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六百零五章:荣誉感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六百零五章:荣誉感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江镇在朝廷的账面上只剩下一千余兵额,早就失去了毛文龙时代的辉煌。

朝廷的饷银连维持各军镇现状都难堪重负,重建东江镇还不知等到猴年马月,因此这个只剩下一千多人的东江镇总兵官是不是泡病假干私活没有几个人在意。

此时不会有谁会调东江镇人马出任务,因为一千多人驻守几个岛屿都力不从心,哪有人马可调,总兵官在不在东江镇只要负责本色的登莱巡抚不告黒状恐怕更加无人问津。

黄胜留在东江镇地盘有足四千正兵、辅兵,只能够领到朝廷一千多人打了七折的军饷和本色,这七折军费还是由于登莱巡抚茅元仪是自家人,监军太监吕直跟黄家关系不错的缘故。

黄胜代大明驻防东江镇诸岛每年的军饷、器械、粮草开销又得补贴进去超过十万两雪花银。

立功将士们都来到黄家湾岛集中,黄胜带着大家在双顶山英烈祠祭奠了烈士,在隆重的仪式下在数万军民的注视下给“锦州大捷”立下战功的将士颁发勋章。

黄家出现了太多胸前佩戴金质、银质、铜质勋章的猛士,这些人无疑成为黄家最受欢迎的人,学校经常邀请他们去讲战斗故事。

学生们发现崇拜的英雄来到身边当然无比激动,听了英雄的报告会,不知道多少孩子立志从军,争取长大了也成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

英雄的荣誉感使得每一位战士争相效仿,人人渴望得到证明自己战功的勋章。蓬勃发展的黄家体系军民同心,没有人畏惧上战场。

老百姓根本不介意开辟新天地,马上会有成千上万的汉人漂洋过海跟随家主去夺取苏门答腊岛。

荷香带着儿子准备随老爷去海南岛,她会继续担任秘书长跟随大军去马六甲抢地盘。

黄家湾岛管理后勤的工作交给了甄李氏、乐儿和李娟。

忠明堡有许多黄家人马集训,东江镇的岛屿又有黄家猛士驻守,黄家湾岛无需留下太多正兵驻守,这里有几万携带武器崇尚武力的汉民呢,黄胜只不过留下了一个把总人马。

十一月初海军编队和商船南下,黄胜依旧乘坐旗舰“华夏公爵号”,赵时敏新建造的“华夏郡王号”更大火力更猛,已经在试航阶段,肯定能够赶上去马六甲的海战。

南下的舰队一路顺风,七日后来到淮安府海州港,这里就是后世的连云港,在大明隶属于南直隶直辖。

黄胜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朝廷,没有完全控制海州,只不过通过赎买的方式购置了港口周边大片土地,现如今经营了五六年,海州港已经形成了一个没有城墙的城市。

海州港的繁荣程度已经超过海州城,黄家在港区雇佣了太多人工作,这里修建了许多大型仓库,修建的粮库拥有筒式粮仓近二百,满载可存粮一百五十万石左右。

海州港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南下北上的船只都以这里为一个主要补给地,这里同样形成了一个大明中部的货物集散地。

海州港虽然没有高大的城墙,但是这里有黄家戒备森严的私人仓储区,码头工人都是乡勇,有足三千,这些人在码头做工,收入稳定足以养活家小,所以对黄家的认同感堪比体系内子民。

码头工人的家小有一万多在海州生活、工作,当然这些工作机会大部分都来自黄家的投资。

在海州工作的黄家体系管理者有一千多,他们有些是“华夏大钱庄”海州分号的工作人员,有些是工程技术人员,有些是工厂管理者和邮局职工,还有保、甲、里、亭长。

海州的黄家屯田倒是不多,十几万亩而已,屯户有三千来户,这些农民以三丁出一丁的比例参加乡勇集训,也有一定的战斗力。

海州港没有城墙也不怕谁来攻打,这里真的被攻击时,黄家工作人员加上乡勇武装可以立刻凑出六七千,会有三成滑膛枪手和超过八百线膛枪手。

整个港区的建筑物都是以港口仓库为中心呈放射型外扩。乡勇来守卫这里比较容易,依托一栋栋民居的砖墙,敌人来了骑兵在火枪打击下会损失惨重。

在这里负责防务的最高长官是跟随黄胜九年多训练第一批马车夫的教官朱荣国,他的忠诚度无可挑剔,能力也可圈可点。

海州已经有十万左右来自河南的难民集结,他们都是从修建海州到徐州的官道工地上刚刚撤下来,因为天渐渐地冷了,在冰天雪地里去修路太儿戏。

港口离库区不远有专门修建的难民营,住房以两层大通铺的形式提供难民住宿。

每一间屋子可以容纳八十人不觉得拥挤,当然会有供暖的蜂窝煤炉,所有人都不许喝生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杯子和黄家发放的毛巾。

河南军情处主官马跃特意赶来海州港汇报这小半年在归德府的发展情况。

他和许四九、孙振怀带着五十人在五月底由高见陪同赶到睢州,高智勇喜出望外,立刻觉得有了主心骨。

此时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整个中原大地饥民四起,太多州府都紧闭城门束手无策,高智勇也同样如此。

秋粮还没有成熟,由于旱灾严重即便收获也不足以让老百姓生存,这个时候满地都是需要接济的难民,而官府根本无力承担职责,因为他们手中没有足够的粮食。

许四九当天就开始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开设粥厂给难民一天提供两餐,每顿一碗粘稠的粥外加一个炊饼,虽然不足以让难民饱食,也能够让大部分人获得七分饱。

这完全是因为知州大人高智勇无条件信任黄胜的缘故,黄家的粮食还没有运来,他仗着胆子把官仓的粮食借给许四九施粥。

如果黄家不能运来粮食,整个睢州军民、官吏都会因为没有存粮无法坚守城池,如果官吏都弃城而走去逃荒,高智勇被朝廷斩立决应该十之**。

睢州放粥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开,更多流民往睢州两县聚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