷告,世世代代皆要如此,不得断了香火。地方不够就扩建,此事学究去办。”

吴用闻言面色大喜,连忙起身作揖,开口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做好此事。”

编了一年多的《宋史》,吴用心中日日都在想着东山再起。此事听得郑智又有事情吩咐,便是心中大喜,只想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让郑智满意,如此也好再掌权柄。

鲁达听得这话,便道:“好,此事甚好,洒家死后,就躺到那里面去。”

郑智闻言,受了启发,也道:“头前种相公还问过陵墓之事,往后皇家皆不建陵墓,都躺到凌烟阁去。就在凌烟阁旁开一个小地方,埋也埋那里,牌位也放在那里。”

种师中闻言,连忙开口道:“陛下此举,稍有不妥。自古以来,皇家皆有陵墓,岂能如此随意。”

皇帝修陵墓的事情,并非避讳之语。郑智也还年轻,种师中就直接说过这个问题。便也不是种师中不知好歹,而是自古如此。皇帝活着的时候,就要开始修建陵墓,一直修到皇帝死的时候才停工。甚至会在皇帝登基的时候就开始修,修几十年的都有。

郑智自然不讲究这些事情,只道:“种相公不需再说此事了,某就躺到凌烟阁里吧,也免得耗费太巨。近来伯纪正在制定官道之法,全国上下,所有州府,皆要通标准官道,以水泥覆盖。正是耗费巨大的时候,节约为要。”

郑智倒是不在乎自己死了住个什么坟墓。官道的畅通,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好处太多,不论商业来往,还是公文来往。效率都会成倍数增加。

以往的官道,虽然也算通畅,但是边远之地,往往与世隔绝。即便是官道,也有许多难通难走的地方,道路凹凸不平,步行还好说,车架通行,经常出现问题。

修水泥路,那便是让这个国家真正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马匹在水泥路上奔驰,对于马蹄与膝盖而言,会有损伤。但是也会让马省力,让速度跟快一些。有利有弊。但是对于人而言,当然是更加有利的。

马匹的供应,如今也是越来越多,整个草原之地,更是划出了许多草场来专门养马。还有国外之地,养牲口的农场主也越来越多。马匹慢慢会成为消耗品,不再是奢侈品。

历史往后去,将来这官道,也还有其他功能,也不再只是跑马。也为以后机械车子通行打下基础。

如今讲武学堂,已然在开始蒸汽机的研制过程,石油也在开始尝试着提炼。这也是郑智先知先觉的优势。郑智更是每日都关注着事情的进展。

“好,陛下也去凌烟阁,洒家也去。那便是死在一起了,大郎要不要也去凌烟阁躺着?”鲁达不懂种师中那些礼法制度,便是觉得这般挺好。

史进闻言笑道:“死还早着呢,我还要好好多活几十年。”

鲁达也是笑道:“还早还早,吃酒,先吃酒。”

说完鲁达拿着酒杯,左右示意,便是豪饮。

吴用看得这般情况,也想出言说得几句。终究是被鲁达吃酒的言语打断了,欲言又止没有说出口。兴许吴用便也想躺到凌烟阁里日日听龙虎山的天师道长念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