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纵兵夺鼎 > 第五十三章 拔奇继位

纵兵夺鼎 第五十三章 拔奇继位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2: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道城,庞大的规划显露出燕北对高句丽的觊觎。这里不是辽东郡的东关城而是东道城,因为在燕北心中,这里并非是汉家在东面的城关,而仅仅是将来东部一座城寨罢了。

随着东道城的定名,近万奴隶开始了在汉高议和之后的第一个使命,修襄东道。

所谓襄东道,便是自襄平至东道城之间的道路,弯弯绕绕,全长近三百里。不过这里已经有道路,他们所需要的做的便是将道路拓宽,开山凿石,最终与沮授修的辽襄道连在一起,成为横贯辽东的宽阔大道。

这条路修完,估计奴隶中会死不少人,不过若是能在来年夏季修好,绝对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到时候襄平的骑兵便能够日行六十里,便是倍道一百二十里,也可以达到。再加上中间修好驿置亭舍,一旦东道城遇袭昼夜之间便能将消息传达回去,再以骑兵突杀而至,往来不过三日,再大的祸患也能高枕无忧。

除了修襄东道,还有迫在眉睫的事情便是要这些奴隶于睡虎口以土木石修出一道虎口关,亦不需多大或多厚,只要能驻扎三千兵马,抵御敌军袭击便可成事。

其实睡虎口并不需要修筑城关,若只是简简单单地修出城寨也能保证与东道城犄角相望攻守相助,不过在燕北看来却有足够的必要……虎口关不是为了守,而是为了攻。有了这座关口,将来汉地向东增援多少兵马,高句丽都弄不清楚,三五日之间,上万兵马突杀而至,须臾便可给高句丽带来巨大的威胁。

要知道,东道城距离东南的高句丽国内城,也不过才堪堪一百三十里而已!

拔奇走后第三日,在沮授的派遣下三千新募之卒在几名辽东郡田卒中的老曲将的率领下赶至东道城,他们尚不知晓战争已经结束,还带着新卒应有的恐惧,却听到辽东郡的对外战争已经胜利,不由得欢天喜地。

潘棱、姜晋等人与赵云、太史慈等人在出身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而这也影响了燕北的主观判断。因此,这三千名新卒皆为辽东郡良家百姓的出身,像那些做过盗匪、山贼、囚徒的都留在辽东郡。倒不是说囚徒、山贼充作军卒就不好了,那些人杀人伤人,在战场上甚至会无比勇猛,可出身不好的士卒,不好管理。

东道城经过屠城,士卒都显得有些疯狂,而毕竟现在已经与高句丽议和,今后若再发生纷争尽管不怕,却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那些凶悍的士卒还是留到争夺幽州的时候与公孙瓒作战吧,东道城要的是安定。

辽东郡的新卒过来之后,赵威孙便以黎阳营谒者的身份领了虎口营都尉的身份,下辖虎口营与东道营整整六千人马的员额,驻扎在东道城与将来修成的虎口关。辎重上得到了两千匹骏马、三千张弓弩、五千柄长矛与千副各式刀盾,尽管有半数新卒,但足矣称得上是兵强马壮。

此战又使得燕北部得到不少兵甲,尽管完好无损的不多,但加上那些被损坏的兵甲直逼万数,这些东西是要让民夫运回辽东郡的,经过铁邬锻打,大约能合出三四千的劣质兵器。

赵威孙再一次被派遣出去,领着六千兵马南下,因为就在操练新卒不久,东道城便听闻高句丽国内城中政变的消息,王义的军士在城外与守军打了一阵,不敌而后撤。

王义并不长于军略,而他的对手又是身为高句丽名将的贺浑鹿,一场败绩难以避免,不过到底王义知晓自己有几斤几两,短暂接触便向后退却……他现在有拔奇攥在手里,便掌握了大义,根本没必要和贺浑鹿硬拼。

拔奇一封手令便召了贺浑鹿前往行营束手就擒,这个高句丽王军统领对王室有绝对的忠诚,甚至自纥升骨城以南撤回,就为了率军讨伐国内城中把持国政的大加与大辅,这个想法与现在的王义不谋而合。

高句丽王室在法理上有三人,新大王伯固久病命不久矣无力主持国政、拔奇之前则一直在燕北手中没有露面、伊尹漠自纥升骨城兵败之后领着残兵溃卒并未回到纥升骨城,甚至在路上远远地绕过了贺浑鹿率领的援军……如今高句丽人能够寻到的,也只有拔奇这个继承人了。

高拔奇并不喜欢贺浑鹿,尽管世人皆云他是国中大将,但拔奇不喜欢,哪怕如今贺浑鹿在他帐下听用,也仍旧惹他不喜。因为贺浑鹿在拔奇眼中很像高句丽第一位莫离支,明临达夫。

明临达夫是高句丽雄才大略的大将,曾经在坐原战役中击退汉朝玄菟郡太守耿临的兵马,但他却擅自杀掉昏君次大王,立拔奇的父亲伯固为王,在高句丽的历史上近似汉朝霍光般的地位。尽管明临达夫辅佐了他的父亲,但拔奇认为王再昏庸,废立并弑君也不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事实上平心而论,新大王伯固继位后并未能改变国中颓势,一次次对汉朝发动进攻,使之国中凋敝。

贺浑鹿的倒戈,使得拔奇的兵势迅速膨胀至六千余人,并在其后还有汉朝赵威孙率领的六千兵马作为支援,兵临国内城之下,作为正统世子,显然他拥有继承王位的权力,并且带回停止与汉朝作战的消息,令国中一片欢腾,声望一时无两,这令国中大加大辅无法再把持朝政,大加巴叶下野、大辅自刎在府邸中。

至此,国内城打开迎接世子拔奇的大门。

汉初平三年夏,六月末,高拔奇继位高句丽王,领国中归附汉度辽将军,号东川王,取汉朝东部山谷王之意,表示出对汉朝、燕北的尊敬。

随后,雄才大略的禁军统领贺浑鹿在东川王的授意下领王军三千前往汉朝东道城,加入度辽将军麾下作战,号句丽营;王义以汉人的身份成为高句丽第二位莫离支,总领全**政,招贤纳士,以晏留为此大兄、农民出身的乙巴素被任命为太大使者,前往汉朝辽东郡,永修国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