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六百章 燕王的巨大工程

大宋好屠夫 第六百章 燕王的巨大工程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京皇城,御书房之中,皇帝赵桓与心腹几人。

耿南仲开口禀道:“陛下,折可求军情来报,西北军四万人,于宛州(河南邓州附近)之外迎击反贼王庆部八万大军,大获全胜。反贼逃入城中,折可求部正在围城而攻。”

赵桓闻言大喜,说道:“好,极好,速速下旨犒赏三军。”

未想耿南仲开口又道:“陛下,折可求奏折之中,还提及了军中无粮之事,也无钱打造攻城器械,还请陛下定夺。”

赵桓闻言,想也不想,开口便道:“粮饷之事,便让折可求在京西南路自行筹措,各地府库,当竭尽全力供应军中所需。再命折可求速速剿灭贼寇,不可拖沓行事。”

“遵旨。”耿南仲答得一句。

耿南仲话语说完,李邦彦又上前说道:“陛下,而今小麦快到收获的时节,北方河东、京畿周边、还有京西京东几路的田赋税收要不得两三个月应该也会到得东京,朝廷的度支之上也会宽裕不少。臣心中也有一些筹划,便是这东京禁军事宜。”

麦子与稻子的耕种收获季节是不一样的,春种秋收,多说南方。小麦分春种与冬种。往最北之地,燕云往北之地,西北大多地区,多是春小麦,便是春天播种,夏末便可收获。

但是华北之地以及再往南,多是冬小麦,便是冬天播种下去,到得来年的春末夏初便可收获。

所有河北河东山东以及京畿等地的小麦便也要到了收获的季节了,便是郑智的钱粮问题也能得到巨大的缓解。但是这个大宋朝的赋税,主要也还是来自南方种稻的地域。

赵桓闻言问道:“李卿有何筹划,且说出来商谈一番。”

“陛下,虽然河北两路如今赋税皆在那郑智手中。却是这河东京畿,还有京东京西几路的田赋也不可小觑,可解朝廷燃眉之急,只要粮饷稍有富余,东京禁军招兵之事,军中士卒操练之事。合该快速筹备实行。河北之事,重在禁军,只要重新组建十万以上的精锐士卒,便可解决河北之事,还请陛下早做定夺。”李邦彦之语,归根结底就是练兵。李邦彦是亲眼看过郑智麾下兵马的,便是这份刺激,让李邦彦对于练兵之事多有上心。

赵桓闻言连连点头,开口说道:“李卿所言极是,今日便下圣旨,枢密院与殿前司一道把此事安排妥当。待得秋天南方赋税到了东京,便要着手解决河北之事。”

几人拱手答是,行礼之后,各自退去。

而今的东京汴梁城,似乎失了几分往日的神采,街上的人流都少了许多。缺粮的问题,也就导致了城内粮价大涨。高涨的粮价对于达官贵族阶级来说,只算得是小麻烦。

但是对于广大的底层服务业百姓来说,便是难以承受的。求生之法,唯有出城去谋生路,至少城外的村镇中的粮食,多少也还有些富余,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公道。

这一回东京缺粮之事,虽然没有造成大面积的饥荒,也给这座繁华巨大的城市蒙上了一层阴影。街面上的小店铺小摊位少了一大半,街道萧条许多。便是城内挑粪之类的最下层百姓,也有许多出城或者回乡谋了生路。

汴梁城,似乎陷入了半瘫痪状态。便是这个状态,对于达官贵人来说,也能感同身受,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

城市经济,便是如此,一个城市的顺畅运作,必然是所有人各司其职的结果。但凡出了某些问题,带来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草原南方,达旦人,后来也称克烈部。明朝称呼的鞑靼,便是由达旦这个名称发展而来。此时达旦人占据了草原南方最好的草场,室韦人在这个时代,也有许多部落臣服于达旦部落。达旦与室韦乃并存的关系,分布在草原南北。

室韦中最重要的一支便是蒙兀室韦。也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铁木真在六七十年后统一草原,才有蒙古这个词汇,蒙古这个词汇就来自蒙兀室韦。蒙古统一草原的时候,孛儿只斤黄金家族也南迁。南方的草原在日照条件,气候条件,水草的丰茂程度上,相对而言比北方要好上许多。

后世分内外蒙古,内蒙古属于中国,外**立建国,其中外蒙古建国的原因便不详谈。但是蒙古的贵族,蒙古的黄金家族,都在内蒙古。外蒙古相比而言,便是被统治的部落,甚至可以说的蒙古的底层或者奴隶。

郑智麾下,与女真战后,还剩下一万五千骑兵,两千左右存活的伤兵,伤兵已经回头进了归化。

郑智带着一万五千骑兵继续往西而去,达旦九部,便是郑智从女真手中争夺来的。但是达旦九部,也还需郑智去征服。

达旦九部,也是一个统称,远远不止九个部落,南方有达旦部,往草原中心去,还有达旦部。九姓达旦,便也有达旦正宗的意思,却也不是说达旦就只有九个部落,其他的分布在草原南方的部落,远远比九姓达旦要多得多。

