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六百六十二章:金融全球化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六百六十二章:金融全球化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科技的发展导致劳动效率提升,导致所有的成本都在下降。

综上所述,黄家战船、商船的建造成本压缩一半为时不远了。

此次贸易之旅不仅仅和诸多国家签署了友好通商的协议,大明的领事馆也即将在这些国家繁华的港口城市落地生根,当然“华夏大钱庄”某国分号也会应运而生。

修建大明领事馆的区域当然是购买地皮,这些地皮虽然不大但是会成为大明永久国土。

如果哪个国家胆敢背信弃义攻打大明领事馆,正好让好战的黄家军人找到了入侵这个国家的理由,那时候就不是赔偿黄金可以解决问题,让如此小国亡国灭种才是首选。

由于黄家的铸币工艺世界领先,铸造的银币和金币获得各国商人青睐。

那是因为西夷商人普遍使用的是西班牙人粗制滥造的银币,成色说不准,连重量都不靠谱。

本来汉人的铸币工艺就世界领先,黄家的工艺更是博采众长,标准化大生产的货币,成色相同重量相等,金币和银币的含量都在八成多,这一次被西夷用真金白银换了不少。

银币、金币兑换金银当然是足色,西夷用来兑换的金银成色不足需要折色。

大明船队有来自“华夏大钱庄”专业验看金银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大明比比皆是。

几乎大明每一个城市都有倾销店也叫倾银店的店铺,做的重要生意之一就是将碎银换为银锭,他们要是无法鉴定黄金、白银的成色,岂不是要把老婆都亏跑了?

但是倾银店这个营生在黄家体系根本不存在,因为黄家人民都使用华夏通宝金、银、铜币,没人傻兮兮用夹剪把银锭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称银子的重量买东西。

老百姓用金子、银子兑换华夏通宝直接去“华夏大钱庄”,大钱庄专门有倾银店老师傅培训合格的专业人才为老百姓服务。

现在黄家体系的老百姓已经不偷偷地在家里藏黄金、白银,都乐于使用金银币,都放心大胆把积蓄存入“华夏大钱庄”生息。

铸币抛去工本有足一成的利润,西夷选择使用华夏通宝,黄家当然表示欢迎,需要兑换金银币肯定满足他们的需求,把带回来的金银大量生产成金银币下一次还卖给他们。

不久的将来,使用华夏通宝的西夷会倍增。

那时候在西夷各国会冒出许多“华夏大钱庄”,毫无疑问办理异地存取的西夷会多不胜数。

他们把在南美洲、非洲掠夺的财富存入“华夏大钱庄”只要根据路程远近交纳百分之三到九的费用,就可以在欧洲自己国度的“华夏大钱庄”提取现款,何乐不为?

历史上就有太多西班牙运送贵金属的宝船在海上遭遇袭击或沉入大西洋,或变成了袭击者的缴获。

干这种勾当的不仅仅是海盗,他国海军也乐此不疲。

海上不太平,殖民者半辈子的积累有可能化为乌有,有了“华夏大钱庄”的异地存储,这些财富再也不会为他人做嫁衣。

跑海运的风险全部由大明舰队承担了,其实海上调运现金用不着时时刻刻进行,完全可以根据各大钱庄的现金流科学调配。

大规模运送金银币时采取重兵武力护航即可,调配合理会使得成本可控,汇水的收入又会让“华夏大钱庄”赚得不亦乐乎。

有泱泱大国大明的恐怖武力做保障,金融全球化的时刻即将到来,“华夏大钱庄”真真正正汇通天下的日子不会太久远了。

跟随出海的学者们很忙,事情太多,培育金鸡纳树、橡胶树那是尽在不言中,完善航海图册也必须尽快,黄家的地球仪升级正在进行中,太多不准确的地方会被修改。

“华夏发展”的船队今年还会跑一趟欧洲,明年正月的计划是环球之旅。

黄明道即将带领舰队从旧港出发,经过好望角通过麦哲伦海峡寻觅后世的夏威夷群岛,并且占领此地作为立足点,然后横跨太平洋到达硫磺岛后回“华夏岛”。

黄胜摆下庆功宴邀请所有远航归来的学者,正巧魏国公的大管家徐有宽又来到了“南华岛”,徐弘祖安排了家事也喜滋滋和徐有宽结伴而来。

徐有宽再次引荐了几位人才,他每一次来“南华岛”送人才都被礼遇,而且得到许多赏赐。

他干劲十足,乐呵呵回禀王爷,回南直隶后一定多派小厮去打听民间可有人才遗漏。

这一次来到的南直隶人才之中又有一位黄胜在后世有所耳闻。

此人叫方以智字密之,是明末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其实黄胜不知道这些,只知道方以智是明末四公子之一。

当然明末四公子由于侯恂的儿子侯方域变节,一泡屎坏了一缸酱。

方以智可不是软蛋是个铁骨铮铮的好汉,他在清兵大举南下时,曾联络东南抗清力量冒死作战,后来人马被清军击溃,方以智犹自转战。

最后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被捕,他坚贞不屈,清将为其正义所动,听任其出家。获释后,他不肯出仕,易服为僧,改名弘智,算得上全节而终。

黄胜和方以智谈论哲学、医学和物理,让他茅塞顿开。

吴有性和方以智以前就相熟,此时属于他乡遇故知当然要不醉不休。

他频频和方以智碰杯,席间不无得意的吴有性告知老友,黄家医学院已经研究出了一种能够根治疟疾的良药。

根治疟疾的良药?方以智被吸引了,他听吴有性和胡建亚含含糊糊告知,海外的物种太多,他们研究的时间太短,研究了万分之一恐怕都不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如此。

如果没有来自遥远海外的物种,如此能够救人无数的良药恐怕无法研制。

明朝时真的没有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黄花蒿的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写得明明白白,辛、苦,凉,无毒。主治小儿风寒惊热。

黄花蒿也就是臭蒿,在后世有了可以提取青蒿素的技术,八十年代后期才成为国际上防治疟疾的首选药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