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六百二十五章:建奴流寇唱双簧

几个汉奸见主子不耻下问,骨头立刻轻了几斤,一个个绞尽脑汁表现自己,当然说得头头是道。

红歹是和几个汉奸讨论了蒙古诸部、大明流贼、大明官军,特地议论了‘杀神’黄胜,认为机不可失,道:

“朕以为明国流寇已然成了气候,他们不断攻城掠地有利于我大金国,此时我大金军选择宣大一线破口而入,明国一定首尾难顾,流寇也会在被四面围剿之时得到喘息。”

范文程道:“大汗英明,如今微臣已经收买了许多探子,最远已经去了福建,明国黄胜如果有什么动作,大金国再也不会一无所知。”

红歹是道:“甚好,范先生辛苦了。明国朝廷那里还需打探仔细,要舍得花血本,朕要亲自领兵去宣大破口,对于明国的调度要洞若观火。”

范文程阴测测笑道:“大汗,微臣以为明国琼崖郡王应该分得清轻重,此次未必会出兵辽东,明国皇帝也会懂得权衡,断然不可能再次下旨让黄胜带兵。”

宁完我道:“黄胜虽然没有和明国反目,微臣以为也不远矣!明国不会用此人领兵,他自己带兵来辽东鏖战所费何所出?据说上一次黄胜替明国垫付了三百余万两军费到现在还没有讨要到手。”

红歹是沉吟道:“黄胜此人欲反明取而代之?还是欲在海南岛和交趾与我大金相仿另立一国?”

范文程道:“大汗,这其实不重要,无论那厮如何动作都有利于我大金国。微臣以为大金国也不去刺激那厮,大家先安无事善莫大焉!”

红歹是叹了一口气道:“唉!可惜那厮不肯与大金国联络,不然朕可以和他一起会攻大明,打下大明花花世界可以黄河为界各取所需。”

宁完我道:“大汗,微臣以为这完全是因为我大金立国之初杀戮太甚,黄胜一家老小死了二十余口,他耿耿于怀尔。”

红歹是道:“宁先生言之有理,唉!悔不当初,因此朕已经下达命令让八旗士卒少杀戮多俘获,免得让明国百姓极度仇视我大金国。”

几个汉奸都一起施礼道:“大汗圣明,怀柔政策才是王道,我大金有英主何愁他日坐拥天下。”

历史上就是因为出了红歹是,改变了野猪皮残酷对待汉人一杀了之的做派,海量汉奸成为了帮凶、成为了带路党毁了汉人江山。

红歹是和几位大汉奸细致地分析了黄胜,自认为判断正确,大金军削弱大明时黄胜按理说应该作壁上观。

计议已定,红歹是联合归附不久的察哈尔部和一部分蒙古部落出兵大明,继续御驾亲征。

他实在需要一些胜利消除跟黄胜较量时败北造成的不良影响,因为他想登基做皇帝。

崇祯七年正月,张凤仪率领的两千石柱兵和丈夫马祥麟带回的六千余人马在商洛府山阳县会师。

由于有了黄胜的搅局,张凤仪没有在崇祯六年春天率领孤军,在陕西商洛附近侯家庄被流寇团团包围,血战一场全军覆没为国捐躯,而是给予紫金梁部重创使其无法回陕西。

那是因为张凤仪的川军虽然不到两千,但是有黄家教习三十六人随军,他们带着四门四磅滑膛炮。

在形势危急之时,这四门火炮把冲锋流寇的勇气打没了,石柱兵的三百滑膛枪手在黄家教习指挥下,以列队前进中的三段击主动出击。

流寇们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战阵,再加上带领他们冲锋的大小头目不断被莫名其妙地打死,流寇喽啰们崩溃了。

打指挥官的好事当然是十八位黄家火枪手教习干的,有战马的、身上的装备好一些的、指手画脚的流寇理所当然是重点打击的目标。

教习都是黄家正兵战士,而且都是备选总旗官,使用的不是滑膛枪而是线膛枪,精准射击不在话下。

因此川军人数和被流寇包围地点和历史如出一辙,但是战斗力和士气有了天壤之别,张凤仪成功坚守住侯家庄堡垒。

在陕州附近合兵一处的川军有了小八千,被堵在商洛附近的紫金梁部插翅难逃,一场恶战后张凤仪和小姑子马香菱射伤敌酋后把他当场擒获。

擒获匪首紫金梁王自用,白杆兵获得剿寇第一大功,川军威名大振,得知在辽东战果辉煌的白杆兵已经回防,众流寇贼头暂时不敢觊觎四川。

崇祯七年六月,“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闯塌天”刘国能、“革里眼”贺一龙等等聚众十余万攻破兴安州平利县、旬阳县渡过黄洋河,继续向安康老城进发。

总督陈奇瑜与郧阳抚治卢象升合兵于上津,在牛蹄岭和狗脊关部下重乒,流寇见明军势大不敢战由毛坝迂回进攻兴安州安康老城。

明军固守安康老城,贼兵一时无法得手遂由毛坝退入车厢峡。不料,“峡四山峻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难出,”逐被明军团团包围。

明军居高临下垒石塞路,从山上投滚木巨石袭击敌军,或掷火把喷射猛火油烧山。贼兵被困峡内死伤众多,加之长途奔波又饿又乏,偏偏这时流寇军中断粮,贼兵雪上加霜。

这时对于大明简直是天赐良机,连年干旱的中原大地居然突降大雨,连绵二十天未晴,导致山洪暴发,峡水大涨,贼兵的弓箭都报废了,眼睁睁这些贼头会被一网打尽。

可惜、可叹,还是崇祯皇帝的“流寇亦是朕之赤子当抚之。”这一句话让五省总督陈奇瑜患得患失观望不前。

如果此战把那里的十万余皇帝口中的“朕之赤子”杀个干干净净,衮衮诸公一定会煽风点火说有伤天和,皇帝肯定需要人背黑锅,负责五省剿寇的陈奇瑜当然是最好的人选。

正当大明会剿流寇略显成效之时,后金军兵分四路攻掠宣府、大同地区。

建奴流寇配合默契如同唱双簧,这不是战略家红歹是刻意为之,打死我也不信。

于是乎,因为流寇被围困在车厢峡无法冲出,诸多在外围形成大包围圈参与围剿流寇的明军撤围,陆陆续续开始北上抵挡建奴的突然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