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六百一十九章 无耻之贼,时代之变

大宋好屠夫 第六百一十九章 无耻之贼,时代之变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几个月来的东京城,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朝堂之上的众多官员也慢慢进入了平常状态,赵桓的这个皇帝倒是当得越来越顺畅。

特别是当赵桓接到种师道的密信之后,心情更加轻松舒畅起来,甚至还有闲心出宫走走,没有了周邦彦的大晟府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着与以往不同的新节目,四处搜罗着新的词作。

赵桓甚至还举行了祭天仪式,虽然是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深层次的含义当然也是在宣誓着赵桓身为华夏正统的地位,合理合法的天子。

但是一个消息打破了这一切的安宁,当耿南仲拿着北方来的军情奏报,飞快的奔进宫内之时,犹如一个巨大的石块投入水中,掀起了又一轮的惊涛骇浪。

“陛下,大事不妙了,反王郑智的大军袭击了青州城,斩杀了青州知府,占据了青州清池,京东东路告急,山东之内,只怕是。。。”耿南仲一脸忧心,躬身双手呈上奏报。

刚才还是一脸笑意的赵桓,闻言面色煞白,也不伸手去接奏报,而是站起身来,口中大骂:“无耻之徒,无耻之尤,反复之贼,出尔反尔。。。”

“陛下,那反贼郑智只怕心中已然在图谋京东东路,必须要早作反制,不得让反贼得逞。”耿南仲也是忠心耿耿。

只见赵桓抬起手臂,伸出两指往前指点,口中骂道:“必诛此贼,必诛此贼。速速调种师道带兵进京,往北地去,诛杀此贼!”

赵桓说得激动非常,口沫横飞。人内心的惧怕,往往都是通过外在的激动显示出来。

“遵旨!臣这就去发加急公文,把种师道召回来。”耿南仲也知这大宋朝的军备之事,唯有依靠种师道,此时更是要争分夺秒,若是郑智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大战似乎又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

郑智的动作,显然也是有深谋远虑的,便是要打乱东京的节奏。种师道此时带兵入京,先不说兵将人数多寡,便是这些连队列都没有训练好的士卒,进得东京之后又要北上组织防御,必然缺乏训练时间。

如此便是种师道也在被动之中,不能安然去做自己谋划好的事情。

郑智从未打算过与东京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这大宋朝虽然极为广袤,但是郑智也不会浪费任何的机会,不能一口鲸吞而下,那便步步为营,小口蚕食。

鲁达也刚刚接到公文,大名府与相州沿线的铁甲也该南下,往安利军与卫州等地进发,蚕食地盘,慢慢靠近东京。

东京再一次陷入紧张的氛围之中。

郑智却是下定了决心,把王府迁到河间府,先头的工作已经展开,先迁衙门,府库,造作厂,然后迁军队,最后才是军中家眷。

家眷的安置,郑智也有新的打算,并不准备在城内购买民房居住,而是直接在城外重新修建,修建统一的军属安置地,统一的房屋,统一的街道。

便是王府也重新修建,就修建在这些军属房屋的中心地方。这项工程也是极为繁重,好在郑智如今并不缺乏人手,多了许多不花钱的人力,许多事情就好办得多。

城市对于郑智来说,已然超出了城池的范畴。对于一个宏大的计划来说,城池在郑智心中的地位逐渐变小。

此时的燕王势力,已然不是靠一座城池来维持的,郑智敢把王府置于没有城墙守护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超脱这个时代的思维模式。

把所有军将家属都聚在一处居住,把核心的中央机关放置在其中,本身也利于管理,更利于安全。杂乱的城内,反而不能提供这种单纯的环境,郑智自己的安危也不是靠高墙来守卫的。只要能控制草原,对于汉人内部而言,城池的意义只会越来越小。

