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智人 > 第五百四十二章 冰冻星球

智人 第五百四十二章 冰冻星球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8: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尹士运河。

准确来讲,是第一苏尹士运河,因为目前有两条苏尹士运河。

第二苏尹士运河就是智人公司独立挖掘的那一条,而第一苏尹士运河则是老运河。

近期,第一苏尹士运河停止了航运服务,之所以停止航运服务,原因是多方面的。

智人公司和自由世界关系不咋地,为了避开智人公司控制的苏尹士运河,自由世界在想方设法绕开苏尹士运河。

比如投资修建地中海——死海——红海运河,建设西亚陆上输油输气管道,构建欧亚大铁路,或者采用北极航线、北太平洋航线。

经过各种方案之后,苏尹士运河的航运量迅速下降,只剩下智人公司和一部分边缘世界的船只会经过苏尹士运河。

而设施老化、标准比较低的第一苏尹士运河,现在根本没有多少船只通过,只是作为第二苏尹士运河的补充和备用航道。

毕竟第一苏尹士运河的航道深度,只有22.5米,而且宽度也不够,一百多公里的航道需要14~16个小时的通航时间。

而智人公司新建的第二苏尹士运河,单线航道宽度为860~900米,平均深度为35米,足以通航50万吨级别的巨轮。

更加重要的,是通航时间只需要7~8个小时。

因此,随着第二苏尹士运河的投入使用,第一苏尹士运河自然被冷落了。

不过这并不是近期第一苏尹士运河被停用的主要原因。

智人公司之所以停用第一苏尹士运河,主要原因是海平面下降。

随着南极洲和北冰洋的冰盖逐步扩大,加上全球各地的高原高山冰川,也重新开始发育,越来越多的水资源被固定在冰层和冰盖之中。

这导致海平面开始下降,根据目前的数据,平均每个月海平面就会下降12厘米左右。

此时全球海平面已经累积下降了1.8米左右。

如果全球变冷的趋势无法逆转,那未来全球海平面,每年平均会下降1.4~1.5米,直到到达冰期全盛。

根据以往的地质历史数据,在通常情况下,冰期全盛阶段的全球海平面,大概会比2020年的海平面低90~100米左右。

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个别极端的情况,海平面是有可能下降200米的。

按照这个情况,现在刚刚进入冰期,要发展到冰期全盛状态,估计需要50年左右。

而且冰期的冰盖冰川发育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前期比较迅速,后期会越来越慢。

保守估计,这一次冰期要发育到全盛阶段,可能需要100年左右。

因此第一苏尹士运河此时的深度,只剩下20.7米,而且还在持续下降之中,这深度可不利于通航。

加上本来走这条运河的运输船也没有多少,公司便大笔一挥,直接停用第一苏尹士运河,并对这条老运河进行升级改造。

【鉴于大环境如此,

其实这也是全球各大航道接下来都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平均水深小于120米的航道,随着全球变冷,海平面会逐步降低,到时候这些航道将难以使用。

比如奥斯曼名义上控制的黑海海峡,这条海峡就有很大一部分航道深度是小于120米的。

哪怕是使用船闸的两条中美洲运河,也必须想办法重新调整航道,甚至要加设几道船闸,才可以勉强通航。

同样马六甲海峡、克拉运河,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幸好智人公司的运河挖掘技术非常强大,可

以随着海平面下降,不断加深运河,保证运河的正常通航。

这也是自由世界放弃挖掘地中海——死海——红海运河的原因,因为现在挖掘了,未来海平面不断下降,能否稳定通航,成为了一个无法确定的事情。

另外地中海——死海——红海运河,还有另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红海的另一个出口——麦因海峡。

麦因海峡有一部分海域的深度,同样是小于120米的,这意味着,未来红海会变成一个封闭的咸水湖。

自由世界就算是拼命加深地中海——死海——红海运河,等麦因海峡变成陆地,到时候一样没有办法通过红海。

至于智人公司会不会挖掘麦因运河。

答桉自然是肯定的。

可智人公司挖掘的麦因运河,自由世界的船只还不是无法通航。

因此自由世界不得不重新评估地中海——死海——红海运河的战略价值,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投资扩建欧亚大铁路。

现在自由世界真的非常需要升级改造欧亚大铁路,扩大欧亚大铁路的货物运输量。

毕竟之前被露西亚寄予厚望的北极航线,现在同样废掉了,北冰洋冰冻期越来越长。

按照现在这个趋势,白令海峡都可以被冰盖彻底覆盖,成为半永久性的冰盖之后,北极航线直接失去了通航的可能性。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四大势力只能想办法使用铁路和公路替代了。

不过随着九月份悄悄的过去。

全球各地的情况,进一步明朗起来。

被极端天气折磨得农业减产严重的欧罗巴联合体、露西亚,提前进入了寒冬。

特别是北欧北部,早在八月底就冰天雪地了,一到十月份,整个环波罗的海地区,纷纷下起了鹅毛大雪。

北极冰盖从北欧北部一点点向南扩张,虽然一时间,很多冰盖不会变成半永久性的,只是季节性的冰盖。

但是问题在于今年的北大西洋暖流,并没有恢复正常的迹象,失去北大西洋暖流的温暖水汽,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变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甚至一部分纬度比较高的区域,变成了寒带气候。

柏林。

入秋天的第一场暴风雪,给整个城市披上一层银装素裹。

然而这种景色,却带着一丝残忍。

迅速进入入冬模式的柏林,很多人不得不提前开启暖气。

阿美利卡半卖半送的转基因玉米,被做成饲料、酒精、果葡糖浆,供应给农场主和农业公司。

加上从露西亚采购的低价天然气,让不少欧罗巴企业的生产成本勉强压低了下来。

还有通过欧亚大铁路过来的塞里斯廉价轻工产品,也缓解了当地市场的供应不足问题。

欧罗巴联合体也勉强提高了一部分产品的补贴。

这才勉强压住了破产浪潮的蔓延,再一次稳住内部的物价。

然而,北半球的提前降温,还是让欧罗巴联合体和露西亚感到非常棘手。

为了应对频繁的极端天气,以及全球变冷的问题,各大势力近期频繁的开小会。

人类在自然伟力面前,还是太过于脆弱了。

除了盘踞在赤道地区的智人公司之外,其他势力都感到压力山大。

而智人公司一边借助这个天赐良机,大力吸纳自然人,同时也在快速建设环赤道平流层铁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