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四百五十九章 世代种家(感谢搬砖大咖万赏)

虽然夜已落幕,一切还是有条不紊,经略府内所有人都动员了起来。该准备的粮草,要抽调的人马,要带走的军械,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成熟的系统。

“相公一走,米氏该如何处置?”吴用开口问道。

“那米氏所有的男子全部迁到军营中间驻扎,马匹全部收缴起来,此番某去西北,人带三千,马带六千。米氏一族,全部卸甲收兵,就驻扎在军营中,好好看管,每日酒菜备齐,不准任何人随意走动。待得此战完结之后,米真务轻易不敢再有念想了。”郑智心中似乎早已想定,更是知道,只要党项国灭,米真务大概也就会老实下来了。

“相公,要不要多带点人马?”吴用又道,虽然吴用并未见过党项,却是心中知道党项人极为善战,郑智带三千人马实在太少。

“非某不愿多带,若是可能,五万人都带去便是最好。奈何时不我待,五万人如此行军,两个月都到不了秦凤。三千人六千马,二十天内便可赶到。西北战事不明朗,等不得那么久了。”郑智心中了然,西北之战,打不了那么长时间,两方皆没有打持久战的资本,唯有速战速决。

冬天到了,若是拖下去,党项人必然缺衣少食。开春这些人不回去顾着自己的牛羊,明年这个西夏自己都会出大问题。大宋更没有打持久战的资本,不为其他,钱粮就是大问题。

“相公,种家相公到底是犯了何事,东京官家非要在这紧要关头临阵换帅,实在太不明智了。”吴用口中也埋怨一句,本来这沧州一切有条不紊,这件事情对于沧州来说,实在是横生枝节,打乱了许多事情的节奏。

郑智闻言,摇了摇头道:“种家相公并非犯了事,而是自己作不了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指挥作战。但是东京有些人又怕他按照自己的意图作主。无可奈何啊,兴许我等以后也要面对这种问题。”

吴用闻言心中一惊,心中已然明白了一个大概,归根结底两个字,猜疑尔!

吴用不比旁人,思虑片刻,开口问道:“若相公是种家,此事该如何?”

此问诛心,郑智眼神一冷,看得吴用直感觉毛骨悚然。

吴用连忙跪拜在地,口中直呼:“学生该死,学生该死。”

郑智盯着吴用看得许久,忽然冷冷问道:“那你觉得我该如何?”

吴用对郑智,并非是能单纯用忠心与否来定位的,其中还包含了郑智对于吴用抱负的实现问题。吴用憋不住问得一句,显然心中是怕郑智与种师道一番,惟命是从。若是如此,终有一日临阵被换的就会是郑智。

那个时候的郑智,不论多么能征善战,不论官职做到多大,但凡沾上了“猜疑”二字,一切都是东流水。吴用的那些所谓抱负也只能随着郑智一并付与流水。

吴用期待郑智的回答,自然是那种不安分或者大不敬之语。若是郑智真立马答出这么一句,吴用兴许又心有不安,郑智显然又缺了一些城府。

这便是人心的纠结。

吴用轻轻抬头与郑智对视一眼,随即又连忙低下了头,吴用已然在郑智眼神与反应之中看出了一些东西,面前这个郑相公是懂的,是懂自己所说的。

吴用深吸一口大气,鼓足了一些勇气,开口说道:“相公该如何学生不知,但是学生以为,种家相公之法不可取。”

吴用还是说得隐晦,却是也说得明白。聪明人说话,不过如此了。意思已然明白,种师道自然是那等世受皇恩,不会违抗之辈。那么除去认命听令,还能有何应对呢?

郑智收回了凌厉的眼神,也不去看跪在面前的吴用,口中只道:“明年,明年与辽一战之后,沧州士卒大概也将卸甲归田了。你腹中多有阴险之策,便说说此事该如何避免?”

吴用哪里想到郑智会突然问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吴用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便是谋士与主公之间的差别了,吴用多是遇事而决,郑智却是多想未来远景。

谋士谋事,主公谋略。才是最佳配合。

吴用跪在地上,脑中飞速运转,久久不语,郑智也等得极有耐心。

一种静谧在两人之间,却是又有一股交流在两人思维之中。

话语谈到此处,吴用心中想定之后,已然不会再藏着掖着,开口只道:“相公,此事两面应对之策。名不正言不顺之策,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理会,不卸甲,不回京。”

郑智并不点评,再问:“名正言顺之策呢?”

“名正言顺之策稍显歹毒,便是人命之策,挑起战端,与女真战!”吴用再答。

郑智闻言一笑,笑道:“呵呵。。。吴学究都说歹毒了,想来是真有些歹毒。主动与女真开战,你就不想想失败之后又该如何?”

