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六百八十四章 国家民族,战端又开

大宋好屠夫 第六百八十四章 国家民族,战端又开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智没有正统上过大学,却是在军校里有过进修,这也是郑智上一辈子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所以讲武学堂,已然有了一个后世大学的雏形,将来肯定是还要有细分的。至少也会把海事与科技两方面分离出去。这也就是未来各种大学的开始。

大学教育,其实就是把知识变得普遍,把特定阶层对于知识的垄断打破。

人不读书,便不会有真正的智慧。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尤为明显,这个时代少了后世对于文化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就少了那些多种多样的学习渠道。单纯的书本就跟显得尤为的重要,看得懂书中的文字,也就是唯一一个真正的智慧传承渠道。

人类的智慧,其实就是人类数千年来的经验,一个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亲身获得所有的经验。文字以及文字组成的书本便成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载体,积累得越来越多,受到文字与书本教育的人类就会越来越有智慧。

人,其实也是极为受局限的个体。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汉,便也谈不上什么大视野,高智商,独特的看法,高超的智慧。此语并非源自于高高在上的歧视,而是对于人之局限的充分解读。

延伸而下,便是对于专业的尊重。一个社会要想发展与繁荣,一定要对于专业有极为真诚的尊重。所以没有智慧相对而言也是单方面的,智慧也就体现在专业上,大字不识的农家汉,能把一亩田种出收获,便是他的专业,是他的智慧。

不论在哪个专业之上,所有人都该得到尊重,不论是农汉,还是教师,亦或者是军人,都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尊严,不该由外行之人指手画脚,评判高低。甚至一个人能把官当好,也是专业的体现。一个一知半解之人肆意评判一个专业之人的高低,这一点是不可取的。(此处也说后世的键盘侠!)

专业之后,便也要说到行政之上,这个问题更加复杂。但是归根结底,本质上也是这个问题。

治国行政之上,郑智脑中现知的,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名义上的全民参与,以每个人的选票来选举一个人,让这个人来组建他的行政团队,想以此法选择专业精英来治理国家。

一种是竞争模式,以国家之内的各个在行政专业上的精英互相竞争,从基层一直竞争到金字塔的最顶端,最后竞争出来的一个精英团队,以这个团队来治理国家。

到底谁好谁坏,这个问题难做解答,只能深作分析,以结果为导向来看待模式的差别。

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专业行政,精英治国。

治国之法,归根结底还是精英人才的选择。治国之道,古今中外也是一回事,便是国民民生与国际利益。

郑智并非一个伟人,更非一个先知。郑智两世为人,面对的世界从骨子里其实是一样的,国际之间,已然是肉弱强食,最多在于更加注重表面上的冠冕堂皇。民生之内,虽然进步了许多许多,但也还是所有人努力追求的方向。

显然郑智不可能不切实际去幻想自己能解决所有问题,郑智带不来超脱两世为人的认知,便也不能真正把这个国家与民族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世界。

郑智能做的,不过就是先一步解放一些思想,先一步发展起来生产力,先一步让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正常的轨道。

再说得大一点,就是让这个国家与民族先一步得到更多的利益。

没有人能保得永远的长治久安,也没有人能保得万世不朽。

郑智说要打一百年的仗,并非要征服全世界。征服有时候并非真正的利益所在,征服也将面对治理管理问题。战争,并非只是为了征服,也可以为了利益。

利益不外乎资源,运送资源的航道,航道上的关键节点。这是有学习的先例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这么做得极好。日不落帝国的没落,其实与女真人的没落也有点像,就是这个帝国本身而言,不过也是撮尔小邦,人民不多,国家不大。

中国确实不同,中国要是这么走了一步,成功之后。整个世界,到处都是中国的利益,世界上所有的关键节点之处,到处都是中国的关口要塞。这将是中国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手段。

