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三百八十二章:黄金时代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三百八十二章:黄金时代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少年天子第二天就在朝堂让满朝文武看郑一官海盗团伙的口供,然后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崇祯皇帝就让建议诏安郑一官的官员回家抱孙子去了。

一下子开革了十几个大臣足以证明皇帝的态度,郑一官注定永远不可能成为大明武将。黄胜的谋划彻彻底底成功。

黄家跑南洋的船队回程时路过临高,近一年的经营临高已经有了十三万亩土地归宿黄胜名下,人口有了一万余。

马三贿赂海南卫儋州所的主官拿到了两个试百户的卫所官头衔,如今麾下都是打着卫所军的旗号。

马三几个已经训练出一千余乡勇,熊家也有了足三百家丁,两家合兵一处不断消灭附近盗匪,名利双收,熊兆珪不穷了,接待黄大人的酒宴有了山珍海味。

大明朝末年,封建地主武装是事实存在的一股力量,太多匪寇横行的地方都有以家族、宗族结寨自保的私人武装存在,往往他们的战斗力比卫所军还有强几分。

据说那个嫁衣王李独眼就是在九宫山被封建地主武装干掉的。

但是这些私人武装有局限性,他们只知道守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管盗匪还是官军一样对待,因为明末的兵匪一家,谁都一样的祸害百姓。

他们守卫家乡人人奋勇,要是让他们背井离乡为国家而战根本做不到。

海南有黄家的私人武装存在根本不是问题,这里天高皇帝远。况且马三、葛呈杰带着队伍从来不骚扰乡里还结交官府,又有卫所军的虎皮,这一年混得风生水起。

本来黄胜还准备在临高留下一些大米,谁知马三表示根本不需要,他们的粮食足够,明年还会有不少富余。

这里也是一年三熟,土地肥沃,水利设施投入使用后亩产达到两石稻谷。

春天黄明道已经带来许多设备和工人,这里的水泥厂已经投产,马三早就派葛呈杰渡海去雷州收留灾民,只是雷州人口有限才搞了一千余户,他现在别的都不要,只想要大量人口。

马三已经有了成就感,他简直如同县太爷一般,临高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可以过问,好武不喜文的熊兆珪本来就不喜欢管理琐事,见马三这位五品武官有能力且细心,就把自己该处理的一些公务也让马三代劳。

眼看着一个贫穷的下县在自己带着兄弟们的打理下经济水平直线上升,良好的治安环境已经向邻县扩展,一群年轻人不闹着要回去了,他们表态再干一两年,在不影响临高布防的前提下争取拉出一个千总战士随家主转战四方。

黄胜不仅留下了移民来此的黄家湾岛一百户基层力量,还留下了一路抓捕的海船上的汉人七百余。

加上去年冬天许心素送来了一千户,临高有了隶属于黄家的老百姓一万大几千,黄胜布置马三在港口修建一个堡垒,补充了三十位基层军官、留下了五艘哨马船、两艘草撇船、十艘马船以及配套的水手、炮手和武官。

熊兆珪为了黄家在此养兵的合法性,也动用了关系申请在临高设立了一个巡检司,由熊大担任九品巡检。

巡检司的人马不是正兵,他们的人数说不准,饷银由当地供应,少的只有几十人多的有几百。

朝廷不会来点验区区巡检司的人马,有了这个庇护伞又在穷乡僻壤的琼州,悄悄地发展几千人马不会有太多顾忌,毕竟这里盗匪猖獗,朝廷力有不逮,县太爷训练乡勇自保完全说得过去。

本来在临高无比憋屈的熊兆珪经过一年不断的带着人马消灭盗匪,觉得日子充实多了,他在黄胜准备离开的时候特意来和黄大人交流。

“黄大人,熊某其实是在不耐烦做个县太爷,能否有朝一日调某去关前道效力,哪怕转为武官也成。”

黄胜经营临高有熊兆珪帮衬着方便多了,这个紧要关头可不能让他撂挑子,黄胜道:“熊大人,不可如此,你在临高好好干,现在这里刚刚开始发展,怎么着也争取留任再干三年。”

“啊?还要争取留任?这也太闷了”

“这样,本官和你约定,只要你再接着干临高知县三年,到时候本官动用关系保举你去关前道任赞画将军如何?”

熊兆珪知道人家黄大人在丁忧期,远离朝廷,此时想调他去辽东可无法办到,就答应了黄胜的三年之约。

船队满载而归,一路抢劫还多出了五十几艘三号福船以上级海船,黄家实力自然又有了显著提升。

黄胜回到黄家湾岛时已经是九月初七,整整出海三个多月收获巨大。

带出去四十万两成本银的货物换回了八十余万石粮食,四万石蔗糖,五百万斤棉花,二百六十万斤黄铜锭还有许多南洋特产。

银子一两都没有带回来,还把海贸合伙人的运费也花光了,带回十万两黄金。

做生意的利润可没有如此之多,关键是抢劫捞到了比三号福船大的海船五十余艘,船上的货物卖了一百余万两,抓了各国水手超过一千人。

黄胜经过连续四年海贸,终于设身处地领略了这个大航海的黄金时代。

怪不得欧洲那些小国居然有了瓜分全世界的胃口,他们如果不是人口的局限,以垄断海洋贸易带来的暴利还真有做到的可能。

黄胜在这两年里,陆军还是按部就班慢慢扩充,水师的战士已经暴增一倍有余,已经从火枪手百总挑选出来三百老兵提升为总旗官充实到了水师战船担任船长、大副、二副等官职。

这些火枪手也是航海内行,最少跟着家主远航三次,黄胜一直引导少年开眼看世界,航海知识是主要课题,连蒙古人黑虎、黑豹几个对航海都一知半解。

今年会有一千知识青年水手毕业分配到新式战船工作,这还不够,还要大量补充知识青年军官加强水师的管理。

还要开办培训班提升水师领导集体的整体文化程度,黄胜要把水师升级为海军,争取最后成为纵横驰骋四大洋的“不败舰队”。

八月底,毛文龙送来了刘国正几个武官的告凭文书和官服,他上一次的军官赏落实了,朝廷承认了刘国正和几个武官的编制。

也就意味着刘国正他们不仅仅在东江镇武官的花名册上,而且在朝廷兵部备案了,不是有名无实的空头将军,而是有朝廷饷银的正式官员。

至于新鲜出炉挂游击将军衔的身弥岛守备刘国正有多少朝廷发饷的兵额送东西来的毛承禄没有说,黄明理也就没问,这些粮饷黄家不在乎,本来就没打算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