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纵兵夺鼎 > 第二章 筹备兵马

纵兵夺鼎 第二章 筹备兵马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2: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虞的心里,忌惮袁氏远胜董卓。

早年间谋诛宦官的时候,袁绍和叔父袁隗就矫诏杀了樊陵许相。那是做过三公的人,就算和他们政见有所不同,到底人家为官时也做过好事,樊陵修的樊公渠是近些年来为数不多造福百姓的事,说杀就杀了。

他们和董卓有什么区别吗?

无非一个披着武夫的皮,一个带着士大夫的脸。

归根结底,却是一丘之貉。

所以刘虞是真不想搀和到中原的混乱局势中去,甚至巴不得董氏与袁氏打个两败俱伤。

州府议事后,燕北与刘虞多次密谈,甚至接连三日谈的晚了燕北便在刘虞府上的偏屋睡下,最终议定,燕北应邀南下发兵,与关东诸侯会盟。

这是完全依照谋求利益的选择。

诚然帮助董卓便相当于帮助汉室,至少董卓没有篡汉的想法。但是董卓胜利后却难保不会忌惮幽州的强大兵势,想方设法将兵马瓦解。

而且即便出兵,也绝不是幽州出兵,而是度辽将军燕北出兵,刘虞不会对他做出任何支持……因为刘和还在洛阳。

而帮助关东诸侯,燕北尽管在士人中的声望远远不及袁绍等人,但他的优势也是旁人无法比拟的。比起关东诸侯新募的那些兵员,燕北麾下久经战阵的老卒是当之无愧的骁锐。

更何况,度辽将军的职位,在这群太守、刺史当中独占鳌头。

董氏,袁氏……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定下方略,燕北派人传信驻军邺城的麹义,告诉他不用回还辽东,驻扎在邺城即可。接着他便告辞刘虞,奔马返回辽东。

辽东的事务,在出征之前需要整备的可还多呢!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度辽将军部下三营的情况,渔阳营历经混乱已是空营,由燕北收编三千幽冀流民青壮以合军;度辽营都尉名叫耿温,与东汉将门耿氏沾亲带故,领营兵奉燕北军令向幽州蓟县移动时路上与流窜的南匈奴交兵打了一仗,掠到马匹钱粮,满满一营兵却只剩下一千二百余,同样以幽冀青壮充足三千;唯一有可战之力的,就只有屯驻在魏郡之下黎阳县的黎阳营,满额三千,但军械老旧、士卒懈怠。

这都是麹义传信回来说的,提起黎阳营,麹义是满腹牢骚。

由不得他不牢骚,燕北前些日子刚把胡骑校尉的诏令给他。所谓的胡骑校尉,如今就是个虚衔。先汉时胡骑校尉为八校尉之一,掌员额七百的胡骑士,部下骏马皆使用大宛进贡的西域宝马,与越骑校尉部并称为天下间最精锐的骑兵。

但是后来胡骑校尉部就已经并入五校中的长水校尉,这个官职就不存在了。鬼知道董卓如今拿出这个校尉官名来搪塞人,说到底也是一件兵器没有,一匹战马不给,就这么硬生生要麹义去组建出个胡骑校尉部,这不是开玩笑吗?

麹义本想着,黎阳营中应当有些军械,他甚至都给燕北传信,要用黎阳营多余的军械来组建胡骑部……结果跑到黎阳一看,有个狗屁的军械,黎阳武士自己的兵甲都斑驳锈迹,武库里剩下的兵器要么腐断要么损毁,哪里还能让他去武装兵马!

别的不说,虽然麹义眼下没有兵甲,但手底下满满管着三个校尉部,整整万人队,是整个冀州首屈一指的大将。

燕北回还襄平,将出兵讨董的打算与沮授一合计,皆是一副愁眉苦脸。

他们都知道,讨董之行已是板上钉钉,只有参加讨董才能让他们辽东势力甚至整个幽州在将来愈加混乱的天下局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要想协调好辽东与中原的比重,很困难。

召集各地校尉、武人出身的县令、军司马于郡府议事,一来一往便是数日。

再开郡府议,满堂高坐校尉、司马,燕北居上首,其下沮授、高览各引文武。

燕北道:“如今关东诸侯如我所料,欲起兵讨伐董卓,燕某亦欲引兵南下,为我州郡夺存活之机。高校尉!”

“属下在!”

“若要南下先决兵事,辽东尚有兵马?”

“前些时日,自鲜卑回还一千七百骑,再加渔阳、度辽二营六千。”高览拱手说道:“辽东如今武士田卒共有两万三千余,但是南下作战……难出万众之兵。”

燕北颔首,对沮授问道:“公与,辽东正在农时,若刨去务农田卒,可用多少人马?若不再看开垦荒地呢?”

