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纵兵夺鼎 > 第四十一章 汉骑赤海

纵兵夺鼎 第四十一章 汉骑赤海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2: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句丽的梁水大败、纥升骨城之败,并非是败在其兵员不精悍。可想而知,拿出去到西面与汉朝打仗,各部大加皆是摘选出麾下最精锐骁勇的士卒,这样的军队又怎能弱了。

可关键就在于,将领方面他们比燕北差上太多。高句丽与扶余国连年征战,但两国战法都是那个模样,毕竟双方势均力敌,绕着一座山脉打了两年的仗,在平地上还能有什么好手段?

何况将领上燕北拿出麾下最骁勇善战的麹义等人,于战阵中近乎完全放权,可高句丽呢?尚未真正交手,伊尹漠便先杀死一名领兵三千的小加,后来更是做出错误判断分兵使得战局损兵折将。

待到据守纥升骨城,即便是有心奋起,以五千之兵抗万众之军……燕北要是伊尹漠就直接从城中撤出去,一把火将纥升骨城全部烧个干净。城没了可以再建,但若汉军打到这里却发现纥升骨城无险可守,只能退回睡虎口。

那样一来,高句丽的格局便大了。

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新大王伯固早在知晓次子伊尹漠在梁水大败之后便急火攻心,当着宫议喷出鲜血,栽倒于王宫正中,随后一病不起。如今主持国事的是其朝中大辅与主簿,经梁水一战,伯固与伊尹漠在国中威望大减,尤其如今两名世子都不在王都,国君又被气的无法主持国政……大辅与主簿终于有机会把持朝政。

像西面汉朝邻居的那个董卓一样!

两国距离不远,但消息沟通并不顺畅,尤其近年来战事不断,边境时常封锁,更令消息缺乏有效传播的途经。如今董卓都已死去快两个月,他们的头脑里还仍旧幻想着把持汉朝朝政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这并不美妙,尤其是高句丽面临着燕北这样的强敌时,整个国家都谈不上美妙。

伊尹漠的求援书信穿至国内城,还做着把持朝政春秋大梦的大辅与主簿才知晓伊尹漠非但在汉朝境内惨败,甚至连阻挡汉度辽将军的能力都没有,短短半个月便被汉军兵临纥升骨城之下,伊尹漠手中近两万大军如今只剩寥寥五千人。

惊人的噩耗令人难以抑制心头的恐惧,如今高句丽国中大加心头感受不亚于黄巾之乱愈演愈烈之事又听闻西北羌乱的感受。

燕北若是真要兵临城下,他们拿什么抵挡?

国中大辅当机立断,纥升骨城必须保在高句丽手中,若丢失西面门户落入汉人之手,恐怕留给他们的就只能是再次迁都了!

鉴于如今纷乱时局,国中又无兵可用,高句丽主簿几乎是仿佛赌徒下注一般,将国内城三千王军仅仅留下一千弹压街市,两千最精锐的王军与各部大加再度交出的四千军卒,征发六千民夫沿途北上驰援纥升骨城。

只是这支援军北上的路还未走完一般,便受到纥升骨城逃出百姓的夹道相迎……纥升骨城惨遭屠城,沿途行二十里路便可见到数以千计的流民就食于野。久居宫中以骁勇著称的王军大将贺浑鹿阻止民夫向流民发放军粮的请求,为此与各部大加四千军的将领交恶。

大加的部众不似王军,三千王军各个都是国中贵族出身,随便一个军卒外放都足够担当十将,但部众军都是平民出身,哪里见得了古书上人竞相食的惨剧发生在眼前,为此他们分出近半军粮救助那些自纥升骨城逃难而出的百姓,同时每一名军士都对那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恨得咬牙切齿。

汉,度辽将军燕北!

这几年这个名字在高句丽可谓老幼皆识妇孺尽晓,没有任何人能忽略这个近几年中突然起于辽东并继续走向汉朝割据幽州诸侯的年轻将军……却公孙、击黑山、讨董卓,显赫的战功成为他的代称,或许在今后,这些功绩之后还要添上‘屠句丽’。

王军大将贺浑鹿不愿将粮草救济百姓是有原因的,自从他们将军粮分给流民,跟在他们军队之后的流民便越聚越多,这几乎没有悬念。单凭这群好似蝗虫般地流民,他们根本无法活着去到国内城,甚至即便去到国内城又能怎样呢?他们没有重新开始生活的本钱。当见到收复纥升骨城的军队之后,他们全都跟在军队之后,朝着纥升骨城一同进发。

他们不是民夫,不好约束,造成的混乱也是可想而知,何况他们每日还都在消耗军中的粮草。

当时和他生闷气的部众将军如今已经完全释然,只差磕头认错。

贺浑鹿并不领情,只是打马自低头认错的将军身旁走过,悠悠地说出一句,“你收留他们,若在野外遇到汉军骑兵,看你如何收场!”