兴许这新建造的无城墙聚居区,将来才是真正的都城所在,周围还会有各大衙门,军营,造作厂,讲武学堂之类。

俨然就是一个全新的造城计划,依托着河间府城,也就有了现成的服务人手与服务的组织,将拖起这个将来巨大的城市。

郑智已然打马走在河间府城南边的巨大原野之上,种师中跟随在侧,远方还有无数丈量土地的匠人。

“王爷,此番新建王府,必然要把王府建得雄伟壮阔一些,将来此处将是龙腾之地!”种师中开口说道,显然也知道郑智有了定都之心。

河间府就在运河之边,又是中原之地,往北入燕云草原极为便利,往南有运河直下江南,往东不得多远就能出海,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往西去秦凤之地,也不需弯弯绕绕,而是笔直西去,节省了许多路途。

还有一个好处便是河间之地,水资源丰富。再往远了说,河间府地下,还埋藏了储量不小的石油与天然气。山西产煤之地也不远。若是郑智还能活个三五十年,这里当真就会成为世界的中心,这个中心再也不需被城墙围住。

“不必如此,而今创业之时,一切从简,一切以功能为主,不需浪费人力物力在雄伟壮阔之上,各个衙门都不需建得太过华丽,军属住房也从简而建。将来若是有多余钱粮了,再来考虑这些事情。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重一些,便是地下水道系统一定要建好,能建多大便建多大,街道要极为宽广,为以后打算,这街道至少要建一百步的宽度。”郑智慢慢说道,心中已然有了构想的蓝图。

种师中闻言点了点头:“王爷如此务实,大事必成。”

种师中由衷说出一语,自古王侯将相,哪个的府邸宫院不是雄伟壮阔的,唯有郑智不追求这些表面的东西。

其实宫廷的雄伟,本身并非没有意义,这也是一种仪式感,从人的心理便暗示着权利的至高无上。朝见之人,便是见到雄伟的建筑,内心之中便会生出膜拜之感。这就是威仪,也有利于统治。更是一个国家的气度与门面。

只是郑智过于务实,也是现实条件不能允许。便也说以后钱粮有余的时候再说。

郑智说了刚才那一番话,心中陡然想起了一些事物,吩咐左右:“把凌振叫过来。”

如今凌振乃工部主事,此等大事,自然要到现场亲自督导基础工作,便也在现场忙碌。

郑智召见,凌振打马从远处飞奔而来拜见。

便听郑智开口说道:“凌振,有一物极为重要,以此物为建材,可保建筑百年不朽,即可黏合砖石,又可直接混入砂石当作建筑主体。此物极为好用,甚至能挡大炮轰击,而且使用简单,也能大大加快建筑速度,还需你去研究一番,制作起来并不算麻烦。”

凌振闻言有些惊喜,开口问道:“不知殿下所说是何物?”

“此物名为水泥,某也没有亲手制作过,但是大概知道制作之法,回头详细写在纸上,你且去试验几番。”郑智一边思索一边说道,脑中便是在回忆着水泥的制作方法。

凌振闻言又问:“殿下,这水泥,可是泥土之类?泥土。。。”

凌振显然有些担忧,因为这水泥的名字,听起来有些歧义,并不如郑智说的那般。

“非也非也,此物制成之后为粉末,加入水之后,便如湿泥土一般,待得水干,便如石头一般坚硬,又极具黏合性,极为好用。”郑智又解释一番。

凌振听得这里,便也明白了个大概,有火药在前,凌振对于郑智在这方面的信任不需多言,只道:“殿下放心,只要能有制作之法,下官一定把它制作出来。”

“如此甚好,你先去忙,晚些时候某回去了便叫人把制作之法送给你。”郑智面色已笑,便是知道此事并不难办,水泥若是生产出来,必然对许多事情极为有帮助,连草原筑城的进度都会大大加快。

凌振拜别转头去忙,郑智已然在脑中细细思索。

水泥这种东西,工艺并不复杂,原料就是石灰石与黏土,进行煅烧,再加入石膏,然后碾磨。石灰石与黏土的比例大概为三比一。这样制作出来的普通水泥,性能已经相当不错了。

后世水泥多分许多种类,规格标准也越来越高,制作工艺上自然有许多改进与革新。此时郑智倒是不需要那些要求极为高的水泥,第一步便是要把水泥这种东西生产出来,性能不错便也就能满足需求了。

