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三百二十章:新装填手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三百二十章:新装填手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甄思明在军队参加的文化考试排名第一,射击成绩排名第三,装填速度排名第二十一。

最后落选了,负责监督选拔的刘国正振振有词,本来就是选拔大人的装填手,装填速度当然是最重要的成绩。

没有一个武官为曼度儿求情,连黄东山和顾山河几个主官都深以为然,他们不是认为不怕得罪人的刘国正说得对,而是认为让曼度儿离大人远点让人放心。

甄思明的母亲李氏来到黄家生活了近一年,眼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懂事理,她每天都无比快乐,跟着大管家赵蕊尽心尽力做事。

一切出发点都是维护黄家利益,每天都忙忙碌碌,赵蕊有了这个尽职有文化的大女人帮忙轻松了不少。

获得新生的李氏在正月里听到赵蕊转述了家主同意收下她独子当火枪手的条件后,哭得泣不成声。

家主居然关心她这样一个一文不名女子的生死,不许她为了全节自杀。

后来赵蕊在她耳边告诉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往,还叮嘱她不能告诉任何人。

李氏终于知道家主不是虚情假意,他真的没有嫌弃曾经被逼无奈饱受摧残的女子,家主是不是疼爱大管家,黄家人都看在眼里呢。

她暗暗发誓为了家主一定任劳任怨,哪怕为了黄家去死也不皱一下眉头。

儿子落选了,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决定去找大管家帮着说几句话,李氏其实没有太多幻想,只是见儿子无比伤心,试一试而已。

毕竟黄家人人敬爱的家主还没有被谁攻击过,儿子有这个污点自然被其他根正苗红的少年比下去了,李氏知道黄家少年没有孬种,一个个都是文化人,出类拔萃的何其多也!

赵蕊趁着老爷来她院子留宿的时候讲了原委,黄胜有些为难,四个装填手军队已经选拔,都是顶呱呱的少年郎,不能因为有开后门的就拉下一个经过公开招考的少年。

公平原则是底线,谁都不可以触碰,但是给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机会也是不让明珠蒙尘也。

于是乎,国朝某些老大运作自己连专科分数线都达不到的子女去清华、北大读书的点子启发了黄胜,其实这些大佬根本不必如此,初中毕业也可以做国朝天大的官。

韩国总统太不幸,比国朝的大佬差多了,闺蜜只不过运作了自己的女儿就读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这样的小事就搞得地动山摇。

在国朝这样的事情就是个屁,那一家媒体敢揪住不放?还想不想在照到哪里哪里亮的最民主的国度混了?

黄胜搂着美人给她出主意,让赵蕊在民政体系继续招考四人推荐,让曼度儿也来考试,还是择优录取,如果由赵蕊主持的选拔曼度儿依旧不能获得前四名的排名就只有放弃了。

最后的结果,家主扩招了一倍装填手一共八人,曼度儿以综合成绩第一被人人尊敬的大管家赵蕊隆重推荐。

军队选拔的四个其实都是服役了一年以上的少年,他们分别是觉华岛孤儿云中来,运河纤夫时运转,复州奴隶出身的华武。

还有一个是天启四年底第一批归属黄胜指挥的三十六个明军之一,现在已经是正六品优秀船长于得水的次子于小龙。

他们中有两人已经是从七品军官,到了家主身边反而起点变成了小旗官级别,没有品级。

但是少年郎都无比珍惜这样的机会,哪怕饷银按照小旗官发放比以前少了一两银子一个月,小旗官的饷银比战士多一两,月饷三两银子,伍长二两五钱。

这八个装填手的起点太高了,黄胜很满意,不但经常安排他们单独做事还经常和他们探讨排兵布阵,也在潜移默化引导他们学会领导艺术,掌握公平原则。

对于曼度儿也不另眼相看,不特意教他什么。但是黄胜经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韧劲十足,处处不甘落后,每一天都在勤练不已。

他不但苦练热兵器还跟着刘国正的亲兵队摸爬滚打学武功,经常缠着那些武术家学一招半式。武术家来到了黄胜身边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招式都被精简了,花拳绣腿全无,出招都是直接毙命。

六月十七日,赵时敏带着跑东洋的船队回到了黄家湾岛,运回了十万石日本大米和十万斤走私的黄铜锭。不是船队装不下,而是没到时候,李国助私港就囤积了这么多。

赵时敏一回来,三个师弟就迫不及待来磕头认大师兄,赵时敏自然勉励他们一番,让他们去基层好好干,多杀建奴争取早日夺回辽东。

赵时敏、王连发他们果然没有跟遇到的海盗客气,用比较流氓的战法缴获了三艘朱印船,由于旗舰和新战船火力太强大,跟上一次打海盗相比容易了许多。

炮火覆盖下敌人根本没有机会还击,海盗船速又比不过黄家战船无法逃跑,最后迫不得已投降了。

经过审讯战俘获知这一股海盗规模太小,赵时敏决定顺便去掏了他们老窝,谁知不知怎的,老窝里为数不多的海盗早就望风而逃了。

最后赵时敏分析,战船在剿杀三艘朱印船时,离陆地不远,应该是那个海岛上有海盗的探子,他们见同伙投降了,知道情况不妙急急忙忙回去报信了。

由于审讯俘虏花费了一些时间,等黄家战船摸清了海盗母港的具体位置杀来时,为时已晚。

海盗头子知道老窝即将暴露果断放弃,带着海盗们逃之夭夭,老窝里的金银财宝都被他们带走了,只缴获了几百石大米和一些不值钱的家私。

还好三艘朱印船上有些金银细软值两三万两银子,要不然就没什么意思了。

俘虏了九十七个海盗,其中大部分都是水手炮手,有五十四个浪人,老巢的海盗头子还有一艘朱印船,他仓皇出逃时没有敢把那里的奴隶杀了,因此赵时敏解救了男子二百一十五人,女子六十多人,有一半汉人。

海盗的家眷也有二百多没有能够逃走,有可能是时间仓促,也有可能是朱印船装不下了,赵时敏不管那么多,都带回家分别送往几个岛屿当牛马使唤。

黄家人民都有武力值,几百劳改犯翻不起浪来,老老实实干活给温饱,不老实死路一条。

李国助接到黄大人的书信,看到了赵时敏的主战船,毫不犹豫答应去岱山岛会师后南下共同讨伐郑一官。

他写了回信,让黄大人放心,他这一次一定倾其所有去跟郑一官拼命,不会保存实力。

赵时敏告诉恩师,主战船经过实战,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速度绝对可以追赶黄家改造过的草撇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