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五百三十二章: 去日本海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五百三十二章: 去日本海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胜有了钱粮,不仅在自己体系内投资拉动内需,还在大明的许多州府大兴土木,一个个“华夏大钱庄”拔地而起,一座座大剧院争奇斗艳。

京师外城的大剧院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内装修也即将完工马上将要投入使用,这个地标建筑落成带动周边地价涨了一倍都不止。

紧靠大剧院的地皮当然被黄家预先拿下,修建的“华夏大钱庄”京师外城分号已经对外营业。

同时修建的临街商铺还没有完成就销售一空,赚了多少没人知道,反正几十艘战船的建造银子有了着落。

黄胜修建钱庄、剧院包括周边商铺的模式和后世的万达广场异曲同工,投资获得回报的准确率远远地高于万达广场,目前百分百,获利每一次都能够翻倍。

这完全得益于大明政府没有从地皮费里厚颜无耻的拿去了大头,又没有后世诸多不一而足的税费。

黄家不仅仅赚了银子,还直接带动了城市规划新理念,大明城池的卫生管理向好的趋势发展,特别是南直隶的城池,粪便成堆垃圾遍地的景象根本不可能出现。

疫病流行源于脏乱差,改善了居住条件,搞好了环境卫生就会较好的遏制时疫蔓延。黄胜可以打包票,自己的领地大规模爆发鼠疫的可能性全无。

黄家广纳人才,黄胜布置军情处特工在各地寻访大工匠和名医。

由于家主无比重视工匠,给了这些在大明地位卑贱的匠户足够的尊重,还给了他们依靠劳动和发明创造获取财富的机会。

上行下效民间广泛传播,黄家厚待工匠的名声大噪,在大明沿海简直是家喻户晓。

太多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主动投靠,一大家子被拖累无法逃跑的工匠只要能够联络到“华夏大钱庄”的工作人员就完事大吉。

因为牛皮哄哄的南安侯家丁指名道姓要几户工匠,地方上谁敢说半个不字。太多大明的城门口贴着南安侯黄家招募工匠、医生、水手的告示,投效黄家的人民络绎不绝。

去年春天,负责南直隶军情处的易发才推荐了一位名医来到黄家工作。

这位江南名医姓吴名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他就是《温疫论》的编撰人,当然此时他还没有写出这部医学巨著。

吴又可来到黄家湾岛已经独立出来的医科专业学校,本来只不过答应易发才来看看而已的他被这里吸引了。

黄家医科学校如今有试验医院十几家,医生有三四百,学校在读的学生有八百多,在实习的学生有二百余。

胡建亚已经是校长,他亲自接待吴又可,根本不敝扫自珍,大大方方带他参观学校和医院,并且展示诸多研究成果。

根本无需多言,这位具备“医者父母心”的江南名医乐滋滋留在黄家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每天坐诊,他把未完成的几部医书拿出来跟胡建亚等等资深医务工作者共同探讨。

像吴又可这样的大明名医黄家已经挖来了好几十,自己体系培养的中西合璧医务工作者又有几百,他们互相学习融会贯通,实力自然蒸蒸日上。

有了团队,有了超时代的理念、有了领先世界的医务技术,最重要的是有不设上限的资金扶持,黄家对流行病的研究突飞猛进。

黄胜懂得如何提高黄家医务工作者的整体水平,首先不能闭门造车,医术的提高是建立在成功治愈许多病人的基础上。

因此黄家体系每一位有教学任务的优秀医生每年都要去基层医院坐诊,各地医院的医生不定期回学校深造。

遇到疑难杂症都要进行会诊,无论是否成功救治都要把经过和得失形成文字。

现在的黄家湾岛、“华夏岛”和舟山岛的医院已经名声大噪,许多病人根本不是黄家体系人民,而是大明商人的家眷为了求医问药特意寻来住院治疗。

现在领地多了,人口暴增,海南岛、交趾的医院也在络绎不绝的开设之中,太多完成实习的毕业生走向治病救人的伟大工作岗位。

————

崇祯四年十一月底,黄明理带着为数不多的新式战舰来到“华夏岛”。

赵时敏去海南岛、交趾转了一圈也回来了,他知道“华夏岛”这个领地太重要,不敢外出太久。留下了一部分大师傅和设计师在海南岛的新船坞建造“驱逐舰”。

“华夏岛”有太多战士的家眷在这里工作、生活,现在岛上所有的工厂和作坊都在盈利,商贸已经形成规模,各国商船络绎不绝。

如此富庶且商业繁荣的地方会有不少宵小觊觎,来往的外国商船如果发现有机可乘,也不会介意来打劫一把跑路。

这里是赵时敏姐弟的心血,姐姐刚刚生产不久,不能太操劳,他当然放心不下,总要时时刻刻看着才会安心。

黄明理拉着赵时敏详详细细问了家主夺取交趾的战况,得知那里已经被完全拿下兴奋不已,他知道交趾大着呢,黄家得到了这个地盘已经有了一个中等国家的实力。

赵时敏得知黄明理要去支援李国助海战倭寇,决定把新下水的战船和“华夏岛”留守的新式战船交与黄明理指挥,把今年毕业刚刚服役的海军水手炮手全部充实到各舰,兵力足够。

赵时敏留下韩宽的骑兵把总留守,让黄明理把马五的火枪手把总全部带上,肖长贵的炮兵带去一半。

韩宽他们驻守“华夏岛”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有了这些时间当然会训练出太多热兵器部队,最关键的条件是兵源素质一年好于一年,这完全得益于黄家普及教育。

现在由于实力大不相同,学校已经开办了许多,学期也相应增加,可不是刚开始完全是速成,仅仅以识字会简单算术为主。

现在黄家体系依旧提供免费教育,基本教育由两三年变成了足六年,三年是小学、还有三年是高小。

三年中学也是免费但不是普及教育,而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中学毕业愿意继续深造通过考试升入大学依旧是免费。

孩子们无论男女满七周岁必须入学,新移民的孩子超过了入学年龄也必须入学,低于十四岁一样在学校从读一年级开始,超过十四岁就需要去成人夜校专门开办的少年班读书识字。

古代所谓的十年寒窗而已,黄家一个中学生就实打实苦读九年,学到的知识恐怕比秀才、举人多出太多。大学生都会学习十二年,以后这些人走向工作岗位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新景象?

知识改变命运不是空谈,科学改进生产力不是梦想,学生们接受了黄胜务实、实用的教育和培养,他们让汉文明继续傲立世界之巅大有可能。

黄家所有的学校都进行军训,孩子们才十一二岁就有许多会打燧发枪,人人都听得懂号鼓,都知道服从命令听指挥。

有了好兵源,马五、韩宽几个带着一千余战士这段时间成功训练了太多乡勇和辅兵。

去年十月份出动了一万三千高级乡勇去交趾参战,如今“华夏岛”又有了五千中级乡勇通过考试成为了高级乡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