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纵兵夺鼎 > 第九十九章 善用势者

纵兵夺鼎 第九十九章 善用势者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2: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整个八月,燕北留滞于乐浪郡。

一方面是照顾燕东的伤势,人受了重伤时总是格外虚弱,燕北认为有他陪在身边,至少能让燕东在心情上稍有舒缓。另一方面,则是向牵招传授些治政经验。

尽管燕北自己的治政能力绝对尚未达到能够治理一郡的程度,甚至在某些方面他甚至不如燕东。但他是亲眼看着沮授如何把辽东郡发展到如今地步的,有些关键举措还是在他的帮助下完成。

治政落到实处,他自然有所欠缺,但高屋建瓴地向牵招一针见血指出郡中存在的问题……毫不客气地讲,燕北有这个能力。

他不是个好太守,但若要他去做一州之牧,他要强过这天底下一多半牧守。

太守燕东受伤,军政要务便都落在牵招的肩膀上……所幸的是燕北要求没有太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除了募兵之外,交给牵招唯一的使命便是使用屯田制度丰实仓禀。

募兵,田卒,开垦,屯田。

这就是燕北的全部要求了。

因为乐浪郡的特殊位置,便决定了这里的太守必须由燕北最亲近的人担任,放在别人手上他信不过,也容不得他去偏信。乐浪郡虽然与辽东接壤,但却似海外孤悬,与辽东番汉县所接土地最宽处不过九十余里,还需要翻越山脉河流。

与天下的任何一个郡相比,这里都好似是天外福地。

西北面的辽东,天然关卡易守难攻,仅需八百人驻守,便可阻击数千之众;东边高句丽,隔着宽近百丈的涢水与山高近百丈的单单大领。而南面,是性情温和的三韩辰国故地,如今分裂为七十八个国家,最大者不过有百里之地,小国者宛若汉之乡闾。各国虽时有互相攻伐,对汉朝却皆俯首称臣,年年纳贡。

对燕北而言,乐浪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外无强敌而百姓安乐。

尽管这里有广袤的千里之地,看似对燕北将来在中原乃至黄河以北起不到一点作用,但燕北却固执地认为这里对他的将来能带来莫大的好处。

乐浪的好处有三,一在钱粮;二在人力;三在威信。

钱粮人力的运输,似乎与辽东的交接极为困难,若走陆路,且不说乐浪郡岁入余不出十万石粮草,就算能余出这么多,转运所需民夫,一路翻山越岭渡河跨江,便会耗去六成。

但燕北有船,他在汶县有一支一次可装载三万石粮、五千军卒的船队,并且这支船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显壮大。

一个月,从辽东沓氐到乐浪浑弥往返海路只需一个月。

乐浪盛产檀木与金铁,加之百姓多行渔猎,毛皮亦不可胜数。长久以来百姓不依农桑为业,而多行渔猎,便造成如今乐浪郡拥有众多工匠。无论是金石铁器匠人还是制弓制甲匠人,在乐浪都有庞大的数目。

乐浪工匠尤其善于制作檀弓,用料上好的檀木能够轻松使得弓力达到一石,是不可多得的良选。

除此之外,燕北更看重的便是威信。

乐浪是汉朝最边沿的郡,南面有古辰国后裔三韩七十八国;东面越过单单大领还有沃沮、濊貊等国;再向东南出海,亦有名为倭的国家,内乱不休,分百余国。

这些国家每年向汉朝进贡,都会途经乐浪。统治乐浪,便意味着能够以汉朝的声望来命令他们,统治他们。

真正的威行海外,燕北怎能放弃。

今年乐浪尚无余财,但到来年,有辽东郡的帮助便可在乐浪立起两处水寨,三座校尉部营盘,悬挂燕氏大旗的船队在横行东海,源源不断的强弓劲弩、金石铁矿便可反过来补给辽东。

那将是怎样的一派盛景?

临近九月,乐浪郡的情况走上正轨,先太守张岐时的那个南部都尉亲自前来拜见燕北……这或许就是声望的威能,燕东牵招来时这个高句丽叛将句罗献上印信以求归附。

句罗部下三千之众,其中不乏高句丽叛民,尽数归于乐浪郡之下。

再过一些日子,当牵招募到三千兵马,燕北打算将这支半数高句丽叛民的都尉部调到西面,参与攻伐辽西郡的战争。

燕东的身体慢慢好起来,只是因为伤在侧腹边沿,仍旧不能坐立,但疮伤最危险的时期已经渡过,赶在秋天来临前便可伤愈出行……至此,燕北于乐浪再无牵挂,在为燕东留下姜晋与二百亲卫军后,领着典韦踏上回还辽东的路。

将姜晋留下自然不是为了让他做燕东的护卫,而是为了让其协助牵招募集人马,燕东与牵招的性格都有些偏向正派,燕北觉得这样很不好。

恩义与正直都很好,但这必须要有对比才能体现。

留下姜晋做恶人,百姓便能体会燕东的善,从而对这位年轻府君心折。此外留下姜晋也是为了年末东夷各国使节进贡考虑。让他们通过姜晋认识自己,更能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威势。

当燕北的恶名从单单大领到东海邻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手令也必将无人不从……对待汉人,燕北要教化,对待异族?让他们感到恐惧就够了。

燕北回还辽东不为别的,他要在汶县水寨亲自迎接他的功臣——田豫要回来了。

来自辽东的骑卒一路疾驰,向远在乐浪的燕北带来消息,原定九月回还的田豫因海上航行遇到风暴,避于外岛,将于十月初抵达辽东汶县。

而在这其间的喜讯为,船舰一艘未少,就连去途时搁浅的那艘亦被拖拽而回,稍加修整便又是一艘极好的战船!