吴用听得郑智笑语而回,心中也安定不少,接道:“战与不战,真战与假战,相公自有定夺,学生不敢多言。”

郑智浅浅一笑,也不再说这个话题,两个答案之中,哪个更好,郑智心中显然也有思考。

临了郑智还吩咐一句:“叫祝龙多准备粮草,西北必然缺粮,收拢一些车架,全部用来运粮,一路往秦凤运,持续不断,直到战事结束。”

沧州如今倒是不缺粮草,还有大船源源不断从江南往沧州运粮。郑智如此吩咐,怕的就是自己到了西北之后,粮草难以为继。

吴用下去办事,一夜忙碌,衙门里皆是吵杂,后衙也是无人能入眠。

徐氏,李师师,金翠莲,都知晓自家夫君又要出征。三人久久不眠,都坐在内衙大厅里等候着,等得许久许久,也不见郑智回来。

直到天已蒙亮,郑智才回到家中,传完令回来的牛大也跟进了内衙,接过徐氏早早就准备好的一些换洗衣衫。

郑智也不过简单几语,绑扎一下甲胄,已然转头出了门去。

讲武学堂百十人早早披甲等候,扈三娘也披甲在旁。直到令兵前来,所有人才开赴军营校场处聚集。

讲武学堂的课程自然不能就此停止,虽然要赶路,也还要上阵,但是郑智把这些人全部带在身边,自然也是要继续课程。

大军开拔。三千铁骑,六千战马,一路飞奔。许多战马本是米氏的坐骑,皆被征调带走。

此时正在渭州的种师道手捧圣旨,看得面色苍白,有些事情终究还是事与愿违。

实在没有料到事情来得这么快,党项人已经占了无数空城,正在柔狼山与杀牛岭处集结,秣兵厉马之时,大战已然迫在眉睫。

本来按照种师道的谋划,在横山边境阻挡住党项人南下兵峰之时,便是战略翻转之时,由守转攻必然奏效。

种师道没有多余兵力在灵州等地一一布防,所以才退到原本的势力范围之内,仗着横山地形的优势,仗着经营多年的防线,只要党项兵峰被阻挡。种师道集结起来的军队便会再出横山,如此便是决战之时。

也由不得党项人不战,党项人也没有那么多兵力放在十几个城池中,党项人如果坚守,种师道集结优势兵力与军备,必然一一而破。党项人也不擅守城,只有集结大军来与种师道对垒。

左右皆是决战的态势了。

只是如今,这个计划才刚刚开始,已然胎死腹中,反而落了一个疑似通敌卖国的罪名。

东京来的钦差,手持赵佶的金牌,站在种师道面前,这些钦差可就不是枢密院的人了,而是中书省下的官员为主,御史台官员为辅。

“种相公,事发突然,我等也知种相公有许多无奈,只是圣意已决,还请种相公按照圣谕办事,其中冤屈,到得东京之后,总要见个分晓的。”领头的中书省官员说道。

种师道看着圣旨,许久之后方才答得一句:“上差,且问一下,不知官家安排哪位到西北坐镇指挥?”

“官家圣谕,着河北郑智接管西北军务。”

种师道闻言,点了点头,略微松了一口气,又问道:“郑智是不是早已启程了?”

“郑智想来应该也是刚接圣谕不久,兴许刚刚动身。”

种师道心中不禁有担忧几分,只道:“郑智不比旁人,想来知晓其中利害,必然是马不停蹄而来。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种师道对于郑智还是比较放心的,听得郑智会到西北来,心中大气也松了一半。唯一担心的就是事态变化太快,郑智来得太慢。

“种师道,走吧,我等这一趟苦差拖沓不得,官家早已在东京等候多时了,现在就启程往秦州去,带着你家胞弟一并往东京面圣。”此时说话的,自然就是御史台的官员了。这御史台平常倒是没有什么职权,既无辖地要管,也无良民要治,只在别人倒霉的时候,才是他们耀武耀威之时。一天到晚大概也就琢磨着怎么弹劾官员了。

种师道心如死灰,上百年种家,代代忠良,不知为何今日会落得如此地步。到得兄弟二人若是到得东京,是福是祸又有谁能知晓,若是走运,兴许这一家老小也得保全,权柄自然不谈。若是无运,这世代种家,也就到此为止了,兄弟二人大概也就在牢狱度日。

“上差稍待,待某写几封书信往北地,安排一下守城事宜。”种师道最后这几封书信,自然是写给刘法折可求等人的,城池坚守,必然要持久,至少要持久到郑智赶来。如此才能给郑智留下一个大好局面。

种师道做的这些谋划,终究还是为郑智作了嫁衣。不论胜败,也不能给郑智拖了后腿。

几个东京官员倒是没有阻拦,中书省下几人显然是无所谓,御史台几人倒是有些小心思,便是想等种师道写完书信,也拿来看看,说不定书信之中,又是罪状几条。

显然这几封书信让这些御史台的官员有些失望了,除了安排战事,别无其他僭越。若是种师道真想僭越,哪里还由得这几人在他面前耀武耀威,这几人又哪里还有命来查看种师道的书信。

世代种家,终究是忠心可鉴,兄弟二人皆是封疆大吏,掌管兵马无数,却是也拗不过一张圣旨,大概也没有想要去拗这一张圣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