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五百八十四章:走马换将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五百八十四章:走马换将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归德府在开封府和徐州之间,离黄家在海州经营的粮食物资转运和海船补给基地不算太远。

黄胜正在考虑大量转移河南的失地农民,既然高智勇在睢州,黄家干脆把他治下的考城、柘城两县的巡检职位拿下,再运作几个团练武官,搞起一个三五千人马左右的地方武装应该不会太引人注目。

有了自己的武力做保障,在归德府开设粥厂接济饥民时就不会被哄抢而使得工作人员出现死伤,导致物资、粮食被一抢而空。

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末世尽显的年月,法度已经被彻底摧毁,人类会蜕变成为野兽,易子而食,杀人而食屡见不鲜,道德、伦理荡然无存。

施粥这样的好事做不下去,结果就是良民被饿死,暴民活了下来,这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会让更多良民走上犯罪道路,形成恶性循环。

接受难民投奔也需要足够的武力才能够维持秩序,有组织的带领他们去海州时也必须武力监控才能成行。因此在中原地区有一支黄家控制的武装存在至关重要。

黄胜当即叫来亲兵队试百总马跃和孙振怀,又叫来宣传队正许四九,让他们挑选三十个亲兵队战士和二十个宣传队辅兵跟随高见去河南公干。

这是一个良好的机会,故土难离的中原老百姓即将由于生存状况极度恶劣根本活不下去而被动迁徙。

许四九的任务是发动群众离开河南去海州再转运他们南下去交趾修路,让他们慢慢适应了热带气候,再好吃好喝调养一段时间后远赴马六甲分配田亩屯垦。

宣传战要搞得有声有色,要在所有城池醒目处留下宣传画和标语,提示老百姓千万不要从贼,活不下去只要追随“战神”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温饱。

留下的宣传画和标语还要警告盗匪、山贼、流寇不要肆意屠杀,否则有朝一日落到“战神”人马手里保证会一个个活扒了他们的皮。

马跃和孙振怀的任务是发展武装训练民壮,最起码要让考城、柘城两县能够对抗流寇,所需武器和装备备直接联络负责海州乡勇集训的朱荣国供给。

黄胜也给这三个武官作出承诺,他们能够在河南发展出多少人马,以后的职务会参照他们麾下人马达到黄家战士标准的数量来决定他们的升迁。

但是也提醒他们千万不能让害群之马混进黄家队伍,招募民壮进行乡勇训练之时,要挑选拖家带口之人,有族长作保之人。

最好是一个家庭里两丁或者三丁抽一,不许选只有一个男丁的家庭。

如果出现孤零零一个大男人来投靠说不清来历,也不能放其离开,因为说不定这个人就会铤而走险成为暴民,这人也有可能是流寇的探子。

可以让几个有家庭的男丁盯住无法证明清白的人,一同去海州乘船南下转运交趾省,到了哪里不管这些人以前是不是好人都会被好人了。

因为交趾省的保甲联防和帮扶体系已经完善,在异乡人单势孤的流民不可能有机会铤而走险。

况且他们会得到工作,能够通过可以承受的劳动获得温饱,慢慢的就会积攒下工钱,最后肯定会安心在交趾成家立业。

所有的汉人都不用愁找不到老婆,交趾的女人多着呢,绝对阴盛阳衰,以后还会有苏门答腊岛被俘获的女子送到交趾。

总而言之黄家的目的是救人,马上能够判断出清白的可以留下成为拿七钱银子四斗米的乡勇,这些人可不是如黄家乡勇那般业余时间操练,他们其实是军管,每天训练。

这一种模式如同宋朝在大灾之年大量招募厢军如出一辙,这个办法很科学,把流民里的强壮之人挑选出来,给他们温饱,组织他们集体劳动,当然会减少了流民集体暴动的风险。

经过训练和考察政治表现,不断提高认真训练努力工作的乡勇待遇,最后可以给予战斗技能突出和政治表现良好的乡勇黄家辅兵待遇,发放一两五钱银子的月饷,八斗米的本色。

在大饥荒的年月,本色能够领八斗米,可以养活老小四五口人,如果他们用大米换粗粮,再混合着野菜喝稀的,十个人也能够活下来。

况且这些兵丁还有一两五钱银子的月饷呢,他们拿到的都是华夏通宝,在黄家米行可以买到相对平价的粮食。

给了这些待遇何愁中原地区招募的辅兵不归心,再通过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能写会算,以后说不定会成为对抗流寇的中坚力量。

黄胜跟孙振怀、马跃、许四九面授机宜之时,张有禄、刘大碗等等赞画部、后勤部军官都在旁听记录。

他们都知道黄家地盘越来越大,需要的人口多多益善,赞画部会制定计划,后勤部会有效配合许四九几个去中原落地生根。

高见设身处地感受到南国公的办事效率,居然当天就派出亲兵要求自己亲自送他们去二公子那里,他当然满口答应,一刻也不耽误乘坐海船南下去海州转道河南。

崇祯六年五月初,锦州前线无战事,双方在讨价还价进行交换战俘谈判。

王应朝收到了八小的回信大怒,明军逮住的不仅仅是建奴高官,还应该是伪后金国的皇亲国戚,随随便便一个人都应该能够换回一个大明的四品官员。

可是奴酋居然狮子开大口,要求以一换三,岂有此理。大太监回信狠狠地嘲笑了红歹是,质问是不是伪后金国的大臣三人才能算一人?

双方你来我往每天写信打嘴仗,一直打了七八天,老脸皮厚的红歹是就是不肯以一换一,坚持换回三人。

王应朝虽然骂痛快了,但是束手无策,因为奴酋根本不要脸,他没办法只好请示南国公。

眼看着马上就是五月中旬,天气越来越热,再耗下去想必建奴一定更加难熬,黄胜虽然不急却也不能在拖下去了,因为锦州粮食告罄就在这几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