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五百三十七章:刀下留人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五百三十七章:刀下留人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黑虎这一两年名声赫赫,长山之战大明损兵折将,唯有他得斩获数百全师而归。登莱平叛又是再建功勋,亲自射杀罪魁祸首李九成,得第一大功。

徐光启跟武人素无来往,也闻黑虎之名久矣!见是他出手阻挠行刑认为十之**能够成功终于放心了。

救科学家孙元化是政治任务,救下他,还要让他对崇祯朝廷完全失望再也不抱幻想。

钱猛上上下下都打点了,一起斩首的有十几人,军情处运作一番,不是一起挥刀,十几颗人头同时滚落,而是先后开刀问斩,孙元化排在倒数第二。

黄胜认为登莱糜烂太多老百姓死于乱军之中,这完全是孙元化用人不当调度无方导致,他被朝廷正法其实也不算太冤枉。

因此救他一命也要吓他个半死,给他应有的惩罚。

让他眼睁睁瞧见和他一起处斩的一颗颗人头滚落,在钢刀挥起对准他的后颈而去之时才会出现一声断喝。

九月十二的京师菜市口人山人海,懦弱的汉人不知为何总喜爱看血淋淋的斩首现场,身穿红色囚衣的一干人犯被验明正身。

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脸色煞白的孙元化嘴唇蠕动,有可能想说些什么,可是什么话也说不出。

忽然惊天动地的哭喊声由远到近,那是他的结发妻子带来食盒和断头酒送老爷上路。

看着老妻爱子,看着跪了一地的家人,科学家再也忍不住,涕泪长流。菜市口一干人犯家眷的哭声直冲云霄。

午时三刻到!监斩官验明正身令签扔下,许多哭晕当场的亲眷被拖出现场。

雪亮的鬼头刀挥舞,一个个大好头颅落地,就在孙元化闭目等死之时,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刀下留人”。

不会出现意外,这是导演部的预案,刽子手早就得了好处,挥刀时没有人及时制止他也会等着人来喊停。

引颈受戮的孙元化缓缓睁开双眼,一个扁脸小眼睛黑黑的汉子正笑嘻嘻看着自己。孙元化认识此人,好友麾下家将黑虎。

谁不怕死,孙元化早就被吓瘫软了,此时此刻哆哆嗦嗦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却不争气的哗哗流淌。

黑虎高声对围观者道:“我黑虎还是一小卒时得孙元化大人恩惠和提携才有今天,饮水当思源,今日愿舍弃所有的军功和封赏救恩主,这就会去求圣上法外施恩。”

老百姓就是来瞧热闹而已,见出现了意外一个个兴奋莫名,他们听了黑虎之言,立刻起哄纷纷叫起好来,“黑虎大人高义。”

“黑虎将军义薄云天。”

“好汉,好样儿的!知恩图报真大丈夫也。”黑虎心里暗笑,“妈的,这个文官老爷孙元化以前都没拿正眼瞧老子,什么时候与老子有恩了。”

他转身对刽子手道:“打扰诸位公务喽,你们继续吧!”

刽子手来到最后一个人面前举刀,那位正是张焘,这小子在危急时刻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不管不顾了。

他扯开嗓子嚎叫道:“黑虎大人,救命啊。呜呜呜……,卑职也死战叛军不肯投敌,菜市口一刀不公平啊!呜呜呜……,黑虎大人救命……。”

黑虎这个人心软,见堂堂一个总兵官落得如此下场哭得稀里哗啦有些于心不忍,于是干了计划外的买卖,对刽子手道:“尔等莫急,待本官试着求求圣上,说不定圣上留下张总兵性命也未可知。”

所有的刽子手都拿了好处,当然没有人非得出头砍脑袋,就暂停了行刑。

几个监斩官也得了招呼,此刻乐滋滋瞧热闹,没有一人逼着刽子手动刀行刑。东厂、锦衣卫派来监视的档头、校尉知道南安侯和厂公的关系,根本没人阻止。

菜市口发生的故事很快就传入紫禁城,崇祯皇帝得知戏剧里行刑现场有人高喊“刀下留人”的故事,在本朝上演了现实版,有些哭笑不得。

他还无法发作,因为黑虎在救人时的一番话让年轻的皇帝听着舒服,他认为知恩图报之人才可以信赖。

黑虎本来就是异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恐怕不甚了了,做出如此举措也可以谅解。

黑虎来到紫禁城外跪求,崇祯皇帝不见,下旨把孙元化和张焘收监再议。

本来皇帝以为黑虎会一直跪求不走呢,谁知黑虎知道圣旨下达暂时收监孙元化不行刑了,他认为已经完成了家主交代的任务,自己爬起来回家了。

崇祯皇帝哑然失笑,更加笃定的认为黑虎是个没有心机的实在人,此时已经有了成全黑虎的意思。

崇祯皇帝是个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脾气,要是死缠烂打逼其就范,可能适得其反,这位黑虎马马虎虎救人反而歪打正着。

黑虎来了京师快一个月,他在京师没有置办宅院,根本不客气直接入住南安侯府邸。

刚刚来到大门口,见门前跪了一地的人,那是孙家、张家亲眷,来了一共一二百口之多。

黑虎本来纯粹是为了完成家主的任务救人,此时见到感恩戴德的两家子有了救人于危难的快感觉得很有意思。

他一一扶起众人,表态自己会竭尽全力求圣天子法外施恩,众人纷纷磕头千恩万谢后慢慢散去。

优哉游哉的黄胜和心不在焉的徐光启一同乘坐轿车回京,在路上碰到了从京师打马疾驰而来的徐光启家丁。

徐阁老得知真的把孙元化救下马上安心下来,情绪高了,开始和黄胜谈论几何原理,农业科技,慢慢悠悠走了三天,徐光启已经被黄胜的博学叹服。

科学家老怀大慰认为终于觅得知音,一口答应把自己毕生心血撰写的几部巨著交给黄家刊印,以流传天下。

黄胜当然更加高兴,因为科学家徐阁老知道黄胜拥有太多田亩,这些田亩连圣上都默认了。他一直提倡在北方广泛种植番薯和玉米,并且在天津卫搞了几十亩良田亲自指导种植。

经过几年研究,改良的品种早已经问世,可惜朝廷人浮于事,没有哪位官员重视此研究成果。

黄胜不仅重视,还主动要求徐光启把那些追随他一起搞农业科研的家丁和农夫全部借用给黄家,保证北直隶明年最少种植五十万亩番薯,三十万亩玉米,以后会逐步推广种植面积。

徐光启立志研究农作物的目的就是为国为民,根本没有考虑过个人得失,见黄胜如此热心为民,老眼含泪,他认为平身所学终于不会被埋没,马上可以发挥作用。

他表态要人要种子一句话,自己都可以亲自下田间地头去指导农民种植。

两人同车三天,到达京师时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黄胜又会多出一个当朝阁老力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