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四百零五章 恢复故都

大宋好屠夫 第四百零五章 恢复故都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种师道能被童贯信任,手段也不是别人能比的,,几十年戎马,从来都是杀伐果断之人。河北军中,此番只怕要被翻个底朝天。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操练士卒这种事情,面对这些老弱病残,有天大的手段,也无可奈何。其中艰难,种师道内心已然有了准备,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杭州城内,方腊每日兢兢业业,忙碌非常,甚至连睡都睡不着。一夜未眠的方腊强撑着疲惫又来上朝。

文武几十人,在这杭州城的府衙大堂之内,并不显得拥挤,方腊端坐椅上,众人开始商议要事,内政之事,无外乎就是军械,没有其他。这事情已然是方腊心中最主要的事情了。

“报!!!!”一个汉子飞奔进来单膝跪在地上。

方腊听得喊声,陡然站起,急忙问道:“何处告急?”

显然方腊心中也有些预感与预料,心中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要发生的。

“启禀圣公,官兵围城,归安告急。”

方腊一听,心头一震,实在不知为何湖州归安也会告急,连忙又问:“弓温如何说?官兵有多少?”

“弓留守派人上报,归安城外,近万官兵精锐,正在攻城,归安城岌岌可危,请圣公速速派兵去援!”弓温自然就是方腊麾下湖州留守知府。

方腊挥了挥手,示意传信之人下去,然后开口问道:“湖州告急,方元帅已经南下击王禀,何人愿带兵去湖州支援?”

左丞娄敏中上前拱手道:“圣公容禀,湖州三万多守军,归安告急,弓留守必然会把湖州其他地方兵马调集到归安驻守,官军不到万人,归安当无忧矣。圣公不必着急。”

方腊听言,心思转了几番,又道:“归安乃湖州中心之地,也是杭州屏障,官军上万精锐围城,如何能等闲视之,定要加派援军,以防有失。何人愿往?”

方腊显然对于大局上的事情比较看重,杭州正北方向就是湖州归安,一旦有失,杭州必然告急。唯有再多派人马,方腊心中才能安宁一些。

娄敏中听言,便也不再多说。头前之所以说那番话语,也是因为杭州城内能战之兵也不多,杭州城内虽说有二三十万人马,但是武器不过三四万之多,剩余人等,人手一根木棒都还有差。揭竿而起,便是说的这种情况,竿便是竹竿木棒,揭竿而起,便是拿着竹竿木棒起义。杭州不过三四万,出兵救援必然一万以上的人马就要带走,娄敏中心中总有些不好的预感。

果然,方腊一语问出,门外又冲进来一个军汉,大声喊道:“报!!!!”

方腊还未坐下身形,又听报急,眉头大蹙,喊道:“快讲!”

“启禀圣公,广德告急。官军三千,城门已破,守军正在城中苦战,请圣公速派援军。”

方腊听言大怒,手掌重重拍打在条案之上,开口喊道:“岂有此理,如何城门就破了?广德城内,士卒上万,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回禀圣公,听人来报,官兵皆是铁甲重骑,城门被敌人炸开,骑士已然入城,城中将士皆在苦战。”

邓元觉一听,起身便道:“是郑智,是江宁郑智,此番广德只怕保不住了。还请圣公早作打算。”

娄敏中听得邓元觉话语,也道:“圣公,若是广德失守,湖州安吉首当其冲,定要急派援军往安吉驻守。”

方腊哪里还不知局势所在,长出一口大气,压制一下心中愤怒,开口又问:“王禀如何?方元帅可有战报?”

婺州(义务)王禀,也是杭州城极大的威胁,婺州到杭州,三百里路程,婺州王禀一旦得势,北上杭州也不过三日时间。方七佛与王禀之战,此时显得格外重要。若是南方战败,归安一失去,安吉再破。三路大军便是合围之势,杭州必然腹背受敌。

右丞祖士远上前禀报:“方元帅近几日未有战报到杭州,圣公不必担心,方元帅善战非常,南方无忧矣。”

方腊听得安慰,点了点头,问道:“何人愿意领兵驰援归安与安吉?”

