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四百四十八章: 难望项背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四百四十八章: 难望项背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墨客骚人都在寻章摘句,也并非人人都是为了金子留下文章,而是如果文章出彩会随着剧组的流动海报亭去大明各地宣传。无广告的站点。

文人最爱扬名,当然人人希望夺魁名扬天下,为了写出惊世华章,不知道多少老夫子揪落了白发几许焉?

评选绝对公平,每一篇好文章或者诗篇前都有一个封闭的箱子,看完戏的观众只需要把票根投入自己认为最好文章对应的箱子里即可。

太多入闱的饱学鸿儒开始焦躁不安,人人都派出家丁甚至亲自出马拉票,一时间大剧院门口几位满面春风的大儒,在来往于大剧院的票友间寒暄套近乎推销自己的大作,成为了王恭厂一景。

国子监的莘莘学子每天都来读海报亭展出的新人新作,或读得摇头晃脑或品头论足,王恭厂大剧院门口成为了酸儒的聚集地,一时间酸不可闻。

无数京师达官贵人、士子、举子惊叹黄大人太会玩,雅俗共赏玩得超凡脱俗!每一次来到京师都会留下太多喝彩太多追捧。

总会惹得太多自认为才高八斗之人难望其项背,现在所有人都被双星下凡的黄大人虐习惯了,没有一个人不把他当做神一样的存在,也没有人敢和他去攀比个高下也!

“直捣巢穴”的连环画正在紧锣密鼓创作修改中,要一两个月后才会出现在市场上,届时会让许多无缘看到大戏的老百姓看到图文并茂的正能量作品,反建奴的号角将要吹遍神州大地。

剧组的大戏受到了追捧,连崇祯皇帝都高高兴兴带着后宫佳丽看了超过三场,“辽沈大捷”的封赏还没有落实,剧组就率先得到了实惠,所有人都变成了伟大的农民。

士农工商,这里的士不是士兵,而是士大夫也就是达官贵人统治阶级。大明朝农民的地位仅仅低于官老爷啊!徐佛家、柳如是等等佳丽为此哭得一塌糊涂。

不仅如此,天启帝的美女皇后张焉和崇祯皇帝的周皇后都给了剧组不菲的赏赐,崇祯皇帝一家子都勤俭节约,这一次给的赏赐不可谓奢侈了一把。

皇帝早就得知剧组居然远赴辽东前线为在那里苦战的将士们献艺,他当然要弘扬正气,厚赏剧组就是表明朝廷的一贯方针,嘉勉每一位为了抗奴大业而付出的大明子民宣示了朝廷绝不与后金妥协的态度。

崇祯得知如此正能量的“直捣巢穴”大戏准备全国公演,大力支持,下旨剧组所到之地最高官员必须亲自接待安排,哪怕是巡抚也要为剧组做好服务。

因为他上一次看过“血火辽东”最后郁闷了几个月心情都不好,而这部大戏让他龙颜大悦,心底萌发出唐宗宋祖也可能被他超越的感觉。

皇帝如此态度,黄胜名利双收又是板上钉钉也!

剧组的最高领导蓝彩儿可高兴了,她根本想不到成为了有品级的女官,那是她多次陪着两位皇后看戏,张焉皇后替她讨了封赏。

崇祯皇帝中旨下达,蓝彩儿得到了正五品尚仪女官的虚衔。为何是虚的?

因为大明女官为六局一司,都是在皇宫大内服务。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品级皆为正五、六品。根本不是有些描述皇宫里伺候人管理宫女的女官也会有正一品正二品之类的存在。

如果皇宫这么搞,正一二品大员的命妇还有什么荣誉可言?

正五品尚仪乃是在皇宫大内的最高级别女官之一,掌礼仪、起居之事。蓝彩儿当然不可能进宫去伺候人,因此只不过得个品级得个荣誉而已。

这完全是得益于善于体贴人的张焉皇后,她得知彩儿在南直隶募捐了几十万两银子,然后主动去辽东激励明军将士并且把银子全部交给黄大人赏赐给了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张焉知道蓝彩儿出身卑贱,乃是贱籍,如今成为了黄大人的妾室。明朝根本没有三妻四妾,而是一妻多妾,因此无法给蓝彩儿诰命夫人的恩赏。

聪慧的张焉皇后知道变通,请崇祯皇帝以女官封赏蓝彩儿。

崇祯也想好好封赏这个剧组核心人物,只是觉得无从下手,人家好像不差钱,出手大方,自己的内帑却日渐减少,给财物看来没有意义,她一个妾室又无法给诰命。

嫂子张焉皇后的提议让他觉得别开生面,以后如果再有类似于蓝彩儿这般身份之人立功就完全好封赏矣!这还比较简单,这是皇帝的家事根本不需要内阁批红,一道中旨就完事大吉。

蓝彩儿得到了官位让所有的剧组成员热血沸腾,太多有追求有才华如徐佛家、如梦、柳如是等等都暗下决心努力工作,以后得一官半职不枉此生。

由此可见在封建王朝人人心里都有官瘾啊!连女子也不例外。

晚上乐滋滋穿上正五品女官服饰的彩儿别有一番娇媚,把黄胜心底的恶趣味撩拨上来……。

“老爷,您别急,待奴家脱了官服,可舍不得把官服弄皱了……。”

“别脱,乖,就这么趴着……。”

“哦!……老爷,您今天怎么了,奴家有些吃不消呢……。”

制服诱惑果然妙不可言,这个春夜激情似火。

朝廷回归原轨道,朝堂上衮衮诸公的相互扯皮正式拉开帷幕。

这完全是因为黄家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救助北直隶战争难民,太多衣食无着之人拖家带口远赴海外谋生,大部分故土难离的北直隶老百姓都得到了黄家的衣食。

黄家救治难民很科学,只给饭食不给粮食,也就意味着服从管理天天在施粥地点附近才能够吃饱肚子,刚刚开始有许多名下有土地却因为粮食被抢光了的地主和家仆也想吃白食。

地主都是大户人家,在当地十有**是名流,认识他们的佃户、乡民太多了,很快他们就被群众举报了,土地即是财产,有财产怎么能够领救济?

太多地主见无法混白食,只能用土地换温饱也!

黄胜之所以挺身而出给嗷嗷待哺的兵灾难民不遗余力的帮助,是因为知道大明“众正盈朝”的办事效率。

春耕在即,等他们扯皮结束说不准会误了农时,没有了今年的收成不知道会导致多少老百姓饥寒交迫也,因此黄家越俎代庖主动救济百姓不设前提,哪怕授人以柄也要不遗余力。

名利?浮云而已!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得获得生存的权力,为此黄胜不遗余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