兴许说得太过**裸,说得不符合主流的普世价值。却是这些普世价值之下,其实本身就是这些东西,古往今来几千年不变。

再**裸一点,便是土地我不要多大,人口我也不要多少。但是土地里的好东西我要,人口里的出产,我也要。我不要对你的土地与人民负责,但是我要你的东西。

这才是面对这个世界,面对无数的国家与民族,真正的规则。这些规则,在郑智两世为人的意识里,才是正确的手段。

不论什么样的政体模式,其实逃不脱一个道理。那就是贫富之别,贫穷之国,百事皆哀!用全世界的资源来建设一个国家,这个国家自然就会富裕。

人人平等,其实只在尊严层面的憧憬。并非普遍之平等,因为人与人之间,只要有感受上的差别,便永远平等不了。这也是**裸之语。

自由,从主要层面来说,不过也是贫富。贫穷,便也没有资格谈自由,老祖宗有言,饱暖才能思**。贫穷之下,连门都出不了,便也就没有了自由。

唯有法制与公义,才是需要不断坚守与建设的。人可以不平等,但是每个人的竞争,一定要在规则之内。就如玩游戏一般,技术有高低,这是每个人的局限所致,但是不能作弊,作弊便是打破了规则。这也就是社会的法制与公义。

这才是大格局。

就如郑智现在并不去想这个国家该如何去走,自己的统治该如何进行。郑智也相信未来的华夏子孙必然是越来越聪明的。

郑智一生几十年,要做的就是给这个国家腾飞打造一个基础,建立一个坚实的地基。只要国家欣欣向荣,只要人民越来越富裕,郑智便也不担心未来。

军人上阵,开疆裂土,用刀枪带回来越来越多的物资。让军人得到足够的尊重,也让军人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也能保持这个民族的勇武不丢失。新文人教化人民,增长人民的智慧,增长科技的水平。匠人打造出更多的精雕细琢的先进之物。农人生产更多的粮食。对此时郑智而言,已然足够。

郑智的对于未来的规划,在此时而言,战争无疑是最为前列。一百年战争,一直打下去!在郑智心中,应该就差不多足够了。

坚船巨炮,便是基础。

郑智站在高台之上,台下那些刚刚出沧州港口赶来入学的年轻水手们,便是基础!

这个讲武学堂之内一批一批的人,便是基础。

“从今日开始,全军上下,再也不行跪拜之礼。面见上官,立正,昂首挺胸。便是行礼!”郑智开口大喊,这个念头已在心中许久。其中昂首乃是主要,便是要把头高高抬起。

秦汉之后不久,元之前。跪拜之礼,本来就并不流行,多在真正的祭祀与一些大典之中方才需要如此。即便是军中甲胄在身的单膝跪拜,也并非规制。如今郑智之语,已然就要把这些东西全部废除,即便是要表现尊敬,也不得跪拜而下。

便也是真正规定军礼之法,让军礼有一个真正的规定。既不用跪拜之礼,也非后世抬手之礼。高高扬起头,挺胸立正,就是要表达每一个军汉心中的骄傲与尊严。见人就跪,实乃奴隶之法,由蒙元而起,明朝些许继承,清最甚之。实不可取!

便是郑智话语一出,将台之下,所有人面面相觑,一副不解的模样。

郑智看了看左右,开口说道:“记录下来,某再做一个动作,画图为证,以后皆按照某之动作来行礼。”

左右之人,大多是讲武学堂里的教习。有些人是全职教习,比如教授文字的,教授作图的。有些人是临时抽调而来,抽调来的人,大多也是军中立功不少的老军汉。

几个教授文字与作图的教习,连忙取来纸笔,等候郑智的动作。

郑智一身甲胄,站在讲台之上,先是普通站立,忽然口中大喊一身:“上官到!

然后郑智猛的立正站好,高高扬头。“啪”的一声,发出清脆之音。

众人目光皆在郑智身上,也有许多人学着模样,试了试。身旁之人也连忙照着郑智此时的模样画了起来,如何挺胸,如何高高扬头。

郑智保持片刻之后,松弛下来,开口说道:“此法当传遍全军,每一个小队之中,皆要有一幅军礼之图,所有人都要学。再有跪拜者,脊仗十下!此为军法,也当补充到军法条例之中成文。”

左右之人,连连点头。如今这位燕王殿下之语,便也没有人敢忤逆。却是也能接受,跪拜之礼,在这大宋朝也不过就是为了显示心中无比的崇敬。这位燕王殿下都不需要别人跪拜,便也无人敢说什么了。

