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二百六十一章:厉兵秣马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二百六十一章:厉兵秣马

作者:实在闲得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家主回来了,最高兴的当然是赵蕊和篮彩儿等等黄家的女人们,‘血火辽东’大戏已经演出了五十场,场场爆满,太多黄家人民含着热泪看完了演出。

许多人跟戏里的角色产生了共鸣,黄家有太多来自辽东的汉民,那血与火的经历记忆犹新,演出的剧目又撕开了他们曾经血淋淋的伤口。

人人都知道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居安思危,离黄家不远的辽东有豺狼在虎视眈眈。

只有黄家足够强大,自己的日子才会过得踏实,芸娘的悲剧才不会在自己的妻子身上上演。

随着看到戏剧的观众不断增加,参加军训的乡勇比以前都认真了许多,他们意识到如果建奴打来,自己肩负着保卫妻儿的使命呢,当然要苦练杀敌技能。

黄家演出团队得到了锻炼,他们还在精益求精,结合许多观众意见继续修改剧本,加了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明军大败建奴的武打戏,特别渲染了建奴牛录额真被吓自杀的那一场。

如今全勇、陆忠明,秦壮已经是黄家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他们三人合力准备生擒建奴牛录额真的那一段打戏,被照搬上了舞台,每一位观众看到此处都叫好不绝。

赵蕊又撮合了二十几对新人,给黄家解救的一些女孩子寻觅了好归宿,她们不会被歧视也不可能被欺凌,因为有赵蕊这个心细如发大管家的关心。

不是诚实可靠的男人娶不到黄家的女子,因为这些女子都识字有工作,还有许多是在学校教孩子们识字的老师,她们人人有自立能力不需要靠男人养活。

赵时敏管理的造船厂已经完成了‘辽东号’的装备和改造,现在已经开始建造排水量只有旗舰一半,大小只比二号福船长四步的战舰,以后黄家的水师就以这样的战舰为主。

此舰设计二十磅线膛舰首炮一门,十二磅线膛尾炮一门,左右舷各装备九磅线膛炮三门,九磅滑膛炮七门,总共装备火炮二十二门。

另外装备二十支如同大号明军抬枪那样的固定式大火铳,发射的弹丸半磅,有效射程三百步,一艘这样的战舰造价需成本五万两白银。

虽然比较昂贵,黄胜还是决定咬着牙大量生产,让赵时敏不要心疼银子,咱们黄家只要质量过得硬的战船,不要吝啬留在家里也没有实际意义的银子。

现在建造中的战舰有六艘,甲板设计包四分之一寸的薄钢板,战舰的船头水下部分包同样厚度的镍白铜板,估计明年六月可以交付军队服役。

兵工厂的陆军用野战炮已经出厂了二十门,分别是十二磅滑膛炮七门,类似于拿破仑十二磅炮,由于用了桶式箍技术,重量减轻不少。单炮身重量八百斤,总重一千四百斤,三门十二磅线膛炮的重量也是如此。

七门六磅滑膛炮和三门六磅线膛炮的炮身重量五百斤,总重八百斤,一匹战马都能够拉得动炮车,此炮车设计双马拉车。十二磅炮采取四匹马拉车。

黄家生产的火炮可以发射可发射实心炮弹、开花弹、葡萄弹、连体弹,还可以直接如大明虎蹲炮那样装填大概一两一个的铅弹八十个,对着目标直射,只是这样射击距离只有抛射的三分之一不到,只能够打到四百余步。

六磅线膛全钢炮发射实心弹和开花弹时可以打到一千五百步开外,在大明应该无敌,大明同样口径的火炮有效射程只有五六百步而已。

炮手已经开始训练,他们没有在黄家湾岛练习打炮,太扰民了,而是在蝎子岛火器实验场打靶。

东江镇已经开始和黄家贸易,他们根本不要银子而是要粮草,黄家给他们的价格参照京师时价加价两成卖给他们大米和小麦,这样的价格比其他商人的卖价便宜两三成,东江镇派来交易的毛承禄感谢不尽。

由于东江镇搞来的大量木料和高丽参、东珠、鹿茸、熊掌、毛皮等等都卖了比往年要高一些的价钱。

他们从黄家多买了三万石粮食,毛文龙答应送给黄家的一千户壮劳力也到位了,东江镇给的都是人口多的家庭,他们拖家带口有八千多人。

由此可见东江镇的粮食肯定紧张,他们输出一个壮劳力都带着七八张嘴。黄家不管这些照单全收,孩子会长大,女人也可以工作,老人们给他们温饱养老送终就行了。

由于黄家山岛的工匠大量抽调到了蝎子岛,觉华岛屯粮城里的民居已经全部恢复了,那里有许多房屋空出来。

顾三奉赵蕊之命带着东江镇移民安置在觉华岛和黄家山岛,刚来的老百姓不会享受带院子的小楼一家一户住着,而是三四家合住以前黄家工匠留下的家作为集体宿舍。

黄家在黄家山岛的九十九间屋子的住宅只留下了内院给老师们居住,其他也作为集体宿舍让东江镇移民过度。

这些东江镇的辽民在皮岛、身弥岛、广鹿岛等地方都是一家人挤在一个地窝子里,如今最少有了两间屋子带取暖大炕的瓦房居住已经觉得是意外的惊喜了。

他们被选上送离东江镇时,心里七上八下,他们知道在东江镇日子难熬,总想着能够渡海去山东,如今总兵大人还是让大家换一个岛生活,人人都不看好,他们印象中的海岛都差不离。

谁知见到了黄家山岛和觉华岛他们发现错了,岛屿的生活条件原来也可以这么好的。

他们来到第二天就参加了一个时辰的军训,这些从东江镇来的辽民彻底服了,那些军训的不是战士,而是自己的工友,他们看上去不比东江镇的正兵差啊!

他们的武器和衣服比东江镇战兵还要整齐,后来这些一起参加军训的工友就进行一帮一扶持,他们热情主动的带着新人一起劳作,他们的妻女也热情的招呼新人,带着她们做手工。

黄家老人带新人是任务,完成得好的家庭是会加分的,政治记录里会体现,好处太多了,选兵选民事官的政治考察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看一个人的平时表现。

东江镇的移民很快上了现在的生活,工作积极性很高,有许多人本来就是猎人和渔民或是农民,黄家发挥他们的特长安排工作。

农民暂时没有土地给他们耕种,这也不要紧粉碎机需要太多人力。猎人可是最好的兵员之一,工余时间开始用明军制式步弓训练射箭。渔民最受欢迎,直接跟随黄家渔船出海捕鱼生产罐头。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起点中文网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