郑智坐在马背之上,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米真务与往利德已被叫到身后跟随。

郑智脑中酝酿着许多事情,两人跟随在后,跟了许久。一直不见郑智开口说道。

直到太阳快下山了,郑智方才开口道:“党项一等人,可以在此安置家眷,放牧草原。”

两人听得郑智重复了这么一句话语,连忙又躬身拜谢。

却是郑智口中又道:“此地草场广袤,党项以后便不称党项了,在此地分南北两部,你二人一人统领一部。北地称为甘汉部,南地称为肃汉部。意为从甘州肃州来的汉人部落。不准削发,不准用党项文。以后全部蓄发扎髻,身着汉人服饰,用汉字书写。其余游牧习俗可以不变。”

米真务与往利德两人对视一眼,不论心中愿意不愿意,却是也不敢违背,只得躬身答:“是!”

郑智此举,也就是同化之意。同化最基础的两点,一种便是外貌上的同化,梳发髻,穿汉人服饰。一种便是文化上的同化。

汉字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不论你说什么语言,只要能知道每个汉字的含义,便会被汉字所同化。这是意义字与音意字最大的区别。

汉字本身就是文化同化趋同的结果。这一点与拉丁文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汉子可以有无数种读法,但是意义是固定的。一个拉丁字母的单词,大多数本身就只代表一个含义,这个单词又与读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为何欧洲无数小国,却是有各种各样字母与单词的原因,而却这些字母的单词还不能相通。

汉字的组合是一种极其科学的语言模式。一个人若是认识三千个汉字,任何一般读物,皆可畅读。但是英文不同,若是想完全不借助词典读懂英文报纸,便要近两万个英文单词的词汇量。这也是另外一种区别。

这也是郑智深思熟虑之后这么安排的原因。把这片草原给米真务与往利德只是开始,要让真正的汉人掌控这片草原,同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啊,在这个还能无所顾忌使用血腥手段的时代,三四代之内便可解决问题。

这也是中国几千年下来的办法。从商周之时的华夷,到匈奴南归,到五胡隋唐。甚至到契丹女真,皆是如此的过程。

一个汉人的游牧分支,对于草原而言,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汉文化里,讲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文化里,不容许国家的分裂。分裂永远都会走向统一,历史一次一次证明了这件事情。

郑智做的这件事情,意义就在于此。不在一年两年的谋划,而在千秋万代的基业。甚至超脱了王朝更迭。

“从此也没有了党项三等人,只有奴隶与甘汉部、肃汉部。奴隶晋升之后,便是两部之人。你们两个部落,要想获得更多的人口与资源,便也需要拿功劳来换。”郑智对于这个问题已然想得极为透彻,甚至连许多未说出来施政细节都已经想好。

米真务与往利德二人闻言,唯有低头再谢。世间的事情便是如此,有郑智这么一个手腕强硬的主人,便也由不得二人多说一句。

郑智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回去。又招手把吴用叫到身边,开口说道:“刚才的话语,学究可曾听到?”

吴用连忙说道:“殿下放心,下官听得明明白白,也多有记录。”

郑智看了看吴用手中的纸笔,开口又道:“再加一条,着手设立草原都护府,在谟葛失部落西北方向选址筑城,命史进为都护府大都督,坐镇新城。”

吴用闻言连连点头,一边奋笔疾书,一边开口问道:“殿下,筑城人手是否从沧州抽调?”

郑智点了点头道:“沧州北地,人手有多,便调一万入草原,再调两万党项青壮。城池筑好,不需调回,都留在草原之中。”

城池对于统治的意义不言而喻。西军对抗党项的办法,郑智也准备再次用在草原之上。城池要筑,还不止一个,要把在草原上筑城的事情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重要的地方筑城池,沿线筑堡寨。部族游牧,贵族全部要住在城池之中,方便掌控。

每个堡寨也不需太多人马驻扎,只要烽烟一起,所有的城池堡寨都是军事前进基地,大军沿线而来,必然事半功倍,可攻可守。甚至城池堡寨多了,还可以分割草原势力,让草原游牧不得统一。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代一代都要做下去的工程。郑智趁着入草原的这个时机,便把后世不断修建的长城工程废止了,改为往草原腹地筑造城池。对于人力物力的消耗来说,必然比在崇山峻岭建造长城要省事得多。

光明朝一个朝代就修建与修复了几千公里的长城。这个人力物力若是拿来建造城池,几百个城池都造出来了。

郑智的机会便是千载难逢的。自然不能还是继续修建长城。

郑智的眼光长远,是这个时代谁也及不上的。若是郑智与人说准备在草原修建几百个城池。旁人听了只会觉得可笑之极。却是郑智知道,便是明朝近三百年,修建长城的工程量便早已超过了修建几百座城池的工程量。

长城乃防守之法。郑智这个计划,虽然也会历时百年不止,但是郑智的计划是进攻的计划。是真正掌控这一片巨大草原的计划。吃苦耐劳、团结统一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擅长大工程。

计划还只是开始,郑智也不需多说许多,在马背上思索了许久,慢慢完善许多细节。

吴用记录好郑智的话语,便要准备往沧州去的公文。开始调集人力物力进燕云,出归化,入草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