“回将军,渔阳、度辽二营,新卒无可战之力,可先编入田卒,调田卒中精悍充满二营。”沮授知晓南下讨董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拱手说道:“但是南北二都尉防备北方公孙度、东面高句丽,却是必须留下六千兵力。因而,辽东仅有兵马八千至万众可南下作战。”

燕北点头,这个数目与他的估算所差无几,实际上他也就打算驱使八千兵马出辽东,再抽调乌桓一部参战,凑足万人。这样的兵势加上麹义偏将部的三千老卒七千新兵,已经拥有声势。

他可没打算自己独力面对董卓的凉州骁锐,哪怕二十万西州兵里只有两三万历经战阵的老卒,也绝非他一人之力所能敌的。他只想让自己的本部人马有足够的战力即可。战力与兵力不必多,胜过东州诸侯就足够了。

他根本没打算在这场关东关西的诸侯大战当中效死力……况且,就算他只出五千精锐,也远胜关东新募两万青壮。

“这么多人也就够了,你们,谁愿意与我同去中原?”燕北初初发问,麾下众将便纷纷起身拱手,尤其是高览迈步上前便说道:“将军,此战必用高某!”

燕北笑了,就算高览不说,他也是要带高览去中原的。这么好的一员良将,岂能在辽东守土度日。

不过他面上仍旧露出难色,对高览问道:“若你随我出兵,辽东该由谁来镇守呀?”

“沮太守!”高览生怕燕北还不让他出去,连忙向沮授看去说道:“沮太守深明军事,但有下将守备,便可保辽东无虞。”

“也好,公与。”燕北对沮授说道:“既然如此,这次辽东就由你来守备吧,除了政务还有军事,便辛苦你了。”

沮授拱手道:“请主公放心。”

“既然如此,高览、太史慈、赵云、焦触、姜晋、孙轻、李大目随我南下,会一会天下诸侯。”燕北看着众人说道:“其余人等,守备辽东。”

燕北确实没打算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出太大的力气,因为他认为此次关东诸侯起兵讨董太过仓促,难以建功。何况双方实力对比在他看来多半势均力敌。

这样的战争,只有拼命才能取胜。

可关东诸侯能拼命吗?他们才不会拼命!

燕北是过来人,他在获得自己寄身的土地之前,习惯于刀光剑影,在生死之前摸爬滚打。但当他拥有自己的土地后,无论从前的邯郸城还是如今的辽东郡,他都不愿与人拼命了。

因为辽东郡是他卷土重来的本钱,只要命还在,他就能更强大。

关东诸侯也是一样,在燕北看来他们联合起兵,恐吓董卓的可能比较大,却未必有直接将董卓打回西凉的勇气。

甚至于,如果关东诸侯足够同仇敌忾,这场战争便有悖于燕北对于战争的理解。

如果没有将敌人一击毙命的底气,他宁可暂时媾和甚至绥靖,用尽一切手段与敌人停止战争。

这是为了避免在决胜之机到来前浪费自己的兵力与势力。

没有任何一个有脑子的愿意与敌人去打一场旷日持久不分胜败的战争。

这帮人各个做了太守,头顶上又没有朝廷约束,都与燕北一样好似一地霸主,谁舍得放下自己的权力啊。

单单由此,燕北便可预见这东西大战后的天下。如果真如他所想,最后关东诸侯没能将董卓赶回凉州,后面的天下局势,真就有的看了。

“公与,对于这场仗,你有什么建议吗?”

听到燕北发问,沮授拱手道:“属下建议将军不要先声夺人,可驻军黎阳观望战事,待必胜之机一鼓作气,以震天下诸侯。除此之外,高句丽的世子与扶余国使节,你在出征之前应该见见。关中的事情属下了解的不多,但在辽东有人了解,故尚书卢子干,主公出征之前务必请教他。”

“啊!若非公与提起,燕某险些都要忘记。”燕北点头应下,最后对孙轻说道:“怎么样,作为我的斥候,领一别部出去打探消息吧?”

孙轻咧开嘴笑了,拱手应命道:“属下遵命!”

“子龙子义,你们跟着孙司马,好好学学斥候的本事,将来是有大用的。”燕北摩拳擦掌,撑着膝盖对诸将说道:“你们回去做准备,这一战我们的对手不同从前,久经战争的西凉兵可不想从前那些敌人般容易对付。”

“好了,都下去吧。高览、太史慈、赵云、焦触留下。”借着众人向燕北告退的时机,燕北招来一名侍者说道:“去燕氏宅,取三杆长槊、两柄环刀、三套大铠取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