仿佛印证着他这句话一般,没过几日,当他们接近纥升骨城只有数十里时,来自西北方向的斥候回报,发现敌情。

“将军,骑兵,好多汉军骑兵!”

其实也不需要斥候再多嘴了,山坡上那些迎风而展的红绸与显眼无比的大纛长幡都昭示着那支令人感到恐惧的军队,汉军。

红色,旌旗是红、战甲是红、甚至就连骏马的当胸与覆面也是红!在那纵横不过五百步的山坡上露出令人心惊胆战的一片赤海……贺浑鹿紧紧攥着战刀,从牙缝间狠狠刺出一句,“谁知道,那片山之后还有多少骑兵!”

“结阵,结阵!御敌!”

雪亮的长刀与矛戈林立而起,为了夺回城池,整支六千人的军队只有王军中有七百余匹矮脚马,还有不少是贵族军官为了代步只用。骑兵在攻城中并无多大用处,因此除了军官坐骑与拖拽攻城军械的驮马之外,真正的骑兵只有四百。

在两三百年前,汉朝邻居为了对抗北方更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人,尝试过无数次以步卒对抗骑兵,尽管战果颇丰,汉朝逐步走向雄踞天下,但他们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贺浑鹿出身高句丽显贵,熟读兵书晓习弓马,当即对全军传令道:“将攻城军械布放于外,阻拦敌军进攻!”

军令是好的,但那些早就被汉军吓破了胆的流民在这一刻成为真正的乱民,大敌当前早就忘记军队救助他们免于挨饿的痛苦,一些人丢下手中辎重甚至抢开军粮揣上几把立即朝远处奔逃,还有些人为了保命冲进正在转换阵形的军阵中,扰乱了己方号令。

一派兵荒马乱之中,山坡上数以千计的骑兵带着滚滚烟尘杀将而来,贺浑鹿高声吼道:“檀弓手,放箭!”

仿佛早就知晓他会如此应对一般,一骑当先的太史慈挥舞着长戟朝左右骑兵传令道:“骑兵散开,自西向北游射而过!”

伴着这声军令自骑兵中口口相传,两千余骑刹那间自原野上炸开,一下子到处都是汉军骑兵的身影,自四面八方朝军阵冲来。高句丽军为了应付骑兵而准备出的檀弓阵无法齐射,只能散射而出,结果自然收效甚微。

这个时候贺浑鹿才意识到他们要面对的是怎样一支军队。

弓骑兵。

太史慈尽管冲锋而出,却并未托大,粗略估计这支连民夫在内的军队足有上万,在田野里铺开了一望无际,与之相比他们不到三千人的弓骑手实在太少,他可不敢直接让军士冲进敌军阵形中搏杀,甚至不敢让骑兵放肆游斗,而是准确地下命令决定杀上一阵抛射些箭矢便向北离去。

这里离纥升骨城还有五十多里,他们弓骑的机动远远强于高句丽的这支携带众多攻城军械的军队,他们还有的是机会!

长戟被置放在马身侧面卡住,拽出身后大弓,太史慈引领小股骑兵列阵自高句丽军阵侧面临近数十步猛地向被转弯,同时手中长弓夹着三支箭抛射而出。

这种时候几乎不需要瞄准,敌军列出防备冲骑的密集军阵,一箭下去只要不偏出太多,总能射中敌人的。与杀敌相比的,太史慈更注重自己的袍泽如何活下来……弓骑兵想活下来,就要快!

嗖嗖嗖!

伴着箭矢在空中劲射的声音,天空中往来不断的箭矢抛射,有己方弓骑攒射而出的箭矢,也有高句丽军中檀弓手没头没脑地向四周抛洒的箭雨。

因为担心他们是冲击重骑兵,密集阵型中弓手都处在阵列正中,距离外围的骑兵太远,双方似乎都没有瞄准,仅仅是以速射的手段将箭矢泼洒出去,至于中不中,能不能伤到敌军,都是运气的事。

高句丽弓手不但多,而且质量出色,手中檀弓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兵器,杀伤力自是非常惊人。不过在阵形密集上看,终究还是高句丽兵要吃些亏,短短几波箭雨互射,高句丽阵中外围的矛戈手便倒下数百,而骑兵伤亡甚至不到一百,接着便只能看着汉军骑兵朝着北面扬长而去。

汉军没有给高句丽军造成多少伤亡,可由于流民的哄抢,使得他们的军粮是实打实损失了接近十之二三,这几乎是他们吃上五日的粮食了!

而在另一边,太史慈领着骑兵奔出五里缓缓踱马,一面给骏马饮水一面对部下传令道:“让弟兄们砍些木支制成引火之物,敌军携带大量军械,明日清晨我们再去敌营,烧了它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