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七百四十六章:节义千秋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七百四十六章:节义千秋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范文程奉主子之命来劝降洪承畴,到了软禁洪承畴的宅子让随从和看守全部退下,自己不慌不忙坐着察言观色。

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让清军不要存在痴心妄想,他准备为国尽忠,劝范文程给他家主子带话,早日给自己一个痛快。

范文程耐着性子听洪承畴发泄,决口不提招降之事,接下来与洪承畴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注意细节,大汉奸有水平,懂得细节决定成败之说。

二人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

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主子红歹是道:“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红歹是接受了范文程、鲍成先、张文衡等等大汉奸的建议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对待洪承畴。

汉奸们确实是毁了汉文明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付自己人驾轻就熟。

汉奸进言请陛下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洪承畴不是一个给脸不要脸之人,慢慢的就会顺坡下驴。

又过了几日,红歹是亲自去看望洪承畴,见他立而不跪根本不介意上前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结果让奴酋如愿,第一汉奸出现了,洪承畴成为红歹是智囊团成员之一。

洪承畴的投降直接影响了太多松山战役被俘的大明文官武将,选择投降的人立刻成为主流,只有宁前兵备道邱民仰、总兵官王廷臣、副将江翥、姚勋、朱文德等十几人宁死不降。

把仗打成了半吊子,红歹是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屠松山城,他把俘获的明军分配给八旗做阿哈,留下了不肯投降的十几位文官武将的性命。

上一次和“杀神”讨价还价,以张春一人换回来己方三员大将,这次留着十几位不肯变节的明国文武,保不准会用他们换些好处也未可知。

“纲常千古,节义千秋。”儒家的纲常伦理和个人的名节忠义,是历史评价一个人物的基本标准。

洪承畴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既不能抗敌报国,又辜负了皇帝的厚恩和朝野的厚望,竟然叛国投敌,当然要遗臭万年。

松山、塔山、杏山相继沦陷的噩耗报往京师,朝野震惊。

文官武将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战殉国无疑,皇帝极为悲痛,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祭祀洪承畴,“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并亲自致祭,颁布《悼洪经略文》昭告天下。

洪承畴得到了人臣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哀荣。

这位崇祯皇帝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如此大动作为何不探报仔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啊!

而崇祯就喜欢想当然,大明最高规格的祭奠即将成为闹剧。

祭到第九坛时,更大的噩耗传来:洪承畴降清了!朝廷赶紧停止对洪承畴的祭祀,来哭丧的文官武将改为上奏折口诛笔伐背主叛贼。

崇祯做的打自己脸的事情太多,从魏忠贤、袁崇焕到洪承畴,关键还是他才能有限,在太平盛世可以成为一个勤奋的帝王,在末世只能成为亡国之君,这是宿命,性格决定命运尔。

就在大明以为清军势必再次入关抢掠之时,出使‘南明’的使团回来了,同行的还有‘南明’回访使团,满朝文武得知南王预备亲自带兵北上消灭建奴人人兴高采烈。

大朝会,崇祯苍白的脸上有了些许血色,他问梁廷栋道:“爱卿,南王真的亲口表态,此次出兵辽东定然让建奴亡国灭种?”

梁廷栋大声道:“然也,南王即将发动海陆军不下三十万来辽东攻城略地,他肩负国仇家恨,这一次不会打蛇不死。”

闻听此言文武百官和皇帝都露出笑容,崇祯道:“爱卿劳苦功高,不知南王有何要求?”

“陛下,南王信守承诺,大明、‘南明’为兄弟之国血脉相连,他出兵不设前提。”

朝堂上一片哗然,诸多大臣对南王义举赞不绝口,连一旁侍立的王承恩都激动不已。

崇祯心里顿时舒服了许多,南王如此对待大明也不枉自己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妃。

崇祯不放心辽东局势,追问道:“爱卿,南王远在万里之外,兵马何时能够去辽东啊?”

“陛下,南王已经下达命令,‘华夏岛’驻军尽快赶去锦州南参战,辽东目前采取守势,等待大军汇集之时以优势兵力打包围歼灭战,尽可能把建奴骑兵留下,免得跑得满草原都是增加以后围剿的难度。”

嘶!文武百官和皇帝都发出这样的声音。南王太牛掰,不仅仅要攻城略地,还在考虑长治久安,根本没有把建奴千军万马放在眼里啊!

其实大明纯属被清军打怕了,殊不知这一次松山大战,建奴其实也伤筋动骨,短时间根本没有再次发动大战的能力。

况且锦州未失、宁远还在,离锦州南六十里的海边还有一个坚如磐石的滩头阵地,还有四万余敢战将士坚守。

即便“南明”不出手,红歹是如何收官也必须有大智慧。

清军名义上是取得大胜,相当于吃掉了十万明军,可是他们损失了几大千八旗子弟兵和一两万奴才兵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得到了几万俘虏可以继续挑选奴才兵,但是这些迫不得已归降的明军根本不可能给清军卖力,因此红歹是深刻意识到战力受损,短时间再次发动大规模破袭战恐怕难以服众。

而且很明显奴酋开始害怕了,他连历史上的松山大屠杀都没有敢做,有可能就是想留着一线便于后面政治谈判。

忠勇的何可纲在面临饿死边缘在战友都选择投降之时依然选择舍身取义,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如今何可纲是锦州主将,一定能够做到“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鱼死网破的锦州攻防战会死多少八旗甲兵?三万还是五万谁也无法预料,关键是清军消耗得起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