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东方白的身世之谜 > 第五十八章 还是没有

东方白的身世之谜 第五十八章 还是没有

作者:青囊先生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2: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家以为张天官终于发现了《推背图》,纷纷凑了过去看,却发现并不是,册子上并没有图,而且也不是很厚。

东方白从张天官的手中将册子接了过来,并随口念道: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东方白念诵得是抑扬顿挫,壮怀激烈,从他那神采飞扬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篇佳作。

张国强将鼻子一哼:“我去,还以为是《推背图》呢,这不是《兰亭集序》吗?”

张晓雯笑了:“行啊!小鬼,还听得出这是《兰亭集序》。”

然后,她将头一转,看着张天官道:“你怎么回事?没找到《推背图》,你瞎激动啥呀?”

张天官怯懦着道:“《兰亭集序》虽然全文只有324个字,可是却是字字精妙,比如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点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说着说着,张天官的脸都兴奋得红彤彤的了,“但是,就是这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书法极品,以前一直是下落不明,令人无法不惋惜。如今,出现在了这里,怎么能叫人不激动呢!”

也难怪张天官会如此亢奋,因为这确实是一件国宝级别的文物,喜欢书法的,见到了都会为之疯狂的!

关于《兰亭集序》的来历,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七十余人,聚于浙江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赋诗41首,并聚诗成集,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出身于贵族,官至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他自幼爱好书法,博采汉魏诸家之精华,集其大成,超脱钟繇真书的境界,另辟蹊径,使真书完全摆脱了隶书遗迹,成为别具一格的新体。他兼善隶、草、真、行,后人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有“右军书在而魏晋之风尽”的美誉,被尊为“书圣”。

李世民对其书法那更是情有独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寻王羲之的作品。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

虽然收藏了墨迹不算少,但是始终就没有找到《兰亭集序》的真本,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珍品,太宗因此是闷闷不乐。

原来,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兰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将其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了他的第七代孙智永的手中。

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对其祖的书法极为钦佩,他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清的小楼中,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积了好几瓮,后来他将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了一个地方,称为“退笔冢”。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书法名气是越来越大,登门求教者极多,以致门槛都踩坏了,只好用铁皮来加固,被人称为“铁门槛”。

智永圆寂前,将《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对于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其藏在了卧室梁上凿好的一个洞内。

李世民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始终推说不知真迹的下落。硬来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扮成书生,去与辨才接近,萧翼对书法也是很有研究,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了几件王羲之的作品给辨才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传世之宝。”

萧翼不动声色地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犹豫再三,才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的真迹。见萧翼不信,决定让他开开眼,取出了真迹给他观看。萧翼仔细察看了一番,果真是《兰亭集序》的真迹,只见他脸色一变,迅即将其放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诏书,将真迹强行带走了。

唐太宗死后,真迹又去了哪里呢?史书记载,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脑袋的下边。

唐末五代的军阀温韬,在任陕西关中北部节度使期间,将李世民的昭陵盗了,但在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中,却并没有《兰亭集序》,而且此后亦从未见真迹流传出来的任何记载。

其实,真迹并没有随李世民埋葬在昭陵之中,而是埋在了唐高宗李治的乾陵之中。唐太宗死时,将《兰亭集序》交给了儿子李治。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他在临终前留有遗诏,将生前喜欢的字画随葬,因此,在《兰亭集序》失传之后,就有人怀疑此宝物并未在昭陵,而是被藏在了乾陵。

唐代皇陵有十八座,据说被温韬挖空了十七座,唯独挖到乾陵时,风雨大作,天现异状,使其等无功而返。

如今,这一国宝就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张天官深知其价值,有点想要私吞的样子,见东方白铁青着脸,才没有敢收起来。

东方白开始急速的翻动起来,除了字画,一直是翻到了箱子的底部,还是一些字画,里面就是不见有《推背图》的只言片语,这时他的面色更加凝重起来。

最好的字画都在这里了,为什么就是不见《推背图》呢?难道说这部著作莫非不在这乾陵的里面?

张晓雯是又一本本,一卷卷,一张张的,重新翻看着,真的就没有。

唐天顺道:“是不是别处还有隐藏着的著作?”

大家就在其它地方四处搜寻,竟然再无半点著作,哪怕是一张纸片也没有了。

这是东方白自出道以来,所遭受到的第一次挫折,以前虽然做事也会有各种的曲折,但是都能够在最终扭转局面,反败为胜,但是这一次有所不同了,他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失望朝他袭来。

“是哪里出了问题了呢?”他蹲在地上,身体一动也不动,脑海中却在反复的思索着一切的细节。

大家看到东方白闷闷不乐的,一副发呆的样子,心中很是不忍,就都四处寻找着。

张天官又发现了一处异常,他喊叫大家过去看,结果这一发现,又给大家带来了一番新的艰苦的历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