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走进生物学 > 第五十八章 讲座

走进生物学 第五十八章 讲座

作者:德先生赛先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1: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如果我们能搞清楚蛋白质是如何折叠的,就能理解许多生物过程的本质,甚至是疾病的起因。”

史老师指了指了一张图,显示的是一个蛋白质的复杂三维模型。他指着图上几个交错缠绕的α螺旋和β折叠,说道:“这里你们看到的,是一个蛋白质在细胞中的真实形态。

而AlphaFold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算法和数据,几乎完美地预测出这样的结构。

过去,科学家们需要花费数年时间,用X射线晶体学或者冷冻电镜去解析出这样的结构。而现在,AlphaFold可以在几小时内搞定,精准度几乎达到实验验证的水平。”

“你们也许会问,蛋白质结构为什么这会如此重要?”

史老师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

“在医学领域,许多疾病都是因为蛋白质的结构异常引起的,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和许多癌症。

这些疾病的蛋白质要么错误地折叠,要么形成了有害的聚集体。

而通过了解蛋白质的结构,我们可以设计出针对性的药物,阻止这些有害的蛋白质聚集,从而治疗疾病。”

他顿了顿,给大家留下了思考的时间。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未来,AI不仅会加速药物开发,还将改变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你们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将会站在这个革命的最前沿。”

接下来的讨论转向了更为实际的应用领域。

史老师提到,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你可以信赖的研究伙伴。

“它会帮助你们更快地生成假说,测试假说,并在实验数据中找到你们忽略的细微变化。未来的科学研究将是人机合作的时代。”

他微微一笑,“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下一代生物学革命的推动者,而AI将是你们手中最有力的工具。”

然而,史老师并没有只谈论AI的光明前景。

他严肃地指出,随着AI与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伦理挑战。“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让我们能够修改生物的DNA,但我们必须非常谨慎。

如果AI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不加以约束,那么未来我们可能会面对一系列的道德困境:我们是否应该允许设计婴儿的诞生?谁有权决定这些技术的使用?”

他停顿了一下,扫视着全场,“作为未来的科学家,你们不仅要掌握技术,还要思考这些问题。AI是工具,而我们如何使用它,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

陈飞不由得思索起来,确实,技术越强大,责任就越大。这种思想引发了他对未来科研工作的更多深思,不仅仅是追求技术的突破,更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史老师回到一个核心问题:“AI不仅会改变我们做科学研究的方式,还会改变我们思考科学的方式。

AI能够帮助我们解读基因组数据、模拟复杂的细胞信号网络,甚至预测进化的趋势。”他将目光投向在场的每一位学生,“也许你们中的一些人,将会站在这一革命的最前沿。”

讲座接近尾声,史老师的话语带着一种殷切的期望:“AI不会取代科学家,但它会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工具。你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迎接这个时代的准备。”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史老师结束了他的演讲。

提问的同学们非常激烈,陈飞虽然努力举手,但并没有抢到机会。

讲座结束。陈飞和同学们仍在回味刚才的内容,激动与思索交织在他们的心中。AI的前景与挑战仿佛是一扇通往未来的门,等待着他们去开启。

在陈飞的脑海中,一股新的动力涌现出来。随着AI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的未来似乎充满了无限可能,而他,也将是这一未来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他们紧接着参加另一场激动人心的学术分享。

讲座的主讲人是世界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东强教授。

东强教授以他在神经再生领域的突破性研究闻名,尤其是他通过敲降PTB蛋白将非神经元细胞成功转化为神经元的发现。在陈飞进入讲座会场时,教授已经站在讲台上,神情自若,手中的激光笔划过屏幕,展示出一系列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显微图像。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神经再生:异常颠簸的发现之旅’。”东强教授开场说道,语气中透出稳重与自信,“十年前,我们的团队在偶然间发现了通过抑制一种RNA结合蛋白——PTB,能够使非神经元细胞转化为神经元。这一发现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神经再生策略。”

陈飞和同学们立刻被吸引住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对神经生物学有一定了解的同学们来说,敲降PTB使细胞直接转变为神经元的研究简直就像是打破了常规的奇迹。东强教授用简洁但深入浅出的语言,详细讲述了这一发现的经过。

“我们原本并没有刻意研究神经元再生,”东强教授回忆道,“当时我们团队主要在研究RNA结合蛋白PTB的功能。在一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我们抑制了这个蛋白,细胞的特性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起初以为这只是意外,但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抑制PTB后,星形胶质细胞,甚至纤维母细胞都可以被诱导转化为神经元。”

陈飞认真地听着,眼神中透出好奇。东强教授展示了一些关键实验的图片和数据,包括从星形胶质细胞转变为神经元的过程。屏幕上,原本具有纤维状结构的星形胶质细胞开始逐渐变为神经元,细长的轴突和突起逐渐清晰可见。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将体内的非神经元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东强教授继续说道,“这为神经再生提供了全新的希望,特别是对于像帕金森病这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接着,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如何在帕金森病的小鼠模型上进行实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