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一百九十一章 百年不闻军令如山

大宋好屠夫 第一百九十一章 百年不闻军令如山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沧州,古时渤海郡,意为沧海之州。

如今沧州下辖三县,清池、盐山、南皮。沧州地界着实不小,西北有草地百万亩,少人烟,再北就是大辽。东南大片耕地,三县之地主要在沧州之南,人口比之中原其他州府算少,比之西北州府又多。

沧州府衙驻地就在清池,西边南皮县,东边盐山县。

万人队伍已入沧州,沧州知府吴懂带领三县主官齐聚清河等候迎接。

沧州虽为边疆之地,却是百年无战事,多年不设经略府,由知府吴懂主政此地,这吴懂也是初到任不久,年龄也不大,只有三十多岁,二十出头就中了进士,在东京为官多年,才下放沧州知府不到两年。

也是吴懂倒霉,几十年没有经略的沧州,到他一上任,就来了一个经略,心中自然也爽利不起来。

却是也知道这新来的经略是东京蔡太师的人,更知姓经略是个杀伐果断之人,吴懂心中自然也就起不了多少想法,蔡太师这座大山,实在有些吓人。

要说沧州,北宋年间,还有一个名人在此地当过官,便是这包拯包龙图,任河北转运使的时候,曾经驻在沧州。

“下官沧州知府吴懂,带沧州大小官员,见过经略相公!”吴懂便在这清河小城的城门迎接郑智,左边大小文官幞头双翅官帽,右边甲胄在身武官。

“多谢诸位同僚,郑某初来,还望诸位同心协力,不负皇恩。”郑智早已下马。说话间左右打量众人,吴懂面目白净间也显得年轻,一身官服一尘不染,一看就是一个标准的文人。

其余文官多周正整洁,面目也显得保养得当。却是这武官,郑智看得连连摇头,没见几人能穿戴一身整齐不缺的铁甲。虽然这一身五六十斤的铁甲实在不便宜,但是一个州府也没有穷到这个地步。

众星拱月把郑智迎进清河,吴知府自然与郑智并行,慢慢介绍城内左右街道事物。

郑智家属与手下主要几人也随着进了城池,剩余人都被一个武官迎往城边的军营校场。

一路之上这武馆急得抓耳挠腮,哪里想到新来的经略相公队伍如此庞大,军营自然不够用,便是这校场也废弃多时,长满了低矮的草木,哪里有地方安置这么多人马。

好在郑智麾下这些人,建个营寨,也能暂时安身。

城中经略府衙倒是备好了,虽然是买的民宅,改建了一个门头,却也不小,一应准备也妥当。

郑智坐在堂前,右边并排坐着知府。几地主官大致熟悉一下,上得茶水,再客套一二,众人也就不再言语,直把目光看向头前郑智。

郑智也知该自己发言说话了,慢慢放下并没有喝进去一口的茶杯,开口道:“承蒙官家圣恩抬举,差我来北地沧州经略,此来有两项事宜,一来整军备武,二来仁政一方。如今党项已颓,武备重心往宋辽边境转移,边境州府,武备稍有废弛,当重新整合。近来河北山东盗贼四起,沧州重地,更当秣兵厉马保一方平安。”

郑智话语已然清楚,第一件事就是要整军备武。堂下文官自然松了一口气,新官上任三把火,看来是烧不到他们身上了。

再看在场武官,自然面色沉重,自己手下军汉什么情况是清楚的。再看这新来的郑相公麾下军汉精锐,由不得这些武官心中不急。

在场虽然有人欢喜有人愁,却是也只能出言附和,表示对郑相公的支持。这郑相公的背景众人皆有听言,东京童枢密与蔡太师亲信,可不是玩笑。

郑智说完,吴知府自然也要发言:“郑相公来沧州,实乃沧州幸事,诸位当竭心用力,不负相公,不负圣恩。”

经略府衙门与知府衙门本就是两个系统,却是又有许多职权的重合,宋朝官场便是如此,一地官员总是互相掣肘。

等到众人散去,一切还得靠郑智自己。

第二日大早,郑智便往城外而去,城内也是贴出了布告,经略府重金聘请木瓦匠以及帮工。

城外也开始大兴土木,先建军营校场,再建酒坊。

城内许多空下来的民宅也被高价收买,用来安置西军士卒的家属。

又过几日,经略府发出第一道盖有大印的公文。点检沧州境内所有士卒,厢军禁军配军,七日内全部到清河来汇聚,各县一并送来名册。

吃空饷是整个大宋军队中最常见的事情,包络小种相公也吃了一万多的空饷,虽然这空饷也是为了养兵,却也是违法的,无人追究自然无事,追究起来也是罪过。

郑智这般,自然就是要把自己治下的军队进行一个整合。还要重新制作名册发往东京报备,自己手下这些西军自然就要入了沧州军籍。

一道经略府文书命令,整个沧州都躁动起来,各地都头管事叫苦连天,私下自然大骂郑相公。沧州北面靠近辽境,堡寨七座,往南一些又有两座堡寨。再往南进入三县之地,也有县城禁军,还有各地将养的厢军,堡寨牢城里的配军。在册就有一万多人。

七日时间,又要赶路往清河,又要凑人顶替名字去点检,哪里来得及,赶路时间都有些紧。

这些管事都头正在焦头烂额之间,经略府第二道文书又到,上书几个大字:七日之后,鼓响未到者,军令立斩!

几个字后,沧州经略制置使郑智,加盖鲜红大印!

一应事情,自有裴宣操持得妥妥当当。

从古至今,军法从不容情,众人皆知。却是这百年不战,历任知府文官,从来没有把军令当回事,自然也就没有了军令这回事。有甚者,更不把这军务当一回事,便是这枢密院来的粮饷都要过一道手再发下去。

却是又有人把军令拿来说话,军令当令行,那便是军令如山不容情。军令不当令行,那就是没有管制闲散度日。

这新来的郑相公,军令已下。当不当回事,自然由众人去看待,聪明不聪明也由众人去思虑。

郑智只管吩咐手下军汉与羌人,把这城外点将台再垒起来,把这校场重新平整出来。

沧州其余官员也等着看戏,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且看这郑相公的手段。

若是郑相公下令疏通河道,或是重新丈量治下田亩数量,重新整治户籍资料之类,那便是这些文官的事情了。却是这些命令,也要经过知府衙门走一道。

当然知府衙门也有责任配合,经略制置使可不是玩笑,宋朝设立出来,就是主管边境州府军政大权的,由不得众人怠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