文人作揖,军汉昂首。如此行礼,便也足够。

再次从讲武学堂出来,道路入口处正有府衙之中的衙差在搬运着那三百多具尸首。

河间府衙,皆是人心惶惶,通判提刑之类,更是吓得面色惨白。燕王殿下在城外十几里被人截杀,府衙自然是有责任的,河间府早已禁止带刀兵之人出门,却是这三百多人,各个手持利刃,治安之中的纰漏,府衙之中的官员,哪个不是战战兢兢。

郑智还未回城,吴用已然先跑到府衙之中大发一通脾气,然后便往城外赶去。便在这入口之处,碰上了郑智。

吴用连忙想上来问候一番,却是郑智先行摆了摆手,开口说道:“先回城去,辎重之事劳烦学究操持好,明日大早开拔。”

吴用闻言点了点头,拱手答是。打马跟在了郑智身后。便也有人送上来一张图画,便是画的军礼之法,军中自然也要推广下去,这种事情交给吴用便是再适合不过。

西北秦州,折可求已然到了定边寨,只是这次来定边寨,折可求是悄然而来,并未大张旗鼓。

孟朗义愤填膺说着城外那刘家刘正俊出手杀人的事情,折可求只是听得点了点头,一脸的沉思。

孟朗却是又道:“相公,此事早晚是这一遭,而今京兆府也在相公手中,不可再拖延下去了,既然要开战,那边先下手为强,占得先机,方才不至于被动。”

孟朗头前较为克制,便是折可求还未真正下令开战,双方虽然剑拔弩张,却是并未真正大战而起。

想来刘正彦也还未真正下令开战,其中原因,并非刘正彦忍得住这般的仇恨,兴许便是在等郑智的回复,或者直接就是在等郑智到西北来。

折可求面色之上还有纠结,答道:“开战倒是不难,却是这开战以后,若是不能快速消灭刘正彦,待得郑智得空抽身而来,后果不堪设想,其中艰难。。。”

孟朗闻言,便是再道:“相公,此事宜早不宜迟啊,既然与那刘正彦动了手。便是回头不得,如今更要先下手为强,打得那刘正彦措手不及,刘正彦四处调兵遣将,不过也是为了这一战。既然这一战避免不了,岂能还这般左右犹豫不决。越是那郑智要来,便越是要早早开战,要在郑智赶来之前,整合整个西北之力,如此郑智方才会对相公投鼠忌器,不敢任意拿捏。这岂不正是相公想要的吗?”

折可求自然是为难的,越是聪明之人,行事越是会多想多虑。事情没有成功,折可求方才开始想这回头之路。

孟朗之语,也是直白。到了这般地步,哪里还有回头之路?即便是折可求不开战,那刘正彦四处调兵遣将,便也是要开战的局面。虽然平夏乃边境要塞,人口不多,出产贫瘠。远远比不得秦凤治所之地秦州。这一点上,便是渭州与延安府也比不得秦州。

所以刘家以实力而言,自然比不得秦州折家。但是刘家如今可不一样,不说渭州与延安府,便是熙河兰煌的士卒都能调动。刘正彦有这些兵将在手,岂能放着大仇不报。当真就由不得折可求了。

折可求闻言,站起身,叹了一口气,坚定了几番,开口说道:“打吧,明日凌晨,天蒙亮之时,骑兵出城,步卒列阵随后。先把这刘正俊拿捏在手。”

折可求话语之中,倒是信心十足。先下手为强,也是偷袭之法。那刘正俊在定边寨外这么多天了,骂骂咧咧无数,人也动手杀过。这寨内却都是忍气吞声。忽然出手偷袭,便也是兵法之道。

折可求对于打仗,还是驾轻就熟的,并非平庸之辈。这西北几家,如果不论人品,良将当真不少。

孟朗闻言大喜,连忙拱手说道:“末将这就去准备。”

也是孟朗这段时间每日听得骂咧,祖宗十八代都被骂了个遍,便是那刘正彦当着面都想射杀自己。其中的鸟气,也是忍受不住了。等的就是折可求这句开战之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