石宝左右看得几眼,上前说道:“臣愿领兵驰援归安。”

“好,南离大将军速速带人前往归安城,一定要阻挡官兵攻势,力保归安不失。”方腊对于石宝武艺心知肚明,虽然刚败一战,却是也极为信任。

石宝率先出言去归安,却不是郑智方向的安吉,其中自然是心中有过盘算的。那铁甲骑兵之危历历在目。

厉天闰也上前道:“臣愿带兵驻防安吉。”

“极好,命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带一万人驻防安吉,命南离大将军石宝领兵一万驰援归安。速速出兵,不得有误。”方腊麾下,高手不少,比之梁山有有过之而无不及,厉天闰也是一员高手,杀周通、屠张清,败董平。手段也是绝顶。

两位大将军接了命令,立马转身而出,便是要带兵去援。

事情暂时处理了一番,娄敏中脑中急转片刻,开口禀道:“圣公,江宁官兵皆入了广德,何不放家余庆出兵江宁,以断敌后路?”

方腊听言,脑中也在思索着。

邓元觉却是先出来答道:“此计不可啊,官兵两路入湖州,真正目的是杭州城,此时城内能战之兵不过万余人,此时进军江宁毫无益处,宣州还有重兵,为今之计,唯有紧急调家余庆带兵回杭州来,是为稳妥。”

娄敏中听言,开口又道:“国师所言差异,江宁乃郑智后路,如果江宁有失,那郑智岂能不带兵回头去救?”

“丞相之想,过于表面。此时广德城门已破,城内守军十有**会败。广德一破,归安告急,王禀又还未覆灭。如此三路官军人马目标都在杭州,此时去打江宁,又有何意义?”邓元觉能当国师,见识上实在不低。

听得两人言语,方腊心中自然也有计较,开口说道:“唉。。。叫家余庆速速带兵驰援杭州。”

方腊心中了如明镜,只要杭州不失,借助着杭州的物力人力支撑下去,便会有源源不断的士卒,五万,十万,二十万,三十万,都是会有的。若是杭州不保,那就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广德城中,战事早已妥定,郑智看得这广德城中满目疮痍,也能从这满目疮痍中看出原本的广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富庶。广德并非小城,人口六七万总是有的,地处江南腹地,又是江宁往杭州陆路必经之地,也有河流经过,虽然不比江宁与杭州,却也不是一般地方可以比拟的。

如今的广德,四处都能看到大火之后的漆黑,到处都是宅子残破的大门,街道之上本来没有一个来往行人,直到城内战火熄灭之后,才有人陆陆续续出来打探消息,才知晓官军已经胜利。

方腊起义,荼毒整个江南两浙,也严重创伤了大宋江山的根本,这个大宋盛世,一去不返。没有了江南支撑,汴梁也会随之迅速变化,那个歌舞升平的汴梁也将渐渐萧条。

童贯一直等到战事完全定妥才入广德,入得府衙,童贯笑意不止,掌管军事的童贯哪里管得这满目疮痍,只有战事胜利的欣喜。

“郑智,这仗打得极为漂亮,比当初攻打灵州城轻松多了。如此一路南下,要不得多久就入杭州了,又是大功一件。”童贯见面就是夸奖。童贯早些时候也在杭州待过,要说这应奉局的前身就是童贯,当初童贯在杭州就是负责为赵佶收拢艺术品的,也是那个时候童贯帮助蔡京重新入京崛起。

“恩相,一路行来,广德境内,无一处未经兵灾劫掠,想来湖州宣州杭州之地多是如此,江南两浙如此毁于一旦啊。”郑智说道,虽然说这赵佶自作孽不可活,但是这江南百姓实在无辜。

童贯点了点头,只道:“江南之地富庶,良田无数,过不得一两年就会恢复以往的繁华,不需担忧。”