九月初,燕北至襄平,先见沮授,命郡府向汶县水寨送五色缯布帛巾六百匹,随后会见扶余国使节。

扶余使节对辽东一向充满尊敬,早在燕北未归之时便听说燕将军在中原为匡扶朝廷的战争大获全胜,派人送来二十箱财货珠宝,被沮授封存于辽东郡库府,因而燕北对扶余国使节也较为尊重……在燕北看来扶余人还是很能认清形势的,公孙度谋夺辽东时没有与其狼狈为奸,而现在两地接壤,燕北与他们谈的是互通商市、郡境驻军的事宜。

燕北在玄菟郡与扶余国接壤的高显县设立一处互市,就像幽州与乌桓人的上谷互市一般,兵驻军两曲,尽除走私。

刀剑矛戟,甲胄弓弩,铁锭钢锭,这是燕北绝对禁止互市的东西,所增派两曲军卒也是为了绞杀走私商贾……曾经的走私马匪办起除私商贾,干净利落。

盖马大山上每一个能够供商贾翻越的小道他都知晓,一切商贾在那些必经之路都无所遁形。

而所谓的互市,则是由燕北的麾下商队一手包办,购入原料,卖出手工制品,一本万利。

不过当扶余使节走后,紧接着的会面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因为下一位客人是在襄平书院进学的高句丽世子,拔奇。

“拔奇拜见汉度辽燕将军。”拔奇立在堂下拱手,打量着这个年纪与他相仿却名传天下的将军,神态说不上骄傲也谈不上谦卑,只是拱手行礼,用不太地道的辽东口音朗声道:“贺燕将军得胜归还。”

燕北的表现则比拔奇要倨傲的多,只是抱拳一瞬便探手道:“请坐,高句丽世子。”

“不知将军叫我前来,所为何事?”

拔奇已经知道辽东郡,不,是幽东三郡都掌握在眼前年轻汉人将军的手下,他了解燕北强大的统治力就像他对燕北的怨念同样。

燕北南征之前,他便听从幕僚王义的建议多次求见燕北,却吃了不知多少的闭门羹。后来燕北南征,归途遥遥无期,更是令他烦躁……后来发生的事情,全都被他的幕僚王义言中,弟弟伊尹漠为了将来能够顺利继承王位,一力劝导父王向辽东郡开启战端,向两国边境大梁水陈兵万众勇士。

若非水寨首领田豫一剑刺死公孙度解辽东困局,只怕他这个高句丽世子也像瓮中之鳖一般只待身死乱军之中了。

拔奇将这次身陷险境在心底归罪于燕北前番不肯面见与他,若早些时日能够得到汉朝辽东郡的支持,他也不至于那段时间在郡中东躲西藏。

先前想拜会燕北是因为他并不屑于得到汉朝辽东郡的帮助,希望能早些时候回还高句丽,可燕北不见他;现在他不想回去了,燕北反倒召见了。

拔奇心里能不别扭么!

燕北虽然不知晓为何拔奇在言语中带着些许愠意,但就算知道他也不在意,皮笑肉不笑地问道:“书院的先生说,前些时候世子总是深夜酗酒长歌,以抒心头郁结,所以便请世子过来……我听人说,世子是因为思念家乡,想要早日回还高句丽,难道是燕某的书院对世子招待不周吗?”

高句丽世子拔奇,现在于燕北手中走不了也逃不掉,说起来也是公孙度和伊尹漠为他做了一件好事,将拔奇与辽东紧紧地绑在一起。尽管现在平白养活拔奇好似没有任何意义,但燕北相信这拔奇就像一壶陈酿,埋入地下的时间越长,揭开樽盖时便越为香醇!

“将军自何处听来?绝无此事!”拔奇听了燕北的当即紧张起来,双手紧攥衣衽拜倒连声说道:“在下倾慕汉学久已,入学馆一心向学,即便思念家乡也不愿回去!将军明鉴!”

“世子应当知晓重耳在外安,申生在内亡的故事吧?在内在外存亡非绝对,可善用势者方可生存。”燕北笑得莞尔,高句丽国内可有个弟弟要杀他呢,这种时候,拔奇敢回去才怪!燕北长身而起,绕过案几托起拔奇,道:“拔奇,燕某人便是你回还高句丽的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