郑智从未想过自己去发明什么东西,也没有时间去研究科学之类。便是郑智更加相信人的智慧。

古人的智商从来不会比现代人差多少,郑智也不认为科学的进步需要自己去发明什么东西,郑智一个人也发明不了什么,郑智能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只在观念与意识。

一旦科学的意思产生了,郑智再协助一些有经验的解决办法,这个时代的科技大爆炸便不远了,只在一代人的时间,二十年之内,真正的工业就会到来。

有了真正的工业进步,这个世界只待征服。

郑智的案几之上,最为显眼的依旧是那一份改了又改的《官办学堂改革法》,配合《官办学堂改革法》的还有一份《燕王府属官遴选法》。选官之法便是配合教育改革,慢慢让科学进入课堂,也要让科学成为当官的渠道,这样才能真正进行改革。

至于科学的基础教材,这个时代并非没有,只是没有人注重而已。从几何勾股,到算数之法,到简单力学的计算。

高深一点的便需要郑智亲自花点心思了,电是怎么来的,磁是怎么回事,磁铁能干嘛,罗盘为何能准确的指导方向。化学的基本,物质的构成理论。医学的基本,人对于自身的基本认识。这些也不需要什么研究,多是概念型的,即便有人不相信,有人会抨击,也是无妨,只要有个了解,十个人有一个人相信,那这一个人将会起大巨大的作用。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便是地球是圆的,世界很大,还有好多地方,还有还几块大陆。

任重而道远,却是郑智不得不做的事情,基础科学倒是有现成的东西。以后深入,便要靠郑智亲自编写一些概念性的教材,这些教材想来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个节点,郑智携兵威之力,正是要真正进行变革的最佳时刻。在社会权利交接的真空节点,在郑智一言而出,麾下之人一定会一丝不苟执行的时候,便是郑智真正能进行改革的最佳时机。

若是权利交接稳定了,社会也稳定了,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关系,郑智的改革难度便会急剧增大。郑智永远只是一个人,并非一个命令就能改变世界,命令的执行者才是主要的,整个体系的一致性才是郑智能倚仗的东西。

但是体系的一致性永远受到利益的左右。此时郑智代表着这个体系所有的利益,将来兴许就不一定了。

一切都不能等待,一切都不能拖延。势在必行,争分夺秒。越早做这些事情,便是越能带来更大的成功。

郑智不能拖上几十上百年来慢慢让社会自己产生变革,而是要做一个推力,推着社会往前走,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间。让一切来得更快,让郑智在有生之前便能看到一个真正的起步,也能留下一个更加宏伟的蓝图。

郑智所言,要打一百年的仗,显然并非一句玩笑。即便郑智不在了,这个国家依旧要按照郑智的蓝图往前去走,只有做好现在要做的事情,这个蓝图才能不需要郑智也能顺利进行。

回到河间城内,郑智迫不及待拿笔便写,写着水泥制作之法,石灰石与黏土的配比。期间还有两道破碎碾磨的工艺,一道是生料的破碎,一道是成品的碾磨。

写到这里,郑智便也犯了难。

却是一个巨大的水力驱动的磨盘在纸上成型。

接着,一个水力驱动的纺纱机的大概草图也出来了,还有概念解说。虽然郑智不知道水力纺纱机到底该怎么去设计,该怎么去安排动力传递进行合理运行。

但是凌振麾下,有无数的匠人,郑智画出的草图与概念解说,必然也会成为实物。这一切毋庸置疑。

最后再加一份命令,一定要把水力纺纱之物做出来,便也就足够了。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也不只是在丝绸生产上的变化。

如今河北之地,已然种下了不少棉花。棉花第一次到得中原,再得一年,棉花必然开遍河北各地。

不论是衣服还是床上用品,实用方面来说,棉花比蚕丝更为合适,也比麻布更加舒适好用。棉花在御寒上更加有效,甚至棉花还能制作出抵御火枪与羽箭的铠甲。

这个时代,因为郑智,已然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