郑智也不再多说,童贯通晓政治,懂得谋略,也比较知晓兵事。但是童贯终究是一个太监出身,对于民生与经济一窍不通。江南的繁华是好多代人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是一代一代人的勤劳的积蓄才有今日这般景象。如此毁于战火,哪里是一两年就能恢复的。江南多良田不假,但并不是说明年粮食出来了,这江南就恢复往昔了。

商业发展,离不开资本,资本才是整条商业链运作的根本。民间大小的资本没有了,百姓产出的蚕丝卖给谁?谁又来组织生产绸缎,绸缎又如何变成衣服?有了成品谁又大规模组织贩卖到远方获取利益?

没有了资本,一切的分工合作都不能整合。百姓自己产出一些蚕丝,自己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卖给谁?

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停滞。城里人没了工作买不起粮,农夫出产了东西卖不出价格,甚至卖不出去。没有了商业,朝廷也收不到税,一切都是联动的恶性循环。

那么钱去哪里了?钱自然是到了方腊手上,钱全部集中在方腊手中,并不代表方腊有多么富有。商品充足之时,钱这种经贸中介之物才有价值,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商品越少的时候,钱就会越不值钱,物价只会越来越高。

就如后来南宋与金国的经济关系,金国搜刮了整个大宋北方所有的金属制品带回国内,南宋年年还要进贡金银给金国,后果并非金国越来越富有,而是只造成了一个局面,金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金银本身并没有价值,金银过剩,只会造成通货膨胀,就如后世银行不断过量印刷发行纸币是一个道理,只会造成物价飞涨。贵族阶级还能支撑,普通百姓士卒早就难以为继。

金国中后期,国内物价涨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一个百人队的士卒发饷,得用马车拖钱去发。这也是宋朝反制金国的手段之一,应该也算是最早的经济战争。

方腊收拢如此多的钱财,自然也是类似的道理。有钱买不到东西,物价越来越贵。好在方腊此时手中粮食不愁,也就不会真正爆发出危机。

道理极为简单,但是能看破者,实在不多。方腊之所以在军备打造等事情上越来越慢,就是因为正常的商业已经不能运转。没有了商业流通,方腊单靠自己,哪里来的那么多原材料?

经营之法,本就是富民才能强国。

河北沧州校场之中,一万多新兵正在操练,郓州齐州之地也在源源不断送来新兵。

独龙岗上三家也按时送来几千汉子,白虎山二龙山之地也只留几百人手驻留,精壮的汉子都已到沧州汇聚。

沧北之地,马羊遍地,还有少许的牛。若是外地人到此,只怕以为自己是入了草原。

船厂之处,已经有三艘大海船已经快要下水,新造的海船与之前打造的两艘截然不同,不仅船身更加狭长,扬帆的桅杆更多。船身两侧更是开了两排窗口,,这些口子建造之初就是郑智亲自交代设计的。

至于这些口子的用处,不言而喻,将来会是一门一门黑洞洞的大炮。海洋对于郑智来说,太过重要,心中也有一份如此情怀。

李纲此时奔波在齐州各地,原本文弱的书生,如今已然晒得如黝黑的农夫一般。源源不断的钱粮,慢慢支撑着沧州所有事情的运转。

西北沙漠往西的瓜州西平府,西夏皇帝如今都城。

皇帝坐在宫殿之上,宫殿再也不似当初那般金碧辉煌,皇帝心中憋着一股气势,面目之中皆是憧憬。坐下百官罗列,今日朝议之事,实在重大,关乎西夏党项的未来,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就在今日。

大殿之上,也不似原来那般都是须发皆白之人。年轻面孔几乎战局了大半。

李仁忠、李仁礼。还有那西夏第一勇士李仁明皆在大殿头前位置,已然身居要职。

皇帝李乾顺从宝座之上站起身来,开口道:“宋之西军,早已颓败,种家老狗也不在秦凤,正是夺回故都之时,众位有何计划?”

李乾顺今日正是在朝议之上提出此事,必然就是老早有了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